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永别了,武器》通过叙述美国中尉亨利和英国护士凯瑟琳的感情生活,有力地描述了一战中和一战刚刚结束时这对儿年轻人复杂的心理,以及最后的爱情悲剧。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亨利的感情生活及在悲剧中体现出来的硬汉形象与海明威本人非常相似。本文试从二者某些相似的经历,对二者的硬汉性格加以对照。
关键词: 海明威 硬汉 《永别了,武器》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永别了,武器》显示了海明威高超的小说创作技巧,特别是对一个时代的人物心理的刻画十分的成功。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爱的故事。亨利在前线指挥着一个汽车救护队,在一次敌人的轰炸中被炮弹击中而受重伤,在医院中他与早已相识的凯瑟琳重遇,双双坠入情网。出院后,亨利在战斗中离队并化装外逃,找到凯瑟琳后二人共同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第二年春天,凯瑟琳在难产中死亡,剩下亨利孤苦伶仃地在雨中离去。一般来说,小说的创作与作者本人的性格和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本文试从小说主人公亨利与海明威的某些相似经历,对照出二者相同的硬汉形象。
一 《永别了,武器》中的硬汉形象
从表面上看,小说通过亨利和凯瑟琳的生活悲剧控诉了战争的罪恶,纯粹是为写战争而写战争,带有较大的消极悲观情绪。比如:亨利和凯瑟琳都用爱情来逃避各自内心的痛苦与忧郁,最后的悲剧也结束在爱人死去的场面。尽管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老人与海》获得成功之前几乎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创作上的悲观主义者。但是他的作品却一直在塑造主人公的“硬汉形象”和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就是塑造出来的悲剧性的硬汉人物。
亨利是位潇洒的美国青年,曾在意大利学建筑,一战爆发后,怀着一股狂热的激情参加了意大利救护车队,负责救护队的工作。不久,在战场执行任务时救护车队被敌人的炮火击中,亨利受了重伤,伤愈后他没有退缩又重返前线。对待战争,亨利像海明威一样没有惧怕它。在小说第9章中,亨利所在的防空洞受到敌机猛烈轰炸,炮火不断在亨利身边爆炸,在此危境中,亨利依然从容地把奶酪涂在通心粉上。这个在别人看来不明智的举动却体现出亨利不惧怕战争的勇气。在第10章中,亨利强忍着剧痛躺在战地医院里,战友里纳尔迪来看他并告诉亨利他将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但亨利却表示抗议,说他并没有表现出英雄行为。这与海明威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没有出席颁奖仪式的性格表现是一样的。海明威认为真正的胜利者不在于得到什么,而是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
小说第30章中,亨利等人在撤退途中与意大利士兵碰面,当警察因为亨利的外国口音而欲抓捕他时,亨利成功地跳河逃跑了。亨利逃跑并不是因为胆小而是不想任凭被人诬陷而为无意义的事业做出牺牲。这种不屈从别人意志,不愿做无谓的牺牲的性格,正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气质相契合。小说还对亨利性格中的其他优秀品质,如沉默寡言、公正、守纪律,做了细致地描写。在小说第29章中,在撤退过程,当车陷在软土中不能前行时,亨利命令随车的两个工程师中士去帮忙,但两人因为怕被敌人赶上而拒绝帮忙,并想独自离开,为了制止慌乱发生,亨利拔枪击倒其中一个。对于亨利的机智,小说还有这样的描写:在撤退的过程中,亨利在过桥时发现了一辆德国军车正在过附近的一座桥。为了免遭逮捕,亨利和他的部队决定放弃大部队撤退时走的大路而转向小岔路。
