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婚外恋到第一次在押逃脱
1992年,26岁的李红涛不曾想到,自己经历的一场婚外恋情不仅带给他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也彻底改变了他波澜不惊的生活。
从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后,李红涛和同班女友一起到昆明安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在校女大学生,并陷入一段婚外恋。得知此事,妻子伤心欲绝,李红涛也充满自责。为寻找解脱,李红涛开始自残。
就在李红涛陷在感情漩涡中无法自拔时,他的同学邀请他一起开公司。由于缺乏资金,李红涛伪造某单位的银行印鉴,从银行把这个单位的钱,转汇到预先用假名开立的账户上。
第一次成功骗汇8万元,当第二次再准备骗汇10万元时,他的同学当场被抓获,李红涛本人第二天也被公安局抓获。第一次进公安局,李红涛有种快感。在被押送途中,他一路哼着歌,谋划着逃跑。
1992年4月18日,也就是在被抓获的当天,李红涛从公安机关脱逃。据他交待:他们吃饭以后,我就被拷在局里面,被拷在公安局的走廊里面。(趁他们不注意)我首先把自己的身体移动,移动到他们看不见的位置。(看)他们有所反应,我又折回来,看他们有什么反应没有,他们连头都没回,什么都没有,我就知道这个时间肯定能够脱逃了。那个时候就解下手拷,然后脱下鞋子,顺着楼梯就慢慢走下去了,然后顺着大门就走出去了。
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李红涛异常冷静,没有丝毫紧张。他说,一旦计划去做的事情,只要开始按计划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前进,他就不会有任何犹豫。他认为这就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科学、机械。
成功逃脱之后,聪明的李红涛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此时自己的家中就是最理想的躲藏地点。回家之后,他首先销毁了自己的罪证,收拾好伪造印章用的各种工具,接着又准备好路上逃亡的必需品。但他并没有马上逃走,而是爬到自己家的屋顶上等待警察的到来。果然,没多久,一队公安开着车,鸣着警笛,迅速包围了李红涛的住处,并且拿着搜查证,对其住处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搜查。
等警察走后,李红涛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逃亡生涯。但是,他没有任何目的,很盲目,不知道该去哪里。随后,他首先乘火车逃到贵阳。因为刚刚学会开车,对此还很感兴趣,李红涛想到开车逃亡的主意。1992年4月26日,李红涛在贵阳某宾馆附近,用自制的车钥匙,偷盗了奥迪车一部。
为什么选奥迪?在警察审问下,李红涛交待:那里他(有)一部奥迪车,最好的一部车,要开车我当然想找最好的车。那么前两天观察一下他(车主)进出的时间,早上出去,晚上回来,车一般晚上摆着就不动了。等他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就上去,我也拿了一把钥匙的毛坯,过去以后,我就问他,这个奥迪车的毛坯是不是这个样子的,他说对,是的。然后跟着把他的钥匙取出来之后,就给了我,我拿在手里看了一眼,我说是一样的,谢谢啊,就把钥匙还给他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我就把这把钥匙的结构已经记住了。我就住在上面,回到上面以后,就自己把这把毛坯锉成了钥匙。晚上就把锁门打开了,然后就把车子开走了。
之后,李红涛在一家饭店停车位里看到一辆警车。寻求刺激的李红涛又偷了这辆警车,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日夜兼程,仅用了24小时,就从南宁一直开到了昆明。回到昆明后,他并没有到处躲藏,反而几次跑到婚外女友就读的大学去看她。1992年6月19日,公安机关在其女友就读的大学校园内,将他第二次抓获。
再次越獄,从逃犯变死刑犯
被第二次抓获后的李红涛内心十分平静,他感到自己松了一口气。在昆明市收容收审所,他向经办人员交代了所有犯罪经过,不光是诈骗的部分,还把如何出逃,盗窃数辆汽车的事情,也一五一十地说了。可面对如此“坦率”、“诚实”的罪犯,经办是持怀疑态度的,并开始暗中调查。李红涛在收审所里一熬就是四五个月,他说:“提审我时,我告诉他们尽快处理我。三个月不办掉的话,我可能还会脱逃的。”
经办们不相信李红涛的威胁,对他的话一笑了之,可是却深深刺激了李红涛。为了赌气,李红涛再次选择逃跑。为了顺利脱逃,李红涛策划了一套周密的计划,并策动另两名在押犯。三人花了几天,用自制的工具挖通监所墙壁。那晚,墙壁打通了,李红涛躲过了值班干警,但他的另外两名同伙却没有这么幸运。
1992年11月16日,李红涛逃出了昆明市收容收审所。连夜跑到圆通山附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经办他案子的警察打电话,为的是证明自己的胜利:“我告诉他们我跑出来了。他们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说你在什么地方,反复问这个事情,他们有他们的手册,详细(写了)该做些什么。我就说,我在圆通山。”
挂上电话,李红涛乘火车到了柳州,继续亡命生涯。这一回,他盯上了一辆标致牌轿车。此时的他更大胆,更盲目了,他根本就不想什么犯罪不犯罪了,只要能帶给他快感和刺激的事情,他都想试试。
李红涛用钥匙打开了车门,若无其事地坐了进去,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他看到几个门卫,就招呼门卫过来帮他推车,再发动看看,可发现还是不行,原来这辆车是坏的。他并不放弃,看到对面没多远有个汽车修理厂,就想干脆把车弄到那儿修好了再走。于是,他过去叫了几个修车厂的工人,大家一起把车推了几百米,弄到了修理厂里。等车修好了,要交钱的时候,他便发动汽车,扬长而去。
