能文能武绘人生华章 春风化雨育香江桃李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世亨先生
  是一位博学多识、成就颇丰的艺术家,既能笔走龙蛇、写出洒脱豪放的书法,又能妙手丹青、创作出中西结合的国画作品,还可以以精细活泼的刀工、刻出圆转雅致的方寸金石。除此三艺外,他还善摄影、气功等,不仅陶冶身心、提升了精神修养,还能强身健体、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且,他三十多年开班授课,把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养生知识教给学员,春风化雨,诲人不倦。当年届古稀,仍以不输後辈的灵感与精力,活跃於香港的艺术界中。
  三拙堂 立三艺
  自古书法、国画、篆刻三者既是可以各自独立发展的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又能自由组合,相互辉映,构成一张张经典的佳作。因此,历来不少名家擅长书画的同时,亦注重金石的搭配。若能掌握三种艺术形式,更属难得,想必造诣不凡。就如傅世亨先生,在书法、国画、篆刻三个领域皆练就了出色的技艺,因而其作品初赏浑然一体,细观各自成趣,充分地体现出作者功力之深厚、水平之高超。
  最初,他为自己的创作室取名“三拙堂”,因为那时自己创作的作品无论书法、国画还是篆刻,都略带新手的粗拙,难以令自己满意,不免还产生了小情绪,因而得此名,以督促自己。後来,随着傅世亨先生不断进步,三种中华传统艺术技艺练得炉火纯青,“三拙”也变成了“三精”,但他依然留下这个熟悉的名字,也许从那个摸索的时期开始,他对艺术的执著之情,经过岁月的冲刷,於今日愈发纯粹、无瑕。
  八九岁从家乡陆丰移民香港至今已六十多年的傅世亨先生进入中华传统艺术的世界其实带有偶然:1969年,他有幸获得报读大学机会,只是当时香港只有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两所高校,名额少之又少,为了圆自己一个大学梦,傅世亨先生愿意遵循学校给自己分配的专业,於是就被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安排到艺术系。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对艺术並不感兴趣,卻在日後的学习中,慢慢产生了兴趣,四年大学生涯,让我爱上了艺术创作。”在学校里,傅世亨先生认识了多位德艺双馨的教授,随他们学习了东西艺术的知识和技巧,並通过日常的练习,慢慢积累了经验。更有恩师丁衍庸的悉心栽培,即使走出校园後,师生两人依旧保持密切联繫,直到九年後恩师离世。在这段时间里,傅世亨先生成长迅速,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遵循自己的初心,在香港商业化的社会中走出一条属於自己的艺术之路!
  於是,毕业後的傅世亨先生,找了一份稳定且时长较短的工作,不求赚多少钱、晋升到什麽职位,只求让自己专心发展艺术即可。工餘时间,他可以端起一方田黄石或寿山石等篆刻原料,全心投入地研究三四个小时,然後用刻刀仔细雕出预想好的构图。或是立於生宣之前,熟练地画出浓墨重彩的荷叶、山峦及其他主题,心中也会想到西方抽象画、水彩画的特点,並尝试着结合中华传统国画技法,营造空间和氛围。沉迷於画时,他竟忘了休息,导致手腕劳损病痛,不得不休养一番。然而,这点小小的挫折,是无法阻挡他追求艺术的脚步的。
  新突破 再提升
  傅世亨先生心中的艺术世界,随着技艺的不断提升,也变得越来越辽阔,越来越精彩。那里常常能见到连绵叠翠的群山,在夕阳、晨光的映射下,显得既真实又虚幻;也有泼墨而成的荷叶,恣意舒展、不蔓不枝,相较於同类题材,多了一分随性飘逸;还有不落俗套的草书和隶书,带着别样的笔调,犹如起舞的演员。而字与字之间紧密相宜,方寸之间错落有致的印章,则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一撇一捺,时而张扬时而收敛,再配以鲜红的印泥,即使小小的一处,也能引人注目。
  好作品离不开作者独特的风格,所以傅世亨先生也注重塑造自己的风格。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他吸收理论知识之餘,卻不是一味地模仿老师:“举国画为例,老师的风格是大写意,我学习了他的优点,又在运笔、线条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如画荷花,我的线条基本是中锋。另外老师教的绘画技巧是传统中式的,我因为大学学过油画、抽象画等,所以也会尝试用画那一类画的方法,改变自己作品的构图和气氛。”
  最明显的改变,发生在傅世亨先生六十岁的時候:当时,已经坚持独立创作和执教皆有四十多年,形成了自己专有的技法和风格。随着经验和水平达到一个层面,他又产生了新的概念,如开始创作融合了传统书法元素到国画之中的书法画,或者在过往传统的基础上再进行突破,又是一番摸索,最终形成了今日的风格。
  仿佛艺术生命得到了新生,傅世亨先生喜不自禁,沿着独创的道路,开始激情洋溢地创作。他言,风格对於一个艺术家而言,是很可贵的:“我的画跟很多画家是不一样的,因为传统的国画,注意留白来引导观众产生更多想象力。虽然我也是用同样的传统国画技法,但构图会相对饱满,喜欢用大块的水墨或色彩,留白反而少,这就是我较为明显的风格。”
