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的创造和再造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文化价值的经典理论,研究敦煌研究院、阿凡达、蒂姆联铂等文化科技融合的经典案例,并以“星辰大海”公司为例,阐述如何构建融合文化与科技的模式,即在坚持故事驱动和膜拜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创新与融合,再造和提高体验价值,从而形成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价值;文化科技;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0 引言
  2012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及2019年颁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代表着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走向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道路。
  作为身处当代、面向未来的文化企业,必须基于文化价值理论,融合科技创新力量,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模式,创造独有的膜拜价值和再造稀缺的体验价值,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助力中国文化产业更高质量地发展。
  1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理论方法
  1.1 文化价值理论
  文化产业是以精神消费为主要目的、以符号生产为主要内容、以创意管理为主要治理模式的新型产业形态。文化具有三种价值,分别是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1]。
  瓦尔特·本雅明[2]曾经分析艺术品的“光韵”(Aura)效应,由此产生的膜拜价值具有原真性和在地性两个鲜明的特点。观赏者亲眼看见跨越艺术长河流传下来的艺术珍品,由此产生的情感共振就是膜拜价值。
  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让渡给了具有娱乐性、互动性和时尚性的体验价值。体验价值又分为三个层次,即感官体验、情感体验、精神体验。在文化价值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价值创新找到更具时代感和前瞻性的创新发展模式。
  1.2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创新理论
  技术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要条件,文化成为产业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技术从来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3]。通过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增强文化内容的文本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艺术之美的科技场域共振。技术与艺术可以相互转换[4]。科学技术的变革也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形态变化。
  历史学家威廉·麦克高希表示,“人类文明的界定是以传播媒介为前提”[5]。正是因为我们拥有随着时代进步而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人类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才没有轻易地湮灭消失,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媒介形式代代相传,人类也才由此使历史智慧呈现当代价值。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是文化与科技的一体化发展,追求的并非相对简单的硬创新或者软创新,而是要努力实现软硬兼施,有效结合,最终形成巧创新(Smart Innovation)[1]。
  2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2.1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一般指莫高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佛教藝术宝库。敦煌石窟深受风沙侵蚀等因素的威胁,对其的保护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课题。敦煌研究院近年来非常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其一系列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一方面,因为历史因素常年流失海外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正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回归,另一方面,数字石窟博物馆正在有序地建设[6]。
  敦煌研究院于2016年正式上线的“数字敦煌”项目可谓成果卓著,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将30个洞窟难得一见的高清图像尽收眼底,同时还能享受到身临其境般的全景漫游体验。千年敦煌石窟的文化内容,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向世界,针对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和更长远的开发正在有序推进中。
  敦煌研究院与华为公司“AR地图”合作项目成果“敦煌石窟数字游览展示”,基于“数字敦煌”资源成果开发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展示等模块,也都在与时俱进地发展。
  与此同时,经典壁画和游戏的结合也有了一定的成果。莫高窟第196窟大型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展现的是佛弟子舍利弗和外道劳度叉展开斗法的故事,对应壁画内容,设计制作的互动体验游戏节目分两个难度等级、六个回合。通过这种丰富有趣的互动游戏体验,普通观众也可以更深入地走进敦煌文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疫情,莫高窟停止对外开放,敦煌研究院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放弃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充分运用技术手段,通过“云游敦煌”等系列内容,使观众可以参与“云展览”。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和互联网企业腾讯合作推出的敦煌动画剧——《谁才是乐队C位》,通过吸引用户参与动画配音的方式,产生了海量的用户生成作品(UGC)。“云游敦煌”上线两个月,累计浏览量突破1300万人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也为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敦煌石窟的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再到通过数字化创新的努力逐渐发掘出来的体验价值及膜拜价值,经过几代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敦煌学研究在新的时代绽放出与时俱进的光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2 卡梅隆的《阿凡达》[7]
  2021年3月12日,《阿凡达》以IMAX 3D和普通3D两个版本在内地重新上映,上映次日,就在原有基础上突破了14亿票房,并再度赢得世界票房冠军。
  电影《阿凡达》当年不仅一举刷新了全球票房纪录,更把IMAX和3D技术推向了全世界。这部电影不仅成就了卡梅隆,也使人们深刻体会了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力量。
  与此同时,《阿凡达》的主题公园——潘多拉:阿凡达的世界(Pandora - The World of Avatar)也于2017年5月27日正式营业。主题公园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迪士尼乐园内的动物王国园区内,投资超过5亿美元,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比如用高分子液态铁磁模拟“外星矿物质”,用动态高仿真机模打造潘多拉星球的“巨型蓝色纳美人”,通过循环水柱结合频闪灯打造“外星人DNA”分离器,与此同时,大量虚拟现实技术(VR)、全息投影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的运用,使游客能通过各种前沿技术手段沉浸于这颗魅力无穷的潘多拉星球之中。   2.3 新媒体艺术团体蒂姆联铂(teamLab)[8]?
