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拍——DV拍摄基本注意事项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老村长
  
  十五年来倾心影像摄制,强悍地喜欢跟影像有关的所有东西,习惯什么活儿都干,软硬件通玩。身份变化无常,摄像师、摄影师、记者、编辑、独立撰稿人、大学教师。标准一影像村民。
  
  DV拍摄基本注意事项
  
  对于中国来说,辉煌而坎坷的2008年就要过去了,多难兴邦,相信我们会更强更伟大!
  别以为上面这句话跑题,其实,我要说的意思是,我们广大DV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在拍摄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困难、甚至失败,不怕,没有摔跤经验,怎能跑得更稳?
  已界年关,各个单位都在忙着总结,那俺也总结一下有关DV拍摄的基本注意事项吧,引以为鉴:
  
  格式设定与状态检查
  
  每次外出拍摄之前,请一定要仔细检查DV的设置和状态,尤其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机器。检查内容包括:1.格式,是高清还是标清,是隔行还是逐行,是SP标准还是LP长录,声音是什么规格;2.磁带DV,检查磁带是否备足,新磁带最好上机走上一分钟彩条或空录,旧磁带,则要看看以往内容是否备份,防止误删除;3.若是硬盘或光盘DV,同理,仔细检查存储介质是否能够满足本次摄制的需求空间;4.电池要充足电量,多带几块,某些电池可能会有虚电显示,看着满格,其实,用几分钟就快没了,这一点尤其要注意,稳妥的方式是,每次拍摄之后,对电池进行详细状态记录,在下次拍摄之前就心中有数了;5.高档一些的DV可以接驳外置专业MIC,录音设置更要仔细看看,确保使用了正确的声道,此点最容易被忽视而导致声音没有同步记录。
  


  
  别轻易相信自动对焦
  
  俺是1991年之后开始接触摄像机的,当时大多数专业摄像机是手动对焦,而某些VHS和HI8之类的小型机已经出现了自动对焦功能,于是,使用大机器没什么问题,反倒是小机器出现了跑焦现象。焦点失去意味着,拍摄的画面基本上是废了。若重要人物或环节跑焦,那么,你“死定了”。尤其是商业作品,还意味着你失去了生意,丢掉了客户,甚至涉及赔偿,麻烦大了,都是自动对焦惹的祸。现在的DV绝大多数是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很多朋友一时犯懒,打在自动上就一边凉快去了,这是最大的风险。因为,自动对焦并不能保证按照你的思路去对焦某个主体,有些DV习惯前景优先自动对焦,有的则是背景优先自动对焦,有的考虑动态跟踪,有的则以静为主。当光线或景物变化异常的时候,DV就手忙脚乱了,一顿乱转之后,鬼知道焦点在哪里?因此,不要轻易相信自动对焦功能,能手动尽量手动,实在来不及手动,那么,依靠我们的一些小“伎俩”也可以应付:比如,使用镜头的广角端、使用小光圈,目的只有一个,扩大景深区域,增加超焦距的范围,这样,即使焦点差了一点,基本上看不出来,谁让现在的标清电视分辨率那么低来着。但是,玩高清DV,就要小心一些了。另外,由于大多数DV的液晶监视器像素偏低,精度有限,哪怕你手动对焦,也可能不准确,所以,要养成不相信自己的“习惯”,反复确认焦点才行。重要的拍摄,请尽量借一个专业的监视器来检查,实在不行,找个大屏幕电视机也能对付。
  
  别放松白平衡调节
  
  在十多年前没有电脑介入摄像的“原始”社会,色彩校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个时代的专业ENG摄像机都是黑白监视器,只用于对焦和构图,至于色彩,摄像师看着办。虽然,现在的DV都是彩色监视器了,但也不要忽略对色温的把握。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手动调整色温的模式,这样,就能得到相对准确的色彩。基于不同厂家的不同DV产品,对白平衡的控制均有差异,有的品牌偏暖,有的偏冷,有的环境光线适应性强,有的反应速度较慢。那么,你必须在使用一个不熟悉的DV之前,准确掌握这台机器的习惯,并根据影片的风格确定色彩基调,保证整部影片白平衡的一致性,要是画面之间色彩不协调,观众会感觉你在拼凑镜头,整部影片就谈不上一体化了。起码,调白的白纸要同一张吧,光线要一样吧,调节时间要一致吧,使用的灰镜要相同吧。多机位拍摄同一题材,最好使用同一厂家的产品,同一型号,同一档次,一模一样的机器是最稳妥的。
  
