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为何一定要回家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味儿”,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中国人是重日子的,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日子。而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恐怕没有一个节日能与春节相提并论,春节的重要性单从每年的春运就可以窥见一斑。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过年呢?
  先民“过年”为“敬天”。现在的人多半把过年看作一种民俗,其实在古代,它首先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宗教礼仪。“年”这个字到周代才有,商时称年为“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中国是农耕古国,人们认为:一年的收成,来年的生计完全取决于上天的喜怒和时序的变化。“年”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所以在这个时节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是民间过年的重要内容。
  在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的时候,在品尝佳肴美味的时候,在沐浴阖家团圆天伦之乐的时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这便是年了。
  老辈“过年”为祭祖。国人自古讲究孝道。孝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它本身就是一个万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或者说是道德力。而大年则把孝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仪轨化,又以一系列仪轨神圣化。在古代中国,大年的许多议程,都是在祠堂里进行的。当一个人进入祠堂的时候,就不由得不心存高远,志在君国,因为只有如此你将来才有资格位列“仙班”,并且让你的子孙后代沐浴来自你的光荣;否则,一个人如果因为“德有伤”而被从祠堂开除,那对他的子孙后代将是一种怎样的打击?为此,每年的祭祖大典,既是感恩,又是鞭策,本质是在演孝。
  今人“过年”为团聚家人、慰藉心灵。说到团聚就不得不提团圆饭,特别是除夕的团圆饭,它不是简单的一顿饭,它在更多的意义上是一个伦理上的安慰、需求或象征。团圆意味着健康,意味着平安,意味着绵延昌盛。
  中华民族关于家,关于族的理解,它最为核心的,或者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体现,就是除夕的团圆饭。一家人一族人能不能坐在一桌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顿饭的问题,而是这个家的圆满程度、幸福程度、昌盛程度。
  可以说,中国人重视过年,注重的就是“年味儿”,这缘于我们内心深处一种向往团圆、幸福和美好的根深蒂固的情结。
  回家过年:国人集体抒写家国情怀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当春节临近,一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都会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过年为何一定要回家呢?
  据考证,回家过年可能与传说中的“年”(恶兽)有关。传说,“年”长着四只角四只足,力大无比,在每年的除夕便会出来作祟。
  当时生产力低下,个体对付“年”的能力不足,人多力量大,于是全家人守在一起,等着“年”的来到,合力把“年”赶走。试想,如果你未回家,致使家被“年”祸害了,那将是多大的不幸?
  所以不论怎么困难,有什么样的理由,家庭成员都要赶回家,助一臂之力。为了赶走“年”这个坏东西,在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全家都不敢睡觉。“守岁”风俗也便由此而来。
  现代时空概念上的“年”,晚于过年风俗。据中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
  据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的“春运”也就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
  除去传说的因素,回家过年也源自于中国人对家的特殊情结。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很重家的,家及回家是构成春节的又一个要素。传统中国的民间组织往往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放大或者是几个有着亲戚关系的家族组合。
  因此,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一个人如果游离家庭之外,便会游离社会之外。回归家庭,才能“找到组织”,才会有安全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所以家族和父母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时至今日,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顽强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并成为了国人的一种集体记忆。
  而传承这种记忆的就是春节,这个能唤起亿万人柔软情愫的节日,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将所有中国人牢牢地凝聚在“团聚”的信念之上,让“过年就是回家”的理念深深植入中国人的脑海中。
  而在“小家”之外,春节也是连接“大家”感情的纽带。党和国家领导人春节前访贫问苦,体察社情民意,叩问百姓冷暖,推动着“大家”感情的交融。这样的“大家”之爱,在春节期间得到了最集中、最浓烈的展现,也让春节承载了更加深沉、宏大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为何不在元旦过年
  春節代表新的一年的开始,但我们为什么不和西方一样选择阳历的1月1日也即元旦过年呢?
  其实,中国自从1912年改用西历以来,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但是包括过年在内的传统节日都还是按照旧历来过。这是为何呢?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节日来源于时令的概念,每个节日都有其深刻的时令意义。
  中国人对时令的看重,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上古时代文献传下来的的不多,但是却有两篇历法性质的《夏小正》《月令》。当时的历法要详细记录不同季节天地万物的变化,并以此指导国家政治。比如《月令》中的孟春之月(春天的第一个月),先是说到了孟春到来在天文星象上的标志等,然后说孟春景物:“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并且说这个月必须进行“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等一系列政治和生产活动。如果在這个季节做其他季节应该做的事,那可能就会引起灾祸——所以如果用了西历,那在古人看来,岂不是全乱套了?
