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尔王》的语言魅力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尔王》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悲剧作品之一,该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行为和情感相互印证且统一的故事,且这个故事在作品之外也可以对人们起到参考和警示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李尔王》认知隐喻理论文学进行了探讨,然后从简介、容器图式隐喻、概念隐喻以及给读者带来的悲剧体验等方面对《李尔王》的概念隐喻展开分析,最后从思想、感情、音律和结构、俗语等方面对《李尔王》的语言魅力详细阐述。
  关键词:李尔王;隐喻分析;语言魅力
  《李尔王》中,国王李尔在年老后决定将国土分給女儿们,但是需要考察他的女儿们是否爱他。结果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通过言语赞美取悦他,而他的小女儿却依旧像往常一样只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李尔的爱,最后小女儿考狄利娅被李尔外嫁法国之后将国土分给了考狄利娅的姐姐们。李尔退位之后在自己曾经的国土上却没有生存空间,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前来救援,却兵败身死,但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置他于不顾,这时李尔认识到他的女儿中只有考狄利娅才是真正爱他的,但为时已晚,最终李尔悲痛至死。
  一、《李尔王》认知隐喻理论和文学分析
  (一)隐喻认知理论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将一类经验域映射到另一类经验域的认知机制,这样可让人们充分理解不同类别的经验域。正常来说,人们想要掌握新一类的经验域则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但是隐喻认知理论下人们通过隐喻的手法可以直接将新旧两类经验域中的相似部分对比出来,这样人们对新经验域的认知难度会有所降低[1]。
  (二)经验主义方法
  经验主义方法是研究隐喻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经验主义方法下隐喻认知理论将正常使用的隐喻进行扩展组合后形成新的隐喻,这样新经验域中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理解,例如社会、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可以按照经验使用文化隐喻进行解释[2]。
  (三)概念隐喻及其性质
  概念隐喻将已知的具体概念映射到未知的抽象概念中,这样即可通过实际存在的事物对虚拟的思维、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概念进行解释。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语言中应用概念隐喻,则隐喻又会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目前概念隐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结构隐喻,指的是用一种已知的概念结构构建另一种未知的、难以表达的概念结构;二是本体隐喻,指的是按照经验对离散的实际物体进行解释,例如山腰指的是山体的中段部分,而不是具体指海拔高度为多少的山体;三是方位隐喻,指的是利用方位语言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认知,例如在某人的控制之下一切事物都在逐渐走向正轨。但是概念隐喻在实际使用中必须根据语言文化进行变通,语种不同则相同语言指代的含义可能不同,因此只有在明确语言文化体系之后才能正确使用概念隐喻[3]。
  (四)意向图式隐喻理论
  意向图式是一种其他形式的概念隐喻,这种隐喻形式使用的概念域具有固定的意向图式,人们对语言中的意向图式可以直接理解,因此通过意向图式隐喻时,人们可以直接根据熟悉的概念域对映射的概念域进行理解。这样即使人们并没有在之前见到过相同类型的概念,也可以清楚理解该概念域的含义。意向图式结构可以对时间方面的因果概念进行组织,根据时间线对存在因果关系的间隔时间发生路径进行梳理。除此之外,意向图式隐喻理论使用时可以在心里对隐喻的空间逻辑进行推理,这样意向图式隐喻结构中蕴含的精神意向更加具体丰富[4]。
  由于人们非常强烈的空间感能够将语言中的文字还原成空间意向图式,因此意向图式具有连贯性、交互性、动态性的特点,语言中经常使用整体与部分的总分形式进行意向图式隐喻,最后可以在抽样概念的认知方面取得不错成果。意向图式隐喻如果按照躯干和四肢图式对语言进行解释,则应该将比较重要的内容放在躯干部位的语言中,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躯干部分语言的重要性。意向图式隐喻如果按照连接链图式对语言进行解释,则应该按照整体内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梳理,否则无法增强故事情节中的语言感染力。除此之外,纽带意向图式和平衡意向图式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实际使用意向图式隐喻时必须结合图式的特点对陌生概念域进行映射理解[5]。
  (五)《李尔王》认知隐喻分析的意义
