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自我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蒙娜·德·波伏娃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杰出理论家之一。《第二性》是其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影响。本文力图从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分析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存在主义女性观,并认为她对女性文化身份的思考是其理论的独创性所在。
  关键词:波伏娃 《第二性》 存在主义 女性观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杰出理论家。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的一部巨著。自1949年问世以来,这部著作便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轰动效应,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权威论著。该书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等文化内容,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释女性的文化身份和政治地位,引起了人们对女性问题的深刻反思,即女性解放不仅仅是阶级解放或经济解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解放也就是文化解放的问题。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观在关注对象的身份、超越方式和理论的形而上方面都存在着理论上的局限性。
  《第二性》全书有60多万字,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社会造就的,是按照父权社会的标准和规范造就的,这一思想也成为《第二性》的标志性语句,广为流传。波伏娃在叙述父权体制和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人的影响与塑造时说:
  “综观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明显的结论。首先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女性的历史都是男人创造的。女人问题也始终是男人的问题……男人始终在主宰着女人的命运。他们不是根据她的利益,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设计,出于他们的恐惧和需要,来决定女人应有怎样的命运。”
  正是这一影响与作用,使女人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变成了“第二性”。波伏娃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她说:
  “是男人所完成的技术发展解放了今天的妇女;是男性的伦理的转变,通过节育引起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她部分的摆脱了母性的束缚……多数女人是听天由命的,她们不想采取任何行动。那些试图改变命运的女人,不想受她们特质的局限,不想被它战胜,而是想战胜它。即使她们干预了世界事务的发展进程,也还是和男人一致,也还是在根据男人的观点行事。”
  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许多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主宰者,甚至成为暴君,许多女人也自觉放弃了自己在生活、家庭和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沦为男性中心世界的“奴隶”、成了“他者”、“第二性”。
  波伏娃力图在该书中揭示——是社会把男性塑造为积极的正面的典范,导致了女性成为非常规的另类。波伏娃对女性这种被生成命运的分析贯穿于《第二性》的始终。甚至对于女权运动波伏娃也有着她自己独有的认识与见解:
  “女权运动本身不是一场自主的运动;它部分是政治家手中的工具,部分是反映深刻社会戏剧的附属现象。女人从未构成过一个独立的等级,作为一个性别,实际上她也从未想过扮演一个历史角色。”
  她认为,在所有的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女性都被视为另一种人——他者。那么“为什么女人是他者?”波伏娃正是在提出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来寻找女性最终的自由解放之路。其实,当作为女性的波伏娃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意义便存在于为了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之中了。诚如波伏娃所说:
  “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女人的本性在历史的整个过程中是怎样受影响的;我们很想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对待人类女性的。”
  众所周知,萨特对波伏娃的影响深远,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波伏娃理论的支撑点。在《第二性》一书中,波伏娃始终基于一个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者立场来阐释其女性主义理论。她公然宣称:“我们将以存在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女人,给她们的全部处境以应有的重视。”;“我们在这里所关心的不是宣布永恒的真理,而是女性个人生存的共同基础”;“我们的观点是存在主义的观点”。在存在主义的主导下,波伏娃对女性“第二性”地位形成的原因作了分析,她说: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
  对于这种制约在男女身上截然不同的表现,她阐释说:
  “因为男孩子的很有利的地位在于,他的和他人相关的生存方式,使他能够坚持他的主观自由……相反,女人一开始就存在着自主生存与客观自我——‘做他者’的冲突……她必须尽力去计好,必须把自己变成客体……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她认识、把握和发现周围世界的自由越少,她对自身资源的开发也就越少,因而就越不敢肯定自己是主体。”
  在两性问题的分析上,波伏娃是基于存在主义的立场,从情绪、体验、自由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方面做出解释,表现出了显著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在对父权社会的本质进行深刻的揭示后,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女性理论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进一步追寻了女性问题的来源。波伏娃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关于女性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贬低做了猛烈的抨击。弗洛伊德的女性观建立在其著名的“阉割情结”之上,他是这样说的:
