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经济危机来了 悲情高清时代死磕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二回
  高调经济危机来了 悲情高清时代死磕
  
  一不留神,春天走了,夏天去了,秋天远了,冬天来了。这个冬天得的异常“寒冷”,萧条的世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把一个科技和金融支撑的地球村冰裹得严严实实,我们作为地球,甚至是宇宙中的一分子更是无法摆脱,只能冰冷的手挽着另一只冰冷的手,共同度过。
  老北京有句土语叫:死磕。翻译过来就是执著地执著着,坚持地坚持着,这是一种精神,面对经济的颓势,小编也希望与列位看官共勉之。这样说难免有些悲情,我天天研究DV,和您聊着关于DV的事情。按理来说,DV这个东西就是为了让人快乐才生产制造出来的,但是作为消费品就无法避免经济的新陈代谢,所以最近我看着DV也高兴不起来了。
  面对一个巨大的经济挑战,虽然我们也许不懂经济,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用手中的DV来办一些事,那就是记录历史,鼓励生活。
  我并没有胡说,美国30年代也遇到了经济危机,但是出现了一个童星叫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这个小姑娘可是鼎鼎大名呀。1935年,年仅7岁的她就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个孩子。息影从政后,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礼宾司司长。相信大家都看过她主演的电影,比如:《新群芳大会》、《小安琪》、《小情人》等等,她用那稚嫩的表演抚平了人们的恐慌,甚至让苦难的美国人民看到了希望。这样说也许太过褒奖了,但是起码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艺术,或者说影像对于人们的帮助,那就是给人以希望,给人一种可以预见的憧憬。
  这也许就是我有时候很不喜欢国内纪录片的原因,每每看那些所谓大师拍摄的影片,全部都没有任何温情而言,不拍到家破人亡绝不罢手,甚至连一些对于人物的尊重都没有,这样的趾高气扬让娓娓道来成为了泼妇骂街。
  同样一不留神带出来些个人情绪,这样不好,我道歉。面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衰落,DV作为工业的一部分也需要重新的考虑面对的生存问题了,但是无可争议高清时代已经到来,新的科技产品不会停止它们走下流水线的速度,我们只能适应这种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我们在经济的发展和衰退中如何认识这个“上层建筑”呢?换句话说,我们能用手中的DV和一遍遍的高清时代的口号呼喊出什么?
  转眼间一年就要完结,我们需要梳理一下自己的作品,用DV机拍摄孩子已经渐渐长大了许多,用DV机拍摄的老人又多了许多白发,和我们一起创作的哥们儿许多都得了奖,但是也有许多人放下了DV机投身别处,这些变化都是沧海一粟,但是好在我们有DV这个工具,谁的变化都没有逃脱它的眼睛。
  在明年,小郝的栏目可能会做一些改变,但是会保证越变越好看,我们增加了许多的对话环节,还要增加关于新媒体和拍摄方式的探讨,对于电影片段的分析也会更多地利于DV爱好者的学习之用,总之明年依然要带着各位“死磕”这个高清时代。
  经济的问题只能困扰一时,但是手中的DV是永恒的,没有过去不的坎儿,只要你有信心,一切都好办,最后让我们学周星驰那样对着广阔的大海高喊: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几个月前,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是大热门,看过之后发现说不出什么,接受到它要传达的信息了吗?好像有也好像没有,问了说它好的朋友,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还是说好,好像所有人都在谈论:这片是挺好看,不过它到底在说什么呢?弄一个片把大家都搞晕,也是个大本领。现在要说的不是《老无所依》,昨天重看了他们2000年的作品《The man who wasn’t there》,碟片封面上译做缺席的人。像把软刀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当传统的图片故事不能在印刷媒体上占有更多的空间,摄影记者到哪里找到新的平台出版他们的作品?”美国《时代》周刊的老牌摄影记者德里克·哈尔斯蒂德在他的“鸭嘴兽”训练营中,耸人听闻地告诫着这些平面报社中选出来的精英:要学会另外一种能力——使用DV。  这并不是一家之谈。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新闻机构美联社(AP)早在1994年就增加了电视部,APTV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
期刊
这些作品都是在我的课堂上的作品,之所以要进行这个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是:   一、观察事物、观察世界、发现世界。   二、从世界中提炼出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尤其是当我们是电影专业的人,我们需要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去完成表达,这是个基本的技巧和能力,我认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唤醒那些具有这种潜质的孩子,这种能力一旦被唤醒,就会有了一种意识,当他们再去拍电影的时候,我相信它会去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期刊
吧主说话: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由JVC公司主办的第29届TVF东京录像节华北赛区的评选活动终于落下帷幕。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司徒兆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编辑教研室主任曾祥敏、《大众DV》杂志主编闻丹青组成的评委会对最终入围的30部作品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经过几天紧张的观片之后,评委会在进入终选的30部作品(其中包括纪录片12部;剧情片4部;
期刊
做《钱包》这部片子挺难的,我家在武汉,目前在上海从事影像工作,出于某些原因选择在武汉拍摄这部短片,结果从筹备到后期阶段都充满了无尽的艰辛。一群人聚到一块做件事不容易,尤其做的事还跟电影沾边。有这么个机会非常难得。为了拍好这个短片,导演不但把自己周围的熟人都用上了,还让朋友拉来自己的熟人帮忙。在各种私交的旗号下,剧组十分“壮大”。    起伏营造诙谐剧情    《钱包》这部短片走的是轻松诙谐的路线,
期刊
长久以来,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沉迷于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又不惜一切代价地为表达多种可能创造机会。放弃约定俗成,更不愿“木已成舟”,从观看的内容到观看的方式,一切的秩序被不断重新洗牌,也恰是因此,作品本身的力量常常会带我们跨越不同媒介上的陌生感。一如李小松在其或装置或行为,或影像或现场作品中,总是要表达自己不厌其烦的解构态度,无论是对既有身体经验的判断,还是对生命的反思,概念和定义都不是李小松的终极目
期刊
从前有座山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玄武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剧本与反冲突律    冲突曾经一度被
期刊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老村长    十五年来倾心影像摄制,强悍地喜欢跟影像有关的所有东西,习惯什么活儿都干,软硬件通玩。身份变化无常,摄像师、摄影师、记者、编辑、独立撰稿人、大学教师。标
期刊
剪刀手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剪刀手爱德华》,这次的剪辑专栏,正好借电影的标题一用,顺便借机重新推荐一下刚才提到的那部影片。并非电影如何不朽,而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年挥之不去: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爱情与憎恨,梦幻与残酷,单纯与伤感,它们是如何造就?  剪刀手,透过技术谈感触,本期开讲。    专栏作者:SciSor    北京人,深受电影毒害并为技术所累,忙碌不停中手脚并用操练多种后期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纵观2008年的专业DV发展,期间夹杂着一些兴奋与失望,期待中的新产品顺利亮相了,新的存储介质和工业设计新品成功使用了,但是放佛价位也都略略有些提高,而且整体看来发展的步子有些小,但是这些都不打紧,因为这些难得的细节提升就是未来的进步。  这一年DV推广的显著特点就是市场细分的行业产品和科技发展的尖端产品并举。年初时,索尼和panasonic针对婚庆、企宣等行业用户发布了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