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模式探索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通识教育不断发展,受到了我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许多高校也纷纷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并冠名以“通识教育”实践,但收效不如预期。笔者试图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受教育者群体,探寻国内通识教育现状存在的不足,并与国外制度相比较,摸索最适合我国的改革计划。
  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综合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一方面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引导一些有条件的研究型大学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陆续开展通识教育改革,为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和我国实际情况的通识教育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我国通识教育改革20多年所走过的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认识飞跃。现在人们已经明确认识到,教育最主要的目标不是培养某一狭窄领域中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培育完整的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一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项共识。其次是实现指导思想的根本突破,充分认识到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的战略意义。经过20多年的摸索,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通识教育改革不是机械照抄国外学校的盲目行为,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符合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成长规律的必由之路,也是积极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这也是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研究本课题,希望能够引起学生、教师、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识教育的意义和精髓所在。
  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
  近年,对于通识教育课程建议较多的是提倡引进一种“主题捆绑式”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种族关系、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恐怖主义等,部分大学已经率先做出了相关调整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这种“主题捆绑式”课程,一方面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契合了通识教育源起时的基本理念:提倡关注同时代中重大社会问题的跨学科整合知识的课程内容模式。
  对大学教育而言,三类大学的通识教育形式是不一样的。其一,精英大学,其具体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有两种基本形式:经典阅读形式和普遍知识讲授形式。其二,研究型大学,可以在大学学段安排上分成两段:前两年采用大类招生的形式,以通识教育为主,兼顾专业教育;后两年以专业教育为主,兼顾通识教育。具体通识教育课程实践,可以以开设经典研读课程和分主题通识文化課程为主,同时有选择地开设一些经典阅读、讲座、通识知识的课程,如艺术欣赏等。其三是教学型大学、高等职业院校,其通识教育课程实践可以通过经典阅读讲座、相关文化主题讲座、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形态开展,旨在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就目前而言,国内绝大多数学校的通识教育采用的都是通选课体制,将通识课融入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并以通识课为主要实践形式。
  二、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前期,我们在南京审计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共六所高校进行了调研,获取了一些数据。在数据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开展通识教育是有必要的,但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大致了解通识教育的概念,大多数学生选择通识教育课程或活动都是出于学分和兴趣相结合的原因,大部分时间都是选择性听课。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大部分学校是重视通识教育的,开展比较多,但基本集中于只开展通识教育课程这一形式。这些数据反应的许多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识教育概念不清,尽管目前大多数人修过相关课程,但是对其不甚了解:第二,根本培养目标,就是具体开展通识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目前尚不清晰;第三,教育内容的设置缺乏章程,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欠缺,课程构成比例失调;第四,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即“后台不够强硬”;第五,对通识教育的历史地位存在着认识不足或者是认识存在少许偏差;第六,对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
  结合总体情况,一是开展通识教育的相关高校自觉殚精竭虑,认为整体看来成果显著,但是在群众和相关的教育部门来看,整体的改革纯属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明显;二是从任课教师来看,虽然说通识教育改革的信念十分强大,但是作为真正的课程改革执行者的他们,觉得改革过程中难免存在因为瞎指挥、措施不当而导致没有较大成效的问题:三是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很多学生更关注专业课,绝大多数精力用于专业课的学习,潜意识里认为通识课程干货少、水货多,对自己的发展和成长帮助不大。
  与国外制度相比较,我国通识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目标不够明确。国外高校通识教育设置完善的学校大都是世界顶尖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他们发展通识教育的特点就在于目标明确,即顶尖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世界顶尖高校就读的本科生很多都会进行读研深造,对他们而言,本科培养能力,研究生培养技术,再向社会输送有能力有技术的研究生。即便有部分本科生不读研,也因为其能够进入世界顶尖高校学习以及高校通识教育的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并能够快速学习进入工作状态的为社会服务的人。
  国外高校大都是综合类大学,只是在教学水平上有学校排名的高低,在国外开展通识教育是十分容易的。而在国内,不仅有综合类大学,还有专业针对性较强的院校。对综合类大学而言,师资力量基本能够满足学校开设各不同专业通识课的要求,然而对于针对性较强的工科类院校或是财经类院校,师资力量并不能满足通识教育的需要。国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的形式多样,而在国内,基本上通识教育课还是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缺少独立判断和思考的空间。
  三、相关建议
  师资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识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一些专业性大学的通识课教师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缺乏相应领域的专业人才。高校可以考虑加强这方面的人才流动,从校外引进优秀通识课教师进行授课。此外,还应该意识到通识教育存在的特殊性,很多高校的通识教育对教师的升职加薪奖励以及该校的评优评先影响较小。因此,高校可以采取通识课教育与教师绩效挂钩的形式,还可以在考核学校优劣方面统一增加通识教育发展状况这一新的评定标准。