  《哈姆雷塔》与《李尔王》同属于莎式悲剧作品,但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都可以感受到悲剧的主要感情基调,但是由于成长经历和阅历不同,人们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悲剧感受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李尔王》应该采用认知隐喻的方式进行分析,这样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李尔王》的悲剧语言进行解读,从而体会到不一样的悲剧情感。《李尔王》中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解读,第一个方面是语言表面意义上的国王分封领土,第二个方面是语言情感深层意义上的父亲希望得到子女的爱。因此,采用认知隐喻的方式对《李尔王》语言进行解读并对更深层次的感情进行分析:国王希望得到三个女儿的爱,而三个女儿中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谓爱意,只有小女儿使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最终李尔退位之后发现小女儿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用行动表达了对父亲最真挚的爱意 [6]。
  在现实生活中,《李尔王》中的故事情节是对社会中多数家庭现状的映射,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根据子女的语言表达内容来评价子女对自己的爱是否深厚,但是最终对父母的爱从不褪色的却多半是默默承受和付出的子女,相反喜好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谓爱意的子女却不一定都会承担其应尽的责任。《李尔王》中采用的认知隐喻分析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批评,人们也可以结合自身环境感受人物的悲剧性情感。除此之外,《李尔王》中不同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坎特伯爵通过语言将李尔对爱的表现描述得淋漓尽致,充分地将李尔求子女的爱而不得、真正爱李尔的子女反而得不到李尔的爱等特点展现出来。坎特伯爵说:“尊严的李尔,我一向敬重您像敬重我的君王,爱您像总把您当作我的伟大的恩主,弓已经弯好拉满,你留心躲开箭锋吧。”,箭镞表面上射进国王李尔的身体中,但是实际上坎特伯爵的语言箭镞却射进了国王李尔的心里,坎特伯爵在对话中表达了对李尔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李尔的不满。认知隐喻的使用对语言的表现力是否丰富具有一定的影响,认知隐喻可以通过实际发生的故事情节,对情感和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隐喻揭示。   (六)《李尔王》意向图式概念隐喻
  《李尔王》意向图式概念隐喻可以通过容器图式的形式进行分析,容器图式,是将国王李尔比作一个容器,通过李尔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对容器概念进行解读。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通过鸡蛋隐喻语言暗示李尔处在一个容器中,而暴风雨、荒原等意向直观地表达出李尔在容器中视线受阻,无法分辨出谁才真正爱他的人。李尔的悲剧之处在于他不肯打破干扰他视线的容器,最后注定只能感受虚假视线中的世界,这也给他后来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二、《李爾王》的概念隐喻分析
  (一)《李尔王》简介
  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李尔王》进行分析可知:李尔王不肯承认自己的对爱的辨别和认知存在错误,也不肯正视小女儿对他的爱,最终导致真正爱他的人死亡、自己也流离失所没有归处。李尔王的一个又一个行为变化是自身思想变化的隐喻,通过概念隐喻,读者也能够根据李尔的经历感受其痛苦的悲剧人生。
  (二)《李尔王》容器图式隐喻
  《李尔王》中用箭头和容器等图式隐喻阐述国王的权力和行为含义,原文中“视线是一个箭头。”直接将国有权力比喻成视线,坎特伯爵用“弓已经拉满待发,您留心躲开箭锋吧!”语言隐喻自己将使用自己的方式捅破国王的视线,而且暗喻只有像弓一样强烈且尖锐的手段才能达到其目的。李尔用视线刺穿坎特伯爵是其自身的权力,李尔责令坎特伯爵马上消失时坎特伯爵却说:“李尔,你要看仔细了,我会永久在你眼前做个鹄的。”通过容器图示隐喻方式将箭头与国王的视线相互融合,表达出国王的权力具备突破视线干扰的能力,但是李尔身在容器中仍然无法辨别正确的世界。其中刚乃绮对李尔不再那么殷勤后李尔说:“今后我会再留心考察一番了。”表达出李尔的内心已经对刚乃绮是否真正尊敬他表示怀疑。而后李尔将国土平分给大女儿和二女儿后,刚乃绮剥夺了李尔的生活保障后,李尔说刚乃绮的眼睛是凶恶的,而且还会放出火焰来,表示李尔已经识破了刚乃绮的真面目,但是李尔国王权力已经丧失,无力与刚乃绮进行对抗。李尔在位期间其权力视线可以刺穿坎特伯爵,但是失去权力之后却被刚乃绮的国王权力视线灼伤,这种容器图式隐喻方式体现了国王的老迈,国王失去辨别爱的能力之后也失去了权力。