亨利的男子汉气概还表现在他对爱情的真挚、坦诚和专一上。无论是在战场、卧室或手术台,亨利对凯瑟琳的爱情都保持一如既往的坦诚和炽热。当凯瑟琳告诉亨利自己已怀孕三个月并担心亨利而因此会对她产生厌烦时,亨利却表现得勇敢和成熟,他告诉凯瑟琳自己感觉很振奋,并认为她很了不起。面对凯瑟琳对将来的担忧,亨利也表现出一个男子汉的气概,说“胆小鬼一生会死一千次,而勇敢者只会死一次”。在潜在的危险面前,亨利保持着一贯的镇静和无畏。在小说第36—37章中,为逃避军警的追捕,亨利和凯瑟琳不得不在一个雨夜,连夜划船逃往瑞士。在不可预测的危险前,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亨利表现得十分坚强,在暴风骤雨中,整整划了一夜的船,而没有发出任何悲切的感叹。从客观上,我们可以看出,小说证实了这样一种观点:爱情和战争都会给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小说中也反复用雨来象征着破坏力量,使人感到软弱,孤立无助。虽然受到战争的惊扰,但亨利并没有被击垮,他一直保持着能力和自信,保持着追求美好梦想的勇气。直到小说最后章节,虽然婴儿已经死亡,凯瑟琳也将离他而去,但是亨利一直陪在爱人的身边,直到凯瑟琳离开人世。
二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是个勇敢、不屈不挠的硬汉。他的一生都是大动作,极富传奇性。海明威的一生可以说是追求硬汉性格的一生,充满了勇毅和传奇。他的一生与带有几分自传性质的作品交相辉映,几乎让人无法分清到底是作品因人更具有吸引力,还是人因作品更有魅力。他的种种冒险活动和硬汉子性格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他的机智和勇气在他小的时候就有所体现。1913年,海明威所在学校的三个女生因好奇坐上了餐厅送来的升降机。结果机器突然发生故障,情况非常危急。为了解救同学,海明威抓住机器的绳索,结果却因力量不足,被拖离了地面。在僵持了一分钟左右后,终于在其他男生的帮助下将三个女同学解救到地面上。几天后,海明威的救人事迹被登在报纸上,他成了当地的名人。
不过,海明威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在战场上负伤的描写就取自于海明威本人的亲身经历。海明威18岁参战,当年被炮弹炸伤。1918年7月8日,正在战壕分发巧克力的海明威被一颗炮弹砸中身受重伤,伤处达227处。但在恢复知觉后,海明威立即把一个同时被炸伤的意大利士兵背在了背上,送到了急救掩蔽处。他的英勇为他赢得了意大利政府的银质勋章。在米兰的医院中,曾有医生建议海明威锯掉他的右腿,但海明威对此的回答却是:“我哪怕死了,也不能只剩下一条腿。死,我不在乎,但说什么我也不能撑一根木拐杖走路。”在医院里,海明威经历了13次手术。凭借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保住了他的腿。而由其身上体现的顽强、镇静、明晰的判断力等硬汉性格,在他日后创作的小说主人公身上都有着相似的显现。
海明威爱好拳击、打猎、斗牛。他的生活充满冒险色彩:脑袋至少被打破1次,遭遇过3起交通事故,在同一天里经历2次飞机失事。在战争中,他9次被枪弹击中,6次头部受伤。然而,对于疾病、战争和死亡,他毫无惧意,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坚韧直面死亡。在1944年9月的一个晚上,海明威和拉纳姆指挥部里的10多个军官一起聚餐。拉纳姆上校后来对海明威的表现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正当牛排端上桌时,突然一颗88毫米的炮弹打穿了海明威对面的那堵墙,接着又穿过另外一堵墙,但没有爆炸……转瞬间我部下的人都躲到一个贮藏土豆的地窖里去了……我回头一看,海明威仍坐在桌旁边不动声色地用刀子切着牛排。我大声喊他快躲到地窖里去,但他不听。我转身走到他跟前去说服他。突然,又一颗炮弹穿墙而过。他仍继续吃他的牛排。我们争论起来,可他却无动于衷。我坐了下来。这时第三颗炮弹又穿墙而过。我要他把他妈的钢盔带上。他不听……他又重复他平时最爱说的那个道理——除非炮弹直接打中你,否则你呆在什么地方都一样安全……炮轰停止了。其他人陆续从地窖出来回到楼上。”
《海明威传》记载了海明威1922年9月30日到达君士坦丁堡采访有关希土战争的情况。根据停战协定,希腊军队须在72小时内撤离将归属土耳其的地区。同时,几十万来自安纳托利亚、士麦那、东色雷斯的基督教难民被驱赶出该地区,他们没有钱坐船或坐火车同原来的希腊军队及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撤离,只能步行越过希腊边境寻求庇护,但对于这些丧失一切的难民,希腊政府没有食物和居住地提供给他们。他们只能住在集中营里,冬天即将来临,他们没有食物,传染病也很快在难民中流行起来。海明威为了做出实地报导拖着孱弱的病体乘车到达难民潮涌动的沿路,天下着雨,海明威亲眼目睹了难民们逃难的情景。难民们疲惫不堪,背着破烂东西,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付出巨大的力气。为了避雨和御寒不少人用毯子裹住了头和身子。这次难民潮的惨状给海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明威面对疾病和痛苦的硬汉精神使得这次收获成为在《永别了,武器》中描写意大利军队从卡波雷托撤退情景的重要素材来源。
