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画像》中难以消解的婚姻危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和奥斯蒙德建立在欺骗和利用基础之上的婚姻在两人不可调和的冲突和对抗中渐渐陷入绝境,潘茜的情节虽然拓宽了这桩婚姻的内涵,却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矛盾。小说开放式的结局让伊莎贝尔的回归充满未知的可能性,也突显了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冲突和对抗;开放式的结局;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早期代表作,描写了年轻、富于幻想的伊莎贝尔在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后落入好友梅尔夫人的圈套,错误地嫁给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奥斯蒙德。这桩金钱婚姻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而她却因种种原因无法从中脱身,但也因此在磨难中成长,走向成熟。
  在伊莎贝尔的三位追求者中,奥斯蒙德无论在身份地位,还是才华修养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他却是唯一幸运地得到伊莎贝尔钟爱的人。沃伯顿勋爵遭到拒绝是因为伊莎贝尔既不愿融入特权阶级刻板、单调的生活,失去自由和独立的机会,也不愿坐享现成的安逸,接受别人安排的生活。当时的伊莎贝尔还未继承遗产,并不富有,能在财富面前保持尊严,需要很大勇气和决心。戈德伍德被拒绝是因为伊莎贝尔害怕他那如“踏着呼啸的海浪滚滚而来的激情”,他太过“强横”,温情不足,伊莎贝尔担心自己会很难独立于他,自由地生活。奥斯蒙德表面上看是三人中最不可能毁掉伊莎贝尔自由的人。他一无所有,却在谈话中装作清心寡欲,热衷艺术,别无他求,加上伊莎贝尔信任和仰慕的好友梅尔夫人对他的正面评价和推荐,奥斯蒙德顺理成章地占据了优势。此后他根据梅尔夫人的提示展开了符合伊莎贝尔心意的追求,渐渐控制了她。伊莎贝尔在心里不知不觉地把他理想化,以至于对所有的好言相劝都充耳不闻。奥斯蒙德有悖于大多数人的期望,这反而让伊莎贝尔对这桩婚姻抱有强烈的自信,因为它“违反了世俗的期待”。
  婚后奥斯蒙德很快脱下道貌岸然的外衣,露出真实面目:他极度自私,惟我独尊,坚持成为家庭霸气的统治者,因为他并不爱伊莎贝尔,更讨厌她不同于自己的想法。而伊莎贝尔却在婚后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敬意,在她心中婚姻,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庄严可敬的形式”。她陷入这样一种矛盾之中:虽然不认同奥斯蒙德的做法,却不愿违背他的意愿;虽然两人私下争执不断,伊莎贝尔却从不公开表明与丈夫立场不同。在帕茜的婚事上,奥斯蒙德和梅尔夫人无耻地劝说伊莎贝尔利用与沃伯顿以前对她的情感来引诱他与帕茜结合,他们话语中对男女之间不道德情感的預设,以及对婚姻本身的不伦看法,让伊莎贝尔不寒而栗,也由此认清了他们的本质。她拒绝了沃伯顿以任何曲折的方式继续对她的追求,因为在她看来,“婚姻中的贞洁观念是一种无需多想的道德直觉”(毛亮,44),更何况这种微妙的婚外情还可能置帕茜于被利用的境地。
  伊莎贝尔的婚姻没有不可避免地陷入绝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帕茜对她的依赖,以及伊莎贝尔对母亲角色的承担。她们极为亲密,形影不离,对帕茜来说,这是对温情的依恋,而对伊莎贝尔,这意味着虽“不伟大”但“明白无疑”的责任。正是这种人际间真实而相互的情感和联系给了伊莎贝尔现实的存在感和独立、完整的人格,让她在婚姻的黑暗中得以生存下去。
  帕茜的另一位追求者罗希尔是一个“品味不错但一无用处的绅士”,伊莎贝尔起初并不看好他,后来让她改变看法的是他对帕茜的一片真情,那是他唯一的“美德”,也是婚姻最重要的基础。只有经历过婚姻的挫折和磨难的人,才会平静而深刻地重新发现这一点。
  帕茜的存在使伊莎贝尔的婚姻有了两代人的跨度,内涵也因此拓宽,但这无法在根本上解决婚姻的问题。更大的冲突来自伊莎贝尔去英国看望病危的拉尔夫,奥斯蒙德报复性地声称这将意味着他们的决裂,但伊莎贝尔依旧前往,与拉尔夫最后道别。回到“花园山庄”的伊莎贝尔又一次面临抉择:她可以留下,像拉尔夫建议的那样,远离那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可以跟再次向她表白的戈德伍德私奔,重新开始生活。小说中伊莎贝尔最后选择回到罗马的家,这样的结局充满了争议和各种猜测,而对此作者詹姆斯始終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
  一种最常见的分析是伊莎贝尔临行前曾答应帕茜,她会回来,她的个性决定她必须履行承诺,而且只要她和奥斯蒙德的婚姻存在,她对帕茜就负有责任,这是道义上的要求。从情理上说,这应该是她回归的理由之一。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无论是伊莎贝尔还是与她在“花园山庄”重逢的至亲和友人,都无法明确地知道未来的生活之路是否平坦,而现实中又有谁可以逃避痛苦和伤害。回归未必是悲剧性的举动,也未必意味着伊莎贝尔要对奥斯蒙德顺从、屈服,成熟让人可以在危机中安身立命,也可以在黑暗中找到一条小路,让生命在逆境和陌生中探求。
  参考文献:
  [1]Desmond, John, Hawkes, Peter, Adaptation: Studing Film and Literature, McGraw-Hill Education. 2005.
