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zh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极为有效的科学方法,其应用十分广泛。从初中接触数学归纳法开始,它就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发现和发展的历史,是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础。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和原理,是掌握数学归纳法的重要途径。运用数学归纳法思想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归纳法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递归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从它被纳入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在实践中,用于证明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但首选还是数学归纳法,因为它是最直观、最简便的。
  一、数学归纳法的内涵
  数学归纳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明方法,从数学归纳法被发现、发展到实用,关于它的相关知识逐渐丰富到逐步完善。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发现和发展的历史,是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础。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和原理,是掌握数学归纳法的重要途径。数学归纳法的灵魂是递归思想,掌握它不但能培养我们以数学思想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能提高我们总结经验、归纳规律的能力。
  (一)数学归纳法的本源
  先从少数的事例中摸索出规律,再从理论上来证明这一规律的一般性,这是人们认识客观法则的方法之一。以小孩子识数为例。他们刚开始都是从一学起,一直学下去,直到某一时刻,他们领悟了,所有的数字都会数了。这是一个认识的飞跃,竟从有限跃到了无穷!这就是一个规律的总结。解释这个飞跃现象的原理,就是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大大地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由简到繁,由有限到无穷。
  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会自然的总结事物的规律,用一种设想将事物给描述出来。当我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的时候,我们要推翻前面的设想,再总结出一个新的设想。首先我们可以把对该事物最基本的认识做为第一个命题,这是能够保证其正确性的;如果我们可以证明在此基础上的第k个认识是正确的时候,第k+1个认识也是正确的,那么,这一系列认识就全部正确。前面的例子也很直观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历史
  正整数可以说是人们最先认识的数学概念之一。关于正整数,人们最初只是对有限个正整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正整数是一个无限集。人们研究正整数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无限集的问题。但人们不可能对正整数做无限次的操作,所以人们只有通过某种方法来实现以有限次的操作去获取无限集的某些性质,来研究涉及无限集的问题。
  1893年,意大利數学家皮亚诺建立起正整数的公理体系,他把数学归纳法作为一条公理纳入他的正整数公理系统之中。其形式一般为:
  “如果一个由正整数组成的集合S包含有1,又如果S包含有某一数a,就必然也包含有a的后继(即a+1),则S就包含所有的正整数。”
  此后,数学归纳法成为证明关于正整数的命题的首选方法,并且又发展出若干变型,如第一数学归纳法,倒推数学归纳法等。
  (三)数学归纳法的本质
  对于数学归纳法本质的认识,是学习数学归纳法并能正确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关键。
  数学归纳法被明确提出并广泛应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逻辑基础仍是不明确的。直到1889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发表了《算术原理新方法》,建立起关于正整数的5条公理,才使严格意义下的数学归纳法得以进一步明确。
  正整数五条公理:
  (1)1是正整数;
  (2)1不是任何正整数的后继者;
  (3)每一个正整数a都是一个后继者;
  (4)若a与b的后继者相等,则a与b也相等;
  (5)若有一个由正整数组成的集合S含有1,又若当S含有任一数a时,它一定也含有a的后继者,则S就含有全部正整数。
  正整数理论的建立,标志着数学归纳法逻辑基础的奠定。数学归纳法原理可表述为:设p(n)是与自然数n有关的一个命题,如果p(1)成立,若p(k)成立,则p(k+1)成立,那么p(n)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有着许多变种,但它的本质还是“1对;假设k对,k+1也对”,理解它并掌握,那么我们也可以变着法子来运用。
  在数学归纳法的证法里,它的两个命题都是不可缺少的。即便它是对在n等于1乃至n等于1万都成立,它对于任何自然数是否都成立呢?这却是并不一定的。这样,对于后面那个命题,一般不会被我们遗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以为“当n=1时,这个命题是正确的”这句话简单而忽略它。在证题时,如果只证了“假设当n=k时,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当n=k+1时,这个命题也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证明是不完整的、不正确的,它甚至会得出非常荒谬的结论。
  如:所有的正整数都相等。
  这个命题显然是荒谬的。但是如果我们忽略掉“1对”,那么可以用那个不完整的“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它。
  首先,我们假设“第k-1个正整数等于第k个正整数”是正确的,即k-1=k;
  这时两边都加1,则得k=k+1,即