巧合的是,《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难产的境遇,海明威后来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了。1946年8月19日,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玛丽在分娩时出现严重出血,昏死过去,主治医生不在,而实习医生又因玛丽静脉血管萎陷而无法给玛丽输血。当实习医生决定放弃努力,让海明威准备料理后事时,海明威却坚持让实习医生继续医治,并亲自动手帮医生寻找玛丽手臂上的静脉血管,最后终于成功将针头扎入并将血浆输入到玛丽的体内。在关键时刻,海明威再次显露硬汉本色,以面对困难毫不气馁,面对失败从不言败的精神,把玛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三 结语
海明威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这也是他塑造的“硬汉子”形象的思想精髓。探讨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成长轨迹,其实也是探索作家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海明威的生活是坎坷的,所以《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些磨难。海明威曾得过黄疸,当时他的初恋情人阿格尼丝虽不在身边却非常挂念。这种挂念,在小说中被转换成亨利也被诊断患了黄疸。护士范·康彭小姐认为亨利是酗酒造成的,开了一张证明取消了亨利的疗养假。现实生活中的阿格尼丝最后背叛了她与海明威的爱情,所以小说中的亨利最后也没有得到他的爱情。但就在这样的生活悲剧中,海明威和亨利都没有倒下,没有被击垮,反而体现出来一种硬汉精神。这种精神在小说其他人物身上也有所体现,如亨利的战友——里纳尔迪,这个次要的男性角色身上统领着一连串体现出精力充沛、技艺高超、温厚善良的阳刚之气,表现出海明威式的潇洒与豪迈。还有瓦朗帝尼医生的盛气凌人和精明强干,在其他医生坚持反对为亨利进行腿部手术时,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种自信也正迎合了海明威本人所称颂的硬汉品质。此外,小说中对军官们的描写也衬托出了一种强有力的阳刚之气。总之,忠诚、力量、面对灾难的恢复力和健康的性欲都是该小说对硬汉形象的赞誉。
《永别了,武器》于1929年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博得了一片喝彩声。1929年11月30日,《纽约人》杂志在“人物特写”专栏里刊登了多萝西·帕克所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他具有最深沉的勇气,而我则有幸看到了这种勇气……他经过痛苦和疾病,经受过你难以相信的贫困——那是一种伴随着实实在在的饥饿的贫困;他所承担的责任是常人的八倍。但是他始终没有妥协。他始终没有为了走捷径而偏离自己选定的人生之路。这需要勇气呀。”勇气就是指海明威的“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参考文献:
[1] 海明威,张国敬译:《永别了,武器》,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
[2] 杨恒达:《诺贝尔奖百年英杰——海明威》,长春出版社,2004年。
[3] 吴晓奎:《海明威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4] 毛信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
作者简介:
杜彬,男,1975—,吉林靖宇人,吉林大学2007级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陈强,男,1976—,吉林桦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单位:长春大学公共外教研部。
