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有段时间,央视反复播放三个公益广告:一是“外出旅游提个醒”,提醒大家文明出游;二是“中国式过马路”,教育人人遵守交通规则;三是“创客时代”,倡导全民做有个性的创客,用创新改变生活。这些公益广告看似讲的都是小事情,但却映射出一个人成长中所应具备的三个优秀品质——讲文明、守规则、有个性。而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规则意识,实现个性发展,正是我们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在德育上所追求的目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用制度管理,从细节育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法宝。
在“小规矩”中养成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2004年开学起,我校就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直到现在,在坚持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习惯就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因为一个细节、一件小事往往是教育的发源点。
一次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当获奖学生高兴地上台领奖时却出现了尴尬的一幕:初中七年级学生在接过奖状前,有的竟然习惯性地敬少先队礼。还有一次,我走在校园里,对面走来的学生问好时有的声音太大,有的边跑边问好,本来是礼貌的问候却让人感觉不大舒服。这两件小事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反思:这不正反映了我们在初小衔接教育上的不足和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的缺失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师生进行了“行为习惯细节”大讨论活动,包括什么场合下需要敬礼?敬礼有哪些标准?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礼仪上有哪些区别?学生如何问好?什么距离问好最合适等等。通过讨论,师生们在行为习惯上进行了细化,制定了一些“小规矩”,如在升国旗仪式、少先队活动等公共仪式,小学生要行少先队礼,初中生要行注目礼;学生问好时最佳距离是三米左右,眼睛要注视对方,仪态大方、语调自然。
在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中,类似这样的“小规矩”还有很多,如在餐厅里,学生要自觉排队,领餐后要对工作人员说“谢谢”,就餐时要做到“食无语”,对餐具要轻拿轻放。再如在公寓里,所有物品要摆放整齐,鞋子放在鞋架上,衣物放在储物柜里,床铺整洁干净。这些“小规矩”看似繁琐,却让学生们落实起来有章可循,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习惯。
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人格,而这都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引导上。只有重视细节,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对教育过程精雕细刻,教育才会显出实效。
在惩戒中树立规则意识
“我自愿在班会上向同学们公开道歉,写一份文明有序就餐的倡议书;为同学们唱首歌,活跃一下班级气氛。”这是一个学生在餐厅就餐违纪后自主选择的惩戒承诺。比起强制性的惩罚,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做出的承诺也能言出必行,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有效,这正是我们实施弹性惩戒教育想要达到的效果。
2005年,在全国各地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反思现状后认为:一味的激励、赏识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孩子的成长需要惩戒教育,需要学会尊重规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提出了“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理念,亲自参与制定了《学生违纪惩戒条例》,把惩戒教育与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结合起来,与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结合起来,成为学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
前段时间,八年级的两名学生迷上了网游,甚至把手持游戏机带到学校,在课间、自习课上玩网络游戏,违反了学校纪律,严重影响到了学习秩序。学校发现这一行为后,并没有对违纪学生进行强制性惩戒,而是依据学生管理制度和弹性惩戒条例,做出如下处理意见:由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组织“道德模拟法庭”,通过辩论研究具体的惩戒办法。随后,两名违纪学生作为反方,其他学生代表作为正方,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展开了激烈辩论。
经过辩论,正反双方、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在问题认识和处理办法上达成共识:双方都认识到适当适时地玩网络游戏可以娱乐身心,但痴迷网游就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中小学生要学会规避负面影响和网络风险。对涉事学生此次违纪的惩戒措施是:每人完成一篇《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调查报告,在全体学生会上倡议大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秩序。事后,我们又借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关于“远离网瘾、文明上网”大讨论,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等活动,全校学生进一步明白了网络的利与弊,从而自觉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弹性惩戒教育不是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方式惩罚学生,而是借制度的约束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管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把自身潜质中好的方面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惩戒教育给予学生的不是惩戒,而恰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关爱。
在“教导会”中实现个性发展
“班级教导会”是我校落实特殊需要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的一项创新性措施,参加会议的是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每周举行一次,会议研究的重点不是教材和教法,而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及人际关系等。班主任根据学生一周表现有重点地选择几个关注对象,然后所有任课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对学生情况进行交流分析,记录到该生的“个性化成长档案”中,班主任教师根据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小灶式辅导”计划,由相关教师进行跟进式辅导。
郑家辉是2015年毕业的一名初中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不仅被选入了校学生会,而且成为校足球队的一员。然而,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特长突出的学生刚入学时却让班主任孙老师头疼不已:学习成绩不稳定,考不好就自暴自弃,性格内向自闭,做事无计划性,十天的生活费没几天就花得精光……对此,孙老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于是孙老师决定用“班级教导会”对该生进行一次全面分析。
经过分析,所有任课老师认为郑家辉的问题根源于三点:语文成绩较差,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知识掌握不牢固;抗挫折能力差;攀比心理造成生活费花得快。根据分析结果,孙老师给郑家辉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1.举行一次“勤俭节约,拒绝攀比”主题班会;2.定期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阳光心灵辅导;3.每节语文课上拿出三分钟让他给同学们介绍语文基础知识;4.让其加入学校足球队培养特长。这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辅导迅速奏效,一年后,郑家辉有了很大转变:语文成绩稳步提高,开始主动地与同学交往,并且和队友们一起夺得了潍坊市全民运动会足球冠军。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其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我们的教育只有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创造适宜学生成长的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又个性化的发展。
育人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近几年,我校先后承办了几次省级优质课评比和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这几次的评委都是山东省教育厅、省教研室从北京、上海等地聘请的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有许多评委都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学校的环境很美,管理也很精细,但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你们的孩子阳光、灿烂、自信、守纪,让人看到了学校教育的精气神。”这是对我们育人成果的最大肯定,也是最让我这个校长感到欣慰的。
