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游戏,6个理念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岁的双胞胎哥俩经常在家里变着花样玩在幼儿园学来的游戏,饶有兴趣地观察几次后,我发现,这些游戏的套路都挺不错,并不像某些游戏,总想尽力把麻烦丢掉,设坑让别人出错,自己才能获胜——这几个游戏的内核是强调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游戏中灌输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理念,颇有普及价值。
  现在,我便将其中一些玩法介绍给大家——
  Hot or Cold(热还是冷)
  玩法:选择一件物品,交给一名孩子藏起来,然后其他参加游戏的人进入房间寻找。负责藏的孩子同时也要引导其他参加游戏的人:当别人靠近隐藏的物品时高喊“Hot”;远离时就喊“Cold”。
  游戏理念:合作(Cooperation)
  点评:这个游戏的出发点是为了让队员找到物品,因此正确提示和理解非常重要,考验了队友之间的默契和协作,所以也适合一家人一起玩:找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例如手电筒,让孩子负责藏起来,由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来找。千万别小看孩子的热情和创意,哥俩藏东西的地方,每每出乎我的意料。
  Sock,Sort & Toss(分拣袜子)
  玩法:妈妈把一家人的所有袜子放进一个筐子里,请孩子把袜子配对。同时,在鞋盒子上标注家庭成员的名字,并把盒子分散在屋子里不同地方,让孩子把配好对的袜子放入适合的家庭成员的鞋盒里。
  游戏理念:责任(Responsibility)
  点评:该游戏旨在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体会妈妈料理家务的辛劳,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
  Mother May I (妈妈,我可以吗)
  玩法:一个孩子扮演“妈妈”,其他孩子站成一排。“妈妈”给队列中的每个孩子发出各种指令,比如,向前走两步。每个孩子做任何移动前,都必须获得“妈妈”的允许。面对孩子的请求,“妈妈”回答Yes或者No。获得允许的孩子要礼貌地对“妈妈”说“Thank you, Mom!”如果表现不礼貌,就必须站回队列中去。
  游戏理念:尊重 (Respect)
  点评:适合多个孩子一起玩。孩子们可以轮流做“妈妈”。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将学会如何礼貌地对待别人。若“妈妈”感受不到孩子的尊重,在游戏过程中该孩子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The Cheer Up Game (鼓舞游戏)
  玩法:在白纸上画不同的表情,比如生病、难过、生气等,让孩子从中挑选一张纸,表演出上面的表情,然后由其他孩子一起来猜这是什么情绪。
  游戏理念:同情心(Empathy)
  点评:读懂别人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通过游戏训练,孩子不但能学会观察,还能学习如何鼓舞失落的朋友、慰问生病的兄弟等不同安抚技巧。
  I Spy(侦探游戏)
  玩法:一个孩子选择一件物品,并只能透露该物品的颜色、形状、材质等基本信息,由其他孩子通过提问一步步缩小范围,猜测这是什么物品。游戏过程中,孩子必须学会轮流提问和倾听别人。
  游戏理念:思考能力(Thinking ability)
  点评:该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孩子们必须轮流说出自己的猜想,既要发散思维提问,又要仔细聆听他人问答中流露的信息,是绝佳的启智游戏。
  To Tell the Truth(真心话游戏)
  玩法:由孩子来挑选一个单词或词组,并用该单词造句,句子必须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以及陈述真实事件。比如,孩子挑选一个单词angry,他可以说:Jack把我的积木塔撞倒了,我很生气。通过造句直面内心,也通过勇于表达,让身边的亲友明白自己的真实感受。
  游戏理念:诚实(Honesty)
  点评:这个游戏特别适合面临情绪问题的孩子玩,有利于他们在游戏中卸下心防,直面负面情绪或亲子问题、人际关卡等等。所以在玩游戏前,爸爸妈妈应该提前根据孩子最近的状态,准备好合适的单词或者词组卡片,引导孩子抽取符合内心真实情感的单词,创造有利的沟通条件。
  这6个游戏虽小,却在玩乐中巧妙地涉及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品德和习惯,它们将让孩子受益一生。今天就玩起来吧,与空泛枯燥的说教相比,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游戏中的人生哲理。
其他文献
“不贪玩”和“不会玩”是两回事。孩子“不贪玩”是因为有自制力,而“不会玩”的宝宝则是玩乐能力退化,像在笼子里关久了的小老虎,已不会捕食。  “不会玩”的孩子,多数有如下3种表现:1.一旦没有玩具,就会吵闹(因为不会自己去发现日常生活中好玩的东西);2.给一个新玩具,如果没有妈妈陪玩,完全不会自己玩(因为不会自己学习如何玩);3.见新朋友时,会缩在妈妈背后,不愿露出小脸(因为不懂如何与他人自由地玩乐