  另外,环境因素也是造就傅世亨先生的风格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他都坚持“师从自然”的理念,因此他喜欢搬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创作,並用心观察花草树木,感悟着春夏秋冬各自的美丽。三十年来,为了画出大自然富有灵性的美丽,他不顾舟车劳顿,把家搬到过大屿山、南丫岛和长洲,每天能看到绿树、山丘、云海等等,灵感泉湧而出,佳作不断。有时,他会带上相机,把优美的风景拍下来,照片如画,画如作品,两者都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艺术眼光。最近他又落户元朗南山围,因为他喜爱附近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始丛林。因而他也由衷感慨道,那里不仅是自己的家,也是为创作提供丰富灵感的工作室。
  桃李芳菲 藝术大成
  相信观赏过傅世亨先生作品的观众,不少会对其鲜明的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欣赏者拜其为师,有活泼而好学的学童,也有贡献社会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还有年过耄耋、退休颐养天年的大学教授。可见,艺术也可以是一条纽带,连接着不同的行业,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产生共鸣。三十年来,无数後辈在他的引导下,也先後投身发掘中华传统艺术之美的工作中,桃李芳菲已不需赘言。投身教学以来,傅世亨先生也常常受邀於多个中学、大学,举行公开课或讲座,让更多的青年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有慕名而来者,向傅世亨先生求得墨宝和金石,送给朋友,其中不乏为杨振宁、高锟、钱穆等名人刻章,可见大家对傅世亨先生作品的喜爱。
  多年以来,傅世亨先生的作品,往往见诸各大画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大力支持下於国家博物馆举办“傅世亨书画篆刻展”。2012年4月28日,一场名为“南墨北彩”的书画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傅世亨先生为其中之“南墨”,他和“北彩”于成松先生的作品,吸引了首都书画艺术界等著名人士前来观赏,更有不少观众纷纷感叹:“艺术世界,天外有天!”由此可见,傅世亨先生的艺术成就之高。
  他的作品也入选了艺术出版社推出《中国梦?翰墨情》大型画册。“这些书收录了中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我能得到他们的认同,是十分荣幸的。”此外,傅世亨先生的作品还入选了由北京和天津共同出版的《经典传承》,成为此书每年力推的12位画家之一。傅世亨先生还曾受邀担任年历製作的顾问、被香港电台《也文也武》栏目邀请作为嘉宾,现场挥毫,可见他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除了书法、国画、篆刻,傅世亨先生还喜爱摄影和气功,早几年,身体的问题让他开始关注健康话题,多年前跟随北京一位中医养生家学得一套道家气动六字诀,以调理五臓六腑的各种疾病。今日,他不仅以此保持身体的健康,也把所学教授给感兴趣的学员,让大家可以同享健康的快乐。
  2018年,傅世亨先生也迎来七十岁,如同十年前一样,他期待着又一次的突破,也希望自己在艺术的造诣上更上一层楼。他的生命,充满朝气,不断地鼓励着、督促着他,去传承和发掘传统文化更多的价值,进而创造更多的美,更多的精彩。
其他文献
娄耀敏女士  在其诸多的爱好中,尤其对於书法和歌唱情有独鍾,见字如人,清雅隽秀的面容之下更添宁静致远的心性和雅致。好学如她,万事万物均是她学习的对象,她从书法中所受益的道理、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魅力,都再次通过书法方式传授给年轻的一代。  人隽秀 字漂亮  “世间有一类女子,不仅有如花般的美貌,还有着传世才情。”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书法界,从古至今不乏出众的女书法家,作为当代硬笔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娄耀
期刊
岑醒文先生  从四十年前进入玉器行业开始,日益醉心於此项既能表现自然结晶之秀美,又蕴含华夏文化之精髓的传统工艺。他迷上了玉石富有生命力的色泽,喜欢那种细腻温润的质感;同时也折服於匠人精湛的手艺,作品深邃的内涵。以玉石文化作为切入口,他接觸到书法、国画等国粹艺术,随即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初入行 情渐浓  精美而宝贵的石料,不仅坚固和耐用,象徵久远;更以或纯粹的色泽或斑驳的纹理,赢得人们
期刊
