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每周三的傍晚坐校车去台北,总能碰到一个拄着拐杖、笑脸盈盈的老太太。起初的时候,我并未注意到她,只是看着她在工读生的搀扶下缓缓而来,然后在树荫下静静地等着车来,眉里眼梢全是笑意。偶然一次,我出门早了些,排在了靠前的位置,远远地看她和身边搀扶她的小姑娘打趣地说着什么,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她走近,我照例是后退了几步,给她腾出树荫下的位置。她微微颔酋致谢,转而挥了挥手,站在了我的后面。这本就是个注重师者为先的地方,等校车时让老师先行是学生的本分,我并不觉得自己做得有何不妥,故而疑惑地扭头看了看她。她一如既往地微笑着,迎上我迟疑的目光,淡淡地说,当老师的都不注重先来后到,怎么能让你们以师为鉴呢?
  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说话,吐气如兰,不温不火,隐约听得出一丝笑意,又听得不真切,让人捉摸不透。毕了,我才发现,自己的嘴角也不知何时咧了起来,正憨憨地笑着。和她交谈,看着那抹从未消却的微笑,你很难不动容。尔后我发现,所有和她交流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她都笑盈盈的,真是奇特。
  之后我开始不自觉地关注起她来。她总会在每周三下午的三点四十准时出现,上身穿着一件考究又优雅的深色休闲西装,下身穿着一条板板整整的深蓝色过膝短裙,脚上穿着简单大方的黑色皮鞋;如果遇上艳阳天,头上还会戴上一顶米色或白色的丝帽,犹如欧洲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整个人看起来既不失庄重又略带潮流,搭配她精致简洁的妆容,简直优雅极了。
  她从不急躁,不论发生了什么令人不悦的小插曲,总是轻轻地微笑着,安抚着周围的人。甚至有一次,因为校车师傅拿错了时间表,提前发车。我们排队等候了将近半个小时,才被告知车子已经快到台北了。候车的学生多半赶着晚上到台北校区上课,老师们也是结束了一天的授课,赶着从台北转车回家,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都是怨声载道。相关的负责人连连安抚,告知我们另一辆车正在赶来的路上,让我们稍作休息。大家哄闹了一阵,各自散开,找个凉荫处无奈地等待,不约而同地绷着一张不悦的脸,不耐烦地频繁拿出手机看时间。
  我心烦气躁地踢踏着路边的小石子,听着不远处两个女生低声的抱怨。正是盛夏的天气,炽热的阳光透过稀薄的凉荫炙烤着候车的人,在艳阳里站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每个人都情绪不佳。我不停地叹气,后眼光一瞟,突然看到那位独特而优雅的老人。她似乎完全没有受到意外状况的影响,如往常一样不住地微笑,安抚着身边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年人,语气轻得像天边飘散的云。
  不一会儿,那位眉头深锁的老人渐渐松散了眉头,也露出和她一样略带轻松的微笑。我好奇于她究竟说了什么,竟让旁人的焦虑情绪不翼而飞。我不动声色地向她们所站的方向轻移了几步,眼睛却一直紧盯着不远处的校门,期待着下一秒就开进一辆无比熟悉的客运校车。
  “妹妹,不要着急,很快就会来的。”身后传来铃声一样的轻语,除了那句“妹妹”,几乎听不出台湾腔,声音虽不大,音色却清脆可人,像是古时那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一般,无意识间就安抚了我焦躁的心。
  意识到她在同我说话,我连忙扭头转身,轻轻颔首致意。她撑着拐杖站得笔直,落落大方,在阳光的晕染下笑得不胜真切。我点了点头,突然产生了交谈的欲望,顺着她的话问道:“老师一点都不着急吗?”
  她微微抿嘴,眉宇间全是遮挡不去的笑意。时间凝固了几秒钟,我看到她轻轻摇了摇头,而后又轻言说:“可能我年纪大了,很多事情总觉得着急也没有用。”她望了望校门,像是自言自语股道,“该来的总是会来。”
  我点点头,似懂非懂,总觉得她话中有话,但我们并不熟识,只是有着每周一次一起搭校车的缘分。果然,人群中突然低低地欢呼了一声,那辆熟悉的桃园客运的大巴拐过山腰的校门,径直开到校车站。
  已经被炽热的阳光直愣愣地炙烤了将近一个小时的人群如久旱逢甘霖般一哄而上,我转身,看她还是静静地站在后面,耐心地整理好自己略略皱起的裙边,然后抬起头,如往常一般寂静地微笑着,看着前方骚动的人群,满目的慈爱和恬然。
  勤工俭学的女学生走过来,双手自然地抚上她的臂,拥着她向前。她摆摆手,淡淡地说:“我不着急,让他们先来。我腿不好,走在前面会耽误后面的人。”她含着笑,看起来优雅而矜贵。我闻言,也停住了将行的脚步,站在人后静静地等待。
  我想,这种恬淡真的有一种会打动人心的力量,能够让人静心,甚至同她一样,从喧嚣和嘈杂中抽出身来。看着她,就像看着一位民国时期遗世独立的名门之后,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一种由内而发的气质,并非附庸风雅,确是处之泰然。
  过了很久,我交换结束,再也不用每周搭校车两城奔波,却依然时常想到她,想到她含蓄而真挚的微笑,想到她细软却清晰的声音,想到她深蓝色的过膝短裙,和那件考究精致的西装外套,还有,那种眉宇唇梢间的淡然和谦和,那种真正的,令人心动的优雅。
  或许,在未来很久的日子里,我依然会经常想起她。身处闹市,所有的浮躁、怨怼,似乎都能被那种深入骨髓的优雅慢慢地消磨,不似良药,却似一种情怀之类的存在,对,就是情怀,对一种不温不火,安然于世的情结的向往。
  我不知道她的人生有没有经历过波澜起伏,是否也曾为了某件事彻夜不眠,或是在喧嚣的人潮中失声恸哭,也不知她是天性如此,抑或因为特别的人生体验,养就了她淡如止水的心性。但我确是会怀念她,怀念那份我曾亲眼所见,亲身感受的真正的优雅。
其他文献
对于人类姓名的起源,没做过研究,感觉老祖宗创立姓名的最初意图,只不过是用来区分“你、我、他”,有了姓名之后,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就有了特定的符号,就不容易混淆了。但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本来只具有符号功能的姓名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学问,而且,这种符号还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当然,所谓姓名决定人的命运,纯属扯淡,不过是江湖骗子敛财的把戏而已,实在当不得真。然而,在现
