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待脑膨出消失后再行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与早期颅骨修补术一次性完成为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脑外伤治疗方案患者实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重型颅脑外伤 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56-02
目前对重型颅脑外伤进行治疗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外科手术,将外伤性颅内占位性病变清除,使脑组织的压迫程度减轻[1]。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是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常见的后遗症。如何对手术指征进行充分把握,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会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造成直接影响[2]。分析本次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7.4±1.2)岁;发病时间1-14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8±0.6)小时;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7.6±1.1)岁;发病时间1-13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7±0.5)小时。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组间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待脑膨出消失后再行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一次性完成方式为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脑外伤病情治疗效果、出现术后并发症的人数、治疗方案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症状表现消失,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达到受伤前状态,GOS评分的改善幅度在80%以上;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GOS评分的变化幅度超过50%,但没有达到80%;无效:症状表现没有减轻,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没有任何好转,GOS评分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3]。
1.5 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
对照组经两项手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3.26±4.17)分,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4.82±3.2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经两项手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2.55±3.59)分,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3.70±4.01)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两组两项手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
对照组经两项手术后(12.41±2.64)d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6.47±3.32)d;治疗组经两项手术后(7.93±2.16)d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1.44±3.19)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脑外伤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两项手术后,10例患者脑外伤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8例有效,15例仍然无效,该组脑外伤治疗有效率65.2%;治疗组经两项手术后,15例患者脑外伤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2例有效,6例仍然无效,该组脑外伤治疗有效率86.1%。两组患者脑外伤病情治疗效果比较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脑外伤并发症和治疗方案满意度
对照组中手术后并发分流管堵塞4例,经更换分流管后好转;皮下积液6例,经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积液消失;颅内感染1例,经静脉使用万古霉素及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等综合治疗,感染治愈并未行内置材料取出;共计11例,并发症率为25.6%。治疗组中手术后并发分流管堵塞2例,经更换分流管后好转,并发症率为4.7%。两组并发症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2例对手术方案满意,满意度为74.4%;治疗组有42例对手术方案满意,满意度为95.3%。两组手术方案满意度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人体创伤类疾病,居创伤性疾病第二位,由于伤及到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至今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死亡率仍然较高,平均死亡率可以达到40%左右,其中有接近8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的1个星期之内死亡,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顽固性颅高压、大面积脑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4]。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常常并发颅骨缺损。开颅去骨瓣减压后虽可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的循环阻力,但长时间失去颅骨保护,影响了原来的脑脊液动力循环系统,容易引起脑室扩大,脑积水,故应尽早进行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一次性完成,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治疗,与临床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该项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放出适量脑脊液,使处于膨出状态的脑组织顺利回落至骨窗平面, 再实施钛网颅骨修补术[5]。一方面使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得以恢复,避免大气压对颅内压造成的影响,对硬膜与皮瓣及骨窗边缘的粘连进行松解处理,使其对脑表面血管的牵拉、扭曲和压迫得以解除,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避免术后脑组织发生移位,使颅骨缺损的暴露时间尽可能的缩短,降低由于缺少颅骨的保护而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另外,可使由于手术及麻醉次数的增多所带来的风险及手术本身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减轻, 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实际发生率。此外,选用钛合金作为修补材料,相容性好、稳定性强,时间持久,手术固定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短,抗压性能将强,透X线性能好,强度非常高能更好的保护颅内结构[6]。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手术后应该注意:钛网安放的过程中不能对分流管造成损伤;要多处悬吊硬脑膜,以防分流后脑脊液的过度引流,出现积液或血肿;大部分减压窗位于额颞部,修补材料可以置于颞肌的外部,脑脊液漏出现可能性小;分离皮瓣的操作过程中,皮瓣下注射水囊对分离具有促进作用;术后留置引流管加压包扎[7]。
总之,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临床上应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争取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陆雄,戴学军,漆松涛,等.早期颅骨成形在外伤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9,25(8):912.
[2] 龚年春,罗才奎,刘志明.开颅手术后顽固性脑膨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时机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0,6(5):370.
[3] 罗新名,焦秋云,刘正义,等.颅骨缺损状态下区域血流速度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9,12(3):12-13.
[4] 胡家正,熊玉纯,徐义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7(2):141.
[5] 张世忠,邹志浩,徐如祥.颅脑外伤后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1(8):495-496.
[6] 刘旭.颅脑损伤治疗的进展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89-91.
