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红:“高调”做公益,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记者:“马云公益基金会”成立之初,为何会在教育领域中锁定“乡村教师”這个群体??
  于秀红:基金会成立之初,马老师就强调,乡村教育是我们最核心的服务领域之一。一方面,因为马老师自己是教师出身,对教育非常有情怀。同时,我们认为,好的老师是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特别是在乡村教育中。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在想怎样让全社会意识到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对这些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他们所能够创造的价值。虽然现在有很多项目也在关注乡村教育,但我们觉得对乡村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度还不够,他们是需要获得足够的社会尊重,才能更好地将积极阳光的、正能量的一些东西传递给孩子。如果一个好老师一生能够教育或影响200个孩子,那我们帮助更多的老师,把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就能激励帮助更多乡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本刊记者:“马云乡村教师计划”之后,基金会持续推出“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和“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的初衷是什么?现在看来是否实现了当初预想的效果?
  于秀红:我们在做“乡村教师计划”的时候发现,老师们回到学校的工作中,对他们影响最直接的是他们的领导——校长。很多老师都表示,自己愿意去做教育上的创新,但是校长不支持。我们也逐渐发现了校长的重要性,一个好校长相当于十个、百个好老师,他相当于一个企业的CEO,需要懂管理,要有领导力。只有校长懂得如何激励老师、如何管理学校,学校才有可能得到持续发展。事实上,大多数乡村校长很少能有这方面的提升机会。
  基于这些考虑,在“乡村教师计划”这个项目基础上,马老师就提出,我们要去帮助乡村校长,让这些校长能够获得领导力的提升,学会怎样去管理学校。于是我们在2016年推出了“乡村校长计划”,为入选的校长提供三年系统的领导力提升的学习,带校长们去国际游学,开阔他们的视野,让我们校长委员会的一线名校长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接着再让他们回到学校实践,把学到的知识和能量转化成行动。可以看出,校长和老师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随着项目的持续深入,我们对乡村教育和老师这个群体有了深度的了解。我们看到,一线的乡村教育需要更多年轻的、有活力的、专业化的教师,他们会为乡村教育带去不一样的东西,因此我们发起了“乡村师范生计划”。他们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愿意去到乡村一线,我们所做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职后的培训与支持,激励更多师范毕业的优秀年轻人,深入到一线,把专业的知识和能量贡献到乡村教育中。
  在我看来,入选的这些乡村教师、校长、师范生,基金会最主要的是搭建起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帮助他们开阔视野。特别是这些老师和校长们,他们了解乡村学生,知道学校里的需求,只要他有这样的意识,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去转化,去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还是实现了我们预想的效果,就像是播种了一颗种子,看着它慢慢开花结果。
  本刊记者:当初,是哪一个点触动到您,让您义无反顾地参与到“马云公益基金会”所做的事业中来?
  于秀红:来这里之前,我在公益组织工作了很多年。乡村教育本身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我相信马老师的格局和战略思考会对乡村教育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这是很吸引我的一个点。事实证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项目,都很有自己的特点。同时,我们不是说做了一个项目就完了,而是要通过这个事情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就像马老师常讲的“做公益要高调”,强调用公益的心态和商业的手法去做公益。所以我们每一个项目后面都有一个理念,就是要去唤醒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非常打动我的地方。
  这个平台本身是一个很有创新的平台,马老师做事情也非常有创新,要做就做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当时他提到对基金会未来目标的时候,期望将它做成具有国际影响,受人尊敬的一个公益机构,成为中国新公益的代表,去发挥更大的动员力量,影响更多的人参与,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去做的事情。
  本刊记者:在“马云乡村教师奖”的评审过程中,终审评委为什么会选择教育界以外的人士如企业管理人员或HR加入呢?
