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误终生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chwood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家总认为,孩子要白白胖胖才可爱;你担心这么小就这么胖,他们就说怕什么,到了岁数一“抽条”,不就瘦了吗?
  这样说的老人家,一定没看过这组数据:婴儿肥胖,20%~40%会转成儿童肥胖;儿童肥胖,50%~60%又会转成青少年肥胖;青少年肥胖,80%都会发展为成年人肥胖。
  所以孩子胖,很可能一胖伴终生;幼时超重者长大后,超重或患肥胖症的风险也更大。肥胖可不仅仅影响孩子的体形,它还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同时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男孩会太娘,女孩会早熟
  肥胖会使孩子体内的雌激素明显增高,直接影响其性器官的发育。
  一方面,会使男孩的雄激素分泌低于同龄人,造成青春期男孩的生殖器发育迟缓、短小;另一方面,会造成女孩的早熟,发育、成熟都要比同龄女孩快,更容易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长大后影响怀孕的几率更高。
  孩子的年龄,成人的体重,老人的健康
  数据显示:10%的肥胖儿患有脂肪肝;肥胖儿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儿童的12倍;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趋高。总的来说,肥胖儿容易出现血压、血脂及血糖的异常,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使得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提前。心脑血管疾病意味着需要长期用药,并且有猝死风险。
  即使感冒也会后果严重
  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疾病,得哮喘的概率也会高于正常儿童;同时由于颈部脂肪堆积,咽喉部空隙变狭窄,易引发阻塞型打鼾。所以肥胖儿童不仅容易感冒,感冒时还容易因为气道水肿加重,缺氧严重导致昏迷。日常生活中,肥胖儿童还容易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的可能在睡眠中猝死。
  心理伤害影响一生
  除了身体问题,在心理上,肥胖儿同样处境不妙,比如他们可能因为行动笨拙而不爱运动,容易在集体活动中遭到同伴取笑、讥讽,最终造成自我评价低、人际交往困难、有孤独感等。
  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更是锻炼孩子战胜困难、培养坚韧品质的有效方法,肥胖儿无形中就失去了这个机会,导致缺乏自信心、焦虑情绪较多。此外,家长因为担心其健康而不断训斥、焦虑,也是肥胖儿产生心理负担的原因之一。
  对于肥胖儿来说,很容易形成“越胖越宅,越宅越胖”的恶性循环,由于缺乏自信心和毅力,他们对于控制体重更难以坚持;每次试图控制但最终失败的体验,又会带来更多的挫败感,直到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胖不胖,不看外形看指数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靠肉眼观察并不科学,家长应掌握以下两种方法:
  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通过记录其生长曲线图进行判断。生长曲线图由一条平均线及上、下两条线构成一个生长发育区域,在区域内都属正常,如果反映体型的指标超出上限,就算肥胖。
  3岁以上及学龄期的儿童,主要看BMI指数,也就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后的平方数字,单位是千克/平方米(kg/m2)。正规判定时需要按照性别并对比每岁的标准值。
  有一个简易公式提供给父母:孩子身高与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相差不大时,以千克为单位,“年龄(周岁)×2+8”就是标准体重,如果高出20%~30%,即属轻度肥胖(此时,家长就要警惕,开始督促孩子健康减肥)。如果超出标准体重30%~50%,属于中度肥胖。超出50%,则属于重度肥胖。
  胖的其实是那些脂肪细胞
  肥胖通常由脂肪细胞变胖引起,其形式有两种:一个是数量增多,一个是体积增加。出生期、儿童期、青春期三段警示区如果能量过剩,脂肪细胞在数量、体积上都会增加,会造成多细胞性肥胖,就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加2~4倍,达到约4200万~1.06亿,也称之为体质性肥胖。
  孕妇(胎儿)、婴儿、儿童如果过量补充营养,等于为日后的肥胖上了“双保险”。所以不想孩子日后发胖,家长应避免以下误区:
  过分养胎。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的,属于巨大儿,这些孩子是以后发生肥胖的主要人群。
  过度喂养。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过度喂养;过早和过度添加辅食,或者添加的成分不合适,也会导致肥胖。此外,“追喂”很容易撑大胃口,导致发胖。
其他文献
