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振翅,让个性飞扬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这一点上,语文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是由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所决定的。语文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学生个体生命阅读、表达、交流的基本工具。不论是读、写、听、说,还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包含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发展层面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使其精神世界得到本质上的发展和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最能体现个性化这一特质,语文的阅读课堂也是最能展现个性的课堂。这是由语文教育的载体以及语文学科的参与者的共同特点决定的。
  作为语文教育所借助的载体,文字、文章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结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创作者们,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其创作过程当中本身都已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同是散文,郁达夫难掩忧郁感伤,朱自清则尽展温柔敦厚:同是小说,老舍的笔锋幽默心酸,笑过之后是沉痛,孙犁则笔触秀雅隽永,清新雅致见纯净:同是豪放词风,苏轼大气豪迈、旷达从容,辛弃疾则豪纵奔放、沉郁悲壮;同是抒写人性,鲁迅于幽默辛辣、冷峻深刻之中见出爱憎分明,张爱玲则在敏感细腻、苍凉忧伤之下隐藏宽容悲悯。这些在岁月的流光中绽放异彩的阅读文本,使我们在收获阅读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更拓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加深了我们的生活体验,滋养了我们的心灵,陶冶了我们的性情,使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对读者而言,对一篇作品的阅读欣赏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于语言的模糊性以及读者各自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会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同是李商隐的《锦瑟》,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学养的人能从中品出不同的滋味,有各自独特的感悟。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为登高怀远,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是自喻明志,而到了王国维的眼中心上却由此悟到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境界。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对莫泊桑《项链》的解读,有人看到了玛蒂尔德的浅薄世俗、虚荣无聊,有人看到了玛蒂尔德的纯洁善良、勇敢坚强;有人读出了人格的多面、人性的复杂;有人看到了人生的变幻、世事的无常。这也正应对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此说来,彰显个性特色的文本,具备独特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兴趣习惯的教师,拥有不同智力能力、性格气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的学生,都昭示着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成为展现个性、放飞心灵的舞台。
  为学生搭建这样一座个性舞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语文教师胸襟、胆识、智慧的考验。
  在此,所谓的胸襟,是指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自己的角色,走下高高的讲台,变俯视为平视,与学生平等对话。不能只满足于当“传声筒”,四十分钟的课堂,只为传达一个“权威”的声音;不能自诩为“引路人”,做足了课堂预设的功夫就抱着教案,在一问一答之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忽视学生不一样的声音;不能因为是“领舞者”就自以为是地独占课堂舞台,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判断。在阅读课堂上,我们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讲得太多而听得太少。
  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甘当“架桥者”和“倾听者”,为学生架起一座沟通文本的桥梁,从教材切入点的选择、课堂气氛的营造、文本认知难点的疏通等方面为学生的感知、体验、领悟做准备。在不偏离教学要点的前提下,关注课堂生成,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也许学生的某些看法、疑问只是阅读课堂上随意擦出的一点火花,只要引导得当,它就会燃起学生阅读、探究的热忱,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得到发展。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也许有些理解因为各种局限而显得幼稚或偏激,甚至带有他们这个年纪常有的“离经叛道”,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有包容的胸襟,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毫不留情地掐掉学生思维的嫩芽。
  所谓胆识,在此指的是有勇气、有远见,能立足今天并放眼未来,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中保持自我个性,不盲从,不媚俗,不人云亦云,并且竭尽全力为学生搭起一座个性的舞台、撑起一片自由的晴空,与学生们一同起舞、一同飞翔。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有进去的深度,更有跳出的勇气。在总体把握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大胆选择教学的切入点,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不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课堂上学生一闪而过的思维的灵光。
  对教法的选择,敢于秉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文本出发,因文而异,不千篇一律;从课堂实际出发,灵活机变,不机械死板。不因某些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或评价标准就放弃对教学个性的追求。
  对于学生,教师要敢于放手。要唤醒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认知、探究,体验、感悟,发展、创造。同时,“不以成败论英雄”。教师要有“不以成绩论学生”的胆气和见识。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社会的浮躁带动了教育的浮躁。考试成绩几乎成了衡量学生、教师、学校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每一个学生”确实难能可贵,这不仅需要有戒除浮躁的从容淡定,更要有激流勇进的胆气和超越功利的远见卓识。
