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免不了出现提问的误区。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教师常喜欢问“是不是”、 “好不好”、“对不对”等。
  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让学生一头雾水。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
  3.提问急于求成。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如:“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那么,怎样提问才恰到好处且更有效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一、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我很注意发问的技巧。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 我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让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比较容易掌握。
  三、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教师将问题用“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出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可见,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止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这样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
  综上所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介绍了漏磁检测中速度效应的基本原理,研究了高速检测下漏磁信号的变化规律,并对高速检测下的磁路设计和电路设计提出了改进.
基于ISEC项目下的经典哲学属于通识课,比之传统哲学课有很多新特点。遵循启发性与创造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原则,以哲学专题教学法为主,以哲学原理教学法、哲学原著教
摘要: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作为纳税人如何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以合理节税为目的的税收筹划活动,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可选择性条款,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收筹划;节税    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而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在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税法的同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既是企业纳
b从经济、技术、环境3个方面筛选出3项准则层指标、9项指标层指标构建抚仙湖北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各
本文通过《大学英语》精读(非专业)教材中所选用大量例句,从词汇的意义和含义,词汇的语言和文化,词汇的选择几个方面,对英语词汇字习作以探讨。
英语阅读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门槛,很多中学生在这个方面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不喜欢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我们要让学生在一定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掌握好一些相关的阅读技巧,让学生们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阅读突破。只有让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收获,产生喜欢阅读的情绪,他们才能坚持长期的英语阅读,才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单词与词组的定量积累  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初始
校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梳理高校校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校务公开工作
化学作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基本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认为完成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完成这样的作业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进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去完成作业。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作业的功效呢?这就需要教师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要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它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思想品德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从“以书为本”到“以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从“以书为本”到“以生为本”,认真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改变传统教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利用吸收片衰减法,测量小角X射线散射绝对强度的方案,并利用本方案对绝对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