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本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意识。而要真正实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培育好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自然实验中不同的案例,阐述了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为主体”的目标,并从“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因此,我国把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本人认为,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就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小学教育抓起,要把课堂当作实现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场所,要重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水变咸了》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我不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油、盐、面粉、粉笔末或一些自带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兴趣高昂,人人参与。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彻底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条做法。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不倒翁》这一课时,本课要求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从而形成了“上重下轻的物体比较稳”这一概念。教学前,我把教材稍作调整,先学习制作一个不倒翁,然后再一起玩,一起研究不倒翁。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可以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又例如,我在教《磁铁的性质》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磁铁特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乐于探索,更大胆创新。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扼杀个性就是扼杀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节课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科学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发现快、有较多解决办法的同学,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动手能力较差,反应也较慢的同学,我则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点引导。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把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施展了各自的创造才能。
  总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和配合。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时期的育人观。要更新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求取新知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培育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网上曾流行一句话:高中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在三怕中,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但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头戏,它占据高考试卷分值的五分之二,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搞好作文教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消除学生的“怕”,甚至变“怕”为“爱”。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几条自认为还算是行之有效的规律。  一、让教材与作文挂钩  首先要摒弃那种为作文而作文的做法。不
期刊
一个多面体,不管选定它的哪一面并将其向四周延伸,其余各面都在该面的同一侧,则这个多面体叫做凸多面体。凸多面体具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欧拉定理:凸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棱数为E,面数为F,则:F+V-E=2。  众所周知,正多面体共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前人对这些结果已给予论证,然而,由边数不同而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构成的凸多面体,结果将是何种情形?  一、边长相
期刊
多媒体的出现与普及,让教学变得丰富而多彩,让传统的单一枯燥的讲解变成了丰富的图文展示,让抽象的空间图形和函数图像灵动起来,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其中往往少不了几何画板的影子。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数学图形软件,让数学老师在面对一些抽象的空间图形和函数图像时,不在显得无奈,它能让图形与函数图像动起来,让规律自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直观的图像面前,语言往往显得空洞。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有体会,我也愿意把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是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传授与练习,却没有涉及关于美育的渗透。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对美的渗透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数学美在于它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等形式,但是人们并没有关注过数学本身独特的美,甚至有些老师也没有注意到数学美有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扩展智力的功能。没有生机
期刊
摘 要:纵观古诗教学,多数老师上课教的仅仅是简单的文章和诗句的意思,方法单调枯燥,导致学生诵读诗文的热情被压抑,天性被扼杀,兴趣受到了抑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诵读经典 激发兴趣 丰厚底蕴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好诗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
期刊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外,教师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
期刊
摘要: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问题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则数学问题教学活动便难于开展。本人针对“如何引导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一问题,根据观课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善问;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发现数学问题的空间和时间”等五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
期刊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僵化地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些自由选择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关键词:创新思维 观察思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
期刊
思维的过程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其内容的广泛性、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运用思维去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科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让好奇心启迪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兴趣是鼓舞
期刊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的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课题。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实际上也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提高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的效率和学生的学的效率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