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刚墨林侠客武道豪情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他跋涉墨林数十载,冬夏不辍。作为一位书法家,他在艺术上痴迷执着,不断探索着书法之精奥,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他匠心独运,追古别今。其书法作品六入国展,可谓技惊四座。他在艰苦的路途中不断奋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发扬中国的书法艺术而不懈努力着,书法的“格调”是他一直尊崇的方向。在武术上他造诣亦深,他是文武兼修的奇才,曾多次获得省级散打冠军。他就是演武堂堂主——李小刚。
  仲夏的一天清晨,晨雾迷濛,记者一行人穿梭于高楼林立的城市边缘。为拜访栖居昆明的一位文武双修的书道大雅之士,车行了四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一个充满着现代艺术气息的小区里,朝我们迎面走过来一位中年男子,远远的看过去发现他成熟中略带沧桑。我们缓缓地靠近,他微笑之间带有一种儒雅的气质,我明白那是艺术家独有的禀赋,他就是李小刚老师。他带领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演武堂,进入到他工作的地方,书墨香扑面传来,室内青烟袅袅,古色古香的装饰,充满着古典元素,我们仿佛穿越回远古时代,和窗外车水马龙的喧嚣瞬间隔绝。此刻,记者的内心变得异常的平静,就像进入了一座千年古刹,欲望消失了。来到了演武堂的会客厅,记者满怀好奇与敬佩,对这位书法大师进行了专访。
  文武双修
  李小刚是云南省著名的书法家,他以文人书道立高格,以侠义书风写性情,作品大雅而内蕴文武双修之精神。虽然他在获得众多头衔称号的当下,他仍然显现出一位大儒的谦虚精神,当记者谈到他在云南省已经取的较高成就的时候,他微微一笑,说在专业上虽有高度,但是学海无涯,自己还要继续修炼和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他带领我们一起参观了他的工作室,欣赏了他的多幅作品后,记者感慨颇多。当小刚老师在给我们讲解一幅草书对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时起”时,我看到的像是一位母亲对儿女的关怀与呵护,他对这幅作品的爱忧如一个母亲对子女的爱一样,充满着温情,该作品已经被赋予其生命,随着小刚老师讲解这幅作品,不知不觉他就陷入到了忘我的艺术境界中。
  当记者惊叹他的书法作品功底极深之余,总会在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他的书法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准。谈起对书法的热爱,小刚老师脸上显得自豪而从容,他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这可能是和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从小就深受父亲的感染和熏陶。同时,当时他生身时的村子里的老人都是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在当时具有着普遍的实用性,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他也深受这种环境的熏染,传承了这种文化。
  在和小刚老师闲谈的时候,记者还看到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田成有副院长(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委员,法学教授、博士)专门为他写的一篇文章,田教授在文中是这样评价小刚老师的:“小刚老师有着对书法的执着精神和坚韧的毅力,他是以教书法、写书法为职业,坐得起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在喧嚣的城市里,他安守自己的清贫喜好,安静从容地进行书法研究和创作,苦心寻找自己心灵上的‘高贵独有’与精神上的 ‘富足优雅’”。田教授在《跨越人生精神栅栏》中还谈到:“欣赏他的书法,犹如欣赏他的人一样,无论外道如何变幻,既能信守传统、传承大道,回归古远,追梦先人,博采众家,取古法,求真经,又能对传统书法进行吸收取舍,摆脱传统的束缚,尊重而不迷信,由技入道,将传统与时代精神进行完美的结合,将古人墨迹通过锤炼、取舍,最后形成既有的时代精神,又有自己的风格的作品”。
  书为心画
  当记者问到小刚老师“书法的精神”时,小刚老师轻轻地抿了一口茶,语重心长地说了两个字:“格调”。他向记者解释,书法是有格调的,一幅书法作品的高低雅俗关键在于它的格调。格调其实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格,其次是调。格是品位、境界;调是特点、特征。光有调没有格不行,作品立不起来;光有格没有调也不行,作品就不会生动,缺乏个性风格。因此,格调是我们进行书法研习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一把钥匙。
  在记者欣赏小刚老师的作品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他在书法里的格调高远意境深邃,从他的叙述中,记者可以体味到,他是以“二王”为宗,将“一拓直下”和“篆籀绞转”两种笔法体系融汇贯通,既有节奏明快、流利疾行、一拓直下之美,又有骨力内涵、结体开张、笔势狂放、绞转灵动的特点,书风大气更大雅。在品味小刚老师的书法作品时,犹如我们手里拿着一杯甘醇的陈酿,散发着阵阵的香味,浓厚而淡雅,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悠长。他的作品充满着历史的责任感和清爽之气。他的作品中有豪迈奔放之势,但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却是温润典雅之气,秀外而慧中。记者回想起多年前在一堂书法课的学习中,我的老师在讲褚遂良书法时,《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的评价。我想我在小刚老师的字里也找到了同样的感觉。
  “书为心画”也是小刚老师一直推崇的学习理念,和画由心生有着同样的道理,书法也是作者本身的一种内心的诠释,是技艺与情感的融合,感情融入笔端,多年的积累便随感情迸发,从而纵情笔墨,才会有行云流水般的诗意。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书法作品给记者留下了立体、鲜活、栩栩如生的感觉。其书作具有洒脱无拘之浩然气概,又有立体鲜活的刚性。 这就是记者看到的小刚老师追求的一种书法境界。