【张照松,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总校长】
责任编辑/邱 璇
在“小规矩”中养成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2004年开学起,我校就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直到现在,在坚持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习惯就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因为一个细节、一件小事往往是教育的发源点。
一次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当获奖学生高兴地上台领奖时却出现了尴尬的一幕:初中七年级学生在接过奖状前,有的竟然习惯性地敬少先队礼。还有一次,我走在校园里,对面走来的学生问好时有的声音太大,有的边跑边问好,本来是礼貌的问候却让人感觉不大舒服。这两件小事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反思:这不正反映了我们在初小衔接教育上的不足和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的缺失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师生进行了“行为习惯细节”大讨论活动,包括什么场合下需要敬礼?敬礼有哪些标准?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礼仪上有哪些区别?学生如何问好?什么距离问好最合适等等。通过讨论,师生们在行为习惯上进行了细化,制定了一些“小规矩”,如在升国旗仪式、少先队活动等公共仪式,小学生要行少先队礼,初中生要行注目礼;学生问好时最佳距离是三米左右,眼睛要注视对方,仪态大方、语调自然。
在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中,类似这样的“小规矩”还有很多,如在餐厅里,学生要自觉排队,领餐后要对工作人员说“谢谢”,就餐时要做到“食无语”,对餐具要轻拿轻放。再如在公寓里,所有物品要摆放整齐,鞋子放在鞋架上,衣物放在储物柜里,床铺整洁干净。这些“小规矩”看似繁琐,却让学生们落实起来有章可循,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习惯。
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人格,而这都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引导上。只有重视细节,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对教育过程精雕细刻,教育才会显出实效。
在惩戒中树立规则意识
“我自愿在班会上向同学们公开道歉,写一份文明有序就餐的倡议书;为同学们唱首歌,活跃一下班级气氛。”这是一个学生在餐厅就餐违纪后自主选择的惩戒承诺。比起强制性的惩罚,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做出的承诺也能言出必行,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有效,这正是我们实施弹性惩戒教育想要达到的效果。
2005年,在全国各地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反思现状后认为:一味的激励、赏识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孩子的成长需要惩戒教育,需要学会尊重规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提出了“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理念,亲自参与制定了《学生违纪惩戒条例》,把惩戒教育与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结合起来,与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结合起来,成为学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
前段时间,八年级的两名学生迷上了网游,甚至把手持游戏机带到学校,在课间、自习课上玩网络游戏,违反了学校纪律,严重影响到了学习秩序。学校发现这一行为后,并没有对违纪学生进行强制性惩戒,而是依据学生管理制度和弹性惩戒条例,做出如下处理意见:由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组织“道德模拟法庭”,通过辩论研究具体的惩戒办法。随后,两名违纪学生作为反方,其他学生代表作为正方,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展开了激烈辩论。
经过辩论,正反双方、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在问题认识和处理办法上达成共识:双方都认识到适当适时地玩网络游戏可以娱乐身心,但痴迷网游就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中小学生要学会规避负面影响和网络风险。对涉事学生此次违纪的惩戒措施是:每人完成一篇《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调查报告,在全体学生会上倡议大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秩序。事后,我们又借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关于“远离网瘾、文明上网”大讨论,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等活动,全校学生进一步明白了网络的利与弊,从而自觉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弹性惩戒教育不是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方式惩罚学生,而是借制度的约束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管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把自身潜质中好的方面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惩戒教育给予学生的不是惩戒,而恰恰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关爱。
在“教导会”中实现个性发展
“班级教导会”是我校落实特殊需要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的一项创新性措施,参加会议的是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每周举行一次,会议研究的重点不是教材和教法,而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及人际关系等。班主任根据学生一周表现有重点地选择几个关注对象,然后所有任课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对学生情况进行交流分析,记录到该生的“个性化成长档案”中,班主任教师根据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小灶式辅导”计划,由相关教师进行跟进式辅导。
郑家辉是2015年毕业的一名初中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不仅被选入了校学生会,而且成为校足球队的一员。然而,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特长突出的学生刚入学时却让班主任孙老师头疼不已:学习成绩不稳定,考不好就自暴自弃,性格内向自闭,做事无计划性,十天的生活费没几天就花得精光……对此,孙老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于是孙老师决定用“班级教导会”对该生进行一次全面分析。
经过分析,所有任课老师认为郑家辉的问题根源于三点:语文成绩较差,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知识掌握不牢固;抗挫折能力差;攀比心理造成生活费花得快。根据分析结果,孙老师给郑家辉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1.举行一次“勤俭节约,拒绝攀比”主题班会;2.定期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阳光心灵辅导;3.每节语文课上拿出三分钟让他给同学们介绍语文基础知识;4.让其加入学校足球队培养特长。这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辅导迅速奏效,一年后,郑家辉有了很大转变:语文成绩稳步提高,开始主动地与同学交往,并且和队友们一起夺得了潍坊市全民运动会足球冠军。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其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我们的教育只有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创造适宜学生成长的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又个性化的发展。
育人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近几年,我校先后承办了几次省级优质课评比和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这几次的评委都是山东省教育厅、省教研室从北京、上海等地聘请的教育专家、名师、名校长,有许多评委都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学校的环境很美,管理也很精细,但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你们的孩子阳光、灿烂、自信、守纪,让人看到了学校教育的精气神。”这是对我们育人成果的最大肯定,也是最让我这个校长感到欣慰的。
【张照松,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总校长】
责任编辑/邱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