连续作案的李红涛漫无目的地开着那辆标致车,在柳州四处逃窜。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哪里。1992年12月8日,李红涛被公安机关第三次抓获。
幡然醒悟,完成兴趣到自我救赎
在逃亡中,唯一能让李红涛全神贯注的东西就是发明“无刷电机”的构想。由于他是无线电专业出身,对于机械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和兴趣。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思考这个问题,做几个简单实验,还绘制出基本原理图。第三次被捕后,第三次被捕后,在柳州关押了一段时间。
1993年2月,李红涛被押解回最初的案发地点昆明,关押在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他一方面把自己的犯罪事实毫无保留地向经办他案子的公安司法人员交代,一方面向管教干警提出做实验的要求。1993年4月26日李红涛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 看守所特地为李红涛提供了一间监舍做实验,从此,他便开始日以继夜地潜心实验。但是,由于看守所实验条件简陋,“无刷电机”始终没有运转起来。实验失败,李红涛又被关回原来的监舍,在那里他继续思考着电机的原理和失败的原因。
谈及为何没有再想过逃跑,李红涛表示: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那个时候就是赶我走,我都会回来。因为我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现在已经到了最后解决的时候了,任何事情有个极限,到了底之后,已经没有再多底了。我原来讲过了,我经过两次脱逃,我深知到脱逃的滋味了,脱逃你到底为了什么,图个什么,你得有个目标。
就在此时,1993年11月1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红涛下达了一审判决,以诈骗罪、逃脱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李红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就是在这一天上午九十点钟,所里向他宣读了判决书,接着按照规定,李红涛被带上了沉重的死刑犯脚镣。
接到死刑判决书是李红涛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进了看守所之后,他曾经认真学习了法律的相关条文,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唯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判决来得这么快,而他的实验还没有成功。对于他这样一个曾经亡命天涯的逃犯来讲,死亡并不是他所惧怕的东西。他只是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很想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至少他可以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些什么。
他拿起笔,开始给自己的哥哥写信,把自己对这项实验的框架看法和设想,告诉了哥哥。他希望哥哥能够帮他完成这个未完成的心愿。在临死前,李红涛给妻子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发明黑科技捡回一条命
时间一天天过去,身边的死刑犯一批一批地被执行,李红涛也感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边缘。就在这时,通过各个渠道,管教民警了解到,李红涛非常急切地想为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也为了稳定李红涛的情绪。昆明市第一看守所的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同意他进行第二次实验,并尽一切可能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出动大量人力、物力,从各处买来实验器材和用品。这完全出乎李红涛的意料,于是,他把对生死的考虑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了实验。
就在李红涛第二次实验时,1993年12月,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李红涛的死刑,执行通知书下达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规定,判决书下达后,七天之内就必须执行死刑。可以说现在子弹已经上膛,李红涛剩下的时间甚至可以用分秒来计算。