  2020年,炙手可热的新媒体艺术团体蒂姆联铂在日本福冈推出了一个美术展览:捕捉森林和运动森林。捕捉森林以“捕捉、观察、放生”为主题,游客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探索大自然。运动森林则是一个创造式运动空间,其理念是希望观赏者用身体来领略世界,用立体式思维来理解世界。
  蒂姆联铂2015年在东京的个展——蒂姆联铂世界(teamLab World)曾经产生排队5个小时才能入场的火爆场面,参观总人数达到46万人次。2016年,蒂姆联铂在佩斯位于美国硅谷门洛帕克的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中展出了大型个展“数字生空间与未来公园”(Living Digital Space and Future Parks)。作为全球巡展之一,2017年5月,蒂姆联铂首次来到中国,举办了“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的大型展览。
  在以科技为引擎的蒂姆联铂里,近650名成员中包括艺术家、建筑师、CG动画师、工程师、灯光师、应用设计师、建模师、数学家,他们采用科技的手段,呈现艺术的多元文本内容,模糊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呈现出的是打破边界之后打动人心的作品。
  艺术与科技的创新人才有机地融合在这个实验室,拓展各自的边界,生发出全新的可能性,跨界带来的高质量融合正是蒂姆联铂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创新之源。?
  3 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模式
  3.1 故事驱动与膜拜价值创造
  “星辰大海”文化公司的故事源于追求梦想的故事。三个年轻人抛弃舒适而乏味的朝九晚五的工作,历时81天,驱车2.5万公里,前往中国最西、最北、最东的极致环境,追寻中国最美星空的故事,即“追星81天”的故事[9]。“星辰大海”的足迹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至浩瀚星空,下至深海蓝洞,探寻了冰岛极光、南非沙丁鱼大迁徙、玻利维亚天空之镜、留尼汪日全食等,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其极限探索、创作极致影像的故事更是为广大粉丝和品牌客户所熟知和认可。2020年12月12日,“星辰大海”联合出品的中国首部北极科考纪录电影《光语者》通过大屏幕登陆全国院线[10]。
  从“星辰大海”公司的运营模式来看,在原始膜拜价值和展示价值的创造上,还需要应用文化价值理论进行指导升级。
  一方面,要汇聚更多的优质内容IP,形成既有独特性又相对标准化的内容创作流程,同时形成与观赏者的积极互动。无论是面对网络上的内容观赏者,还是面对作为客户的价值观赏者,都使作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从而增加展示价值的呈现高度和传播广度。
  另一方面,要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开拓更多宣传推广渠道,打造更有影响力的代表探索极限、追求自由美好的内容IP,丰富这个IP的内涵和外延,使观赏者与作品之间产生更深度的互动,如身临其境般欣赏到各种极端条件下才能见到的震撼美景,感受到为了呈现这样的极致影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曲折经历,从而增加膜拜价值的时间长度和内涵深度。
  3.2 技术融合与体验价值再造
  从蒂姆联铂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如何帮助艺术创作的作品或者场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观赏者面前,把观赏者放进艺术创作的作品或者场景中。这就是所谓的侵入式、互动式体验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文化作品的体验价值被最大限度地再造。同时,价值观层面上的内容,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探索未知等理念,通过这样的体验植入(Inception)观赏者精神,反过来又提高了膜拜价值。对于“星辰大海”的艺术创作作品来讲,急需与技术创新相融合,利用声、光、电、移动互联网、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形式,使观赏者探索未知之境,欣赏极致的景象,从而实现精神上让人满足的体验价值。
  4 结语
  本文根据文化价值理论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星辰大海”公司发展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在坚持故事驱动和膜拜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创新与融合,再造和提高体验价值的绿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向勇.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9-153.