范晓琪,女,1976—,吉林通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分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关键词: 海明威 硬汉 《永别了,武器》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永别了,武器》显示了海明威高超的小说创作技巧,特别是对一个时代的人物心理的刻画十分的成功。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爱的故事。亨利在前线指挥着一个汽车救护队,在一次敌人的轰炸中被炮弹击中而受重伤,在医院中他与早已相识的凯瑟琳重遇,双双坠入情网。出院后,亨利在战斗中离队并化装外逃,找到凯瑟琳后二人共同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第二年春天,凯瑟琳在难产中死亡,剩下亨利孤苦伶仃地在雨中离去。一般来说,小说的创作与作者本人的性格和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本文试从小说主人公亨利与海明威的某些相似经历,对照出二者相同的硬汉形象。
一 《永别了,武器》中的硬汉形象
从表面上看,小说通过亨利和凯瑟琳的生活悲剧控诉了战争的罪恶,纯粹是为写战争而写战争,带有较大的消极悲观情绪。比如:亨利和凯瑟琳都用爱情来逃避各自内心的痛苦与忧郁,最后的悲剧也结束在爱人死去的场面。尽管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老人与海》获得成功之前几乎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创作上的悲观主义者。但是他的作品却一直在塑造主人公的“硬汉形象”和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就是塑造出来的悲剧性的硬汉人物。
亨利是位潇洒的美国青年,曾在意大利学建筑,一战爆发后,怀着一股狂热的激情参加了意大利救护车队,负责救护队的工作。不久,在战场执行任务时救护车队被敌人的炮火击中,亨利受了重伤,伤愈后他没有退缩又重返前线。对待战争,亨利像海明威一样没有惧怕它。在小说第9章中,亨利所在的防空洞受到敌机猛烈轰炸,炮火不断在亨利身边爆炸,在此危境中,亨利依然从容地把奶酪涂在通心粉上。这个在别人看来不明智的举动却体现出亨利不惧怕战争的勇气。在第10章中,亨利强忍着剧痛躺在战地医院里,战友里纳尔迪来看他并告诉亨利他将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但亨利却表示抗议,说他并没有表现出英雄行为。这与海明威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没有出席颁奖仪式的性格表现是一样的。海明威认为真正的胜利者不在于得到什么,而是能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
小说第30章中,亨利等人在撤退途中与意大利士兵碰面,当警察因为亨利的外国口音而欲抓捕他时,亨利成功地跳河逃跑了。亨利逃跑并不是因为胆小而是不想任凭被人诬陷而为无意义的事业做出牺牲。这种不屈从别人意志,不愿做无谓的牺牲的性格,正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气质相契合。小说还对亨利性格中的其他优秀品质,如沉默寡言、公正、守纪律,做了细致地描写。在小说第29章中,在撤退过程,当车陷在软土中不能前行时,亨利命令随车的两个工程师中士去帮忙,但两人因为怕被敌人赶上而拒绝帮忙,并想独自离开,为了制止慌乱发生,亨利拔枪击倒其中一个。对于亨利的机智,小说还有这样的描写:在撤退的过程中,亨利在过桥时发现了一辆德国军车正在过附近的一座桥。为了免遭逮捕,亨利和他的部队决定放弃大部队撤退时走的大路而转向小岔路。
亨利的男子汉气概还表现在他对爱情的真挚、坦诚和专一上。无论是在战场、卧室或手术台,亨利对凯瑟琳的爱情都保持一如既往的坦诚和炽热。当凯瑟琳告诉亨利自己已怀孕三个月并担心亨利而因此会对她产生厌烦时,亨利却表现得勇敢和成熟,他告诉凯瑟琳自己感觉很振奋,并认为她很了不起。面对凯瑟琳对将来的担忧,亨利也表现出一个男子汉的气概,说“胆小鬼一生会死一千次,而勇敢者只会死一次”。在潜在的危险面前,亨利保持着一贯的镇静和无畏。在小说第36—37章中,为逃避军警的追捕,亨利和凯瑟琳不得不在一个雨夜,连夜划船逃往瑞士。在不可预测的危险前,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亨利表现得十分坚强,在暴风骤雨中,整整划了一夜的船,而没有发出任何悲切的感叹。从客观上,我们可以看出,小说证实了这样一种观点:爱情和战争都会给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小说中也反复用雨来象征着破坏力量,使人感到软弱,孤立无助。虽然受到战争的惊扰,但亨利并没有被击垮,他一直保持着能力和自信,保持着追求美好梦想的勇气。直到小说最后章节,虽然婴儿已经死亡,凯瑟琳也将离他而去,但是亨利一直陪在爱人的身边,直到凯瑟琳离开人世。
