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家长”8大怪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人世界的家庭教育,有时让人觉得进了动物园,虎妈、狼爸、鹰爸之类清一色都是兽类或猛禽。巧的是,这类现象并非我们特有,前几年,日本一部同名电视剧走红后,“怪兽家长”这一称呼不胫而走,最先流行起来的,就是在香港。“怪兽家长”起初指的是因为过于紧张和保护孩子,从而干涉学校教育和社会秩序的家长;但在香港作家屈颖妍的同名著作出版后,这一称呼有了更广阔的含义:因为对子女爱得深切且盲目,导致家长失去了人性,教育失去了理性。
  作为一名香港国际学校的老师,综合书中案例和身边的现象,我总结了八条诊断标准。诸位读者家长们不妨自测一下,你是“怪兽家长”吗?
  1.落后于时代的“功利观”
  孩子小时候,家长最关心的是“干不干净”;孩子大了,父母的关注便迅速转移到“有什么用”上去:这个兴趣班能不能加分、那个课外技能能不能考级——连假期旅行,都要选择一个能够让孩子回来后在老师同学面前嘚瑟的地方。可是功利的家长们啊,悄悄告诉你,国外大学录取学生,往往特别青睐那些能够执著于个人兴趣的孩子,而非看似参加很多活动却全部渗透功利目的的学生,当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十一所高校拒收北京状元”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宁可录取一位立志爬遍欧洲所有高山的孩子。
  2.赢过你,人生才有意义
  校门口是一个是非地,接孩子前十几分钟,所有家长都在互相打探别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课外班、考了第几名,本来松弛的神经因为听到别家孩子优秀的事迹,变得极其紧绷,当自己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出来时,想的不是“他这么快乐,真好”,而是“都落后那么多了,居然还在傻乐!”常常会有家长神色紧张地问我:“老师,你觉得我孩子需不需要请家教?”“他这方面有没有问题?”十有八九,这位家长是刚和其他家长聊完天。
  3.越周详,越孱弱
  在香港,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大街上,有的是5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出游这样的盛况,俨然古代皇帝出巡。家长们总背着超大背包,各种准备一应俱全,婴儿期剪辅食的小剪刀随身用到上小学后,菜太长哽喉,肉太大窒息,我见过太多的孩子,乳牙从萌出到换掉,都没发挥过作用。这一切,全因家长们舍不得孩子跌倒、受伤、失败,每一步都替他们计算周详。于是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却自理能力低、抗挫能力差的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
  4.玩乐是罪,最怕清闲
  对于孩子,玩是正业,他们在玩耍过程中能训练自己的肌肉和感官,认识世界,学习变成社会的一分子。所以玩,不该被视为一种浪费。芬兰孩子每年暑假有整整三个月,澳洲小学让孩子半天上课半天玩耍,世上大概只有东方孩子才活得这么苦,玩乐被视为犯罪。其实,有水准的画作,往往讲究“留白”,用空白平衡整个画作的美感。孩子如果每天奔波于不同的课外班,没有一点留白,这将是最悲惨的童年和永远无法自我平衡的人生。
  5.这头不敢管,那头不听教
  许多家长都只对社会和学校有要求,却对孩子无法说一个不字。当我说孩子今天闯了哪些祸,你们需要回去怎么配合教育时,家长却回答:“我希望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他不听教怎么办”“这应该是你们学校的责任!”话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家长权威的缺乏——他们只想当好保姆,并不想承担管教职责。可是明明,我在学校观察所得,孩子们是渴望一定程度的权威,以培养处事的框架和底线的。在自由和放纵之间,家长越纠结矛盾,教育就越没有方向,孩子也更无所适从。
  6.全社会都有义务呵护我的孩子
  有一次,《怪兽家长》的作者屈颖妍到幼儿园接孩子,老师煞有介事地说,孩子大腿上被蚊子叮了两口,但手上的这个红肿,则是早上来校之前就有的。屈颖妍惊讶极了,3个蚊子包都要分清责任,显然,此类问题以前有家长投诉过。为什么老师如此敏感?看看我们的家长寸土必争到什么地步吧:上次,有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放学后老师让他留校做作业,结果家长却跑去教育管理局,投诉那老师对孩子进行“人身禁锢”。如果家长能用客观的、理智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也许就会少些紧张,少些挑剔,多些理解,多些合作。
  7.多就是好,爱意满满要爆炸
  现代教育学发现,在儿童时期接受更多脑部信息刺激的孩子,智力发育会更好,所以在物资便利、资讯发达的香港,很多妈妈从小就开始用各种信息轰炸孩子:房间一面墙贴满毕加索和莫奈,另一面墙贴满唐诗宋词;在孩子应该独立玩耍的时候,守在一旁喋喋不休地灌输说这是什么、那该怎么玩……其实,过多的刺激对孩子发展有百害无一利,在简单朴素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心更加健康——简单了才能去探索,过于繁复反而会让孩子望而却步。
  8.和成功相比,快乐算什么
  香港有整套法律来对抗虐待儿童的行为,“打打手板也要被拉去坐牢”,但当孩子身上挂满培训课书包,每天超过10小时不停学习时,家长却不认为孩子在承受精神虐待。所以本地专家曾说,精英教育一天不死,怪兽家长一日不灭。可惜,这些虎妈栽培孩子的“铁人计划”,虽能培养孩子的必胜心,却忽略了胜负以外的心灵教导;孩子们看似样样都懂,最基本的生活和快乐的能力却严重不足。所以屈颖妍才感慨:“家长们该保护的不保护,不需要保护的却护得严严实实。所以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怪兽家长》的序言就说:当今最难教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作为老师,我深以为然。家长总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根本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生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场需要热情、好奇心、智慧的探险,一场充满了失败与重新再来的探险,一场关乎过程、并非输赢的探险,一场用感恩的心来享受的探险。因此,家长们又何必藏起温情的爱,披上怪兽的外衣,逼着孩子马不停蹄向前奔呢?
