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享行为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顾名思义,分享就是将自身的资源同他人共同享用,在实际交往过程中,若是能主动和他人分享自身资源,就容易博得他人信任,为今后良好交往奠定基础。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分享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愿意同他人进行分享的幼儿,很容易取得同伴的信任。最为关键的是,在幼儿同他人分享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为长大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坚实基础。
一、分享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分享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孔融让梨的故事已经传承千年不衰,足以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对分享教育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我国幼儿教育在分享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文化优势。
其次,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将几乎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孩子,导致他们从小便养成了习惯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关心,却严重缺乏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经验,由此更加重了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所以,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分享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应该予以不断强化。
最后,幼儿分享行为通常较容易发生在同伴之间,因而幼儿总是想法设法在同伴中表现自己,通过同伴来获取存在感和认同感,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了解。因此,分享能够帮助幼儿学会人际交往方法和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推动幼儿教育社会性发展。
二、分享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所在
现状问题:我国当前大部分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孩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对孩子可谓是“有求必应”,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做事从来不考虑他人感受和需要,占有欲非常强烈。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父母进行管教但老一辈进行维护,如此一来,不但未能及时纠正坏习惯,反而不断助长了孩子坏习惯养成的苗头。再加上没有比较的对象,幼儿很容易成为家里的刁蛮小公主和霸王小皇帝。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幼儿园老师始终强调玩具是大家共有的,要求每一位幼儿学会同他人分享,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子独占自己的玩具,随心所欲地去拿取。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幼儿在校园教育中所受到的正面教育。
原因所在:第一,老辈隔代教育。祖辈们总是对幼儿过分关心和溺爱,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了很多幼儿自小便养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坏习惯。第二,父母过度溺爱。家长由于长时间在外工作和奔波,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一旦和幼儿在一起便百般疼爱,有求必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对于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则视若无睹,甚至还暗自欢喜地认为这是一种个性。
三、幼儿教育的强化手段
1.合理采取表扬,慎用奖励手段。幼儿从小便有“做个好孩子”的价值定向,他们非常期望得到自己喜欢或有权威成人的肯定和表扬。在他们心中,家长和教师就属于这种独具权威的成人。他们为了能够得到这些成人的认可和表扬,经常会刻意表现出家长和教师所期待的行为出来。由于分享行为是教师和家长所认可的,每当幼儿表现出主动分享行为时,便会得到赞扬和肯定,所以为了得到成人的表扬,为了“做个好孩子”,有些幼儿只有在家长或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分享行为。虽然这非常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这种外在表扬和奖励等强化手段过度使用后,幼儿的分享行为就会过于依赖外部环境,被动地依靠外在动机来驱动自身外在行为,由此便无法形成自律的人格。
2.把握分享尺度,学会适当拒绝。不可否认,分享在个体成长与发展,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所以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这并不代表分享教育就可以毫无尺度,任意为之。若是我们过分强调分享,很有可能会出现偏离分享教育原本轨道的问题,出现“伪分享”问题。若是成人无视幼儿自身的合理权益,分享教育对幼儿来讲,就很可能抹杀了孩子的理想和个性,意味着要他们不要按照自己意愿行事,要为了迎合教师或家长的期望来放弃自身愿望;意味着他人重于自己,不要成为自己,而要始终服从于那些重于自己的东西或人,服从于外在的权威以及内化的责任。此时,“不要自私”便成为了一种抹杀和抑制个人人格自主发展的负面意识形态。所以,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分享并非要时刻放弃自身正当合理的权益,并非要剥夺个体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行事的意识和能力。
由上可知,分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构成环节,幼儿教育要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一种和他人分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幼儿教师要正视分享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分享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教会幼儿学会分享行为,养成良好的分享品质。
一、分享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分享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孔融让梨的故事已经传承千年不衰,足以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对分享教育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我国幼儿教育在分享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文化优势。
其次,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将几乎所有的爱都给了一个孩子,导致他们从小便养成了习惯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关心,却严重缺乏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经验,由此更加重了他们的自我中心主义,所以,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分享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应该予以不断强化。
最后,幼儿分享行为通常较容易发生在同伴之间,因而幼儿总是想法设法在同伴中表现自己,通过同伴来获取存在感和认同感,实现自我发现和自我了解。因此,分享能够帮助幼儿学会人际交往方法和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推动幼儿教育社会性发展。
二、分享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所在
现状问题:我国当前大部分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孩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对孩子可谓是“有求必应”,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做事从来不考虑他人感受和需要,占有欲非常强烈。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父母进行管教但老一辈进行维护,如此一来,不但未能及时纠正坏习惯,反而不断助长了孩子坏习惯养成的苗头。再加上没有比较的对象,幼儿很容易成为家里的刁蛮小公主和霸王小皇帝。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幼儿园老师始终强调玩具是大家共有的,要求每一位幼儿学会同他人分享,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子独占自己的玩具,随心所欲地去拿取。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幼儿在校园教育中所受到的正面教育。
原因所在:第一,老辈隔代教育。祖辈们总是对幼儿过分关心和溺爱,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了很多幼儿自小便养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坏习惯。第二,父母过度溺爱。家长由于长时间在外工作和奔波,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一旦和幼儿在一起便百般疼爱,有求必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对于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则视若无睹,甚至还暗自欢喜地认为这是一种个性。
三、幼儿教育的强化手段
1.合理采取表扬,慎用奖励手段。幼儿从小便有“做个好孩子”的价值定向,他们非常期望得到自己喜欢或有权威成人的肯定和表扬。在他们心中,家长和教师就属于这种独具权威的成人。他们为了能够得到这些成人的认可和表扬,经常会刻意表现出家长和教师所期待的行为出来。由于分享行为是教师和家长所认可的,每当幼儿表现出主动分享行为时,便会得到赞扬和肯定,所以为了得到成人的表扬,为了“做个好孩子”,有些幼儿只有在家长或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分享行为。虽然这非常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这种外在表扬和奖励等强化手段过度使用后,幼儿的分享行为就会过于依赖外部环境,被动地依靠外在动机来驱动自身外在行为,由此便无法形成自律的人格。
2.把握分享尺度,学会适当拒绝。不可否认,分享在个体成长与发展,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所以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这并不代表分享教育就可以毫无尺度,任意为之。若是我们过分强调分享,很有可能会出现偏离分享教育原本轨道的问题,出现“伪分享”问题。若是成人无视幼儿自身的合理权益,分享教育对幼儿来讲,就很可能抹杀了孩子的理想和个性,意味着要他们不要按照自己意愿行事,要为了迎合教师或家长的期望来放弃自身愿望;意味着他人重于自己,不要成为自己,而要始终服从于那些重于自己的东西或人,服从于外在的权威以及内化的责任。此时,“不要自私”便成为了一种抹杀和抑制个人人格自主发展的负面意识形态。所以,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分享并非要时刻放弃自身正当合理的权益,并非要剥夺个体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行事的意识和能力。
由上可知,分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构成环节,幼儿教育要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一种和他人分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幼儿教师要正视分享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分享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教会幼儿学会分享行为,养成良好的分享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