二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是个勇敢、不屈不挠的硬汉。他的一生都是大动作,极富传奇性。海明威的一生可以说是追求硬汉性格的一生,充满了勇毅和传奇。他的一生与带有几分自传性质的作品交相辉映,几乎让人无法分清到底是作品因人更具有吸引力,还是人因作品更有魅力。他的种种冒险活动和硬汉子性格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他的机智和勇气在他小的时候就有所体现。1913年,海明威所在学校的三个女生因好奇坐上了餐厅送来的升降机。结果机器突然发生故障,情况非常危急。为了解救同学,海明威抓住机器的绳索,结果却因力量不足,被拖离了地面。在僵持了一分钟左右后,终于在其他男生的帮助下将三个女同学解救到地面上。几天后,海明威的救人事迹被登在报纸上,他成了当地的名人。
不过,海明威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在战场上负伤的描写就取自于海明威本人的亲身经历。海明威18岁参战,当年被炮弹炸伤。1918年7月8日,正在战壕分发巧克力的海明威被一颗炮弹砸中身受重伤,伤处达227处。但在恢复知觉后,海明威立即把一个同时被炸伤的意大利士兵背在了背上,送到了急救掩蔽处。他的英勇为他赢得了意大利政府的银质勋章。在米兰的医院中,曾有医生建议海明威锯掉他的右腿,但海明威对此的回答却是:“我哪怕死了,也不能只剩下一条腿。死,我不在乎,但说什么我也不能撑一根木拐杖走路。”在医院里,海明威经历了13次手术。凭借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保住了他的腿。而由其身上体现的顽强、镇静、明晰的判断力等硬汉性格,在他日后创作的小说主人公身上都有着相似的显现。
海明威爱好拳击、打猎、斗牛。他的生活充满冒险色彩:脑袋至少被打破1次,遭遇过3起交通事故,在同一天里经历2次飞机失事。在战争中,他9次被枪弹击中,6次头部受伤。然而,对于疾病、战争和死亡,他毫无惧意,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坚韧直面死亡。在1944年9月的一个晚上,海明威和拉纳姆指挥部里的10多个军官一起聚餐。拉纳姆上校后来对海明威的表现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正当牛排端上桌时,突然一颗88毫米的炮弹打穿了海明威对面的那堵墙,接着又穿过另外一堵墙,但没有爆炸……转瞬间我部下的人都躲到一个贮藏土豆的地窖里去了……我回头一看,海明威仍坐在桌旁边不动声色地用刀子切着牛排。我大声喊他快躲到地窖里去,但他不听。我转身走到他跟前去说服他。突然,又一颗炮弹穿墙而过。他仍继续吃他的牛排。我们争论起来,可他却无动于衷。我坐了下来。这时第三颗炮弹又穿墙而过。我要他把他妈的钢盔带上。他不听……他又重复他平时最爱说的那个道理——除非炮弹直接打中你,否则你呆在什么地方都一样安全……炮轰停止了。其他人陆续从地窖出来回到楼上。”
《海明威传》记载了海明威1922年9月30日到达君士坦丁堡采访有关希土战争的情况。根据停战协定,希腊军队须在72小时内撤离将归属土耳其的地区。同时,几十万来自安纳托利亚、士麦那、东色雷斯的基督教难民被驱赶出该地区,他们没有钱坐船或坐火车同原来的希腊军队及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撤离,只能步行越过希腊边境寻求庇护,但对于这些丧失一切的难民,希腊政府没有食物和居住地提供给他们。他们只能住在集中营里,冬天即将来临,他们没有食物,传染病也很快在难民中流行起来。海明威为了做出实地报导拖着孱弱的病体乘车到达难民潮涌动的沿路,天下着雨,海明威亲眼目睹了难民们逃难的情景。难民们疲惫不堪,背着破烂东西,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付出巨大的力气。为了避雨和御寒不少人用毯子裹住了头和身子。这次难民潮的惨状给海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明威面对疾病和痛苦的硬汉精神使得这次收获成为在《永别了,武器》中描写意大利军队从卡波雷托撤退情景的重要素材来源。
