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她”世纪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男权文化与媒介社会合谋的女色消费时代,“裤子女生”横空出世,由内而外地解构了意识形态化、霸权化的性别文化;极大地冲击了男权文化与消费主义合谋的“美女经济”;“裤子”女生成为越来越多渴求自我认同者的“精神偶像”,同时使社会主流文化对于另类边缘人趋向包容,更加文明开化。
  关键词:裤子女生 性别文化 解构 精神偶像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女色消费”自古有之,但只有在市场经济、现代媒介和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得以泛化、异化、阳谋化。事实上人、人类一词几千年来是不言自明地指代男性,英语中人的词汇就是“man”,而汉语词汇“她”自上世纪新文化运动中由诗人刘半农创造以来,也不过百年;但只有在“眼球经济”和大众文化的激素化土壤中,“人体”这个词无论是在冠冕堂皇还是不入雅流的场合,都是等同于女体的,而这仅仅是因为,“人体”意味着被公开展示、被意淫、辱骂,而这就是女色被消费从而营销者获利的过程。
  在本世纪序幕阶段,网络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勃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网络红人的“众女狂欢”,在一群群看客、哄客的围观、讥嘲、鄙夷甚至谩骂声中,拜金女、艳照女以及另类的“姐姐妹妹”们粉墨登场,忽而作秀,忽而搞怪,忽而找骂,俨然成了网络主角,侵入了人们的眼球与趣味。然而如同一场穿着“新装”的皇帝的“壮观走秀”,总不免有个说真话的小孩儿跳出来,去年因一句“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而到人们广泛关注的某“拜金女”遭封杀后,就曾公开坦承其之前的拜金只是为了增加曝光率,期间经历了谎言、欺骗、被利用。这表明了在这个大众“娱乐至死”的时代,一部分女性尤其是身处“草根”阶层者,或为生计所迫,或被潮流裹胁,或爱慕虚名向往奢华等,似乎正在变得空前被动、空前麻木、空前无奈。
  一 女性形象的“第五季”
  有学者将大众传媒中的经典女性形象分为四类:美丽而愚蠢的幼稚型;挑逗而引诱的性感型;泼辣与野蛮的妖女型;奉献与博大的贤妻良母型。他们认为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没有摆脱传统中的性别角色、审美评价中的模式和群体位置的弱势,反而随着商业文化大潮的冲击而呈现出更加令人担扰之势。然而,2005年“超级女声”电视选秀,却炫酷上演了女性形象的“第五季”。人气最旺的两位选手都是“中性”的招牌装扮,最终“裤子女生”战胜了“裙子妹妹”。“裤子女生”掌门人李宇春出道五年,更是成就斐然:她被《南方人物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评为青年领袖、改革开放30年代表人物、共和国60年中国符号等。两次将其刊上封面的美国《时代周刊》则说,“李宇春现象”所带来的深刻意义,已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作为“中国第一民选偶像”,李宇春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娱乐圈的范畴,她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标志性人物、一种历史现象、一个文化符号。
  二 “李宇春现象”带来的变革意义
  1 颠覆女性性别刻板印象,拷问商品社会关于女人味儿、女性气质的所谓时尚,由内而外地解构既有的意识形态化、霸权化的性别文化。
  一方面,有学者把李宇春所代表的形象界定为“在当代社会中逐渐形成的,以弱化曲线为外在表现,以强化独立、控制力和成就倾向等为内在气质的形象”。在信息社会,如果说认同是一种力量,一种财富,那么对既有文化的不认同是一种更有力量的颠覆力量。特别是在某些女性一头扎进消费主义精心打造的“香软细柔裸俗艳”的所谓时尚中,在对于“女人味儿”的疯狂追逐中耗尽钱袋和脑袋时,李宇春们以其我行我素、洒脱炫酷的形象和才艺昭告天下:女性可以背离长发飘飘和娇柔媚态,拒绝嗲俗裸露而成为super star,成就空前而不绝后的精彩与经典。
  另一方面,这种颠覆使“性别政治”分外桌面化。“超女”冠军李宇春、亚军周笔畅都并不具有男性话语所定义的女性的“美丽身体”,“经过公开充分(‘超女’前三名通过短信获得票数累计约有800余万)的竞逐,本应成为强势形态的男性话语的‘准则’似乎已经遭遇女性主体话语和诉求的有力反击”。