  在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要以才情感染学生,以智慧引领学生。教师以自己的才情为学生搭起一座沟通作家作品的桥梁,巧妙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在体验中领悟,在想象中创造。教师教学是极富个性化的劳动,如何把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这确实需要一种智慧。从教材的处理到课堂气氛的营造,从教学方式的选择到课堂结构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具体展现这种教育智慧。例如:教师要能准确把握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尺度,既不能只顾课堂预设而机械死板,又不能一味被课堂生成牵着走,而是通过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巧妙的提问方式鼓励学生个性表达,教师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交流,在情感、思想的碰撞中提升自我。彼此分享,共同创造。
  在今天,语文教学空间日趋逼仄,教学个性受到抑制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语文教师,坚守教育良知,颇觉力不从心;放纵自我,随波逐流,又心有不甘。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处理类似的矛盾冲突。例如:在阅读课堂上,在讲清考纲考点之后,能否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在立足现实,抓好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同时,能否又着眼于未来,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未来发展?
  只要我们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平等的阅读氛围,关注心灵、张扬个性,就能让语文阅读课堂更加鲜活灵动,让学生更能领略汉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让语文阅读课堂最终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描画出最亮丽的一笔。
其他文献
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只能治标:中药虽然见效慢,但能标本兼治。班主任就象医生、大夫一样,在班级工作中,不仅充当治标的“西药师”角色,而且要当好“中医师”。    一、多施“爱心露”  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予一点“爱心”。一般来说,师爱作为爱学生的行为,是贯穿于教师全部工作始终的。尤其在学生思想有疙瘩、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学生遇到困难、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更需班主任
期刊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认真备好课,了解擘生,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课堂效率 备课 备学生 教学氛围    语文不仅是一门有活力的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是教与学双向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教。工作者向45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到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本人的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碰撞。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能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你的面前,使孩子们的思绪得到放飞、升华。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墩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的信息量是更多获取信息最可取
期刊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成了“师生难”的问题:教师难于指导,学生也苦于无法作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情盛,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教师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热情鼓励、激发学生情感,努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开始教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少讲写作方面的知识。不要一开始就将作文的条条框框套在学生头上,导致学生作文的格式化,使学生无法自由作文,产
期刊
语文课堂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和谐的,因为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目前,如何让40分钟变得更加充实、和谐、精彩,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下,语文教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一、在课堂上赏识学生,让其乐学    我认
期刊
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使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教学层次的顺利深入。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强调背诵,且不说便利教学,也会令学生一生受用无穷。  但是,如此重要的背诵~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广大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学生不肯背诵;二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下面就着重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见解。
期刊
古代文人写诗作文,多喜欢引“经”据“典”。若诗文中的典故运用得当,既能抒情言志,又能丰富内容,增添诗文的感情色彩;若典故运用不当,不但不能抒情言志,反而会损害诗文的内容,使诗文晦涩难懂,给人以“掉书袋”之嫌。古代诗文的典故有的对读者来说比较生辟,不易理解,成为阅读古诗文的障碍。为扫除障碍,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古诗文,不得不探求古诗文典故的来历、出处和内容。对古诗文中运用的典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
期刊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必须教者得法,学者有方,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任
期刊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正确领会教学大纲,是胜任语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新大纲还强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打基础。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那
期刊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听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我们时常在寻求小学英语课魅力的解码,其实就是一个字“活”。通过恰当的语言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让学生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更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情景导趣,以趣激学    我们知道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英语感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