黎铸英先生  是刚成立的香港广州书画会的主席。源自少年时对绘画的热爱,他一直保持至今,终能在事业有成、临界退休前夕,腾出更多时间执起心爱的画笔。他热爱新颖的岭南画派,既不失传统的国画风雅,又有着西洋画色彩艳丽的一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秉承将中华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之心,竭尽所能,望艺术之花开遍港穗。  文传有绪 艺海无涯  在刚刚过去的八月,香港与广州的艺坛中又多了一件美谈。  8月25日,为了
期刊
蔡国平先生  精习身法中正、动作和顺的杨氏太极拳,以此强身健体、陶冶性情。同时他也乐於向大众开班授学,让更多市民认识太极,並能享受其中的乐趣,继而和自己一样喜欢上杨氏太极拳。他创办缘武太极学会,广结善缘,集聚同好,大家群策群力,致力於杨氏太极的推广与发扬。传统的杨氏太极拳,结合了香港今日独特的城市文化,得到了新的演绎,增添了新的活力。  习武:从外家到内家从招式到修身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大街
期刊
林家礼先生  涉猎广泛,且皆有所成。簡单梳理就是:理工科出身,专业是数学和系统科学,入行电讯媒体行业;因肩负管理责任,又学习工商管理和公共行政;後在银行界工作,又攻读了法律;担任诸家上市公司董事後,又学会计;因为金融工作,对经济学尤其是经济发展方面感兴趣而又完成了博士课程;近几年因为参与推动 “一带一路”方面的工作,对地缘政治、全球治理及国际关係亦开始有所研究。正是终生学习、学以为人的精神及不断进
期刊
石崇荣先生  是一位傑出医师,他精於医术,诚於服务,以悬壶济世为己任,仁心仁术受人尊敬。他是澳门中医药学会的现任会长,引领澳门中医药的继承和未来发展,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养医务人员、加强中医药贸易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卓有建树。他致力於推动澳门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以及与内地的深化合作,以期开创澳门中医药自身发展的新局面。  心繫澳门中医药  石崇荣先生是澳门中医药学会的现任会长,对澳门中医药的历史渊
期刊
11月1日凌晨,澳门获添世界认可的新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这是继“澳门历史城区”於200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日前“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後,澳门再增添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  教科文组织与创意城市网络相关成员及专家经过全面评核和审议,教科文组织秘书长博科娃宣佈,正式评定64个城市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
期刊
孙必达先生  是孙中山曾侄孙(孙中山先生长兄孙眉的曾孙),身为伟人后代,他深知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曾经,不慕虚名的实业精神和家族传承的爱国情怀,使其选择赴美学习酒店管理专业,他也是首位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孙中山后裔,参与建设了内地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为内地酒店管理树立标杆並培育了大批人才。在他心中,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所以他希望能尽己之力继承和弘扬,让先辈的精神遗产一代代传承
期刊
郑会友先生  是资深的物流从业员,曾担任香港物流协会的会长,心繫行业发展並为之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基於物流周转灵活的特征,他拥有了水一样思维和智慧,以变通的眼光看待社会,因而对中外时事热点,都有独特的见解。如今,尚未退休的他好学不倦,完成博士学业並四处旅遊,过上洒脱随性的生活。不过他依然关注社会,希望发挥余热,在打造幸福晚晴生活之时,也能帮助香港变得更加和睦、美好。  内地与香港应在融汇贯通中共进 
期刊
美国福布斯杂誌网站11月2日发佈2017年度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第七次名列榜首。这也是她第12次入选这一榜单。  福布斯网站评价默克尔说,她是欧盟的实际领导人,在今年赢得了一场艰难的选战。她面临着英国“脱欧”带来的风暴和欧洲的反难民情绪,不得不继续紧紧抓牢欧盟的主导权。因为德国经济保持增长,所以她所处的地位仍然强有力。  位列默克尔之後的是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排名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