期刊
有言道:母亲是苦吟的诗人,孩子是她最精彩的一首诗。亦有人说:母爱是人间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和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而这或许是我名字的由来,她说:心之所系,情之所牵。便是如此,我是她一生的牵挂,她是我永远的依靠。  也许是因为我的全力仰视,造就了她的伟岸。小时候,她是我崇拜的对象,她的手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小到纸花,大到衣服,样样都会。如今,我却将我的秘密妥善地交给日记本来保管,不
期刊
很多年后,我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没有留下一句祝福的话,甚至没有一件纪念品,但我还是能够清晰地想起:在景德镇的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灼烧的痛感;交错在荒草里的铁轨;几个人围起来都不能抱住的粗大樟树;还有一张张幻影般的青春脸庞,凛冽地擦肩而过。  这些离我过去许久的时光,恍然会觉得若是以其他的形式铭记,就有点不真实,那些记忆就好像对自己不那么重要了。相反,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慢慢留在你心上的东西,才是真正
期刊
前些日子,帮学校小垃圾街的山东大妈卖了几天的杂粮饼。每天傍晚,都有一对父子过来买饼。两个人,一个饼加肠。每次,看我准备要装袋了,父亲就会说:“切成两份,香肠都放在一份里。”然后,接过饼,把没加香肠的那份套在后座儿子的手腕上,把加了香肠的放在儿子手里,说:“趁热吃哩,还饿,再吃那份。”  其实,这件事很小,或许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无非就是父母把好的东西留给儿女吃,自己选择吃剩下的。但这一幕给站在
期刊
有一天放学坐公交车回家,在我前面上车的是个年轻的上班族,拿卡在感应处刷了好几下都没反应,看样子有点着急,于是瞄了一眼司机,用嘴巴叫一声:滴!然后,年轻人埋着头,快速走向车尾……谁知司机大哥按捺不住了,一手抓着年轻人的衣角吼道:“小子!这已经不再是两块钱的事了!你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你知不知道?”
期刊
人会颓废消沉,会失去斗志,大概是因为迷茫。迷茫是一种不太好描述的感觉,有时候是短时间的恍惚,有时候是长时间的麻木,泡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不知所措。  如果上网搜索迷茫,你会找到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迷茫,仿佛这个世界光有迷茫就能充得满满当当。学生因为学习、未来迷茫,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迷茫,家庭主妇因为要不要去工作而迷茫……各种各样的问题,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因为担心他因为迷茫而失去
期刊
十几岁的年纪,总有太多无处安放的青春。心里明明装满天蓝海阔的梦想,却穿梭在局促逼仄的生活中。那些怏要溢出瓶口的烦躁与不安,那些时时刻刻都在缠绕盘旋的忧愁与伤感,仿佛坚硬如磐石,堵在我们将要穿过或者想要穿过的每一个路口。可是,年轻的脚步哪有那么容易被束缚?就算暂时越不过现实的高槛,至少还有想象的翅膀。  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铺天盖地而来,被写在签名档里,被镶进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和愿望里。不
期刊
提示:方励,四川成都人,年过六旬。学过地球物理,干过深海打捞,做过电影制片,2002年辽宁大连“5·7”空难黑盒子打捞者,《安阳婴儿》《颐和园》《观音山》《二次曝光》以及《后会无期》等电影制片人。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贪玩到舍不得睡,活出了两倍的人生。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我的经历吧。17岁我就被下放了,在贵州山里边打了一年隧道修了一年桥,然后19岁进工厂,20岁北漂当蓝领工人,1978年考上大
期刊
毕业论文写完了,答辩也结束了,我终于过上了从前梦寐以求的不为论文也不为考试而读书的日子: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晃悠穿梭,单凭兴趣为一些古怪有趣的书名停留,而非刻意去寻找老师或课本推荐的书单。读小说,终于不用神经过敏似的只挑选世界名著;读诗,终于不用为“这个诗人课本上提过吗”“考试会考吗”之类的细节斤斤计较;甚至可以到文学以外的区域,抽一本油画集、壁画史或者素食主义专著,半知半解地随便翻翻。碰上一本村上春
期刊
有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测量冲水温度对蜂蜜的影响。他们用不同温度的水去冲蜂蜜,然后测量蜂蜜的“酶值”,发现高温的水会让酶值大大降低,最后得出结论——“冲蜂蜜不能用65℃度以上的水,否则会降低营养价值”。节目还采访了专家,专家宣称:蜂蜜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就是酶,如果用开水冲调,酶会失去活性,于是就失去了“营养价值”。  有专家的“科学解释”有专业机构的检测数据,结论还符合蜂蜜爱好者的预期,毫不意外得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