  “无论男孩女孩都会以为女人本来像男人一样也有阳具,但被阉割而失去。许多男性到后来一旦明白女人本来就没有阳具时,他便再也挥不去那份对异性的鄙视。”
  弗洛伊德甚至将他的这一理论推广到他的社会历史观之上,他说:
  “谦让一向被视为习俗造成的女性特征,据我们看来,也系用掩饰生殖器的缺陷。……人们以为女人对于文化的发见和发明贡献不大,但是她们也曾创始纺织的手工业。我们不禁要从而探求这个成就背后的潜意识动机。我们也许可以认为大自然本身使在性成熟时期生长丛毛以遮蔽外阴,为纺织工业提供天然的榜样。你们如果认为我有一种‘执著思想’想突出阳具的缺乏对女性发展的影响,我却也无力自辩。”
  弗洛伊德对女性的偏见与敌意是显而易见的。他对女性的贬低超乎一般,他说:
  “我们得承认妇女很少有公正感,而这又和她的精神生活中的嫉妒有关。……我们又说妇女对于社会的兴趣不及男人,她们升华本能的能力也比较薄弱。……我不能不注意分析研究给我的一个印象。年约三十的男子似还年轻,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未曾完全发展的青年,我们可望他能利用(精神)分析促进他的可能的发展。但是同龄的女人则常因心理上的固执不变,令人惶惑。她的力比多已有其最后的立足点,似难更改。她没有再发展的途径了;似乎整个历程都已完成,不能接受未来的影响;似乎导致女性的发展的困难,令人精疲力竭而无功了。”
  弗洛伊德对女人的轻视与贬低成为其理论中最大的败笔,这种对女人固执的偏见和结论是波伏娃要强烈批判的。波伏娃对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进行了激烈的驳斥,她说:
  “这些生物学上的原因极其重要。她们在女人经历中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是构成她的处境的一个基本要素。……因为,身体是我们把握世界的工具,认识方式不同,世界也必然大为不同。这就是我们对生物学事实进行长篇研究的原因,这些事实是认识女人的关键之一。但我不承认这些事实为女人确定了一个固定不变的、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些事实不足以确定两性等级制度,也不能够解释女人是他者的原因,更不能够宣判她永远起这种从属作用。”
  波伏娃从生物学角度对弗洛伊德性女性理论的分析与批判,独到而精辟。在此基础上,波伏娃又对弗洛伊德的性决定论进行了讨伐,她说:
  “人渴望与整个世界具体地取得一致,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认识它。耕作土地,挖掘洞穴,同拥抱、性交一样,也是根本的活动,所以在这里只看到性的象征性的精神分析学家们,他们实际上在欺骗自己。洞穴、沼泽、裂缝、坚硬、完整,这都是些基本现实;它引起人的兴趣并不受力比多的支配,宁可说力比多是由于它们得到人的认识而增色。……劳动、战争、娱乐和艺术是人参与世界的标志,它们不可能被归结为任何其他的东西。”
  波伏娃在对一些重要的女性理论作了批判性清理之后指出:
  “女人不仅仅是青铜工具创造出来的,所以单靠机器也不会把她消灭掉。为女人争取每一种权利,争取每一个机会全面发展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对她的特殊处境视而不见。……基于同样理由,我们既不接受弗洛伊德的性一元论,也不接受恩格斯的经济一元论。精神分析学家会把女人对社会的所有权利要求,都解释成‘男性化抗议’现象。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却认为她的性欲,不过是以多少有些复杂曲折的方式,表现了她的经济处境。但是,‘阴蒂’与‘阴道’这些范畴,和‘资产者’与‘无产者’这些范畴一样,同样不适于全面认识一个具体的女人。”
  在这里,如果我们抛却波伏娃对恩格斯女性理论的偏颇认识,她对女性的具体性认识倒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但她最后把女性解放的出路设定为存在主义就让人颇为置疑了。她说:
  “存在主义的根本原则不但是全部个人戏剧的基础,也是人类经济史的基础。唯有靠它,我们才可以从整体上去认识我们所谓的人的生命的那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在其极力鼓吹存在主义女性理论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其理论上的这种局限性。
  可以说,波伏娃和众多女性主义学者一样,认为女性是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那么女性解放的路在哪里呢?众所周知,波伏娃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忠实信徒,她对这一问题的解放当然摆脱不了存在主义的路线。波伏娃把西方浮士德式的积极改造世界的方法当作女性自我救赎和自我完善的恰当途径,主张女人的“个性解放”。也就是说,波伏娃希望在存在主义哲学的指引下,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善单个人的处境,塑造一个人的自我。波伏娃在《第二性》这本书中,叙述了她自己对这一问题认识与探索的初衷:
  “就女人的处境而言,一个人怎样才能得到实现?哪些路对她是开放的?哪些路是封闭的?在依附地位上应当怎样恢复独立?哪些环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以及应当怎样战胜它们?这些是我很想阐明的主要问题。这就是说,我所感兴趣的是根据自由而不是根据幸福,对个人的幸运予以界定。”
  波伏娃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着女性解放的理论与途径,《第二性》是其探索女性处境和出路的集大成之作,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它不仅确立了波伏娃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中奠基人的地位,而且为世界女性运动树立了一座丰碑。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女性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影响,在女性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她强调女性的个体性、主体性及自由,强烈要求塑造女性的主体地位,具有时代的进步性;而且其理论也启迪人们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的文化结构,对人类文化认识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理论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兜售与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