  对于李宇春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不乏兼具胸怀和视野的男士,包括著名人士的赞同:如中国摇滚教父崔健认为,李宇春的出现是一道闪电。超级女声中那些矫揉造作、“歌厅味”十足,或者想方设法或者下意识地去满足男性对女人的性想象的女孩就由压迫性的社会文化所造就;电影导演陆川认为,李宇春“仗义、不俗、清新、‘不装孙子’,她就像一棵绿色植物,爱谁谁的长着”。
  但是,“裤子女生”却动了男权文化的“奶酪”:传统观念认为专属于男性的理性、沉静、洒脱、执着、自信、机智、宽容、不卑不亢等在她的人格中错落有致地存在着,这是很多男权情结浓重的“纯爷们儿”无法容忍的:从互联网上充斥的大量的恶搞恶语,到诸多颇具影响的社区、论坛中“玉米”同“倒春派”弥漫火药味的口水大战,正是体现了世俗文化领域中男权颠覆者与卫道人之间的“话语战争”。
  2 李宇春成功地从男权社会处于压抑中的“女性气质”里叛逃,周身散发自然主义的女性美,极大冲击了男权文化与消费主义合谋的“美女经济”。
  李宇春是一个自然的女性主义者,她将男权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弃之不顾,我行我素,她从不穿女性符号十足的裙子,也从不像一般的女明星那样涂脂抹粉,取悦于男性。这无疑是从女性身体的层面对女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肯定。
  “具有话语权力的人则会使自己的体验通过话语变成为影响他人的文化指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可以视为行政权力或者夫权赋予了审美话语以权威性”。如果说古代女性被封建礼教要求缠足,是男权社会的“阳谋”:既束缚了女性的行动自由,又满足了男性变态的审美心理;那么今天的“美女经济”实在是男权社会阳谋的当代版本。男权社会一方面要求女性保持纤弱的体态(心理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女性波涛汹涌、丰满圆润(生理需要),于是像芭比娃娃这种胸奇大,身材又纤细的不成比例的“怪物”,竟然成了女性体态美的典范,这无疑是对女性健康美的一种扭曲。网络上一些女性由于减肥患上抑郁、厌食症、脂肪肝等疾病,甚至猝死或自杀已不是新闻;而美女经济更是主动出击,“磨刀霍霍”向女人,选美整容真人秀,打造出千人一面的“人造美女”,众多爱美的女性以金钱和伤痛为代价换得所谓的美丽,既使台下的男性满足了眼球,又让幕后的男性鼓足了腰包,真是一举多得,各取所需。
  而“裤子女生”则让男人不再有“看点”,她们将既有的审美传统“边缘化”,她们毫无“顺从”、“忸怩”、“娇弱”感的干脆利落的舞台动作,展示了空前的洒脱独立,自由自在。李宇春“成功地从男权社会处于压抑中的‘女性气质’”里叛逃,无疑代表了所有渴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心声。“李宇春旋风”所及之处,越来越多的“玉米”们推崇自然本真、阳光、低调、坦率、洒脱、执着奋斗的新女性做派。可以想见,如果所有女性对于美的理解与践行都“李宇春”一些,那么以摧残肉体、扼杀精神而谋得暴利的“美女经济”将无从敛财。
  3 李宇春颠覆了“眼球经济”、美女营销语境下人们从习惯到麻木的“男才女色”的霸权式消费模式,开启了一种“女才男色”全新消费的序幕。
  某学者在李宇春歌迷签售会现场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回收的185份有效问卷中,“玉米”被问及喜欢李宇春的原因时,有54.1%的人选择了喜欢她的性格,53.5%的人回答喜欢她的歌和影视作品,同时有39.5%和16.2%的人选择喜欢她的为人和欣赏她做过的一些事情。同时有 71.19 %的“玉米”认为自己与李宇春存在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主要集中在“性格”、“爱好”、“行为习惯”与“外形”方面。这表明更多的 “玉米”欣赏和分享到的是来自偶像的才情和精神感召等内在力量。
  而且,一些迷失自我的青少年在偶像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推销偶像的过程中更趋理性务实,形成整合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的理想”。 “玉米”们异口同声地说:“春春,我们爱你,永远爱你!”这是一个女生向另一个女生告白吗?当然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玉米”爱的是“玉米”自己,她们是因对自我角色的认可而喜欢和支持李宇春的。由此,与其说“玉米”在忘我地参与造星运动,不如说是通过对象化的方式释放和彰显一种“理想自我”。
