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 “心”秘密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073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时,正处于一个心理的转折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应付新的学习要求。在这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心”坎儿,凸显出许多问题。本文针对一年级新生学习、生活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就出现的原因、解决的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指导。
  案例一 丢三落四
  宏宏刚上小学一年级,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水杯不见了,就是铅笔、橡皮找不到了,连早上去上学也会忘了带课本。老师常常叮嘱宏宏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自己整理书包,把课本检查一遍,防止遗漏。可是对宏宏来说,一点作用也没有,照样丢三落四。有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回家后宏宏觉得“轻松无比”,原来他把书包丢在电影院了。哎!真拿他没办法。
  问题分析
  宏宏是个初入小学的新生,刚满六岁,正处于孩童生理上的改变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头脑中的神经元、连接神经细胞、脊髓鞘或覆盖在神经上的绝缘体,都还在持续地成长,记忆力尚未成熟,逻辑观念也很单纯,所以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就像宏宏一样,疏漏或遗忘接收的外来信息是常见的现象。这时他们还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新的学习环境,更高的学习要求,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紧张的生活节奏。孩子们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与前所未有的压力,使得他们要付出很多精力使自己适应这一切,这时的孩子精神状态用“全力以赴”来形容都不为过。所以,宏宏没有精力把“物品和回家”这两件事联系起来,那么丢三落四就不足为奇了。
  解决策略
  1.宽容与理解
  教师如果认识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规律,理解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就要多一些包容。一年级的教师要多听听孩子的诉说,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帮助他们应付挑战。教师的理解和宽容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让孩子在最需要帮助的阶段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支持与关爱,这种支持与关爱可以加深情感,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
  2.鼓励与赞扬
  如果教师发现孩子有一次不期然地将“物品与回家”自动联系在一起时,千万别把这视为“理所当然”,而是要感到惊喜并加以赞美,要鼓励他:“你今后肯定能做得更好。”当教师发现孩子最近一段时期丢东西的频率逐渐降低,也应该表扬他。这样,孩子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他们会对管理自己的物品更加上心,持之以恒,宏宏“挂一漏万”的习性就会逐渐改善。
  3.提醒与纠正
  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份备忘录,根据上面所记内容时刻提醒孩子记起自己的物品,也可以让孩子在铅笔和橡皮上贴好标签,注上自己的姓名。这样,如果宏宏丢了东西,也能及时找到,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忙,相互提醒不要遗忘自己的物品。
  案例二 一上学就肚子疼
  雯雯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可是上了一年级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只要一上学就肚子疼。雯雯第一次肚子疼时,班主任马上打电话给其父母,请他们把孩子接回家休息。第二天,妈妈送她来上学时告诉老师昨天接回家休息了一会就好了,没什么大碍。没想到隔了几天,雯雯又肚子疼了。一连几次下来,可把爸爸妈妈急坏了,连忙带着雯雯到医院的内科、肠胃道专科、神经科兜了一圈,还是查不出什么病。从此,雯雯就得了一个怪毛病,每天上学就会肚子疼,只要不去上学,在家休息就没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分析
  原来雯雯得的是学校恐惧症。学校恐惧症的直接原因常常是学习失败。雯雯初入小学,正值学拼音的高峰期。白天上学接触的都是拼音,晚上回家还要读拼音纸。雯雯觉得学习很枯燥,而且她接受能力一般,学起来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又联想到以前幼儿园的舒适生活,对学习一下子就产生了抗拒心理。学校恐惧症的最初表现是儿童上学感到勉强,很痛苦,该去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的条件,有的儿童在上学当日清晨就诉说有头痛、头晕、腹泻、腹痛、呕吐等不适,就像雯雯表现出腹痛等症状一样,这些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往往在星期一出现。当强制他们去上学时,会出现强烈的情感反应,如焦虑不安、痛苦、喊叫、吵闹等,当他们在家看书或和伙伴们游戏时,一切都正常了。
  解决策略
  1.理解孩子的处境
  教师要静下心来,和蔼地询问孩子,设身处地地去倾听,感受孩子的恐惧。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要有耐心,不断的释义,用自己的话反馈给孩子。对孩子的描述要表示理解,帮助孩子将其抑郁已久的情绪烦恼、精神压抑抒发、倾诉出来,从中获得舒畅痛快感。这样可以使孩子摆脱痛苦的心境,强化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2.给予多方面的心理援助
  治疗学校恐懼症除了在医师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医师、家庭、学校三方面充分合作,进行心理治疗。教师要详细了解发病经过,及时和家长沟通,家校协调一致,针对患儿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患儿设计可行的返校措施,鼓励他们重新返校。像雯雯,就让其家长在家积极辅导她学拼音,增加她的信心,让她不再惧怕学习。
  3.适当减轻其学习负担
  心理学家千百次的实验与观察告诉我们: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常常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哪怕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肯定,都会对其产生无尽的影响。因此,在详细了解了孩子在校的困难后,就像雯雯是因为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才患病的,教师就应暂时减轻其学习负担,帮助其尽快建立自信心,使其回校后能较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案例三 害羞的玉玉
  玉玉出生后不久,她爸爸妈妈就到外地去打工了,所以玉玉自小由奶奶带大,她的胆子很小,见到陌生人或到了陌生的环境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安,躲到大人的身后去。在玉玉六岁时,爸爸妈妈把她接到了身边,发现她很没主见,太敏感,就让她多上了一年幼儿园。到了入学的年龄,玉玉不情愿地成了一名小学生,但老师向爸爸妈妈反映,说玉玉在班级中显得很孤僻、害羞。她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从不举手发言,不愿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小伙伴们玩。
  问题分析
  玉玉的害羞来自她的童年经验。每个孩子对童年的经历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不同年龄的孩子因亲情剥夺、搬家、父母离异、换学校等原因而或茫然,或孤独,或无所适从,绝对的社会经验缺乏促成了害羞。玉玉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虽有奶奶相伴,但仍没享受到一份完整的爱,缺乏关注和安全感;而且跟随奶奶整天待在家里,没有自己的小伙伴,生活圈子很狭隘,长此以往,孤独地生活在隔离或拘束的环境中使她的社会经验笨拙,并对位置感到了恐惧。而且上小学又换了一个新环境,使她感到更陌生,更孤单了。如果这些因素都发挥尽致,可能就有坏的影响。
  解决策略
  1.期望值合理