[7] 李坚.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60-261.
关键词: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重型颅脑外伤 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56-02
目前对重型颅脑外伤进行治疗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外科手术,将外伤性颅内占位性病变清除,使脑组织的压迫程度减轻[1]。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是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常见的后遗症。如何对手术指征进行充分把握,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会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造成直接影响[2]。分析本次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7.4±1.2)岁;发病时间1-14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8±0.6)小时;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7.6±1.1)岁;发病时间1-13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7±0.5)小时。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组间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采用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待脑膨出消失后再行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一次性完成方式为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脑外伤病情治疗效果、出现术后并发症的人数、治疗方案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症状表现消失,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达到受伤前状态,GOS评分的改善幅度在80%以上;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GOS评分的变化幅度超过50%,但没有达到80%;无效:症状表现没有减轻,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没有任何好转,GOS评分的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3]。
1.5 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
对照组经两项手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3.26±4.17)分,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4.82±3.27)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经两项手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2.55±3.59)分,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3.70±4.01)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两组两项手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
对照组经两项手术后(12.41±2.64)d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6.47±3.32)d;治疗组经两项手术后(7.93±2.16)d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1.44±3.19)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脑外伤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两项手术后,10例患者脑外伤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8例有效,15例仍然无效,该组脑外伤治疗有效率65.2%;治疗组经两项手术后,15例患者脑外伤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2例有效,6例仍然无效,该组脑外伤治疗有效率86.1%。两组患者脑外伤病情治疗效果比较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脑外伤并发症和治疗方案满意度
对照组中手术后并发分流管堵塞4例,经更换分流管后好转;皮下积液6例,经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积液消失;颅内感染1例,经静脉使用万古霉素及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等综合治疗,感染治愈并未行内置材料取出;共计11例,并发症率为25.6%。治疗组中手术后并发分流管堵塞2例,经更换分流管后好转,并发症率为4.7%。两组并发症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2例对手术方案满意,满意度为74.4%;治疗组有42例对手术方案满意,满意度为95.3%。两组手术方案满意度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人体创伤类疾病,居创伤性疾病第二位,由于伤及到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至今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死亡率仍然较高,平均死亡率可以达到40%左右,其中有接近8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的1个星期之内死亡,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顽固性颅高压、大面积脑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4]。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常常并发颅骨缺损。开颅去骨瓣减压后虽可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的循环阻力,但长时间失去颅骨保护,影响了原来的脑脊液动力循环系统,容易引起脑室扩大,脑积水,故应尽早进行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一次性完成,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治疗,与临床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该项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放出适量脑脊液,使处于膨出状态的脑组织顺利回落至骨窗平面, 再实施钛网颅骨修补术[5]。一方面使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得以恢复,避免大气压对颅内压造成的影响,对硬膜与皮瓣及骨窗边缘的粘连进行松解处理,使其对脑表面血管的牵拉、扭曲和压迫得以解除,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避免术后脑组织发生移位,使颅骨缺损的暴露时间尽可能的缩短,降低由于缺少颅骨的保护而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另外,可使由于手术及麻醉次数的增多所带来的风险及手术本身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减轻, 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实际发生率。此外,选用钛合金作为修补材料,相容性好、稳定性强,时间持久,手术固定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短,抗压性能将强,透X线性能好,强度非常高能更好的保护颅内结构[6]。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手术后应该注意:钛网安放的过程中不能对分流管造成损伤;要多处悬吊硬脑膜,以防分流后脑脊液的过度引流,出现积液或血肿;大部分减压窗位于额颞部,修补材料可以置于颞肌的外部,脑脊液漏出现可能性小;分离皮瓣的操作过程中,皮瓣下注射水囊对分离具有促进作用;术后留置引流管加压包扎[7]。
总之,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临床上应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争取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陆雄,戴学军,漆松涛,等.早期颅骨成形在外伤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9,25(8):912.
[2] 龚年春,罗才奎,刘志明.开颅手术后顽固性脑膨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时机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0,6(5):370.
[3] 罗新名,焦秋云,刘正义,等.颅骨缺损状态下区域血流速度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9,12(3):12-13.
[4] 胡家正,熊玉纯,徐义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7(2):141.
[5] 张世忠,邹志浩,徐如祥.颅脑外伤后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1(8):495-496.
[6] 刘旭.颅脑损伤治疗的进展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89-91.
[7] 李坚.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