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洞真的存在吗?新方法或许让我们更快找到它们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一些基本物理学的概念,比如对时空的认知。但它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深刻的谜团。其中一个正是黑洞,但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证实它的存在。另一个谜团则是“虫洞”的存在,它是连接时空中不同点的桥梁,理论上能为太空旅行者提供捷径。
  目前,我们对虫洞的了解仍停留在想象阶段。有些科学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能发现虫洞。近几个月来,一些新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方法,或能推动有关虫洞的研究。黑洞和虫洞是爱因斯坦方程中的特殊解,只有当时空结构由于引力作用强烈弯曲时才会出现。例如,当物质极其致密时,时空的构造可能会变得十分扭曲,以至于光都无法从中逃脱——这就是黑洞。
  由于这一理论允许时空结构被拉伸或者弯曲,而我们可以想象所有可能的结构形式。1935年,爱因斯坦和物理学家纳森·罗森(Nathan Rosen)描述了两处时空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创造一个桥梁的。这是虫洞的一种,而由此也能够想象出很多其他类型的虫洞。
  一些虫洞也许是可通行的,也就是说,人类或许能在其中穿梭。然而,这些虫洞必须足够大,能抵抗关闭虫洞的引力作用,并保持开放状态。当以这种方式将时空向外推,会耗费大量的“负能量”。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是,负能量是切实存在的,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少量负能量。而且负能量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因此大自然或已经掌握了创造虫洞的方法。
  我们该如何证明虫洞存在呢?俄罗斯天文学家表示,虫洞或许存在于某些非常明亮的星系中心,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找到虫洞的观测方法。这些方法基于从虫洞一侧飞出的物质与落入虫洞的物质相撞的可能后果。计算显示,这类碰撞将产生大量伽马射线,而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望远镜观测它们。
  该辐射或能成为区分虫洞和黑洞的关键,在此之前的研究认为,无法从外侧对二者进行区分。黑洞产生的伽马射线会更少,并以喷射的方式释放出来。而由虫洞产生的辐射将会被限制在一个巨大的球形中。尽管在这项研究中考虑的是可以穿梭的虫洞,但穿梭的过程并不愉快。因为,这类虫洞距离活跃星系的中心很近,在那里,高温将把一切烤成碎片。不过并不是所有虫洞皆如此,像那些距离星系中心更远的虫洞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星系中心可能存在虫洞的设想并不新奇。以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为例,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追踪黑洞附近的恒星轨道变化,才取得了这一重大成就,并于202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最近的一篇论文表示,引力拉扯或许是由虫洞产生的。与黑洞不同,虫洞也许会“泄露”出另一侧的物体的部分引力,而这一部分引力会略微改变星系中心的恒星的运动。根据这项研究,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提高测量设备的灵敏度,我们应该能够观测这一特定的效应。
  巧合的是,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星空中发现了“奇怪的无线电圈”。这些电圈非常奇特,因为它们庞大却又不与任何可视物体相结合。目前,没有任何传统理论能够对此做出解释,而虫洞也被认为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虫洞牢牢抓住了人类的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虫洞是一种喜闻乐见的逃避现实的方式。由于黑洞会捕捉任何冒险进入其中的物质,人们对它心存些许畏惧;而虫洞则不同,它或许能让我们以远超光速的速度到达远方。
  在统治着原子和粒子世界的量子物理学中,虫洞也会突然出现。根据量子力学,粒子能够在空无一物的空间中突然出现,在片刻后还能突然消失。无数的实验都已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如果粒子能被突然制造出来,为什么虫洞不能呢?物理学家们相信虫洞或许形成于早期宇宙,从一堆突然出现又会消失的量子泡沫中诞生。这些“原始虫洞”中的一部分或许留存至今。
  最近關于“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的实验——一个量子信息在两个位置间进行“无实体”的传递——已初见成效,而它们之间的运作方式竟与通过虫洞连接的两个黑洞惊人地相似。这些实验或能够解决“量子信息悖论”(quantum information paradox),该悖论认为物理信息可能在黑洞中永久消失。而这一实验同样也揭示量子物理中臭名昭著的不相容理论与引力间的重要联系——虫洞与二者的关联或许有助于构建“万物理论”。
  虫洞在这些著名的理论的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也许尚未见过虫洞,但它们可能切实存在,甚至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最深刻的宇宙谜团,比如我们所在的宇宙是否唯一。