其他文献
挫折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吃苦教育,也不需要刻意地进行。  它是一个全天进行时:就存在于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的过程中,存在于给孩子选书的过程中,甚至存在于家长自己某次面对困难的态度中。
期刊
许多孩子入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练习写字。可别小看这轻轻的一笔一划,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经常是难以逾越的高山。不少家长对练字簿上老师的评语很是发愁:“结构不好”“歪歪扭扭”“左右颠倒”……即便在家拼命训练孩子,也依然收效甚微。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写字这件事,并不像大人想得那么简单,它需要多方面的认知、肌肉能力,例如对二维图形的认识:直线、点、斜线;对方向的认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小肌肉的控制
期刊
一个南方媒体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要购买一些《下一代的竞争力》送给周围的家长,因为最近发生不少孩子跳楼自杀的事,她觉得这些孩子逆商太差了。她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她们那里,教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还问我对自己的孩子用了什么妙招。  我愣了。我的孩子确实战胜过很多逆境,但仔细想来,我并没有特意地去培养他们的逆商。那逆商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是传递而来的。  在我们家的客厅,一直挂有一幅图片,上面有一只大
期刊
转眼又到12月,早早的,大街小巷的商厦都装饰了起来,铃铛、圣诞树、雪橇……无不在渲染着欢乐祥和的圣诞气氛。不冬回来问我:“妈妈,为什么街上都在过圣诞节,咱们家不过呢?”  “咱家也过圣诞节,但你不能只是坐享其成,还要亲手参与布置哦!”我与不冬协商,不冬满口答应,但转念一想,又效仿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一是要爸爸也加入进来,二是希望过个好看又好吃的香甜圣诞节。第一项我觉得非常在理,这第二项嘛,小馋猫既
期刊
子收到一份礼物:英国BBC出品的《花园宝宝》DVD和一本同名刊物。送礼的朋友说,许多家长认为《花园宝宝》中的人物长得圆头圆脑,不符合常规审美;一群小人又不会讲话,整天吱吱呀呀叫不停,怎么看都不懂他们在做些什么,不但枯燥无聊,还没什么剧情。但奇怪的是,凡看过的孩子都特别痴迷。  结果,儿子响响果然也一样。我每集都应他的要求,陪他连看三遍,就这样也还是“根本停不下来”,他一直闹着还要继续看。过了两天,
期刊
孩子的小脑袋里,每天心心念着的就两件事:1.吃;2.玩。  同样两件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  专家们会说,玩比吃还重要!玩耍是孩子的第一要务!  家长却不这么看,至少在实际执行中不这么做:  他们愿意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日夜琢磨,一旦发现胃口不佳,马上心急火燎,四处问计,想方设法来对付;  可孩子不会玩、不爱玩、没时间玩,他们却很少担心,有的甚至会沾沾自喜——看,我孩子跟别人不一样,一点不贪玩,多
期刊
4岁的双胞胎哥俩经常在家里变着花样玩在幼儿园学来的游戏,饶有兴趣地观察几次后,我发现,这些游戏的套路都挺不错,并不像某些游戏,总想尽力把麻烦丢掉,设坑让别人出错,自己才能获胜——这几个游戏的内核是强调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游戏中灌输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理念,颇有普及价值。  现在,我便将其中一些玩法介绍给大家——  Hot or Cold(热还是冷)  玩法:选择一件物品,交给一名孩子藏起来,然后其
期刊
嘟嘟一岁时,我买了积木送给他。起初我对积木的概念就是垒高高,又时常记挂着书上说一岁半的孩子应该能垒四五层,所以总是引导孩子垒得很高,可是嘟嘟并不配合,很快对积木就失去了兴趣。后来,我和嘟嘟摸索出了其他玩法,越玩越有花样。  塞呀塞呀塞洞洞  积木有各种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很多积木箱的盖子上有配合这些形状的洞洞,通过这些洞可以将积木塞进桶里。于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就玩“塞洞洞”这个游
期刊
胡萝卜、菠菜、香菜、茼蒿、各种豆芽菜,还有杂粮们,都是宝宝餐桌上的“大仇人”,味道奇怪还会卡喉咙,一点也没有巧克力、橡皮糖和炸鸡腿好吃……  当妈妈为了孩子的挑食问题,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却噘嘴皱眉,像一堵橡皮墙一样把你的大道理都弹射回来时,该怎么办?先别忙着气急败坏,挑食宝宝也会有好奇心的对不对?利用好奇心,也许就可以激发他的尝试欲!  尝一尝胡萝卜花的味道  妈妈有没有发现,就算再讨厌胡萝卜的孩
期刊
美国图书馆在每年假期或开学前,都会派发各种关于儿童教育、阅读、活动等内容的免费资料,比如上周,我就拿到了一份名为“2岁前孩子必做的11件事”的清单,细细一看,颇有新意。虽说在美国,这些清单要求2岁前完成,但是在国内,有的孩子哪怕5岁了都未曾体验过其中一半呢。所以, 我决定翻译成中文,一边自查自勉,一边与大家分享。  【母子游泳】  “和妈妈一起游泳,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增强亲子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