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伦斯凭借其传统与现代相冲突与糅合的写作风格在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在作品中他多数使用自由间接的话语,细微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作品的内容构造呈现出开放性、不确定性的结局,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又以传统的全知叙述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写作因素。这种写作风格的二重性源于他在价值评判问题上的犹疑与矛盾态度及否定权威、推崇相对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传统;现代;劳伦斯;二重性;特征
闻名于二十世纪的劳伦斯既是十足传统的,又是十足现代的。在文学思潮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转变时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又体现了对现代文学的倡导,充分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糅合与碰撞。如《公主》这部作品中采用间接的话语汇入现代的潮流,主张作者不出现在作品中。而在对婚姻和性的描述中又保持了传统叙述的稳定性,甚至比传统的叙事更加趋向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不确定与可靠性
劳伦斯的部分小说像现代派别的小说往往有着开放性的和不确定性的结尾,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种思想的源泉便是他否定权威,倡导相对思想价值观念。比如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于婚姻的处理没有提供一个可靠的确定的结局,这在散裂的社会背景熏陶下体现在作者的写作中。这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它往往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支点来解决个人的问题,使得小说的描述有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结局。在《恋爱中的女人》的结局中,婚姻问题仍然是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使得小说对婚姻的叙述欠缺社会的安全感。整篇叙述以主人公的怀疑而终结,这种人物态度的表现即是对当时社会质疑的一种文学惯例。
现实主义的文学小说往往有着某种确定的感觉和完整感,且恰恰是作品的结构完整和叙事连贯性给了读者这种确定感和完整感。如《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有着明确的结尾,母亲尽管已经去世,儿子不能一时挣脱母亲对他的影响,但是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已经寻求到了走向希望的光明之路,给人以完整的确定性的精神支撑感。还有作品《虹》,在结构和叙述上也有着可靠的确定性,虽然主人公的追求没有实现,但是作品的结尾向读者描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前景,给人传递了一种精神上的确定感。
二、自由间接引语与向内看
劳伦斯在叙述的策略上融入了现代潮流,作者主张不出现在作品中,但作品中保持了部分传统全知叙述,其特点是在这些叙述中加入了自由间接引语,作品倾向于对人物内心声音的描述,并深入探索不为人所知的内心世界。此外,他还选择性地采用复调叙述,选择从不同层次、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个人物进行描述,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例如《公主》这部作品是一部典型反映人的肉体与本能被现代文明所禁锢的故事,作品呈现了公主灵与肉煎熬且内心极度扭曲的自我形象。作者运用全知叙述成功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性活动。比如主人公的父亲去世了,在她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该成家了,但却又拼命强调只是“抽象的空洞的成家”。劳伦斯在作品中的全知叙述又与传统的叙述有所不同,他加入了自由间接引语的全知叙述。比如文中她对男人不感兴趣的描述就是典型的自由间接引语。
向内看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在作者的思想里认为非自然化的力量存在现实生活中,于是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对这种力量的意识并试图寻求解决的措施。至少在精神上可以弥补。这种弥补的需要成为“向内看”的根源,在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中需要一种精神空间上的弥补来为心里空间提供一个适宜维持自我性格的整体感。
三、价值评判的犹豫与矛盾
在劳伦斯的创作世界里一切都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体现在现在与过去之间、社会阶级之间,对立的思想成为劳伦斯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
在作品的结构布篇上,《儿子与情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一部“教育小说”。小说中的场景多数是对两个人物进行的描述,主人公无法解决情人和母亲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小说的结尾在富有生机和光明的背景下,主人公依然是模糊困惑的,这也折射了作者在这种关系的处理上也是茫然的。
在《恋爱中的女人》作品里,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更加明显和激烈,主人公之间时时处在观念的针锋相对之中,特别是这一种复调的叙述,人物之间的语言分量是几乎同等的,使得读者很难明白哪一个人物真正代表作者的观点。换句话说,作者的观点是不明确的,其中有一个情节的描述,仅仅是因为一把椅子就引起了两位主人公的争斗,使得最终的结果是椅子送给别人了,但就这二人来说没有确定性的结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伦斯的作品既是对传统作品的继承,又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其作品多是对于家庭、性和婚姻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而价值评判的犹豫和矛盾使得他动摇作品中传统的“自我”,消解了作者本体的任何可靠的感觉,也没有对自己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性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熊沐清.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及糅合——劳伦斯叙事的二重性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1):30-36.