  同一调查显示,81.11%的“玉米”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取得成功的途径方面,有46.15 %的人选择了“脚踏实地”,31.14 %的人选择了“找一份好工作”,14.11 %的人选择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由此不难看出,看似疯狂的“玉米”们对待自己实际生活的态度,大多数人仍是处于较理性的状态,他们对生活都有所追求,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和“脚踏实地”的态度,传统的成功途径在“玉米”中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以女性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玉米”们,却很少有打算过自己要去参加这样的选秀节目的,相反,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切实际”、“不太可能”的事情。
  4 李宇春引领的中性化潮流,引爆了性别互逆、性别模糊、性别错乱等“性别文化乱象”,使社会主流文化对于另类边缘人趋向包容,更加显示出社会主流文化在与世俗文化碰撞与交融中渐趋包容、文明开化。
  事实上,早在30年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曾预言过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性别的中性化。在高度工业化、市场化的现代社会,“女孩追求幸福,男孩追求成功”的传统性别定位被破除,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平等、经济独立,凡是男孩可以做的事女孩一样可以做。
  “超越某种社会养成的固定化的性别角色期待,游离于两性之间的人是独特的,也是有魅力的”。不仅是那些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中性”对于那些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同样适用——这也就不难理解红极一时的小沈阳虽宣称自己是“纯爷们儿”,但声言“走女人的路,让女人无路可走”并时而扮作女儿装的舞台秀也能被广泛接受;不但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而且对于在着装、行为方面的“逆性别化”风格也趋于接纳。只是对于力图摆脱从属地位的女性而言,中性化更具反叛意义。
  三 结语
  在媒体商家已经开始炒作“她世纪”这个极具时尚魅力的商业噱头之际,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女性群体分化已成为一种社会现实:三个最具优势的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及经理人员),男性占75%;社会的中间层中,女性除了在现代中产阶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中下层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外,在传统及现代中产阶层中均远低于男性,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则远高于男性,达70%-80%。在社会总体阶层结构中,女性群体呈现“越往上越少,越往下越多”的超稳固金字塔。
  这足以表明,在现实层面中的女性解放和“去女色消费”,以及以凸显女性独立人格的“她”世纪,似乎还远没有名至实归。
  
   参考文献:
   [1] 寿静心:《呼唤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透视》,《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2] 刘珍珍:《女性新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李宇春现象”看传媒影响下的女性形象》,《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
   [3] 何平、吴风:《“超级女声”与性别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4] 秦红岭:《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李宇春现象》,新浪博客,2006年2月2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d76ca010002s0.html
   [5] 钱夫人:《小议李宇春夺冠与女权主义》,新浪博客,2007年3月8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230f7010007zr.html.