几天以后,他的实验虽然有了进展,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却怎么也想不透。为了解决李红涛遇到的难题,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所长孙尔云亲自把云南省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请到看守所,对他的实验进行现场指导。专家的建议,使李红涛茅塞顿开,一下子领悟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1993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如果实验仍不成功,他就會被如期执行死刑。回忆起那天,李红涛说:那天下午几点钟,那个时候他们的感觉都已经希望没有了,看来是没希望了,还有陪我一起做实验的几人,就在那边大车间的房间里面,他们的整体感觉就是,反正走过场吧,整个过程已经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可)那天下午,我非常有信心。当通电的那一瞬间,旁边的那个服刑的,他当时还没有感觉,突然一下子转起来了,他一下就很高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惊奇吧。后来立马就跑去找所领导了,几个所领导就一起冲下来了,什么事都丢到一边。
实验成功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人都在为李红涛欢呼,而他自己反而表现得比别人更加冷静。当天晚上,所长孙尔云赶紧写了份请求暂缓执行李红涛死刑的报告,送到了昆明市公安局,公安局局长亲自批示,并以昆明市公安局红头文件的形式,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请暂缓执行请求,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议很快答复,同意暂缓执行。但这并不代表李红涛的生命就得到了保证,还需要进一步在法律上有改判的依据。
在以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李红涛能够改判,为了争取时间,看守所一边为李红涛申请专利,一边经主管部门特批,派出專门的警力、车辆,带李红涛反复到电器研究所测试数据,进一步完善模型。如果他需要资料、器材,就带他到看守所外购买。
1995年3月1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李红涛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李红涛被解除已经戴了471天的死刑犯脚镣。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随后几年,李红涛又有多项发明,获得三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李红涛的重大立功表现,符合法律改判和减刑规定,1997年12月25日,由“死缓”改判有期徒刑17年;2000年7月25日,减刑两年;2002年7月1日,减刑一年半。按照法律规定:被判死缓的罪犯,至少服刑14年。2009年,李红涛刑满释放,开始了新的生活。
2002年,李红涛联想到当年他成功脱逃的两次经历,决定帮助监狱改善管理系统。
此后,李红涛与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技术干警研发的全电脑监狱监控管理系统获得成功,昆明第一看守所跃入全国20家模范看守所之列。
(《科教新报》等)
1992年,26岁的李红涛不曾想到,自己经历的一场婚外恋情不仅带给他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也彻底改变了他波澜不惊的生活。
从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后,李红涛和同班女友一起到昆明安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在校女大学生,并陷入一段婚外恋。得知此事,妻子伤心欲绝,李红涛也充满自责。为寻找解脱,李红涛开始自残。
就在李红涛陷在感情漩涡中无法自拔时,他的同学邀请他一起开公司。由于缺乏资金,李红涛伪造某单位的银行印鉴,从银行把这个单位的钱,转汇到预先用假名开立的账户上。
第一次成功骗汇8万元,当第二次再准备骗汇10万元时,他的同学当场被抓获,李红涛本人第二天也被公安局抓获。第一次进公安局,李红涛有种快感。在被押送途中,他一路哼着歌,谋划着逃跑。
1992年4月18日,也就是在被抓获的当天,李红涛从公安机关脱逃。据他交待:他们吃饭以后,我就被拷在局里面,被拷在公安局的走廊里面。(趁他们不注意)我首先把自己的身体移动,移动到他们看不见的位置。(看)他们有所反应,我又折回来,看他们有什么反应没有,他们连头都没回,什么都没有,我就知道这个时间肯定能够脱逃了。那个时候就解下手拷,然后脱下鞋子,顺着楼梯就慢慢走下去了,然后顺着大门就走出去了。
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李红涛异常冷静,没有丝毫紧张。他说,一旦计划去做的事情,只要开始按计划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前进,他就不会有任何犹豫。他认为这就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科学、机械。
成功逃脱之后,聪明的李红涛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此时自己的家中就是最理想的躲藏地点。回家之后,他首先销毁了自己的罪证,收拾好伪造印章用的各种工具,接着又准备好路上逃亡的必需品。但他并没有马上逃走,而是爬到自己家的屋顶上等待警察的到来。果然,没多久,一队公安开着车,鸣着警笛,迅速包围了李红涛的住处,并且拿着搜查证,对其住处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搜查。
等警察走后,李红涛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逃亡生涯。但是,他没有任何目的,很盲目,不知道该去哪里。随后,他首先乘火车逃到贵阳。因为刚刚学会开车,对此还很感兴趣,李红涛想到开车逃亡的主意。1992年4月26日,李红涛在贵阳某宾馆附近,用自制的车钥匙,偷盗了奥迪车一部。