  当记者问小刚老师,今天的书法文化已经到了没落的时候,小刚老师解释到,实用书法的确是已经走到了他的末期了,但是书法并不仅仅是实用的,书法还有着他的另外一条道路可以走,那就是“艺术”。当谈到这里的时候,可以看出小刚老师是对书法有着独特见解的人,他的书法造诣很深,他对以后书法的艺术发展之路是充满信心的。通过欣赏演武堂,就可以发现小刚老师并非是一个人在创作,在探索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他坚持博古通今、博览众长,以古为师,又不断突破。在取得了较高成就后,又身体力行的发扬书法艺术,在这条路上,他不是一个人在闭门造车或者孤独追求,而是找到了一个相辅相成的道,即艺高即为人师。他的演武堂,不仅作为追求书法艺术的工作室,也是书法爱好者聚集,互相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和传道授业的地方。小刚老师以兴趣主导、有教无类和习得正确书法方式为教育的指导方法,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们的交谈中,让小刚老师最为自豪的就是他还教着一批学生,他的学生上有已退休的老人、官员、老板,下有刚刚初学的书法爱好者。在学习方法上,小刚老师谈到,只要走进演武堂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种娱乐方式。他说,有很多企业老总,来了他这里几次后,就放弃了打麻将、喝酒之类的娱乐方式。小刚老师不仅仅考虑的是自己,还希望为我国的书法文化传承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记者隐隐约约看到了他的忧虑,当我们在谈论如何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的时候,他用手托住了下巴陷入沉思中,可以看出小刚老师在传承书法艺术中受到的些许阻力。小刚老师有些无奈,似乎无从说起,他就简短的说了一句话“人廋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其蕴含着多深的哲理啊!在现在高速发达的物质社会中,人们的欣赏目标好像“以丑为美”,小刚老师举了个例子,就像我国的电视节目一样,真正文化类的节目反而收视率低,像那些相亲类的节目收视率反而很高。所以,我们必须要反思,放弃庸俗,追求一些高雅的文化。
  侠道柔肠
  侠者,在古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能成为侠者,必是受人们敬仰的人。自秦以来,侠客传闻不绝,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即“侠文化”。其核心是侠客的行侠仗义行为,而侠客情结正是产生侠文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所以,凡以侠义出名者大多拥有超高的武功,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侠客”的基本内涵。
  “侠客精神”,也是小刚老师所推崇的,他早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曾数次获省级武术散打冠军,是武术界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在记者和小刚老师谈论书法与武术之间关系的时候,记者能感受他内心的喜悦,小刚老师说“武术和书法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是相通的”,他很耐心的说,学习武术是为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并非用于打架斗殴,而书法也有着同样的效果,都是代表着社会所遵循的一种正能量。他严肃地与记者交流,古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与侠的平衡,通过书法艺术的表现来唤醒人们对侠义精神的觉悟,以侠义为道,才能倡导正义,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
  就在这时,小刚老师把眼睛转向窗外,从他的眼神中,记者感受到他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和忧虑,他说,文武在一定的高度是可以相通的 。他很希望现在社会里能充满着侠义的精神,小刚老师并为记者作了解释,“侠”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情怀。它和孔孟的“仁”,老子庄子的“道”一样深深地刻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之中。在中国文化里,古代的侠义精神,一直流传到今天。在现在的生活里面,侠义精神并不限于在动武方面。现在社会里也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侠道情怀,譬如在大地震灾难面前那些勇于救人的解放军,自己家乡的亲人在困难的时候,自己出一份力去救助一下,哪怕在街上遇到别人有麻烦的事情时,去问候一下也是一种侠道情怀的具体体现。他主张:既然我们每个人都崇尚这种侠义精神,我们不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
  中国传统书法论一直十分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清代钱泳也说:“一人之身,情致蕴于内,姿媚见乎外,不可无也。作书亦然。”可见,书法上的格调与一个人生活上的格调息息相关,均取决于书法家在生活方向上的取舍。
  小刚老师书法品格的形成一源于勤、二源于正、三源于思。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这只是对普通层面的激励,要取得更高的成就“方法”才是核心。他作为一个侠客走到今天,没有勤是不可能的。“勤”铸就了他的荣光,更铸就了他的品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切不仅是他事业成功的根基,也是他艺术成功的根基。他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正正派派做事。“法”应当是他艺术进步的重要阶梯。他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演武堂”。实际上,演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过程。在记者看来,这仅仅是小刚老师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一个新的起点而已。我们在分享小刚老师书法作品精髓的同时,也被他的书法格调所感染。他让记者真实地感受到,书法的格调原来是这样创造的。
  他,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更以一种淳朴的方式体悟自然,这样的理念贯穿于他的书法艺术追求中,故他的作品不着俗痕。他的作品,刚劲有力,骨力毕现,又不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往往能把人带入一种特有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
  他,应该是当下社会中正能量的代表者之一,有着侠客一样的精神,却犹如奔腾不息的流水。此刻,他正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靠近:一步一重天,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李小刚简历
  李小刚,男,号演武堂主,武术家,书法家,1973年生于四川,自幼文武双修。多次获云南省文艺基金贡献奖;
  1995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国家一级运动员(武术);
  2004年加入云南省书法家协会;
  2011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年被聘为云南省文联美术书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云南省第七次文代会代表。
