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初中初中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想象充满活力的个体,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又是我们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贯彻的指导思想。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创新能力可以加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学科内部有不少问题情境,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是人们常常忽略的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很好途径。毕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提出问题,而问题源于情境,情境又能引入到实际生活中,此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是相关的。比如《无理数》的情境引入,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经过剪剪拼拼,如何拼接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然后提出问题:这个较大的正方形边长a是一个整数吗?是一个分数(分母是2、3…)吗?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认为这个数确实存在,但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是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而我们目前又无法解释的数字。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创新能力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当然数学的应用不仅是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可以作为一种思维、可以作为一种策略等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展现知识的发生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掌握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现实的问题,从而建立数学关系式,并获得合理的解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对数学应用意识形成的作用。
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传统教育是以知识继承为价值取向的,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过程,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也是势在必行的。
既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重要和必要,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措施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创新教育并不是意味着一些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提出“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处理学生学习行为时,要尊重他们的想法等。所以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要的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2、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探索,体验每一步求和过程,进一步激发思维创新。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时,教师可先让同学任画一个三角形,且分别用量角器量出其中两个角,第三个角由教师猜。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教师每次都猜对了。此时他们的求知欲被唤起,都想知其中的奥秘,这时就是教师揭示新知识的最好时机,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并且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创新意识也由此被诱发开来。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对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并加以解决,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就这样在不断的提问和解答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更好地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做教学的有心人,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及几何画板和各种直观教具等),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质疑,敢于猜想,善于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又是我们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贯彻的指导思想。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创新能力可以加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问题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数学学科内部有不少问题情境,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是人们常常忽略的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很好途径。毕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提出问题,而问题源于情境,情境又能引入到实际生活中,此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是相关的。比如《无理数》的情境引入,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经过剪剪拼拼,如何拼接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然后提出问题:这个较大的正方形边长a是一个整数吗?是一个分数(分母是2、3…)吗?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认为这个数确实存在,但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是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而我们目前又无法解释的数字。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创新能力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所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人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当然数学的应用不仅是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可以作为一种思维、可以作为一种策略等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展现知识的发生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掌握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现实的问题,从而建立数学关系式,并获得合理的解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对数学应用意识形成的作用。
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传统教育是以知识继承为价值取向的,只注重知识的传递过程,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也是势在必行的。
既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重要和必要,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措施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创新教育并不是意味着一些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提出“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处理学生学习行为时,要尊重他们的想法等。所以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要的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2、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探索,体验每一步求和过程,进一步激发思维创新。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时,教师可先让同学任画一个三角形,且分别用量角器量出其中两个角,第三个角由教师猜。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教师每次都猜对了。此时他们的求知欲被唤起,都想知其中的奥秘,这时就是教师揭示新知识的最好时机,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并且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创新意识也由此被诱发开来。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对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并加以解决,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就这样在不断的提问和解答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地改进,才能更好地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做教学的有心人,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及几何画板和各种直观教具等),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质疑,敢于猜想,善于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