其他文献
期刊
“Acclimation”是生物热生理学(Thermal Physiology)中的术语之一,《英汉辞海》将其释为“有机个体对直接环境的变更所表现出的生理调节”。根据国际生理学协会热生理学分会于2001年修订的《热生理学术语(第三版) 》,“Acclimation”的原义是指“生物个体在遭遇应激时所表现出的生理学和行为学变化,能够缓解实验条件下某些气候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紧张状态或增强其抗紧张状态的
期刊
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测绘基本术语》中有“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 lev—eling"一词,其定义为“观测两点间的天顶距,再根据已知距离推求高差的测量方法。”在《大地测量术语》中也有“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通过观测三角网中各边端点的天顶距,利用已知边长确定三角网各点高程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而且在其“前言”中还强调:“凡在此以前的有关术语标
期刊
摘 要 如何以汉语拼音正确表达我国论文作者人名的问题非常重要。国家语委过去制定的几个相关文件颁布以后,中国人姓名的拼写有了规矩,但仍不能适应文献著录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的要求。为了规范数据库中重要检索和评价项目的数据格式,提高检索和数据处理的效率,我们制订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该规范对汉语姓名拼写法作了变通处理。执行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建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期刊
长期以来科技翻译界在引进外来术语 都必须译为汉语;译名应以意译为主,往往刻时有一些习惯方法,诸如原文中的每一词语 意追求“信达雅”,有时造成译名中的长期争
期刊
热心于科技名词工作的科学家    马大猷院士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声学家,是我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  20世纪50年代末,马先生亲自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成为发展我国声学科学的重要基地;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厅堂--人民大会堂音质的主要设计者;他组建科研队伍,在我国率先(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早的)开展了语言声学研究,为我们的汉语语言信息处理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奠定了基础。70年代,马先生在非常困难的条件
期刊
编者按 "碳"与"炭"是与不少学科都有关的常用字,长期以来使用十分混乱,加之此二字的跨多学科(行业)性,给规范化工作带来困难。本刊曾于1999年第4期,及2001年第4期刊登过一部分讨论如何规范化的文章。本期我们特再次约请几位专家进行书面讨论,谈谈他们的意见,供读者分析、比较。全国科技名词委将进行专题研究,力争拿出比较可行的规范化意见,改变"无所遵循"的混乱状况。欢迎有关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统一
期刊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方面的开支所占比重就越来越小。该定律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ngel)提出而得名。恩格尔定律用公式表示为: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分母为收入变动百分比。恩格尔定律反映了收入变动与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因此被认为是分析消费结构的有用工具。  与该定律有关的恩格尔系数可作为衡量一个家庭或
期刊
三月底,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审定工作会议。过去,笔者参加过许多学科名词委员会的审定会议,然而这次审定会使我有许多特殊的感受,会上有的发言令人感动。我感到有一种力量凝聚并推动着这项工作,概括一句话就是委员会出色的工作,源自委员们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决心以最好的成果将中医药学推向全球。
期刊
一项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由暗物质产生超大质量黑洞的新机制。这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直接由星系中心高密度区域的暗物质形成,而不是传统的包含“正常”物质的形成场景。这一结果对早期宇宙的宇宙學有重要意义。  超大质量黑洞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是当今星系演化研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超大质量黑洞早在大爆炸8亿年后就已经被观测到,它们是如何增长如此之快的,至今仍未有解释。  标准的形成模型包括正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