  《李尔王》中,弄臣将李尔隐喻成鸡蛋,容器图式隐喻将鸡蛋外壳暗喻成国王的能力和权威,鸡蛋外壳将李尔的情感和思想保护在内部,一旦蛋壳破碎李尔的内心将非常脆弱。因此李尔在暴风雨中的荒原上赤裸身体感受贫民所受的痛苦,鸡蛋容器外壳再也无法保护李尔脆弱的内心,此时李尔才直面内心的情感。李尔在位期间弄臣曾经提醒他不要将国土分给他的女儿们,否则他的鸡蛋容器外壳破碎之后他将很快失去财务和精神自由,而且其财产必将引起女儿们的激烈争夺。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写道弄臣开玩笑对李尔说:“我把一个蛋从中间割开,把其中的肉吃掉,剩下的蛋壳就是两个金冕了。你放弃你的金冕的时候,你那秃壳里面实在是没有多少脑筋。”通过容器图式隐喻直观地阐述了李尔放弃国王权力容器之后的结果,李尔最终的表现与弄臣的暗喻结果相符合。
  (三)《李尔王》概念隐喻
  《李尔王》中的概念隐喻指的是李尔的外部行动隐喻了其内部的情感,内部行动与外部情感相统一。李尔国王的内心是脆弱的,其权力视线的穿透效果也会受到内外不同事物的影响,但是李尔内心并不愿意承认权力鸡蛋外壳并不能庇护他,他利用容器外壳隐藏自己对爱的追求,而且通过与大臣、子女的表面互动也表达出自己对未知的恐惧。因此,唯一爱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给予他爱的凝视过后,他顿时明白了自己内心的脆弱,考狄利娅的死去也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但是考狄利娅已死,李尔已经再也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爱,最终隐喻李尔的悲惨死亡。《李尔王》使用“没,没,没命了!”、“你永不再来了,永不,永不,永不,永不!”、“看她,看她的嘴唇,看那边,看那边!”此类疯疯癫癫的语言,表达李尔已经明白女儿考狄利娅死去却不愿承认的心理。同时表达出了李尔对死亡的思考,李尔对考狄利娅的死亡只能感到悲痛却什么都做不了,李尔死亡后他的容器蛋壳才彻底被打碎。
  (四)《李尔王》给读者带来的悲剧体验
  《李尔王》中读者阅读到隐喻语言时,会对李尔的视线以及鸡蛋容器进行思考,读者通过解读李尔的行动和情绪能够与之产生精神互动,此时李尔的容器被读者穿透,读者与李尔之间的距离减小了。这样李尔在考狄利娅死亡之后的痛苦感受也能够被读者所感知到,读者通过李尔的苦难能够感受到他的脆弱,也能理解李尔保护容器蛋壳被刺穿之后的恐惧。而李尔死亡之后,他的一切信仰都烟消云散,读者在感受李尔的悲剧体验之后心里空荡荡的,此时读者会产生与李尔在暴风雨荒原中一样的心理。
  三、《李尔王》的语言魅力
  (一)语言的思想魅力
  《李尔王》中的语言与人物所在环节和性别身份极其相符,每个人物语言的思想魅力都是不同的。其中李尔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的语言非常平淡,而考狄利娅对李尔的爱也不通过语言来表达,这样考狄利娅的行动和语言即可统一,有利于通过考狄利娅语言中的思想塑造其特有人格。正如考狄利娅所说:“假如我只爱我的父亲,我一定不会像我的两个姐姐一样再去嫁人的。”考狄利娅深知嫁人之后他对李尔的爱会被其丈夫分走一部分,到那时考狄利娅将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爱他的父亲。
  (二)语言的感情魅力
  《李尔王》中李尔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语言方面对其极尽赞美时,李尔的内心是无限欢愉的。但是李尔将国土和财产分割给两个女儿之后,这两个女儿非但不供养他,反而剥削他,此时李尔感受到女儿的态度和行为反差之后通过语言谩骂对其进行嘲讽,这时李尔的语言已经表达出自己的后悔之意。但是李尔交出国王权力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自身的悲剧结局,李尔在不甘之下朝上天怒吼,希望上天降下神法毁灭这令他厌恶的一切,这些都生动地体现出了语言的感情魅力。
  (三)语言的音律和结构魅力   《李尔王》中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对李尔表达出自己对父亲的爱,但是李尔希望继续听到小女儿表达对自己爱的赞美时,考狄利娅却回答“没有”,此时李尔说道:“没有只能换到没有。”此种语言的结构比较工整。而“没有只能换到没有”该句语言英文原文为:“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nothing分别指代赞美之语与财产两种含义,其语义明确,发音简单朗朗上口,所以《李尔王》语言又具有音律之美。
  (四)语言的俗语魅力
  《李尔王》中弄臣用鸡蛋暗喻李尔,将国王的权力比喻成蛋壳、财产比喻成蛋黄和蛋白,没有蛋壳的保护李尔无法保全自己的财产。“我把一个蛋从中间割开,把其中的肉吃掉,剩下的蛋壳就是两个金冕了。”这种俗语虽然不像其他语言一样优美,但是读者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俗语语言的魅力。《李尔王》中诸如此类的语言还有很多,例如“那篱雀养大了杜鹃鸟,自己的头也给它吃掉”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李尔王》中的语言充满思想魅力、感情魅力、音律和结构魅力以及俗语魅力,每个人物的语言体现了其中一种或多种魅力,所有人物整合到一起賦予了《李尔王》不同的悲剧色彩。除了人物对话语言之外,《李尔王》中描写人、物、景色的语言中通过隐喻的手法抽象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让《李尔王》语言更加有魅力,隐喻技巧运用巧妙,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深度极高的作者才能驾驭手法。
  参考文献:
  〔1〕谢世坚,谢稳英.莎剧中重复修辞类型及功能探究——以《奥赛罗》和《李尔王》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12):80-85.