[2]吴兆凤.独特的双重叙事策略——读劳伦斯的《公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8):62-63.
[3]徐建纲.论劳伦斯作品的叙事风格.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2009(8):148-155.
关键词:传统;现代;劳伦斯;二重性;特征
闻名于二十世纪的劳伦斯既是十足传统的,又是十足现代的。在文学思潮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转变时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又体现了对现代文学的倡导,充分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糅合与碰撞。如《公主》这部作品中采用间接的话语汇入现代的潮流,主张作者不出现在作品中。而在对婚姻和性的描述中又保持了传统叙述的稳定性,甚至比传统的叙事更加趋向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不确定与可靠性
劳伦斯的部分小说像现代派别的小说往往有着开放性的和不确定性的结尾,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种思想的源泉便是他否定权威,倡导相对思想价值观念。比如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于婚姻的处理没有提供一个可靠的确定的结局,这在散裂的社会背景熏陶下体现在作者的写作中。这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它往往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支点来解决个人的问题,使得小说的描述有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结局。在《恋爱中的女人》的结局中,婚姻问题仍然是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使得小说对婚姻的叙述欠缺社会的安全感。整篇叙述以主人公的怀疑而终结,这种人物态度的表现即是对当时社会质疑的一种文学惯例。
现实主义的文学小说往往有着某种确定的感觉和完整感,且恰恰是作品的结构完整和叙事连贯性给了读者这种确定感和完整感。如《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有着明确的结尾,母亲尽管已经去世,儿子不能一时挣脱母亲对他的影响,但是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已经寻求到了走向希望的光明之路,给人以完整的确定性的精神支撑感。还有作品《虹》,在结构和叙述上也有着可靠的确定性,虽然主人公的追求没有实现,但是作品的结尾向读者描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前景,给人传递了一种精神上的确定感。
二、自由间接引语与向内看
劳伦斯在叙述的策略上融入了现代潮流,作者主张不出现在作品中,但作品中保持了部分传统全知叙述,其特点是在这些叙述中加入了自由间接引语,作品倾向于对人物内心声音的描述,并深入探索不为人所知的内心世界。此外,他还选择性地采用复调叙述,选择从不同层次、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个人物进行描述,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例如《公主》这部作品是一部典型反映人的肉体与本能被现代文明所禁锢的故事,作品呈现了公主灵与肉煎熬且内心极度扭曲的自我形象。作者运用全知叙述成功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性活动。比如主人公的父亲去世了,在她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该成家了,但却又拼命强调只是“抽象的空洞的成家”。劳伦斯在作品中的全知叙述又与传统的叙述有所不同,他加入了自由间接引语的全知叙述。比如文中她对男人不感兴趣的描述就是典型的自由间接引语。
向内看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在作者的思想里认为非自然化的力量存在现实生活中,于是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对这种力量的意识并试图寻求解决的措施。至少在精神上可以弥补。这种弥补的需要成为“向内看”的根源,在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中需要一种精神空间上的弥补来为心里空间提供一个适宜维持自我性格的整体感。
三、价值评判的犹豫与矛盾
在劳伦斯的创作世界里一切都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体现在现在与过去之间、社会阶级之间,对立的思想成为劳伦斯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
在作品的结构布篇上,《儿子与情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一部“教育小说”。小说中的场景多数是对两个人物进行的描述,主人公无法解决情人和母亲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小说的结尾在富有生机和光明的背景下,主人公依然是模糊困惑的,这也折射了作者在这种关系的处理上也是茫然的。
在《恋爱中的女人》作品里,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更加明显和激烈,主人公之间时时处在观念的针锋相对之中,特别是这一种复调的叙述,人物之间的语言分量是几乎同等的,使得读者很难明白哪一个人物真正代表作者的观点。换句话说,作者的观点是不明确的,其中有一个情节的描述,仅仅是因为一把椅子就引起了两位主人公的争斗,使得最终的结果是椅子送给别人了,但就这二人来说没有确定性的结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伦斯的作品既是对传统作品的继承,又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其作品多是对于家庭、性和婚姻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而价值评判的犹豫和矛盾使得他动摇作品中传统的“自我”,消解了作者本体的任何可靠的感觉,也没有对自己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性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熊沐清.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及糅合——劳伦斯叙事的二重性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1):30-36.
[2]吴兆凤.独特的双重叙事策略——读劳伦斯的《公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8):62-63.
[3]徐建纲.论劳伦斯作品的叙事风格.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2009(8):14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