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迅速发展,但不同城市的独特个性却逐渐消失,甚至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公共空间设计对体现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具有极大的作用,本文以南京的公共景观、设施、雕塑、壁画、装置为例,探究城市形象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体现,指出其在发挥基本的审美或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反映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大众诉求,从而提炼出以城市形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公共艺术建筑设计原则:以全局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关怀。
  关键词:城市形象;公共艺术;南京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1 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相关性
  公共领域是近年常常被讨论到的领域概念之一,作为一种相对哲学化的空间概念,公共空间具有物理的、社会的、象征的多重概念因素。城市公共艺术就是在公共空间中,利用多种材料与媒介表达的话语,因为城市主题的复杂性,其内涵与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艺术品鉴》解读说:“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1]。”客观来讲,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传承文化与大众理想的集中反映[2]。
  2 基于城市文脉的公共艺术设计
  2.1 南京城市历史、地理与民俗特点
  南京给人的印象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因为城市文脉与形象往往与历史、地理、民俗密不可分,而南京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价值,所以其被视为复兴之地。南京话在历史中长久以来被当作汉语的标准音,南京民俗丰富,主要的民俗活动有元宵灯会、端午秦淮、清明踏青、中秋赏月、吃腊八粥等[3]。
  2.2 城市文脉符号化表達
  城市是文化、经济、历史的复杂共同体,对其文脉进行分析可以符号化地概括城市形象,城市给人的符号印象需要与公共空间设计紧密联系[4]。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都,有太多的精神瑰宝可以提取,每一脉文化都不能用三言两语概括,但是为了不忘历史、传承南京的城市文脉,符号化表达和概括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把这些略带沉重的历史传递下去,使其浸润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如今的任务,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的公共艺术也理应肩负起这种责任[5]。城市符号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提炼出城市符号并且将这些符号运用到城市建设之中,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打造城市的特色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2.3 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的承载与传播
  以南京为例,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有很多:展现“秦淮文化”的夫子庙、老门东,古色古香的建筑充满明清色彩;传承明文化的明城墙,至今仍与南京人民的生活相关联。作为民国文化遗址留存最多的城市,总统府、美龄宫、中山陵分布在南京的各个角落。许许多多的符号组成了城市形象,借助这些符号,城市文化脉络和精神内涵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展现城市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7]。
  3 南京城市公共设计案例
  3.1 南京地铁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铁已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表。城市形象在这座城市中的反映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建筑体之中,更多地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于地铁这种大型的、人流量庞大的公共空间中[8]。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存在于南京地铁中,其表现形式有壁画、浮雕、雕塑、装置等等,其材料也具有多样性[9]。南京地铁公共艺术展现的不只是南京的城市特色,还体现了南京的文化底蕴与城市风貌,作为南京的精神纽带,使文化在人们的注视下不停地传承下去[10]。
  提起公共空间设计,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城市地铁站,以三号线为例,全线九站以红楼梦为主题,其内容选取也十分讲究,要求是具有金陵代表性的主题,而且故事耳熟能详,以达到欣赏经典、潜移默化的目的,兼顾地域特性与艺术审美。另外,还有展现民国风俗的珠江路站,展现灯彩秦淮盛状的三山街站,展现金陵胜景的南京站,这些日日与公众亲密接触的地铁壁画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南京城的人文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城市形象的一种体现[11]。
  南京地铁公共艺术除具有审美特性外,还具有功能特性。地下空间常常使人感到焦虑、不安、紧张与无趣,而作为形象化视觉语言表达的地铁公共艺术则能达到“与人对话”的效果,在满足公共空间视觉审美需求的同时,展现了城市形象[12]。艺术语言具象化的表达,改变了地铁空间千篇一律的视觉感,又彰显了人文精神,展现了城市独特的精神风貌。
  3.2 南京新街口的地标雕塑与其他公共设计