  通识教育应该细化分工,促进各学科综合平衡发展。在调查中,有一部分财经法律院校,他们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绝大多数与原有专业基础学科相关,通识课教育的覆盖面比较狭隘,违背了通识教育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各校应该拓展专业知识面,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构建课程总体框架,以核心课程为主,各专业均衡发展。
  增加通识教育考核监督机制,转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有些高校以“学分”的形式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达到相应的通识课学分和课时,很容易出现为凑学分而抢课的现象。为此,学校可以成立考核通识教育的工作机构,课后才进行评估考量,对于重要课程,可适当采取与绩点、综测挂钩的形式,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端正学生学习通识课的态度。
  通识课程一定要避免单一枯燥、灌输式的授课形式,增加通识课实践研究环节,以免造成课上听讲、课后遗忘,学期结束学无所获的局面。学校可以针对该课程编制相应的简易教材,课前发放,教师在授课时多提问、多互动,增强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课后可开展配套的实验课程来完善课程设置,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流程,让通识课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作用。
  责编:黎明
其他文献
这是一次没有开场白的采访,很符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求真务实的风格。  对学校党委书记李四清的采访直奔主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完成这项使命,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探索新方式、搭建新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而产学研一体化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以许昌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揭示了单独的“产”“学”“研”培养模式的片面与不足,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原理,并从“产”“学”“研”三个角度论述了产学研一体
期刊
摘要: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体现,涧西工业遗产作为“一五”期间我国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具有历史、人文、经济、科技、关学等多方面的价值。随着城市更新、产业调整,涧西工业区逐渐失去往日的繁荣,如何对涧西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概述,结合工业遗产转型成功案例和涧西工业区现状分析提出建议,让人民群众参与融入到工业遗产保护中,让人的活动为涧西工业遗产带来新的活力与生
期刊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时代最强音。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和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给青少年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和西化的人文观念。面对这一态势.如何教育青少年形成自觉的民族意识.引导他们吸收并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中国画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艺术传承。在青少年中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为例,通过对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介绍,分析其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特点.提出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在人员配备方面应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家型队伍;要完善危机处理流程,使其程序规范、责任明确;要继续坚持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全覆盖;要继续坚持“校一院一系/班”立体纵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关键词:英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启示  自20
期刊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也是“关键一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新生入学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探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入学教育新途径和新举措。探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并在新学年尝试开发更加丰富多彩的、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新方式,以有利于更好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要:在当下国家大力倡导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企业成为办学资源的投入方、培养过程的主动参与方和培养成果的分享者.是非常值得探索与实践的。河南科技大学与著名国际机械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育人方面有重要的探索。学校和企业都有良好的收获:学校方面,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企业方面,企业品牌影响力更大,对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更强。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校
期刊
摘要:研究生有其特殊的群体特征,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后备力量。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展开,以党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制度优势和研究生党员的思想优势,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一流党建与一流人才培养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  中共中央、
期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深入推进“文化厚校”战略,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下简称“三大文
期刊
摘要:飛行器(航空器)贸易概论课程是基于航空背景的管工结合型建设课程之一,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结合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现状,融合现代贸易学,开展并完善课程建设。基于课程管工结合特点和“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十九大精神中的六个思想与课程基本内容构架相衔接的课程建设方法,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将十九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飞行器;贸易;十九大;融合  随着航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