  近年来,其作品经常入展国家级重要展赛。其中四次为云南省惟一入展作者。
  其书法作品:
  2011年,入全国西部展;
  2011年,入“齐白石”艺术节书法展;
  2012年,入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
  2012年,入全国首届“王羲之奖”书法展;
  2013年,入全国首届楷书展;
  2013年,入“妈祖杯”全国书法展。(注:以上展赛均为中书协主办)。
  责任编辑:吴安臣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在过去的10年里,历届东盟华商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云南与东盟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合作的蓬勃发展。今天,首届南亚博览盛会如约而来,五湖四海的宾朋,在昆明,与4600万云南人民,与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有了一次美丽的相会,共奏机遇与梦想的乐章。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绚丽高原映衬着梦幻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编织出耀眼的孔雀蓝,秀美山色尽显着无垠和博爱,天籁之声飘荡出神韵的七彩……  时光定格,
期刊
2013年6月22日13点28分,这注定是一个值得让红河州乃至云南省、全国人民铭记的时刻。这是继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后,从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再次传来的喜讯,会议一致通过了将中国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成功,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5处,超越西班牙成为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乃意料之中
期刊
据媒体报道,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造成的河流污染,波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山东潍坊部分化工厂和造纸厂利用高压水井向地下排污事件;昆明市东川区小江流域内25公里河道受到污染,造成河水发白,被戏称为“牛奶河”;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华北地区6省环保部门排查污染地下水违法行为,河北有6家企业入榜……惊人的数据背后,还有多少环保隐患在威胁着人的生命?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
期刊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谁而工作?  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轨道  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一位老人看到一个放牛娃,与这个放牛娃攀谈了起来:“你放牛为了什么?”  “等长大了娶媳妇。”放牛娃想都不想就做出了坚定的回答。  “娶了媳妇又为了什么?”老人追问道。  “当然是为了生娃子啊。”放牛娃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回答却是不假思索的。  “生了娃子又为什么呢?”老人继续追问下去。  “像我一样放牛啊。”放牛娃想了想,回
期刊
入刊理由:  亨德森集团一直以来坚守诚信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潜能,并在实践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亨德森学校之所以能取得历年小升初择校考、中考、高考及各类其他外语考试中的优异成绩,践行“只做第一,与第二保持距离”的校训,培养出了大量“高分高能高素质”人才,而今已发展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且
期刊
民生银行首推新品助力汽配业  中国民生银行昆明分行东聚支行于2013年9月12日成立,当天该行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汽配行业专属产品——“汽配通”。该产品是搭建政府、银行、市场方为主导的汽配产业基金平台,为汽配业企业量身定做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探索产供销一体化商业经营模式,推行市场、商户、民生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和非金融体验。  据介绍,开业当天该行即实现存款4.2亿元,贷款7000万元,储备授
期刊
欣然打开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的新作《法官的法理》,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着人性化世界的法律天堂,书中提到“司法不能与世隔绝,不能冷漠化、神秘化、高傲化,不能与世俗、民风相隔绝,不能与人民的感受和认知隔绝。”其书表现出的智慧及深刻的道理值得读者去感悟与追寻。作者能在寻常的案例中讲述着对司法环境的美好追求。  看完《法官的法理》后,我犹如看到早晨初升的太阳一般,对未来充满着希冀,顿觉清风扑面,该
期刊
焦家良博士所著的《理想成功学》2013年4月一经面市,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网民的热议。成为了盛夏书市的一本畅销书。  我认真读完《理想成功学》之后,觉得这是一本有新意、充满激情,值得阅读的励志指导书,它用最新的理论教你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并迈进成功的彼岸。  《理想成功学》用最简单的公式,诠释理想与成功的永恒法则:树立理想+坚定理想+管理理想=实现理想,成就未来。  这是一本用心良苦的
期刊
当一种制度腐朽到人民已经不堪忍受的地步时,革命已势在必行。革命之后或许会有新的制度诞生,但也许还会有变本加厉的新统治者上台,继续对人民实行专制和更加残暴的剥削和奴役。于是更大的革命风暴继续来临,最终建立新的制度,使人民过上安稳的日子。周而复始,革命周期性的爆发,似乎是一种常态。  因此,企业的革命总是发生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碰到瓶颈时爆发。通俗的说法,这是所有企业的一个坎,趟不过这个坎,意味着企
期刊
编者按——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本文作者作为中共曲靖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在认真学习领会“8·19”讲话精神后,对曲靖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发出正声音、传递正能量、树立正形象”的要求,为统筹做好曲靖的各项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