  [2] [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3-14.
  [3] 向勇.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关键问题和人才要求[J].现代传播,2013,35(1):55-57.
  [4] 陈少峰.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1):55-61.
  [5] [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M].董建中,王大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8-36.
  [6] 李梅.对话|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一切为了石窟的永久保存与利用[EB/OL].澎湃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232131446456881&wfr=spider&for=pc,2020-12-05.
  [7] 杨亮.文化融合科技要更主动[EB/OL].光明数字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2-07/19/nw.D110000gmrb_20120719_3-16.htm,2012-07-19.
  [8] 李茜.數字化概念只为拓展人类表达——专访新媒体艺术团体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EB/OL]. 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报,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7-05/29/content_63426.htm ,2017-05-27.
  [9] 海盗王·基德.追星81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36-42.
  [10] 何朝霞.自媒体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07):33-35.
  作者简介:何朝霞(1977—),女,重庆人,本科,研究方向:新媒体、人工智能、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当前世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被推向了多重矛盾的交织点。本文通过分析德州太阳谷等典型案例,对能源景观艺术设施存在的审美性不足、盲目引进照搬、设计千篇一律以及人性化设计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使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更符合公众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增强公众保护生态、节约能源的意识。  关键词:能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参与度也逐渐提高。研究表明,将人文关怀有机融入公共艺术作品,有助于吸引公众参与。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中央提出要加强美育工作,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在校园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显得格外重要。加强校园公共环境的建设,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校园公共艺术的主要参与者,已成为
期刊
摘要: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红色校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是一所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红色校史文化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价值及融入面临的困境,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实践,寻求融入的有效路径,这不仅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史文化;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迅速发展,但不同城市的独特个性却逐渐消失,甚至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公共空间设计对体现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具有极大的作用,本文以南京的公共景观、设施、雕塑、壁画、装置为例,探究城市形象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体现,指出其在发挥基本的审美或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反映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大众诉求,从而提炼出以城市形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公共艺术建筑设计原则:以全局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独特
期刊
摘要:南京鱼嘴城市湿地公园于2014年竣工,是一个集娱乐游玩观赏、自然科学科普、湿地保护为一体的自然亲水湿地公园,宽阔的江面自带豪迈之气,耸立其中的灯塔为这里增添了文艺的氛围。湿地内有与南京青奥运动馆建设相配套的设施。本文根据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进行分析,精心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关键词:南京市;湿地;城市湿地公园;环境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生态  中
期刊
摘要:在新消费时代背景下,流量模式已不再是电商平台实现商业化的唯一途径了,社群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小红书作为社群电商平台的代表,在短短7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发展,用户数量累积超过2亿,成了业内的标杆企业。本文从小红书的社群商业模式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对小红书以及其他社群电商企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小红书;社群电商;社群营销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由于同类节目间的争相模仿,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同质化愈发严重。2020年,浙江卫视创新性地推出了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奔跑吧·黄河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探究《奔跑吧·黄河篇》在内容、形式以及宗旨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为未来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些许意见。  关键词:竞技类真人秀;《奔跑吧·黄河篇》;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血色清晨》是中国导演李少红根据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改编的电影,将一桩发生在南美小镇上荒诞偶然的凶杀案,改编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偏远农村一起愚昧思想导致的悲剧。本文从人物性格、叙事方式、作品隐喻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两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探索中国电影改编外国畅销小说的路径。  关键词:《血色清晨》;中国电影;人物形象;乡土化;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直接影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高校需要着力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武装,旗帜鲜明地开展舆论斗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实效性;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
期刊
摘要:教师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属性及其变迁通常被大众传播所反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对一些教师相关事件的报道和舆论追踪也让我们看到不同于以往公众话语中崇高的教师形象。本文以罗翔、戴建业、欧阳娟等教师为例,分析互联网传播下的教师形象相较于传统公共话语体系中教师形象的变迁。由于上述教师在互联网上产生影响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这也激发出对智能媒介时代下网络教学角色重构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传播;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