期刊
玩不被大多数父母所认可,是有着历史渊源的。回想我们自己小时候,谁没听过老一辈父母的谆谆教诲:“再玩下去心都野了,还怎么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  可是,真的没有反例吗?来看看我这位童年小伙伴——  为什么要牺牲玩  他是以前我同班一个男孩,每天都在玩,几乎看不到他读书。当我们都被父母盯着写作业的时候,大院里的他却时不时传来快乐的笑声,惹得我们羡慕不已,却又不得不在父母凌厉的目光中继续埋头苦写。
期刊
我,江湖人称“四爷”,正处在一个让我妖妈很纠结的年龄段——两岁!  妖妈说我现在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什么意识不意识的,我不懂啦,但他们有什么好东西不给我,小爷我一定是要抢来看个究竟的。在这一点上,妖妈老夸我家小三,说他两岁的时候,不管什么玩具被哥哥们抢了,都没什么抱怨,只是呆呆地看一会儿,就玩别的去了。这不傻子嘛!亏妖妈还说这是小三脾气好的表现,要我说,那叫懦弱!这年头,不抢?不抢能有好玩的吗?  
期刊
有位哲人曾说:“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最有奇思妙想,其中往往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开设本栏目,就是为了给小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比一比谁的思路宽广,谁的想象丰富。我们正等你的来稿和绘画哟!
期刊
挫折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吃苦教育,也不需要刻意地进行。  它是一个全天进行时:就存在于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的过程中,存在于给孩子选书的过程中,甚至存在于家长自己某次面对困难的态度中。
期刊
许多孩子入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练习写字。可别小看这轻轻的一笔一划,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经常是难以逾越的高山。不少家长对练字簿上老师的评语很是发愁:“结构不好”“歪歪扭扭”“左右颠倒”……即便在家拼命训练孩子,也依然收效甚微。为什么呢?  其实,孩子写字这件事,并不像大人想得那么简单,它需要多方面的认知、肌肉能力,例如对二维图形的认识:直线、点、斜线;对方向的认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小肌肉的控制
期刊
一个南方媒体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要购买一些《下一代的竞争力》送给周围的家长,因为最近发生不少孩子跳楼自杀的事,她觉得这些孩子逆商太差了。她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她们那里,教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还问我对自己的孩子用了什么妙招。  我愣了。我的孩子确实战胜过很多逆境,但仔细想来,我并没有特意地去培养他们的逆商。那逆商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是传递而来的。  在我们家的客厅,一直挂有一幅图片,上面有一只大
期刊
转眼又到12月,早早的,大街小巷的商厦都装饰了起来,铃铛、圣诞树、雪橇……无不在渲染着欢乐祥和的圣诞气氛。不冬回来问我:“妈妈,为什么街上都在过圣诞节,咱们家不过呢?”  “咱家也过圣诞节,但你不能只是坐享其成,还要亲手参与布置哦!”我与不冬协商,不冬满口答应,但转念一想,又效仿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一是要爸爸也加入进来,二是希望过个好看又好吃的香甜圣诞节。第一项我觉得非常在理,这第二项嘛,小馋猫既
期刊
子收到一份礼物:英国BBC出品的《花园宝宝》DVD和一本同名刊物。送礼的朋友说,许多家长认为《花园宝宝》中的人物长得圆头圆脑,不符合常规审美;一群小人又不会讲话,整天吱吱呀呀叫不停,怎么看都不懂他们在做些什么,不但枯燥无聊,还没什么剧情。但奇怪的是,凡看过的孩子都特别痴迷。  结果,儿子响响果然也一样。我每集都应他的要求,陪他连看三遍,就这样也还是“根本停不下来”,他一直闹着还要继续看。过了两天,
期刊
孩子的小脑袋里,每天心心念着的就两件事:1.吃;2.玩。  同样两件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  专家们会说,玩比吃还重要!玩耍是孩子的第一要务!  家长却不这么看,至少在实际执行中不这么做:  他们愿意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日夜琢磨,一旦发现胃口不佳,马上心急火燎,四处问计,想方设法来对付;  可孩子不会玩、不爱玩、没时间玩,他们却很少担心,有的甚至会沾沾自喜——看,我孩子跟别人不一样,一点不贪玩,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