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性思维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文学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巧妙联系,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培养对美的直觉的感悟。语言文字是表象,透过表象,领会言外之意,感悟意中之境,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体味文学意境中的美,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性任务。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品味,从而使他们增强文学感悟力和意会力。
  如在教授《天净沙·秋思》一诗时,当分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昏”字所体现的诗人的情绪时,我启发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挖荠菜》一文,这篇课文中对于小女孩夜幕时分游荡田野、听着“呱呱”叫着的乌鸦归巢而去,但她自己却有家难回的那一幕,有着一番精彩的景物描写。
  回顾这段描写,再来比照《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身为游于羁旅天涯的形象,学生当即豁然开朗,意会了黄昏时分的乌鸦所传达出来的文学意蕴。
  单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联想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使他们开动大脑,结合社会生活实践,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进行拓展性想象。
  还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小令所描述的秋天极为落寞苍凉,被誉为千古“秋思之祖”,它浓重的悲秋情怀也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克隆。
  难道秋日伤感已成为定式了吗?由此可启发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对于秋天的不同感受。大家在热烈讨论之后,说出了“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等多种乐秋情怀。
  
  二、引领学生在认识意象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重组意象
  
  文学教育中的想象能力的构成经历了两个认识阶段:首先是认知,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初步的认识,理解它们所指代的事物和意象;其次是感知,把认知中自然清晰的意象重新组合,加上意会和渲染,形成丰富的体会和感受。
  想象过程完成后,还应该能够运用清楚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这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培养文学想象力的作用。我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遵循这样的过程训练学生,取得了一定效果。
  《岳阳楼记》有大段韵律和谐的写景文字,优美而富有诗意。如果按传统教法字分句析,便如把整块碧玉零打碎敲,势必把完美的意境破坏无遗。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看自读,不解处翻查资料或互相研讨,并让他们用现代汉语口头描绘文中所绘美景。
  这实际上即是一个完整的训练想象思维的过程。于是乎,学生积极踊跃,争相改写,他们甚至可以用优美的语言说出:“春天,你来到洞庭湖边吧。—眼望去,湖面上波光粼粼,闪闪烁烁地耀花了你的双眼;细看水底,鱼儿自由自在地穿梭游戏。而天空上呢?成群的水鸟时飞时止,它们栖息在湖中绿草青青的小岛上,它们翩飞在岸边幽香阵阵的野花丛前。尽情地看吧,你会忘记暮色己临。皎洁的月儿升起来了,那是水中沉着的干年宝玉吧?夜空中传来悠扬质朴的渔歌,这是多么闲适悠然的境界啊!”
  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大脑渲染了范仲淹用文字勾勒的图画,深深体味到了文学作品中动人的美,增强了审美情趣。
  
  三、教师应该采取开放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未定点”进行“补白”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召唤性和“空白”意义,是一个意义框架。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理解和把握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提倡独创性的想象,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即意蕴)进行想象性的补充,这被称为“补白”。
  合乎情理的“补白”是在深入领会作品主旨和把握作品意蕴基础上产生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比较注重通过“补白”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變色龙》的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想象出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遇到将军哥哥时的情景。这些都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训练习题,常常能引发他们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他们丰富的想象往往令人忍俊不禁。
  教师应该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他们的想象思维,适当引导,而不能规定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对其多求瑕疵,以至于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活跃的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内外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以增强其语言直觉和领悟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引领学生感悟文学魅力。这些都有益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河南省太康县特殊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  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组”一节的教学中,如何寻找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本节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很难从两个抽象的数字中寻救世主公共部分,因此很多学生往往凭感觉判断,极易出现错误,直接影响着本节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范围呢?实践证明,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授之学生以“渔”,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认为在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阐述了四方面的问题: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设疑引趣,激发求知欲;②创设和谐课堂气氛;③做好导演、塑好形象;④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 设疑引趣 学习方法 良好习惯 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适应于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
期刊
一、转变观念,改进教法     英语作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更要教给学生语用技能(听、说、读、写)。语言学家佛伦奇认为:说是基础,其他的能力(听,读,写)都是靠说建立起来的。  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应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情景,有计划地设计大量的,高密度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语
期刊
21世纪将是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在指导思想上,物理教学坚持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教学要求上,增大学生的实验比例,着重实验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地趋于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下面就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讲
期刊
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等无不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我们进行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怎样是我们进行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怎样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实施开放式教学,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    一、建立开放的
期刊
名师是这样练成的!特别是我们语文学科上的名师。解读了众多的名师后发现:临渊学鱼后,退而结网是捷径。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临渊学鱼之一:静下心来读书    “读书”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手段。一个教师不读书,他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教师,一所学校不重视读书,甚至排斥读书,这个学校肯定没有希望。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激发教师追求卓越的动机,读书能使教师发现自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
期刊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二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这种条件下的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存在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只具有单向传递信息的功能,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