  曝光控制一定严格准确
  
  有了自动曝光是科技的一大进步,但是对于严格的摄像师来说,尽量使用手动调整曝光才比较可靠。自动曝光对于大面积顺光、散射光、平均光等不太复杂的光线表现还算准确。但是一旦光线复杂、点光源多、逆光、大面积高光或低光等情形下,自动曝光非常容易失误。而且,很多DV的液晶屏色彩还原倾向于艳丽和明亮,其实拍出来却不是当时看到的样子。这些因素使得曝光准确成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在熟悉自己DV性能之后,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调整曝光,是一个必经的锻炼过程。另外,专业一点的DV带有灰片滤镜,可以根据光线强弱选择适合的挡位实现曝光的调节和景深的控制。
  


  
  先静后动的拍摄练习
  
  初学者拍摄DV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运动镜头特别多,甚至没有休止的反复推拉变焦、摇移取景。如此一来,画面凌乱,干扰观众收视舒适度。真正的做法是让镜头里面的内容说话,让画面情节和观众交流,而不是靠机器的物理运动渲染效果,盲目运动是一个误区,建议初学者以静态画面为主开始分镜头拍摄的习惯素养训练,之后,再进行运动镜头的练习。在一部影片中,有这样的视觉规律:静态画面显得时间长,动态画面显得时间短。你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在影片节奏的把握上选择合适的动静镜头,做到既不拖沓,又不紧张,当然,如果你的影片风格事前确定了节奏,或快或慢,按部就班即可。
  
  运动镜头要一气呵成
  
  运动镜头需要一定的功夫才能运用自如,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请尽量使用三脚架拍摄,保持稳定是第一位的。对于推拉摇移之类的运动镜头,务必达到一气呵成的水平,不能走走停停、犹犹豫豫,哪怕初始运动过慢或过快,都要在一个镜头中不间断保持同一运动速度,等这个镜头结束,再拍一条不同速度的镜头,这样,可以保证在后期处理中有更多地素材备用。如果一个运动镜头中间出现运动速度的明显起伏波动,这个镜头就废了。另外,拍摄之前,有条件的可以先试试起幅和落幅的位置,同时把身体姿态调整到比较舒服的角度,心里有底了再拍摄,成功率就很高了。
  
  多角度多景别全面表现
  
  哪怕面对一个简单的场景,你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机位高度、镜头焦距视角、不同的景别区分成若干分镜头画面来拍摄,不要偷懒,要多走动,多观察,想办法找到与众不同的画面,别像现在很多电视新闻报道那样,千篇一律的构图和角度,那是应付差事的,我们DV创作要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的表达必须用画面和声音这些元素来寄托,独到的画面语言将把平淡的生活场景艺术化,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随时检查回放
  
  这是一个必要的技术操作,你在DV拍摄过程中,短暂的镜头间歇,一定要养成随时利用机器自带的快速回放最后几秒镜头的功能,这样,可以保证上一个镜头是完整记录下来了,同时,也可以起到接续磁迹的作用,防止某些机器因伺服系统对磁迹偏差而出现的断磁现象,保证后期采集时候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这个良好习惯可以避免漏拍,随时掌握磁带记录状态,及早发现因磁粉脱落而造成的马赛克现象,及时补充拍摄,确保任务完满。
  
  比预约提前到场
  
  不管是创作拍摄还是商业拍摄,如约守信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接了拍摄任务,尽量提前到达拍摄场地,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让一切就绪,等待别人而不是让别人等待,这是一个DV摄影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一则,技术上,你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准备,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而手忙脚乱,导致影响正常拍摄。二则,对拍摄对象和服务对象来说,尊重他们将帮助你更加顺畅地完成任务,实现获利和交友的双丰收,继而带来良好的口碑,为自己的DV之路多些途径,做人做事都要专业些。
  
  磁带和文件写保护
  
  拍摄一段素材之后,要有良好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素材不被损伤。磁带要在取出之后,立刻打开写保护片,防止再用和删除,并贴上简单的场记说明贴备查。对于硬盘或光盘介质的数字文件,则特别通过菜单进行写保护设置,目的都是一样的,可别把刚刚拍摄的素材丢失,重要的内容,还要随时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做到万无一失。
  