  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这些活动,也无不是与特定的季节有关。踏青赏月自然不必说。即使是登高,如果用西历变成了夏秋之际的时候登高,太热不说,重阳那种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氛围,就完全没有了。并且有人说重阳节登高避忌的古俗,正是源于人们对这个季节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有着特殊的感受。
  过年,就时令而言,则是冬天过去,春天到来的象征,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民国政府不愿意承认旧历年的“元旦”地位,所以将其定名为“春节”,沿用至今。这个名字倒真是贴切!其实过年的时候还是很冷的,有时候还大雪纷飞。但是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这是春节,而不是冬天的节日。
  如果我们按照西方的立法在元旦那天过年,那么,过了年了,最冷的时节还没到,也完全没有春回大地的迹象,那哪里还有过年的感觉呢?所以不但当时的民国政府提倡过新历年的运动失败了,就连西周颁布的“周历”,以传统夏历的十一月为一月,一月变成三月,这在民间也同样普及不开。
  总之,这样的节日观念,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里,即使我们自己未必能意识到。如果把所有的节日都改成按照新历来过,过年离春天太远、清明节还太寒冷、中秋节未必月圆不说,即使不那么依赖季节的节日如七夕,也让人觉得如“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语),少了点醇厚的味道。
  (《十堰晚报》2013.2.2、《东方早报》2014.1.25等)
其他文献
不认同西方媒体将父亲描绘成“醉鬼”  塔季扬娜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小女儿。在叶利钦主政时期,塔季扬娜曾担任过“总统顾问”,她曾被公认为叶利钦时期的“二号权威人物”和当时最富影响力的女人。不过当普京上台后不久,就立即解除了塔季扬娜担任多年的“总统顾问”职务,从那以后,塔季扬娜就从俄罗斯政坛上销声匿迹了。再后来,塔季扬娜在博客中发表了多篇揭露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治内幕的文章,其中一些观点比较颠覆和
期刊
近乎催眠的说服力  希特勒是个典型的“魅力超凡的领导人”。他不是一个“正常”的政治家,不会承诺降低税率,提升医疗水平之类的政策,而是一个准宗教领袖,为人民提供精神目标的救赎和救恩。他被一种个人命运的感觉驱使前行,这种感觉被他称作为“天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没有亲密朋友,和别人辩论从来没赢过,内心充满了仇恨和偏见的怪人。  在德国战败后的那个月,希特勒在慕尼黑啤酒宫发
期刊
“中国”本部与“朝贡”区  先来比较一下明朝和清朝国家建构之间的不同。根据传统的“天下中国观”,明朝人把天下划分成由政府直接治理的省-府-县建制的地区,也就是“中国”的本部,以及“朝贡”地区这样两部分。在这两部分之间有一个过渡地带,又分别由内、外两个层面,即“土司”建制地带和“羁縻”建制地带所构成。位于“羁縻”地带以外的那部分“天下”,虽然也被看成是属于广义的“朝贡”地区,但其实“天朝”对它们只能
期刊
又快到年底了,职场上也到了每年一轮的“年底走人”跳槽季。而在古代,这个时候也是一道关口,不过,这个时候在古代却非辞职的最佳的时间。那么,古代辞职一般选择什么时间?又有哪些讲究呢?  现在实行年薪制,通常是对高工资的白领级别而言。其实,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当官的到打长工的,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尽管也有月薪。  那时的“年薪”并没有现代工资的概念,民间多叫“工钱”,官方称“年俸”。俸,当
期刊
倒了靠山变了天  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收复武昌。咸丰闻讯大喜,对群臣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建此奇功。”大笔一挥,即令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后满人文庆执掌军机处,频频向咸丰帝单独进言“国藩负声望,能杀贼,终当建非常之功,时时左右之”。文氏殁后,肃顺秉政,继承了其重用汉臣的思路,曾国藩的春天来了。肃对于曾,可谓处处庇护。  咸丰十年(1860年),肃力挺曾氏出任两江总督。之后,曾在安徽作战
期刊
从婚外恋到第一次在押逃脱  1992年,26岁的李红涛不曾想到,自己经历的一场婚外恋情不仅带给他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也彻底改变了他波澜不惊的生活。  从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后,李红涛和同班女友一起到昆明安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在校女大学生,并陷入一段婚外恋。得知此事,妻子伤心欲绝,李红涛也充满自责。为寻找解脱,李红涛开始自残。  就在李红涛陷在感情漩涡中无法自拔时,他的同学邀请他一起开公司
期刊
台湾联合新闻网称,2016年12月25日,解放军航空母舰“辽宁”号,由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坐镇指挥,在5艘作战舰艇护卫下,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随即南下经巴士海峡回到南海,前往海南岛的三亚。总计过去一个月来,解放军的军机军舰,先后绕台湾三圈。  联合新闻网认为,辽宁舰此次绕行台湾的情况证实了,如果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解放军还有很多应对手段:例如在台湾东部海域进行战机起降等操演,直接进入台方防空识别
期刊
不整顿军备,却要办场作文比赛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5月下旬,清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与英军作战失利,被迫向英军求降。5月27日奕山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签订《广州合约》。  不过,英军并没有停止进攻。不久,他们便撕毁了和约,又沿海北上,打到了浙江。很快,定海(今天属于舟山群岛)、镇海(今天属于宁波)很快就被攻陷。  满朝文武都开始给道光上表,分析失败的原因。有的说南方士兵胆子
期刊
我平生喜爱闲暇捡石——藏石——赏石——品石,概因石中自有乾坤,石中蕴有诗情,石中隐含沧桑,石能让人怡性,石能教人悟道,石能令人驰怀。  捡石忘忧。捡石,让我与山川河流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我既在昆仑山、祁连玉石沟捡过昆仑玉、祁连玉和乌金石,又在柴达木盆地寻过风砺石、玛瑙石、珊瑚、贝壳、龟化石;既在互助和湟中捡过松多石、蛋蛋石、丹麻石,又在黄河畔寻过文字石、画面石……每当发现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就会欣
期刊
最近这些年,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世界舞台上风云变幻,中国周边地区很不平静。许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教授进行了解读。  世界地缘政治裂变影响至今  于洪君表示,20世纪后半期,世界地缘政治第一次大裂变,可以说始于原苏联东欧地区。这次裂变也是冷战结束的标志。苏东剧变对整个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