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y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体验与建构技能的提升是不相矛盾的。若想两者兼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乐乐想参与到同伴的建构活动中,但同伴不接纳他,他便想了两种策略:先是提出建议以获得关注,显然这一策略并不奏效。后来,他扮演钉钉子的工人,成功地引起了同伴的关注。案例中教师并未意识到乐乐为什么这样做,因此,当别的孩子模仿乐乐时,教师只觉得这一行为对于建构活动是无意义的,甚至阻碍了建构活动的进行。事实上,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才可能给予适宜的支持。
  2.适时的引导
  教师可借助提问等策略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规划和操作。比如:你的幼儿园有几栋楼?每栋楼要建几层?怎么往上垒?怎样才能建得稳?等等。但引导时不可操之过急。教师也可以参与孩子的游戏,以自身行动引导孩子观察、模仿、创新。如:“我也想来搭一座圆形屋顶的楼房,和你们的一起组合成幼儿园好不好?”教师可以边搭建边简单描述自己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如:“我拿这块大的、重的积木放下面,拿这块小的、轻的积木做房顶。”教师的适时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获得更多快乐的体验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纠结于游戏中是“孩子快乐就好”,还是“以能力发展为先”。教师出于“责任感”往往更强调后者,但我认为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能力的发展正是建立在游戏所能带给孩子的愉悦感的基础上的。  真正属于孩子的游戏有这样一些特征:(1)自成目的性,即游戏中一切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就如案例中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搭什么、搭多大、怎么搭,他们不是因为教师强调要坚持而坚持,也不是为了“提高自身建构水平”而积极投入,他们仅仅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
从事幼教工作十余载,《幼儿教育》杂志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她是我的良师。封面设计成了可供我布置环境的参考,活动方案充实了我的日常教育活动,政策法规的宣传让我及时了解到了幼教的最新动态。专家特稿让我“聆听”了一次又一次生动的讲座。每次捧着刚到的《幼儿教育》杂志,我总是爱不释手,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闻着油墨香,我贪婪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她亦是我的益友。捧读杂志,如与友人交流,那种沟通真实、温暖。一
让孩子有事可做 周勤英  “现在的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整天就知道闹。”“有些孩子好像有多动症似的精力特旺盛,真拿他们没办法。”听着新老师的抱怨,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有同感。然而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让孩子有事可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有效的办法。  记得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里有个叫成成的孩子,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有事发生,一会儿把自然角的豆苗掐断了。一会儿把图书角的图书撕坏了,一会儿又去抢同伴的玩具了。
我们围绕“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幼儿发展”专题组织研讨,33位教师参与发言与交流。教师们的讨论始终围绕两个核心问题——“怎样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怎样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从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方面来看,教师们已经逐步在行动中树立了一个理念——一切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的发展。教师在下面三个方面开展了有意义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追问环境
在上期文章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幼儿园的门检刷卡机。如果说先进的门检刷卡机如红杏一枝出墙来,成为幼儿园门口第一道亮丽的信息化风景,那么,随着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设施设备正被不断应用到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可谓满园春色关不住。本期将介绍当前幼儿园园内常用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一、门检刷卡机的数据利用与功能延伸  如上期文章所述,新一代门检刷卡机同时也可以成为幼儿入园
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  2.在游戏“找小猴”“小猴滑倒”的情境下,尝试有节奏地点同伴;在歌曲结束时,创编小猴滑倒的不同痛苦造型。  3.在游戏情境中,通过不断体验,知道应该养成不乱扔脏东西的好习惯。  准备:  1.幼儿有开展音乐游戏“小熊是谁呀”的经验。  2.小猴手偶2个,钢琴伴奏。  3.师幼围坐成圈。  过程:  一、用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师:从前,有一只淘
幼儿将头像画小了,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幼儿画人物时缺乏观察,表现手法单一。对此,教师可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并表现出人物富有个性的、生动的面部细节,这样幼儿自然就会产生将头像画大的需要了。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面部的写生,以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绘画活动主题。例如,绘画活动“猜猜他(她)是谁”,让幼儿画同伴并互相猜一猜,从中感受到每个人的五官都不一样;绘画活动“
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创作需要幼儿花费较长的时间,如果时间不够,幼儿的探索怎么可能充分呢?我想,一定不止小雨一个人没有完成绘画任务,那些同意收拾画具的幼儿也多是迫于教师的权威,心里也许并不想收。如果留给幼儿的时间能更充裕些,活动效果肯定会更好,幼儿也不至于要在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创作与听从教师的指令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  (江苏扬州 居玲玲)  幼儿园活动应真正“以幼儿为本”,教师应跟着幼儿的需要走,
编者按:“高水平教师不是在象牙塔中培养出来的。”大学与幼儿园合作培养高水平幼儿园教师是国际趋势。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潮流,积极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机制,努力探索幼儿园教师驻园培养模式。本刊记者就幼儿园教师驻园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对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教师教育机制的创新、区域幼教事业的推进有什么积极意史等问题,专访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