  新街口作为南京的商业中心,在每日流动的人潮面前展现其繁荣商业的同时,也展现着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到新街口,首先跃入脑海的就是位于中心位置的孙中山雕塑,作为南京的著名地标和精神象征,该雕塑的造型、体量和位置选择都经过了多方面的考量[13]。作为一件雕塑作品,矗立于此的孙中山像本身就具有创作与塑造的艺术性[14]。
  可以肯定的是,地标性雕塑题材的选择与城市历史记忆有密切关系,在多元文化汇聚的南京历史中,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历史记忆无疑是南京城辉煌的过去[15],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南京人民对中山先生有着特殊的情感。鲁迅先生曾说“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说的就是美育的社会功能。除了展示城市形象以外,作为艺术品的雕塑作品本身也对市民具有美育作用,在长期与人接触的过程中,作为城市的语言与群众对话,传达某种精神。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对提升市民的审美标准和道德素质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16]。
  与此同时,新街口的其他公共设施也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根据特殊时间节点更新的雕塑、装置艺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7]。公共艺术作品作为一座城市的语言,既包容传统历史,又展现商业繁荣,既传承过去的精神,又时刻紧跟时代潮流,在这个汇集无数人的南京中央地区,充分体现出了城市特有的人文魅力[18]。   3.3 南京长江大桥
  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长江文化无疑是重要部分。南京长江大桥的双层式桥梁,是由中国人自己操刀设计的,它是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伟大里程碑,具有鲜明的传承性、时代性及符号性。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时代历史记忆,也是南京历史中的光辉一笔。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层面,更体现于其在设计领域的独特艺术价值,设计素材主要包括政治口号标语、毛主席语录、工农兵雕塑。这些带有重复和强调意义的政治性主题留存着当时的公共艺术设计和意志思想反馈,是一个时代意志的凝聚与反映[19]。
  大桥的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经过它时,能切身体会南京经历的时代洗礼,被桥梁雕塑带回过去的场景中,带有时代仪式感地去感受与致敬历史,进而获得新的文化态度[20]。
  4 结语
  公共艺术通过直观的表达方式,利用视觉、触觉等向人们传递信息,对人们的视觉和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向整个受众群体传达某种话语。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有意义的艺术品会给群众带来有价值的精神输送。进一步讲,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城市内涵通过城市的公共艺术得到反映,外观和内涵的统一即是艺术性与城市文脉的统一。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气质与涵养,同样会得到受众群体的良好反馈,这也是公共艺术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城市形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主要表达与展现的内容,城市形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设计的多元性及可变性。同时,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需要与城市空间、人民诉求相联系,从而在空间中发挥其作用,成为城市名片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庄佳.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浅谈丹麦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衰退与复兴[J].艺海,2020(07):134-135.
  [2] 胡雪歌,孔德金,刘雅迪.从视知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带来的动态体验[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51-53.
  [3] 曾冰倩,丁山.将自然引入城市街巷空间的设计研究与更新保护[J].美术教育研究,2020(4):102-103.
  [4] 江欣欣,汤箬梅.公共环境中治愈系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72-74.
  [5] 朱瑞雪.论现代都市中的公共艺术——南京地铁一号线三山街站壁画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9(18):121-122.
  [6] 王正崎,陈玮.南京地铁站一号线鼓楼站公共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9(20):88-89.
  [7] 杜鹃翃,孙鲁宁.浅析南京城市景观中的群雕与公共艺术的联系[J].大众文艺,2019(22):121-122.
  [8] 杨月涵,李元媛.功能与审美在南京德基广场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82-84,87.
  [9] 王馨翊,朱一.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科技性与艺术性——以阿加姆喷泉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111-112.
  [10] 庞劲松,吴冬蕾.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风貌的复兴与传承——以南京门东、门西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05-107.
  [11]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12] 張润楠,汤箬梅. AR/VR数字化技术下对环境空间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9-70.