  [2]James, Henry. The Portrait of A Lady.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1.
  [3]崔楠楠,“女性宿命的描摹 —— 解读《贵妇画像》众生相”,《电影文学》,2008(5):87-88.
  [4]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5]毛亮,《自我、自由与伦理生活:亨利·詹姆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孙雁,“电影《淑女本色》中伊莎贝尔的自由”,《电影文学》,2014(15): 106-10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考察了覺一本《平家物语》中、作者在平家繁荣期是如何塑造平知盛的人物形象的。本文认为,平知盛在前期出场虽然不多,但是对前期知盛像的考察,是考察后期知盛行为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前期知盛的出场的考察,可以反映觉一本《平家物语》中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构思。  关键词:平知盛;繁荣期;作者构思;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简介:刘君(1993-),女,汉族,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消化系统的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的机制目前仍是研究的重点。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
摘 要:本文将主要分析《简爱》的写作背景,并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的主题,以期挖掘出《简爱》中更多更细腻的女权主义描写。  关键词:女权;女权主义;解读;《简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引言: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备受瞩目的英国女作家,她贫寒的出身和艰难的成长历程,是其作品《简·爱》
摘 要:文学是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和民族精神态度的反应。在英国的文学中则常能发现很多主人公是作者对贵族精神的诠释。本文将从贵族的定义入手,进而介绍19 世纪时期英国贵族的社会地位及其作用与影响,从而对文学作品中的贵族情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国文学;贵族情结;文化;小说  作者简介:吴迪,1999年8月出生,商洛市商州区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闵福得以语法变异、书写变异与词汇变异的诗歌体对《孙子兵法》进行文学变译,表面上是要表现原文的文学品质,实质上体现了其作为一名东方主义者对《孙子兵法》文本的异化与宰
期刊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维生素K3在体外诱导肝癌HuH7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对ERK通路和Keap1-Nrf2-ARE信号途径的影响;并采用关键分子的阻断剂观察ROS-ERK-Nrf2信号通路是否与维生素
斯隆为管理学做出的贡献,不是书斋里的逻辑推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升华。斯隆的管理思想,与德鲁克殊途同归。所不同处在于斯隆是实干型的,而德鲁克是反思型的。 Sloan’s c
目的:川芎嗪对SD大鼠SAH后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的影响及对脑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A、B、C、D4组,根据设计时间点不同各组均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即用生理盐水进行枕大池注入;B组为SAH组:BⅠ、BⅡ、BⅢ亚组分别为SAH模型制作成功后再饲养1天、4天及7天;C组为SAH+尼莫同组:CⅠ、C
摘 要:《彼得堡》是别雷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讽拟手法,涉及到人物、人物关系、场景、事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人物形象方面分析讽拟手法的运用,别雷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进行讽拟,重构成有着鲜明特色的小说,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创造,又是对传统思想的一种回归。  关键词:别雷;《彼得堡》;人物形象;讽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
滇中小麦高产田块的单产达10~12t/hm2,其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690万,每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0~50g。滇中小麦生长季处于高原干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温适中,夜温低,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