为什么选奥迪?在警察审问下,李红涛交待:那里他(有)一部奥迪车,最好的一部车,要开车我当然想找最好的车。那么前两天观察一下他(车主)进出的时间,早上出去,晚上回来,车一般晚上摆着就不动了。等他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就上去,我也拿了一把钥匙的毛坯,过去以后,我就问他,这个奥迪车的毛坯是不是这个样子的,他说对,是的。然后跟着把他的钥匙取出来之后,就给了我,我拿在手里看了一眼,我说是一样的,谢谢啊,就把钥匙还给他了。这个过程实际上我就把这把钥匙的结构已经记住了。我就住在上面,回到上面以后,就自己把这把毛坯锉成了钥匙。晚上就把锁门打开了,然后就把车子开走了。
之后,李红涛在一家饭店停车位里看到一辆警车。寻求刺激的李红涛又偷了这辆警车,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日夜兼程,仅用了24小时,就从南宁一直开到了昆明。回到昆明后,他并没有到处躲藏,反而几次跑到婚外女友就读的大学去看她。1992年6月19日,公安机关在其女友就读的大学校园内,将他第二次抓获。
再次越獄,从逃犯变死刑犯
被第二次抓获后的李红涛内心十分平静,他感到自己松了一口气。在昆明市收容收审所,他向经办人员交代了所有犯罪经过,不光是诈骗的部分,还把如何出逃,盗窃数辆汽车的事情,也一五一十地说了。可面对如此“坦率”、“诚实”的罪犯,经办是持怀疑态度的,并开始暗中调查。李红涛在收审所里一熬就是四五个月,他说:“提审我时,我告诉他们尽快处理我。三个月不办掉的话,我可能还会脱逃的。”
经办们不相信李红涛的威胁,对他的话一笑了之,可是却深深刺激了李红涛。为了赌气,李红涛再次选择逃跑。为了顺利脱逃,李红涛策划了一套周密的计划,并策动另两名在押犯。三人花了几天,用自制的工具挖通监所墙壁。那晚,墙壁打通了,李红涛躲过了值班干警,但他的另外两名同伙却没有这么幸运。
1992年11月16日,李红涛逃出了昆明市收容收审所。连夜跑到圆通山附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经办他案子的警察打电话,为的是证明自己的胜利:“我告诉他们我跑出来了。他们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说你在什么地方,反复问这个事情,他们有他们的手册,详细(写了)该做些什么。我就说,我在圆通山。”
挂上电话,李红涛乘火车到了柳州,继续亡命生涯。这一回,他盯上了一辆标致牌轿车。此时的他更大胆,更盲目了,他根本就不想什么犯罪不犯罪了,只要能帶给他快感和刺激的事情,他都想试试。
李红涛用钥匙打开了车门,若无其事地坐了进去,却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他看到几个门卫,就招呼门卫过来帮他推车,再发动看看,可发现还是不行,原来这辆车是坏的。他并不放弃,看到对面没多远有个汽车修理厂,就想干脆把车弄到那儿修好了再走。于是,他过去叫了几个修车厂的工人,大家一起把车推了几百米,弄到了修理厂里。等车修好了,要交钱的时候,他便发动汽车,扬长而去。
连续作案的李红涛漫无目的地开着那辆标致车,在柳州四处逃窜。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哪里。1992年12月8日,李红涛被公安机关第三次抓获。
幡然醒悟,完成兴趣到自我救赎
在逃亡中,唯一能让李红涛全神贯注的东西就是发明“无刷电机”的构想。由于他是无线电专业出身,对于机械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和兴趣。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思考这个问题,做几个简单实验,还绘制出基本原理图。第三次被捕后,第三次被捕后,在柳州关押了一段时间。
1993年2月,李红涛被押解回最初的案发地点昆明,关押在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他一方面把自己的犯罪事实毫无保留地向经办他案子的公安司法人员交代,一方面向管教干警提出做实验的要求。1993年4月26日李红涛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 看守所特地为李红涛提供了一间监舍做实验,从此,他便开始日以继夜地潜心实验。但是,由于看守所实验条件简陋,“无刷电机”始终没有运转起来。实验失败,李红涛又被关回原来的监舍,在那里他继续思考着电机的原理和失败的原因。
谈及为何没有再想过逃跑,李红涛表示: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那个时候就是赶我走,我都会回来。因为我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现在已经到了最后解决的时候了,任何事情有个极限,到了底之后,已经没有再多底了。我原来讲过了,我经过两次脱逃,我深知到脱逃的滋味了,脱逃你到底为了什么,图个什么,你得有个目标。
就在此时,1993年11月1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红涛下达了一审判决,以诈骗罪、逃脱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李红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就是在这一天上午九十点钟,所里向他宣读了判决书,接着按照规定,李红涛被带上了沉重的死刑犯脚镣。
接到死刑判决书是李红涛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进了看守所之后,他曾经认真学习了法律的相关条文,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唯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判决来得这么快,而他的实验还没有成功。对于他这样一个曾经亡命天涯的逃犯来讲,死亡并不是他所惧怕的东西。他只是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很想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至少他可以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些什么。