4岁的双胞胎哥俩经常在家里变着花样玩在幼儿园学来的游戏,饶有兴趣地观察几次后,我发现,这些游戏的套路都挺不错,并不像某些游戏,总想尽力把麻烦丢掉,设坑让别人出错,自己才能获胜——这几个游戏的内核是强调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游戏中灌输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理念,颇有普及价值。  现在,我便将其中一些玩法介绍给大家——  Hot or Cold(热还是冷)  玩法:选择一件物品,交给一名孩子藏起来,然后其
期刊
嘟嘟一岁时,我买了积木送给他。起初我对积木的概念就是垒高高,又时常记挂着书上说一岁半的孩子应该能垒四五层,所以总是引导孩子垒得很高,可是嘟嘟并不配合,很快对积木就失去了兴趣。后来,我和嘟嘟摸索出了其他玩法,越玩越有花样。  塞呀塞呀塞洞洞  积木有各种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很多积木箱的盖子上有配合这些形状的洞洞,通过这些洞可以将积木塞进桶里。于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就玩“塞洞洞”这个游
期刊
胡萝卜、菠菜、香菜、茼蒿、各种豆芽菜,还有杂粮们,都是宝宝餐桌上的“大仇人”,味道奇怪还会卡喉咙,一点也没有巧克力、橡皮糖和炸鸡腿好吃……  当妈妈为了孩子的挑食问题,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却噘嘴皱眉,像一堵橡皮墙一样把你的大道理都弹射回来时,该怎么办?先别忙着气急败坏,挑食宝宝也会有好奇心的对不对?利用好奇心,也许就可以激发他的尝试欲!  尝一尝胡萝卜花的味道  妈妈有没有发现,就算再讨厌胡萝卜的孩
期刊
美国图书馆在每年假期或开学前,都会派发各种关于儿童教育、阅读、活动等内容的免费资料,比如上周,我就拿到了一份名为“2岁前孩子必做的11件事”的清单,细细一看,颇有新意。虽说在美国,这些清单要求2岁前完成,但是在国内,有的孩子哪怕5岁了都未曾体验过其中一半呢。所以, 我决定翻译成中文,一边自查自勉,一边与大家分享。  【母子游泳】  “和妈妈一起游泳,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增强亲子关系。”  
期刊
华人世界的家庭教育,有时让人觉得进了动物园,虎妈、狼爸、鹰爸之类清一色都是兽类或猛禽。巧的是,这类现象并非我们特有,前几年,日本一部同名电视剧走红后,“怪兽家长”这一称呼不胫而走,最先流行起来的,就是在香港。“怪兽家长”起初指的是因为过于紧张和保护孩子,从而干涉学校教育和社会秩序的家长;但在香港作家屈颖妍的同名著作出版后,这一称呼有了更广阔的含义:因为对子女爱得深切且盲目,导致家长失去了人性,教育
期刊
因为九九尚小,所以我目前暂时没有上班,接送圆圆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因此,我也有“眼福”看到了各位家长们接送孩子的各种表现,特别是放学的时候。  那么多的坏习惯,看得我不由地叹气。  接孩子带零食,吃饭吃不香  放学的时候,很多家长带着零食去幼儿园接孩子,就是担心宝贝在幼儿园吃不饱。从幼儿园走出的孩子,几乎手上都拿着吃的,酸奶、水果、饼干、糖等,有的孩子一出幼儿园大门就翻大人的包包找吃的。我是极不赞
期刊
小熊糖”是海淘产品中颇受妈妈欢迎的一种,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有些妈妈把它当作健康零食给孩子吃,觉得它既能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又能补充维生素,一举两得。但是,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其实有可能造成身体的负担,诱发各种疾病。  成亦AD,败亦AD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
期刊
世卫组织2014年的统计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儿童正变得更加肥胖”;在我国的大城市里,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同样年年攀升。  多出来的小肥肉,影响孩子的健康,折磨家长的心,也激起了逐利商人的热情——各种减肥产品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已有违正规、科学的医学干预。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是不能恶意减肥的!粑粑麻麻,你们真的不造?
期刊
从减肥难度而言,儿童要比成人困难得多;从减肥效果而言,儿童要比成人差很多。孩子肥胖,根源在于他们的行为偏差,包括运动、饮食、生活行为的偏差。只靠自己,他们很难“管住嘴,迈开腿”,所以儿童肥胖防治的关键人物是家长,家长要“多看”——找出偏差的行为,“多问”——求助专业人士开出针对性处方,“多陪”——鼓励孩子坚持。  管住嘴,但不能饿  从概念而言,“儿童减肥”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对于肥胖儿来说,一
期刊
“暑假期间,丁丁因感冒引起了发烧,我带他去医院就诊。过程中,我无意提起丁丁每晚都要尿床两次,已经持续了很久。刚好9月开学季,不知是否因为紧张,尿床现象更加频繁。  “如果孩子5周岁以后,每周发生至少2次以上的尿床,基本可以判断属于遗尿了。”医生立马提醒我要重视,建议我带孩子去做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显示,果然是原发性单一症状夜间遗尿,医生建议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我有些吃惊。长期以来,我都认为尿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