  要求一个孩子去做超过其能力的事又批评其能力不足,不但是羞辱她,而且会破坏她正在形成的能力感。所以,当孩子在不断尝试做他以前没做过的事时,教师要抱着宽容的态度,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人,就像玉玉,教师要尊重她的行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价值,只要孩子有一点改善就要予以肯定。
  2.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害羞的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被别人拒绝,自信的人之所以独处是因为他们需要独立空间思考。所以,教师要帮助孩子欣赏自己,发展坚强的自我,因为想被别人喜欢就必须先喜欢自己。教师还要鼓励别的孩子课间主动去和玉玉玩,学习上也要多帮助她,在同学的相互玩耍、学习中,增强她的自信心,与小伙伴和谐相处。
  3.鼓励孩子关心他人
  孩子们都渴望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害羞的孩子更应该与不同年龄的人建立起友谊。因为不同年龄之间的交往对年长和年幼的孩子都有利。对较年长的孩子而言,这一类的接触可以使他们能在较年幼的孩子与成人那里获得足够的赞美,使得他们在领导及坚持的角色上都获得滋润,说话的技巧也能逐渐提高。而较年幼的孩子也能从较年长的孩子那儿获得帮助。所以,应该让玉玉多和不同年龄的人交往,打开自己的心扉,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杀行为已经开始向低龄化发展,小学生自杀行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笔者对本班学生的调查和社会上小学生自杀事件的研究,总结出三点主要原因,并通过基于笔者工作经验的研究与相关专家的分析,列举出几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生自杀;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导致自杀行为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小学
期刊
摘要:心理游戏是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每一个人在游戏的快乐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恢复他们健康心理的自然状态。游戏心理辅导老师以有系统的方式,透过适当的游戏媒材以及辅导老师本身与少年儿童的互动,协助他们减少自己的行为或情绪困扰,增加自信以达到最大化的成长。老师在“教育无痕”的理念引导下,使学生轻松地参与体验、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它是以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活动内容,以学生深刻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提高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助和助人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
期刊
一些调研成果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达到30%,还有一些调研数字认为是60%。其实这里的心理问题指的是心理正常状态学生的困惑问题,或者说很多是成长中的问题,而中小学生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一般在4%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内部的震荡,独生子女情况的存在以及家长对孩子升学、就业期望值的增高,应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增多,也应该说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增大,而幸福指数偏低。  基于以
期刊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爱护有加”,也就是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以及学习上,都过于包容,导致现在的孩子更加的难以管理。因此通过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可以通过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甚至是不排斥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从而间接地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养成类似的习惯,造就他们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习惯;养成;中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国家的越来
期刊
一、问题概述与背景资料  王老师,女,参加工作一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全班共有40名学生。其中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该生上课不参与课堂活动,随意下座,爱拿别人东西,拿到手里就往地上扔。教师多次教育,都不起作用。严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导致该教师很是苦恼。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方面  该生是一位新步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孩子,缺少养成教育和新生活的适应。再加上自身存在特殊发展特点,其感知
期刊
摘要:为研究1对1数字化学习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采用课堂实践的方式对其实施及成果进行了初探。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 1对1数字化学习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性,在教育教学设备、规则和制度上均具有可行性。2. 教学实践方面,从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再到最后的课堂评价,都可以采用1对1数字化学习的形式开展。3.在成果和意义方面,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观
期刊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目前,我国的随班就读措施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随班就读学生仍然存在学校适应不良与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本文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探讨,并从班级管理及专业心理辅导与训练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措施。  关键词:随班就读;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心理辅导与训练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
期刊
关键字:自主管理;管理策略;班级文化;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融入课堂,学生“活”了,教师“笑”了,课堂“沸腾”了,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却存在着滞后的现象。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班主任无从下手,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以下两种管理现象:一是“放任型”管理,即班主任过高估计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放弃对学生的一般纪律指导和要求,对班级学生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期刊
一、背景资料  一年级的陈东,一个个子不高,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开学初上课几分钟还好,几分钟过后就能看出与众不同,手下不停地捣鼓东西,和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听讲习惯截然不同,有时还手扶窗台往上爬上,屡败屡试,老师和他交流只当是对牛弹琴,眼神不不交流面部无表情,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要是声音高了说重了,就干脆躺在地上大哭叫起来,直到哭够了为止,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下课后喜欢和淘气的男同学在教室里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