他拿起笔,开始给自己的哥哥写信,把自己对这项实验的框架看法和设想,告诉了哥哥。他希望哥哥能够帮他完成这个未完成的心愿。在临死前,李红涛给妻子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发明黑科技捡回一条命
时间一天天过去,身边的死刑犯一批一批地被执行,李红涛也感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边缘。就在这时,通过各个渠道,管教民警了解到,李红涛非常急切地想为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也为了稳定李红涛的情绪。昆明市第一看守所的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同意他进行第二次实验,并尽一切可能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出动大量人力、物力,从各处买来实验器材和用品。这完全出乎李红涛的意料,于是,他把对生死的考虑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了实验。
就在李红涛第二次实验时,1993年12月,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李红涛的死刑,执行通知书下达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规定,判决书下达后,七天之内就必须执行死刑。可以说现在子弹已经上膛,李红涛剩下的时间甚至可以用分秒来计算。
几天以后,他的实验虽然有了进展,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却怎么也想不透。为了解决李红涛遇到的难题,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所长孙尔云亲自把云南省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请到看守所,对他的实验进行现场指导。专家的建议,使李红涛茅塞顿开,一下子领悟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1993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如果实验仍不成功,他就會被如期执行死刑。回忆起那天,李红涛说:那天下午几点钟,那个时候他们的感觉都已经希望没有了,看来是没希望了,还有陪我一起做实验的几人,就在那边大车间的房间里面,他们的整体感觉就是,反正走过场吧,整个过程已经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可)那天下午,我非常有信心。当通电的那一瞬间,旁边的那个服刑的,他当时还没有感觉,突然一下子转起来了,他一下就很高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惊奇吧。后来立马就跑去找所领导了,几个所领导就一起冲下来了,什么事都丢到一边。
实验成功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人都在为李红涛欢呼,而他自己反而表现得比别人更加冷静。当天晚上,所长孙尔云赶紧写了份请求暂缓执行李红涛死刑的报告,送到了昆明市公安局,公安局局长亲自批示,并以昆明市公安局红头文件的形式,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提请暂缓执行请求,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议很快答复,同意暂缓执行。但这并不代表李红涛的生命就得到了保证,还需要进一步在法律上有改判的依据。
在以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李红涛能够改判,为了争取时间,看守所一边为李红涛申请专利,一边经主管部门特批,派出專门的警力、车辆,带李红涛反复到电器研究所测试数据,进一步完善模型。如果他需要资料、器材,就带他到看守所外购买。
1995年3月1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李红涛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李红涛被解除已经戴了471天的死刑犯脚镣。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随后几年,李红涛又有多项发明,获得三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李红涛的重大立功表现,符合法律改判和减刑规定,1997年12月25日,由“死缓”改判有期徒刑17年;2000年7月25日,减刑两年;2002年7月1日,减刑一年半。按照法律规定:被判死缓的罪犯,至少服刑14年。2009年,李红涛刑满释放,开始了新的生活。
2002年,李红涛联想到当年他成功脱逃的两次经历,决定帮助监狱改善管理系统。
此后,李红涛与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技术干警研发的全电脑监狱监控管理系统获得成功,昆明第一看守所跃入全国20家模范看守所之列。
(《科教新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