   [6] 郑欣:《当平民遭遇“皇后”:“粉丝”及其偶像崇拜行为研究》,《青年研究》,2007年第3期。
   [7] 王小波:《试析中国女性群体的分化与分层》,《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王秀艳,女,1976—,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女性学与大众文化,工作单位:德州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杜十娘和苔丝是中外文学艺术长廊中的经典形象。尽管国籍不同、地位不同、爱情方式不同,但她们用生命谱写了纯美的爱情赞歌。同时,通过她们的悲剧,我们看到了转型期的男权社会如何从经济、文化两方面对女性进行身心奴役的。作为时代的超越者,杜十娘和苔丝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抗争欲望及斗争精神,这一切使她们的悲剧精神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关键词:杜十娘 苔丝 社会转型期女性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奥尼尔的《奇异的插曲》描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人物的自私、贪婪和非理性,本文通过对原文的解读,揭示出爱需要理性,只有理性的爱才会得到公正的回报。  关键词:爱 理性 公正 潜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悲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奇异的插曲》写于1928年,该剧通过精神分析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尼娜跟四个不同年岁、不同个性的男人(“父亲”,丈
期刊
摘要在文学批评中,“文”始终是核心概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精深全面的思考,汲取了《周易》对文本体的见解,也加入了个人的体会与创发。刘勰对“文”的思索不仅精深而且完整,从本体到具体,最后复归本体。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学批评中,“文”始终是核心概念,是每一位文学批评家都必须进行深入探研的。刘勰在这方面有选择地继
期刊
摘要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塑造了女主人公茜丽的形象,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并表现出通过女性的努力,实现了两性和谐的新生活的过程。本文将以“和谐”为关键词,以此来分析茜丽的形象,从而颠覆了茜丽的弱者形象,确立这位黑人女性的“和谐之母”的文学地位。  关键词:茜丽 和谐 《紫色》 黑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是一位积极的、坚定的黑人文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回味,常使人沉醉其中而不觉,从而获得极浓极烈的审美享受。本文通过对意境形态的划分,让人更深层次体会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古典诗词 意境 形态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杰出的艺术手法、丰富多彩的想象,在世界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显示出
期刊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那种热爱自然的本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质朴淡远的诗品皆为古今称颂。作为中国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选择诗文创作的道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以出仕始,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其隐逸情结。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
期刊
摘要《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这部小说是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觉醒、抗争与成长的诗篇。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分析了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迫害,探讨了她们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姐妹间的情谊寻取自身解放并反过来推动黑人男性的成长。  关键词:《紫色》 黑人女性 斗争 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  《紫色》是美国黑
期刊
摘要占据中心地位的男性话语立场的儒家女性观,一直以主流形式存在于中国封建时代几千年中,这种儒家女性观静态发展的总趋势中暗含着曲折微妙的变化轨迹。这一变化轨迹显示了处于不同现实的人,对现世生活的失望与希望,在出世与入世间,不断地困惑、质疑、挑战,寻求一种平衡的状态,一种理想的男女两性关系。  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 女性观 静态发展 变化轨迹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母权制
期刊
摘要奖赏是《金瓶梅》中涉及到的经济现象之一。通过奖赏,能够看到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世情的冷暖,可以透视当时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经济状况。  关键词:金瓶梅 奖赏 社会政治 经济地位 世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奖赏是《金瓶梅》中涉及到的经济现象之一,作者把每一笔奖赏的多少、赏因、施赏人、受赏人等情况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案;有时候应得的工资、性交易的费用等,亦以“赏”的面目出
期刊
摘要作为诗人,舒婷和伊丽莎白·B·布朗宁诗歌中都有关于爱情真谛理解的书写。本文从诗歌所体现的女性主义爱情观入手,解读了舒婷的《致橡树》和布朗宁的《爱,只为那爱的意念》两首诗中女性意识爱情观的异同,探寻了两位女诗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女性主义爱情新视界。  关键词:舒婷 伊丽莎白·B·布朗宁 女性主义 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诗人舒婷和英国诗人伊丽莎白·B·布朗宁堪称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