  〔2〕谢世坚,张敏.《哈姆莱特》和《李尔王》中消极情感的修辞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20,42(07):69-74.
  〔3〕胡鹏.无家可归、疯癫与《济贫法》——《李尔王》中的流浪汉话语[J].外国文学研究,2020,42(03):39-51.
  〔4〕周泽华.论《李尔王》中弄人的语言特点和翻译
  ——以朱生豪译本为例[J].智库时代,2020(04):140-141.
  〔5〕冯军.刍议文学研究中的概念隐喻——以《李尔
  王》为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5):
  106-111.
  〔6〕黄海碧.从莎士比亚的戏剧文本到李六乙的戏剧空间——浅评话剧《李尔王》的当代性转换[J].东方艺术,2017(11):55-58.
其他文献
摘要:《劝学诗》蕴含了宋代文化内涵和特质,是诗人学者为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所创作的。《劝学诗》彰显了说教的特点,起到了寓教于诗的效果,在宋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基于此,本文对《劝学诗》的形成展开分析,并就《劝学诗》作伪原因进行考述,其中包括《劝学诗》非宋真宗作品的那一部分。  关键词:劝学诗;形成过程;作伪  一、绪论  (一)研究现状  针对《劝学诗》的形成过程及作伪原因,不同研究学者参与研究,整理相
期刊
摘要:《恨赋》是抒情小赋的代表之作,文学价值比较高,流传至今,受到许多学者的追捧,《恨赋》语言特色较为独特,属于中国文学的瑰宝,艺术魅力和价值都比较高,作为江淹的代表作,从 《恨赋》中可以感受到江淹的文学成就,以及当时创作的心境,全赋结构非常紧凑,重视排章选句,文章简单但却非常有气势。  关键词:特色管窥;恨赋;语言艺术  一、《恨赋》文学价值  《恨赋》是极具代表性的抒情小赋,文学体裁较为特殊,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发展机制下,文化创意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融合,《功夫熊猫》以丰富的剧情画面、传统的中国功夫受到人们的喜爱。基于此,本文对《功夫熊猫》中主要的武术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功夫熊猫》造成的文化冲击及反思,重点探析《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以期促进中国武术进一步传播发展。  关键词:功夫熊猫;武术国际传播;文化启示  无论是功夫还是熊猫,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功夫熊猫》
期刊
摘要:音乐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哲学家柏拉图也将音乐视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为了提升对音乐的鉴赏与认知,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而声势律动在相关的音乐培训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提升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在律动中找到音乐美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帮助人们缓解心中烦闷的情绪,使得心态变得更加细腻、柔和,从而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平衡发展。本文基于音乐培训,就声势律动在音乐培训中
期刊
摘要:情感解读,是文学作品内涵解析的主要分支。为此,本文结合《朝花夕拾》作品简介,着重从家庭小爱、社会大爱两方面,分析《朝花夕拾》里的情与爱,以达到精准把握文学作品内在意义,彰显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朝花夕拾;情与爱;文学赏析  情感体会和感知,是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的主要方面,也是读者与创作者沟通的主要桥梁。想要读懂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升华自己的内在品质,准确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核心,适当的延
期刊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反讽艺术在电影《红字》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找出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其不同的命运与故事,提出反讽手法在《红字》不同人物中的实际体现,如珠儿、海斯特·白兰、丁梅斯代尔与齐灵渥斯,透过四个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命运,让观众更为理解该制度中人们生活的无奈。  关键词:反讽手法;电影《红字》;主要人物;海斯特·白兰  《红字》小说为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霍
期刊
瀑布
期刊
客空間临摹(一)
期刊
摘要:爱情已经成为文学创作中一个恒久的主题,不同的写作者对爱情的描写方式、描写手法、描写目的以及表达方式不同,可以为爱情带来多种观感,但是究其内核,多是把爱情描写为一种“被世俗所冷落,求彼此之温暖”的情感,这实际上严重忽视了爱情的复杂性。北村在其小说集《周渔的喊叫》中,将爱情和其他的各类故事情节做出了最大限度地分割,一层一层地拨开爱情的情感层次,同时探讨了目前被文艺青年广泛讨论的“爱情与婚姻”关系
期刊
长平之战最后还是以赵国战败而收场了,不得不说,赵括真如其父赵奢所言,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多少的实战技巧,在真正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哪里是他一个新将可以掌控了的呢?更何况,对方的秦军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部队,而秦将白起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名将。这样看来,赵国的战败似乎是必然的。  战败的赵国民不聊生、哀声遍野,四十万人的死亡,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此少了丈夫、儿子、父亲,更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似乎一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