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学角度讲,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几乎都有典型意义,具有比较的美学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若能与美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定能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对学生施以美育呢?
一、 对教材中精美的语言文学进行比较,揣摩语言美
这是挖掘教材中美学因素的主要方法。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写背影的词句最富有表现力:先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从月台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十分准确。最精彩的一笔是写他怎样爬上去,两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象;这些动作的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所在,从而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二、 弄懂词语的修辞——艺术美
为了增强语言的艺术美,诗人常常巧妙地运用修辞方法。我们只有剖析清楚词语的修辞意义,才能领悟其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巧用比喻和拟人,头句写整体,用“碧玉”作比,形容柳树颜色美;第二句写枝条,用“绿丝绦”作喻,形容柳条倒垂披拂的轻柔艳丽之美;第三句写柳叶,用拟人手法,勾画出柳叶繁密、尖细、均匀的形态美;第四句颂春,用“剪刀”喻春风,形容春风的伟力,表达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诗人连用这些新奇、贴切、隽永、有趣的比喻,令人叹为观止。
三、 从分析课文的结构入手——整齐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中间一个过渡段。对于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是甜美的欢乐和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和韵味之所在。全文前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读来感觉有一种整齐美。
四、 从把握文中或物的形象特征出发——形象美
《白杨礼赞》是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流畅生动的笔触,从对西北高原的“所见”、“所感”展开。写“所见”,从“扑人”入手,见景生情,涌起“感情来是必然的”。这感想有两点:一是雄壮、伟大;一是倦怠、单调。写白杨树为什么要写高原呢,意在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这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在这码头、伟大之中的白杨树,也必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對白杨树做了很好的衬托。这样,学生就能从白杨树旺盛、坚强的风貌中体会到白杨树有一种不平凡的气质,初步体会到作者已将白杨树人格化了。虽寥寥数笔,但却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白杨树虽身处劣境却如此坦然自若,无疑使学生受到形象美的熏陶。
五、 从分析课文抒发的感情入手——情感美
还是拿《背影》作为例子,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和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从而让读者受到了一次情感美的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思想感情的交流。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要能诱导学生丰富的情感,把学生引进美好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教师要注意品味语言文字,“披文以入情”,通过复述、范读和讲解,把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心灵的撞击。
一、 对教材中精美的语言文学进行比较,揣摩语言美
这是挖掘教材中美学因素的主要方法。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写背影的词句最富有表现力:先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从月台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用“探”字,动作写得十分准确。最精彩的一笔是写他怎样爬上去,两手的动作用一个“攀”字,那高度显示了攀的吃力可以想象;这些动作的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所在,从而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二、 弄懂词语的修辞——艺术美
为了增强语言的艺术美,诗人常常巧妙地运用修辞方法。我们只有剖析清楚词语的修辞意义,才能领悟其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巧用比喻和拟人,头句写整体,用“碧玉”作比,形容柳树颜色美;第二句写枝条,用“绿丝绦”作喻,形容柳条倒垂披拂的轻柔艳丽之美;第三句写柳叶,用拟人手法,勾画出柳叶繁密、尖细、均匀的形态美;第四句颂春,用“剪刀”喻春风,形容春风的伟力,表达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诗人连用这些新奇、贴切、隽永、有趣的比喻,令人叹为观止。
三、 从分析课文的结构入手——整齐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中间一个过渡段。对于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是甜美的欢乐和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和韵味之所在。全文前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读来感觉有一种整齐美。
四、 从把握文中或物的形象特征出发——形象美
《白杨礼赞》是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流畅生动的笔触,从对西北高原的“所见”、“所感”展开。写“所见”,从“扑人”入手,见景生情,涌起“感情来是必然的”。这感想有两点:一是雄壮、伟大;一是倦怠、单调。写白杨树为什么要写高原呢,意在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这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在这码头、伟大之中的白杨树,也必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對白杨树做了很好的衬托。这样,学生就能从白杨树旺盛、坚强的风貌中体会到白杨树有一种不平凡的气质,初步体会到作者已将白杨树人格化了。虽寥寥数笔,但却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白杨树虽身处劣境却如此坦然自若,无疑使学生受到形象美的熏陶。
五、 从分析课文抒发的感情入手——情感美
还是拿《背影》作为例子,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和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从而让读者受到了一次情感美的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思想感情的交流。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要能诱导学生丰富的情感,把学生引进美好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教师要注意品味语言文字,“披文以入情”,通过复述、范读和讲解,把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心灵的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