  于秀红:我们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梳理出了我们对于新乡村教育家的画像,以及他的能力模型,这就相当于我们通过这么多的获奖教师、优秀的校长,以他们的特质为基础,提炼出新的我们认定的乡村教育家应该是什么样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体系,我们目前的培养也是根据这个体系来做的。这是一个开放、透明的过程,需要不同背景的人来参与。因为教育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东西,不能单纯地就教育去论教育。像这些老师,他们是要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他们需要有一些明确的认知。
  因此,我们的评审团是由媒体、企业,甚至原来获奖的老师、校长以及教育界高校的专业人士等几方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用不同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好的乡村教师,他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尤其提一点,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是不能参与评审的,我们只是去组织标准,最后的评审是由评审团来决定。
其他文献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做教师,就是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怀揣职业理想和梦想的人;有理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有热情、有激情的人。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也一直深深地埋藏着一颗梦想的种子: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好教师。”  严爱相济,赢得学生信赖  孩子们需要正确的引导,我一直认为,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老师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有
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也许不至于说得如此悲壮,可对于有参赛压力的我来说,还真有点这种感觉。  大家都说,一堂好课,是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出来的。可我深知,是一字一字熬出来的,是一遍一遍试出来的。脑海里无数次回荡四个字:“我太难了!”  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也许不至于说得如此悲壮,可对于有参赛压力的我来说,还真有点这种感觉。  根据之前的备课经验,本次探索《周亚夫军细柳》,我仍然先按自己原先
名师名片  潘人发,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首批德育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丽水市松阳二中副校长。曾获县十佳名师、丽水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春蚕奖、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在教学上,潘人发信奉并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在个性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感受到成功与喜悦。他努力钻研业务,教学成果斐然。1993年,他开始进行“自学、点拨、训练、落实”的实践与研究,创
“单元整体教学”是课改以后比较热点的研究话题,如何更好地将其贯穿于教学之中呢?首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统编版语文教材,由专题来组织单元,一本教材由若干个单元构成,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再来看看何为“语文要素”?它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也就是说,“语文要素”就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因素”。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  所谓体验性是说,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實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也就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  所谓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特别的欢迎。
马来西亚柔佛五间店平民华人小学近日开始使用电子课本,全校近1800名学生正式与沉重的书包说再见,今后无需再携带课本到校上课。这也是全马首间“拋”书包的华人小學。减轻学生书包重量一直是马来西亚华教热门讨论的课题之一,马来西亚华小职工会于2016年的调查指出,每名华小一年级学生书包平均重量达6.76公斤,有些一年级学生书包重达10公斤。  马来西亚教育部一直积极寻找替代方案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包括曾计划
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  校园欺凌问题的背后至少涉及到:校园关系、教育设计、家庭教育,以及青少年心理特点等方面。如果这些方面没有引起人足够的重视,我们对校园欺凌的研究也就只是停留在表面。  校园关系:学生同伴关系复杂,校园信任关系被破坏,给校园暴力提供了机会。  教育设计:课程、教材、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化成长需求不相适应。应试教育的程序把一些不适应的孩子排挤到了教育的边緣,让他们没
新时期,新气象,教育教学领域也迎来了课程改革,让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环节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对师生关系、学生地位有了新的看法;诞生了诸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依据等等。大环境的改变迫使教师们不得不与时俱进,随时而变,更新理念,创新教法,成为课改的支持者、拥护者与践行者,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微薄之力。但如何响应课改号召,深入推动
从小到大,我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小时候唯一的游戏,就是把家里的杂志、书全部收集起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本,把家里的墙和门当作黑板,自己扮演老师。如今,当年被我乱涂乱画的墙被贴上了墙纸,门上的粉笔印也不再清晰,但这个从小的愿望却已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终于,如歌词中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从教两年,摸爬滚打、跌跌撞撞,我用心、用情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师故事。看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成长,感受着班级
关于样本与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进行。问卷在好老师智库的多个社群铺开调研,累计参与调研人数达342人,其中,有效样本322份。访谈法通过一对一电话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累计访谈15位一线校长及教师。  学校开展情况:  来或不来,服务都在这里  课后延时服务,是学校为了解决家长按时接送学生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全国各地大部分学校已经推出了课后延时服务的相关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