  设备清单备案
  
  如果你外出拍摄要带很多器材,那么,搞一个器材清单是很必要的,即使你的记忆力极好,也不如一张纸那么客观可靠。
  
  结 束 语
  
  DV初学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刚开始可能会感到有些无从下手,这很正常,别怕,只要从最基本的使用技巧学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一点,把影像摄制的每个环节实实在在地弄明白,在基础打牢之前,别急着忙慌地去“拍片”,基本功完成了,将事半功倍。
  DV那点事,无他,但手熟尔!
  祝大家成功。
其他文献
作为美国《时代》周刊的老牌摄影记者,德里克·哈尔斯蒂德(Dirck Halstead)有充分的理由成为新闻摄影这一行业坚定的拥趸,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却开始鼓吹一个新的概念——摄影记者将会变成“两栖动物”,德里克用鸭嘴兽来形容未来摄影记者的工作特点,鸭嘴兽既有哺乳动物的特点,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而这就好比使用摄像机的图片记者们,他们不但需要拍摄静止的图片,同时还要拍摄动态的视频。  听
期刊
简介:  《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王文澜使小相机在摄影圈内是出了名的,他认为相机因“小”而符合摄影“随时拍摄”的原则。所以他使用的DV也相当小巧,虽“小”尤“专”。尽管现在市面上的照相机的摄像功能越来越多,摄像机也越来越提高图片拍摄效果,但作为一个专业纪实摄影师,王文澜依旧秉持“一事一机”的专业精神,相机是相机、DV还是DV。但无论如何,对于动态影像,王文
期刊
假如你认为你是一个有潜力的故事片导演,你有一个很棒的故事,但就是没钱拍,怎么办?你可以找一个类似我这样的制片人把你带到国际投融资平台上去碰碰运气,比如说刚结束的TPG。    从上海到东京再到TPG    东京电影节(TIFF)的业内市场环节——东京电影节影视节目交易市场(TIFFCOM)创立于2004年。TIFFCOM的重要组成部分是TPG——Tokyo Project Gathering(东京
期刊
几个月前,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是大热门,看过之后发现说不出什么,接受到它要传达的信息了吗?好像有也好像没有,问了说它好的朋友,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还是说好,好像所有人都在谈论:这片是挺好看,不过它到底在说什么呢?弄一个片把大家都搞晕,也是个大本领。现在要说的不是《老无所依》,昨天重看了他们2000年的作品《The man who wasn’t there》,碟片封面上译做缺席的人。像把软刀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当传统的图片故事不能在印刷媒体上占有更多的空间,摄影记者到哪里找到新的平台出版他们的作品?”美国《时代》周刊的老牌摄影记者德里克·哈尔斯蒂德在他的“鸭嘴兽”训练营中,耸人听闻地告诫着这些平面报社中选出来的精英:要学会另外一种能力——使用DV。  这并不是一家之谈。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新闻机构美联社(AP)早在1994年就增加了电视部,APTV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
期刊
这些作品都是在我的课堂上的作品,之所以要进行这个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是:   一、观察事物、观察世界、发现世界。   二、从世界中提炼出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尤其是当我们是电影专业的人,我们需要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去完成表达,这是个基本的技巧和能力,我认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唤醒那些具有这种潜质的孩子,这种能力一旦被唤醒,就会有了一种意识,当他们再去拍电影的时候,我相信它会去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期刊
吧主说话: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由JVC公司主办的第29届TVF东京录像节华北赛区的评选活动终于落下帷幕。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司徒兆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编辑教研室主任曾祥敏、《大众DV》杂志主编闻丹青组成的评委会对最终入围的30部作品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经过几天紧张的观片之后,评委会在进入终选的30部作品(其中包括纪录片12部;剧情片4部;
期刊
做《钱包》这部片子挺难的,我家在武汉,目前在上海从事影像工作,出于某些原因选择在武汉拍摄这部短片,结果从筹备到后期阶段都充满了无尽的艰辛。一群人聚到一块做件事不容易,尤其做的事还跟电影沾边。有这么个机会非常难得。为了拍好这个短片,导演不但把自己周围的熟人都用上了,还让朋友拉来自己的熟人帮忙。在各种私交的旗号下,剧组十分“壮大”。    起伏营造诙谐剧情    《钱包》这部短片走的是轻松诙谐的路线,
期刊
长久以来,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沉迷于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又不惜一切代价地为表达多种可能创造机会。放弃约定俗成,更不愿“木已成舟”,从观看的内容到观看的方式,一切的秩序被不断重新洗牌,也恰是因此,作品本身的力量常常会带我们跨越不同媒介上的陌生感。一如李小松在其或装置或行为,或影像或现场作品中,总是要表达自己不厌其烦的解构态度,无论是对既有身体经验的判断,还是对生命的反思,概念和定义都不是李小松的终极目
期刊
从前有座山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玄武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剧本与反冲突律    冲突曾经一度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