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开发吉林市生态旅游产品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本质上属于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良好结合的体现,成为 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的联系来为吉林市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品;循环经济;发展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全球环境基金成员国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讲话。同年5月,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上的《魁北克声明》提到:“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论,因而有着内在联系。
   1.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正面临着生存环境危机。于是全球兴起了保护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人们走出城市,走向自然,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生态旅游应时而生。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签署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诞生。作为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 的循环利用模式。自循环经济诞生之日起,已成为许多国家实施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可以说,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因可持续发展观而联姻,同时生态旅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着循环经济之路。
   2.吉林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吉林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2.1.1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
  吉林市地处我国东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吉林市开发出著名的避暑胜地——全国重点风景区松花湖景区。同时松花江流经市区和丰满水电站的存在,使吉林市拥有被誉为中国四大奇观的吉林雾凇,更是冬日的奇芭。
  2.1.2丰富多样的地貌资源
  吉林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的地势。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及江河的侵蚀、剥蚀和堆积形成了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的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地理景观。
  2.1.3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
  吉林地区林业用地总面积1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92%。全地区活立木总蓄积1.56亿立方米。丰富多变的植被类型结合特殊气候条件使得吉林市生物景观禀赋极高,以吉林红叶为代表在国内享誉盛名。
  2.1.4色彩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
  吉林市历史悠久,是多民族居住区,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1994年吉林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吉林作为塞北的明珠正在成为新型的旅游热点城市。
  2.2吉林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2.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吉林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松花湖和雾凇等“特景、奇景”吸引游客,开发旅游产品,整体旅游产品数量较少、种类单一。
  2.2.2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吉林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中存在对资源的破坏,一方面由于吉林化工公司的工业废水排放和泄流等造成的人为破坏;另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旺季景区容量超载造成的旅游资源退化。
  2.2.3旅游形象模糊
  长期以来,吉林市旅游产业形象一直不明确,旅游形象宣传缺乏长远性,旅游营销投入资金相对较少,由此造成了吉林市旅游形象不清、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阻碍吉林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3.以循环经济理论开发吉林市生态旅游产品的意义及对策
  吉林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资源破坏严重、环境严重污染。循环经济理念是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出现的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正好符合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推进吉林市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1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森林氧吧游
  吉林市共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即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吉林官马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和肇大鸡山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在林区内,赋存73目2400多种植物,20科75种兽类,15科50种鱼类,48科277种鸟类,以及林蛙等多种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动物。吉林市开展森林游,既充分利用了吉林市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还为旅游业开发了新的旅游项目,同时,由于森林本身就是很好的空气清新系统,开展森林游可以为城市旅游者提供呼吸新鲜空气的环境,使人们在放松心情、放松身体的同时,尽情享受森林游这个天然的氧吧之旅。
  3.2利用土地优势开发特色“农家乐”旅游
  随着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愿望的不断增长,“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应运而生。“农家乐”旅游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农业观光于一体,将农业与旅游合二为一,是循环经济在我国旅游业实际运用中的典型体现。吉林市河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地段,耕地集中土壤肥沃,适宜农事耕作的重要农业经济区,可以配置协调的宜农平原、宜牧草原,为建立综合的现代化大农业提供土地资源,更为吉林市开发“农家乐”旅游产品提供条件。
  3.3拓宽旅游项目开展工业观光旅游
  工业观光旅游是城市旅游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工业观光旅游将吸引旅游者走进工、矿企业。代表着工业文明的美国硅谷、日本丰田工业区等每年都接待大量旅游者。我国长江三角洲的昆山工业区、苏州科技园区等都留下旅游者的足迹。吉林市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拥有吉林丰满发电厂,吉林化纤集团,吉林化工集团等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吉林市工业已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工业观光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各相关部门统一步调,吉林市工业观光游将大有前途。
  3.4借助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民俗风情游
  吉林市有34个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我国满族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高句丽古城遗址和乌拉古城、北山古庙群、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阿什哈达摩崖为代表的古风遗韵,建有永吉县的兴光朝鲜族民俗村A级景区,而且以满族风情、朝鲜族风情为代表的黑土风情系列,以浪木根雕、剪纸和刀画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系列,凸显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魅力。
  吉林市在进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摒弃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理论推进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就成为一种最好的选择。我们要通过把循环经济运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来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吉林市旅游局,吉林市旅游规划[R],2011.
  [2]杨丽春,孙静.略论以循环经济理论推进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外贸易,2007,(11).
  [3]朱东国,阎友兵,刘静江.略论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旅游.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4]杨士弘.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M].循环·整合·和谐,2005,(6).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64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丽春(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的教研工作。
其他文献
Y英语教学的交际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要尽量利用教具,创造适当的情景,进行以英语作为交际的真实的或逼真的演习。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教学改革的目的性要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围绕学生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十一册第138-1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比和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
学习英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而忽视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使
按照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原则,邳州市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
启发式单元结构教学是指以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为依据,将每章教材分为若干单元,变传统的按章节顺序讲授为单元整体结构教学.教学步骤如下.
本文针对新疆部分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和意见。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ubiquitous problems in periodical reading room m
期刊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课-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只注重如何把知识、结论给学生准确地讲清楚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流。语文课堂上的讨论不仅能够
中国传统书法博大精深,涉及到人们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教育部曾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但在当代教育中,书法教学所受重视的程度,却令我们产生了一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