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教师感受到教的乐趣和创造的价值,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和求知的真谛。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有些尝试颇有收益,效果良好,为巩固成果,再接再厉,特整理如下:一、上好“印象课”。每接一班学生,第一次上課很重要,要给学生留下个性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争取学生信任。二、坚持课前积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真谛在于积累,有量的积累,逐步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在长期的学习中,培养一种意识、一种习惯,能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三、大胆引进课外资源,使语文学习和生活融合。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应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注意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引进课外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四、课本剧表演。学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我会安排班上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再现故事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五、制作课件,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益尝试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494―01
经师易得,人师难觅。“人师”不仅传播知识,更能启迪思想,指引人生方向,这是做老师的高境界。从教十余年,我一直把做“人师”作为我的目标,不断努力。回首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有艰辛的耕耘,有欣慰的收获,也有沉重的思考……时间是公正的,它让有价值的东西熠熠闪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教师感受到教的乐趣和创造的价值,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和求知的真谛。作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让“源头活水”滋养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有些尝试颇有收益,效果良好,为巩固成果,再接再厉,特整理如下:
1.上好“印象课”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接一班学生,第一次上课很重要,要给学生留下个性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争取学生信任。我会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准备新鲜独特的教学资料,上好第一堂“印象课”,为师生进一步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感觉效果很好。
2.坚持课前积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的真谛在于积累,有量的积累,逐步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在长期的学习中,培养一种意识、一种习惯,能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语文课前,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轮流在黑板上写下积累的内容:名言、警句、精彩语段、小诗等。上课时,先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词语,理解内容,朗读记忆,再抄写在积累本上。学生们兴趣颇浓,很多人拿来课外书,阅读寻找,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找出来与同学共享。每天上课,都有新鲜的内容,触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和美好。例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进步先读书”“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在长期的积累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融合成学生的认知整体。同时学生更深切地认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勤于学习,勤于积累,就一定会终生受益。
很多学生还自觉丰富积累的内容:摘抄精美的歌词,古诗词名句分类积累,剪贴报刊资料等。学生的热情和创新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课前积累确实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我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做得更好。
3.大胆引进课外资源,使语文学习和生活融合。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应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注意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引进课外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如春节后上课,让学生写出自己家的春联,收集自己喜欢的春联,在欣赏精彩春联之后,讲解一些关于对联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也颇受启发。元宵节,介绍辛弃疾的词《青玉案 元夕》和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从诗词中了解节日的风俗,感受古人过节的情景,丰富情感体验。再联系自己的节日见闻,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清明节时,可以介绍杜牧的诗《清明》,桃花盛开时可以引入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面对眼前的桃花,想象唐代那个美丽又有点伤感的故事,吟诵关于桃花的诗句,有所感触。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事先收集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地震中的照片、歌曲《妈妈别哭》、诗朗诵《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那天上课的内容就是“纪念2008.5.12汶川大地震”。在这特殊的日子,我选择了特殊的内容,上课时我感受到学生的情感震撼,他们表情很严肃,很专注,有几个同学甚至流泪了。是的,在自然灾难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和无助,人又是多么坚强和无私。这一切使我们形成一种更明确的认识“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教师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和生活紧密结合,这是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4.课本剧表演。
学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我会安排班上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再现故事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学习戏剧单元《威尼斯商人》《变脸》等作品都让学生上讲台表演。通过表演,作品的人物、情节给人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比单纯地讲效果好。
5.制作课件,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深受师生的青睐。文字、图像、声音的全面结合,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比传统教学更直观,更具感染力。我积极学习电脑操作技术,自己尝试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上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育的天地也是无比广阔的,只要你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你就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馨,《激发兴趣,从第一课开始》,《教育艺术》2007 第3期
[2]彭晓华,《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大学数学》2004 第3期
[3]李建明,《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4 第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益尝试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494―01
经师易得,人师难觅。“人师”不仅传播知识,更能启迪思想,指引人生方向,这是做老师的高境界。从教十余年,我一直把做“人师”作为我的目标,不断努力。回首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有艰辛的耕耘,有欣慰的收获,也有沉重的思考……时间是公正的,它让有价值的东西熠熠闪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教师感受到教的乐趣和创造的价值,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和求知的真谛。作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让“源头活水”滋养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有些尝试颇有收益,效果良好,为巩固成果,再接再厉,特整理如下:
1.上好“印象课”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接一班学生,第一次上课很重要,要给学生留下个性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争取学生信任。我会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准备新鲜独特的教学资料,上好第一堂“印象课”,为师生进一步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感觉效果很好。
2.坚持课前积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的真谛在于积累,有量的积累,逐步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在长期的学习中,培养一种意识、一种习惯,能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语文课前,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轮流在黑板上写下积累的内容:名言、警句、精彩语段、小诗等。上课时,先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词语,理解内容,朗读记忆,再抄写在积累本上。学生们兴趣颇浓,很多人拿来课外书,阅读寻找,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找出来与同学共享。每天上课,都有新鲜的内容,触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和美好。例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进步先读书”“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在长期的积累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融合成学生的认知整体。同时学生更深切地认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勤于学习,勤于积累,就一定会终生受益。
很多学生还自觉丰富积累的内容:摘抄精美的歌词,古诗词名句分类积累,剪贴报刊资料等。学生的热情和创新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课前积累确实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我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做得更好。
3.大胆引进课外资源,使语文学习和生活融合。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应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注意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引进课外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如春节后上课,让学生写出自己家的春联,收集自己喜欢的春联,在欣赏精彩春联之后,讲解一些关于对联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也颇受启发。元宵节,介绍辛弃疾的词《青玉案 元夕》和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从诗词中了解节日的风俗,感受古人过节的情景,丰富情感体验。再联系自己的节日见闻,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清明节时,可以介绍杜牧的诗《清明》,桃花盛开时可以引入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面对眼前的桃花,想象唐代那个美丽又有点伤感的故事,吟诵关于桃花的诗句,有所感触。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事先收集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地震中的照片、歌曲《妈妈别哭》、诗朗诵《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那天上课的内容就是“纪念2008.5.12汶川大地震”。在这特殊的日子,我选择了特殊的内容,上课时我感受到学生的情感震撼,他们表情很严肃,很专注,有几个同学甚至流泪了。是的,在自然灾难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和无助,人又是多么坚强和无私。这一切使我们形成一种更明确的认识“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教师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和生活紧密结合,这是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4.课本剧表演。
学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我会安排班上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再现故事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学习戏剧单元《威尼斯商人》《变脸》等作品都让学生上讲台表演。通过表演,作品的人物、情节给人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比单纯地讲效果好。
5.制作课件,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深受师生的青睐。文字、图像、声音的全面结合,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比传统教学更直观,更具感染力。我积极学习电脑操作技术,自己尝试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上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育的天地也是无比广阔的,只要你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你就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馨,《激发兴趣,从第一课开始》,《教育艺术》2007 第3期
[2]彭晓华,《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大学数学》2004 第3期
[3]李建明,《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4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