   [1]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等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2] [奥]弗洛伊德,林克明译:《爱情心理学》,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 [奥]弗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 [美]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5] [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6] 李小江:《性沟》,三联书店,1989年版。
   [7] 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张静,女,1978—,河南南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女性伦理学,工作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那种热爱自然的本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质朴淡远的诗品皆为古今称颂。作为中国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选择诗文创作的道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以出仕始,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其隐逸情结。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
期刊
摘要《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这部小说是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觉醒、抗争与成长的诗篇。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分析了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迫害,探讨了她们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姐妹间的情谊寻取自身解放并反过来推动黑人男性的成长。  关键词:《紫色》 黑人女性 斗争 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  《紫色》是美国黑
期刊
摘要占据中心地位的男性话语立场的儒家女性观,一直以主流形式存在于中国封建时代几千年中,这种儒家女性观静态发展的总趋势中暗含着曲折微妙的变化轨迹。这一变化轨迹显示了处于不同现实的人,对现世生活的失望与希望,在出世与入世间,不断地困惑、质疑、挑战,寻求一种平衡的状态,一种理想的男女两性关系。  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 女性观 静态发展 变化轨迹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母权制
期刊
摘要奖赏是《金瓶梅》中涉及到的经济现象之一。通过奖赏,能够看到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世情的冷暖,可以透视当时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经济状况。  关键词:金瓶梅 奖赏 社会政治 经济地位 世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奖赏是《金瓶梅》中涉及到的经济现象之一,作者把每一笔奖赏的多少、赏因、施赏人、受赏人等情况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案;有时候应得的工资、性交易的费用等,亦以“赏”的面目出
期刊
摘要作为诗人,舒婷和伊丽莎白·B·布朗宁诗歌中都有关于爱情真谛理解的书写。本文从诗歌所体现的女性主义爱情观入手,解读了舒婷的《致橡树》和布朗宁的《爱,只为那爱的意念》两首诗中女性意识爱情观的异同,探寻了两位女诗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女性主义爱情新视界。  关键词:舒婷 伊丽莎白·B·布朗宁 女性主义 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诗人舒婷和英国诗人伊丽莎白·B·布朗宁堪称诗
期刊
摘要在男权文化与媒介社会合谋的女色消费时代,“裤子女生”横空出世,由内而外地解构了意识形态化、霸权化的性别文化;极大地冲击了男权文化与消费主义合谋的“美女经济”;“裤子”女生成为越来越多渴求自我认同者的“精神偶像”,同时使社会主流文化对于另类边缘人趋向包容,更加文明开化。  关键词:裤子女生 性别文化 解构 精神偶像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女色消费”自古有之,但只有在市场经
期刊
摘要五四以降,中国文坛开始提倡人的文学,为人生而艺术。但随着左翼文学的兴起,左翼作家群与自由主义作家群针锋相对。及新中国成立,革命现实主义兴起,文学思潮走向一元化。文革后,到80年代中,复提以人为中心的文学主张,并肯定人的主体性。到90年代,创作模式为之个人化、私人化,甚至私密化。本文试述90年代写作私人化的源起及特征,并对“个人”跟“私人”作详细阐释,论个人变化之缘由。  关键词:个人 私人 私
期刊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红色文化在我国蓬勃兴起是多种原因复合作用的结果,弘扬红色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种路径创新和利用红色文化促使其与当今时代衔接,是其价值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自土地革命以来,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培育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和政治文化,它以实事求是、锐意进
期刊
摘要媒体多样化对传统阅读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阅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传统阅读率,可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关键词:传统阅读 社会意义 阅读文化 政府行为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渠道多元化及网络的盛行,人们的阅读方式、内容、途径也正在发生变化。同时,日臻完善高度发展的电脑多媒体技术,使得视听媒体(电影、电视等)空前繁荣。
期刊
摘要互文性将外在的影响和力量文本化,一切语境无论是政治的、历史的、宗教的、社会的、心理的都变成了互文本。宗教文化作为核心文化之一,对作品和读者的导向都是巨大的。中国典籍的译者应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才能使目的语读者深切领会中国思想文化核心。  关键词:互文性 道家文化 《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H519文献标识码:A    一 互文性理论与中国典籍英译  互文性理论突破了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批评术语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