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在教育活动中,积极推进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南推进和谐教育
伟大的社会实践产生深刻的理论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指导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格人才的重大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南,积极推进和谐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继续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国家要发展,强盛,人亦如此。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绝不是传授书本知识,完成每学期学校安排的教育任务,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改作业。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着远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成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势而行。激励表扬优生的同时,不歧视排挤差生,把仁爱之心如阳光般温暖到每一位学生心田,努力把教育对象个个都培养成才。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始终未能摆脱以考试为目标的束缚,无论是对学校教育水平还是教师教学优劣的评价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许多学校将教师的考核晋级与所任学科的班级成绩密切挂钩。于是,教师们只得急功近利,教学活动中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高压势态下强制着学生死记硬背,超量的作业,考试将学生弄得疲惫不堪。固然,我们不可否认地看到时间加汗水的劳动方式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一些学校因而提高了知名度,部分教师也成为了学科骨干。但这样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先进教育思想的方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是根本不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的,也是断然不可取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完全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教师居高临下地教导,一人包干地讲解的方式,把学生当教育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标,民主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才能感受到教学之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才能享受到学习之趣,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文化知识而缺乏良好的道德素养的人才不是完备的人才。1989年学潮平息后,邓小平曾痛心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失败就是思想教育的失败。于是在新时期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德育为首”的观念。把思想教育摆在了教育的首位。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年龄低龄化,更有近期发生的北京街头摔婴案,河南安阳公交车持刀伤人案,武汉商场持刀伤人案等一系列恶性案件的发生,虽有一定的偶发因素,但每一个案件的背后,无不揭示了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教育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以为学校教育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的方针。以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为目标,教师的日常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能育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合格人才。
党的十八大蓝图已绘就,在建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的新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积极推进和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在教育活动中,积极推进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南推进和谐教育
伟大的社会实践产生深刻的理论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指导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格人才的重大职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南,积极推进和谐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继续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国家要发展,强盛,人亦如此。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绝不是传授书本知识,完成每学期学校安排的教育任务,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改作业。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着远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成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势而行。激励表扬优生的同时,不歧视排挤差生,把仁爱之心如阳光般温暖到每一位学生心田,努力把教育对象个个都培养成才。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始终未能摆脱以考试为目标的束缚,无论是对学校教育水平还是教师教学优劣的评价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许多学校将教师的考核晋级与所任学科的班级成绩密切挂钩。于是,教师们只得急功近利,教学活动中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高压势态下强制着学生死记硬背,超量的作业,考试将学生弄得疲惫不堪。固然,我们不可否认地看到时间加汗水的劳动方式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一些学校因而提高了知名度,部分教师也成为了学科骨干。但这样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先进教育思想的方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是根本不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的,也是断然不可取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完全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教师居高临下地教导,一人包干地讲解的方式,把学生当教育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标,民主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才能感受到教学之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才能享受到学习之趣,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文化知识而缺乏良好的道德素养的人才不是完备的人才。1989年学潮平息后,邓小平曾痛心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失败就是思想教育的失败。于是在新时期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德育为首”的观念。把思想教育摆在了教育的首位。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年龄低龄化,更有近期发生的北京街头摔婴案,河南安阳公交车持刀伤人案,武汉商场持刀伤人案等一系列恶性案件的发生,虽有一定的偶发因素,但每一个案件的背后,无不揭示了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教育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我以为学校教育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的方针。以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为目标,教师的日常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能育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合格人才。
党的十八大蓝图已绘就,在建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的新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积极推进和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