  [13]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14]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
  [15] 张海怡,孙琦.里坊制的衰微对明代金陵城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南都繁会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10-111.
  [16]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17]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18] 黄晨玥.浅谈彼得·沃克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0-101.
  [19] 杨婧熙,丁山.基于自然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2-93.
  [20]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作者简介:巴怡清(1999—),女,江苏徐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指导老师:孙献华(1968—),男,安徽淮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其他文献
摘要:老旧社区更新改造是城市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关注重点,改造的方向以宜居、促进城市发展为主,城市中老旧社区的宜居性改造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从数据分析和居民居住感受角度出发,对当前老旧社区建设进行宜居评价。本文为存在的宜居问题提出后续更新改造措施,以期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更好完成社区宜居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京市;老旧社区;宜居;更新改造  中图分类号:TU
期刊
摘要:无印良品是设计行业的一个热门品牌,对于可回收废料的再利用探究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关于可回收废料的再利用理念也以各种形式被应用在线下门店的室内装饰设计中。本文以南京无印良品东方福来德店为例,具体分析无印良品这一品牌如何实现就地取材与废物利用,让可回收废料焕发生机,带来新的活力,并探究这一设计行为具有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可回收废料;无印良品;室内装饰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从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标签入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比传统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木材等新型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在追求古典建筑设计中的简约、自然性和巧妙的框架式结构的同时,注重设计学的本质,探寻古典建筑中新型木质材料的运用,并着重研究能否运用新型木质材料对破损的古典建筑进行修补。  关键词: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典建筑;新型木质材料  中图分类号:TU366.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为了帮助新式茶饮企业在场景时代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关系,本文借助体验EEI模型,分析客户旅程中的体验触点,构建品牌体验的构成要素模型,以喜茶为例,归纳场景思维在新式茶饮品牌期待、消费进程、品牌影响三方面的运用,最后总结出4个方面的设计策略,通过制定场景战略、迭代场景服务、打造场景社交、丰富场景业态,优化新式茶饮品牌体验。  关键词:场景思维;新式茶饮;品牌体验;体验触点;喜茶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滨河景观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集休憩、游览、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空间。滨河生态环境的建设、修复和保护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概述滨河景观生态修复,然后分析西咸新区沙河廊道生态景观修复的举措,主要从空间规划、水系修复、驳岸修复、植被修复和景观修复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具体的城市滨河景观修复方法,希望对城市改善滨河生态环境,丰富动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一个景色宜人
期刊
摘要:步入江南园林,园中花香鸟语,流水潺潺,风吹葉响……可以给予游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步移景异,游览全园,游人好似聆听着一曲温婉的江南丝竹。江南园林整体空间蕴含音乐性,园林要素是填充园林空间的质料,因此,园林要素可以转译空间的音乐性特征。本文旨在对江南园林要素的音乐性进行适度探讨与论证。通过相关资料查询,结合对“东南名园冠”——豫园的考察,证实江南园林各要素可赋予园林整体空间音乐性特征。江南园林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文化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总结文化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的乡土性、文化性和体验性的特征,然后分析杨集村的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提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整合划分乡村空间资源、打造景观节点、修缮和保护文化遗迹、打造具有创意性的体验景观空间,希望为乡村环境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体验性;菏泽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面对当前世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被推向了多重矛盾的交织点。本文通过分析德州太阳谷等典型案例,对能源景观艺术设施存在的审美性不足、盲目引进照搬、设计千篇一律以及人性化设计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使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更符合公众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增强公众保护生态、节约能源的意识。  关键词:能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参与度也逐渐提高。研究表明,将人文关怀有机融入公共艺术作品,有助于吸引公众参与。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中央提出要加强美育工作,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在校园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显得格外重要。加强校园公共环境的建设,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校园公共艺术的主要参与者,已成为
期刊
摘要: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红色校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是一所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红色校史文化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价值及融入面临的困境,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实践,寻求融入的有效路径,这不仅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史文化;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