巧合的是,《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难产的境遇,海明威后来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了。1946年8月19日,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玛丽在分娩时出现严重出血,昏死过去,主治医生不在,而实习医生又因玛丽静脉血管萎陷而无法给玛丽输血。当实习医生决定放弃努力,让海明威准备料理后事时,海明威却坚持让实习医生继续医治,并亲自动手帮医生寻找玛丽手臂上的静脉血管,最后终于成功将针头扎入并将血浆输入到玛丽的体内。在关键时刻,海明威再次显露硬汉本色,以面对困难毫不气馁,面对失败从不言败的精神,把玛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三 结语
海明威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这也是他塑造的“硬汉子”形象的思想精髓。探讨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成长轨迹,其实也是探索作家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海明威的生活是坎坷的,所以《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些磨难。海明威曾得过黄疸,当时他的初恋情人阿格尼丝虽不在身边却非常挂念。这种挂念,在小说中被转换成亨利也被诊断患了黄疸。护士范·康彭小姐认为亨利是酗酒造成的,开了一张证明取消了亨利的疗养假。现实生活中的阿格尼丝最后背叛了她与海明威的爱情,所以小说中的亨利最后也没有得到他的爱情。但就在这样的生活悲剧中,海明威和亨利都没有倒下,没有被击垮,反而体现出来一种硬汉精神。这种精神在小说其他人物身上也有所体现,如亨利的战友——里纳尔迪,这个次要的男性角色身上统领着一连串体现出精力充沛、技艺高超、温厚善良的阳刚之气,表现出海明威式的潇洒与豪迈。还有瓦朗帝尼医生的盛气凌人和精明强干,在其他医生坚持反对为亨利进行腿部手术时,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种自信也正迎合了海明威本人所称颂的硬汉品质。此外,小说中对军官们的描写也衬托出了一种强有力的阳刚之气。总之,忠诚、力量、面对灾难的恢复力和健康的性欲都是该小说对硬汉形象的赞誉。
《永别了,武器》于1929年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博得了一片喝彩声。1929年11月30日,《纽约人》杂志在“人物特写”专栏里刊登了多萝西·帕克所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他具有最深沉的勇气,而我则有幸看到了这种勇气……他经过痛苦和疾病,经受过你难以相信的贫困——那是一种伴随着实实在在的饥饿的贫困;他所承担的责任是常人的八倍。但是他始终没有妥协。他始终没有为了走捷径而偏离自己选定的人生之路。这需要勇气呀。”勇气就是指海明威的“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参考文献:
[1] 海明威,张国敬译:《永别了,武器》,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
[2] 杨恒达:《诺贝尔奖百年英杰——海明威》,长春出版社,2004年。
[3] 吴晓奎:《海明威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4] 毛信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
作者简介:
杜彬,男,1975—,吉林靖宇人,吉林大学2007级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陈强,男,1976—,吉林桦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单位:长春大学公共外教研部。
范晓琪,女,1976—,吉林通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分院大学外语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