  “第k个正整数等于第k+1个正整数”也是正确的。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所有的正整数都相等这个结论。所以说,数学归纳法的2个组成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数学归纳法与一般归纳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数学归纳法具有明确的论证意识,通过应用归纳法步骤和传递步骤来确保论证的严密性和正确性。庞加莱很明确的指出了普通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区别,他说:“我们必须承认,这和通常的归纳程序有及其相似之处。但是,其中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归纳法,当其应用于自然科学时,常是不确定的,因为它的基础是相信宇宙中有一种普遍顺序,一种在我们之外的顺序。相反,数学归纳法,即递归证法,把自然视为一种必然,因为它不过是心灵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递归函数
  递归思想是数学归纳法的灵魂。一般来说,递归函数是一个在正整数集上定义了的函数。首先,有定义;其次,如果知道了,……,,那么也就完全知道了。
  如:由
  定义了一个递归函数。通过计算,可以知道=1, =2, =4,=7,……,从而可以得出这个递归函数就是
  這个等式就变成一个需要“证明”的问题。而由数学归纳法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数学归纳法的数学应用
  (一)代数恒等式方面的应用
  例 1:等差数列的第n项,可以用公式
  表示。这里,a1是它的首项,d是公差。
  证明:当n=1时,,(1)式是成立的。
  假设当n=k时,(1)式成立,那么有
  =
  =
  所以当n=k+1的时候,(1)式也是成立的。
  综上所述,对于所以的n,(1)式都是成立的。
  例 2: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可以用公式
  表示。这里,是它的首项,是公差。
  证明   当=1的时候, =,(2)式是成立的。
  假设当=k的时候,(2)式是成立的,那么
  =
  =
  =+
  所以当n=k+1的时候,(2)式也是成立的。
  综上所述,对于所以n,(2)式都是成立的。
  这一个公式我们经常应用它解决一些数学题目,以前单纯的相信它,而不去思考它的正确性。但是现在我们在使用一个公式前都应该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尝试证明它,去思考它是怎么归纳出来的。这个时候,数学归纳法将是我们最好的帮手。
  (二)不等式方面的应用
  例3:求证n个非负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
  n个非负数,,……,的几何平均数是;
  算术平均数是
  所以本题就是要求证明:
  证明  当n=1时,(3)式显然成立。
  假设0<≦≦……≦
  如果,那么所有的(j=1,2,……,n)都相等,(3)式显然成立。
  进一步假设<,并且假设
  成立。显然(4)式的右边<
  因为   =
  =  +
  把等式两边都乘方n(n 1)次,并且由
  >  + (a>0,b>0)
  可知
  >
  +n()
  =
  ≧
  =……
  所以
  ≦
  也成立。于是定理得证。
  上题可以说是不等式证明方面的一个比较轻松的例题。因为对于不等式方面的证明并不像恒等式那么直观,所以仅仅是会生搬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公式已经无法满足解题需要,我们必须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才能灵活应用。
  运用数学归纳法思想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的目的。数学归纳法不仅仅只是一个证明数学问题的证明方法,它包含了一个很好的看待事物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以数学归纳法的思想看待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很轻松的解决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
  数学归纳法的灵魂是递归思想。贯彻好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做“进”的思考,还能辅助我们做“退”的思考。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个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用数学归纳法来一个飞跃上升,于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实际生产中,运用数学归纳法的实例也是比比皆是,如气象工作者、水文工作者,地震工作者依据积累的历史资料作气象预测,水文预报,地震预测用的就是归纳法。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比如排队对齐问题,运用老师教的经验我们很快就整齐了,可是这些经验是怎么出来的呢?这就好像我们一直知道“1+1=2”,可是它为什么等于2呢?真正贯彻数学归纳法于思想中,认识事物将从本质出发,或许还能留下一些经验给后人以方便。
其他文献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与感情达到顺畅的交流。  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作为个人,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
期刊
【摘要】构图是绘画的布局,是画的骨骼和结构,也是画家形成独特个性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构图产生不同的意境和形式美。构图的优劣,反映画家组织画面的能力,也是衡量画家艺术水平乃至艺术修养的标准。拼接式构图在当下中国画创作中越来越受到画家的青睐,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物画构图新趋势,本文对全国美展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拼接式构图进行分类简析,阐述拼接式构图对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影响的缘由。  【关键词】拼接式构图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几十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成果,它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期刊
【摘要】2015年11月3日-5日,一年一度的汽车改装配件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来自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商、销售商,汽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展会,展会汇聚了汽车商业、文化展示于一体。美国近百年的汽车文化在这个展会中尽展风采。  【关键词】汽车改装;SEMA;汽车文化    汽车改装在全世界越来越风靡,很多汽车爱好者玩转车辆改装,从外观到性能的改装,形式各异。而说到改装行业的盛会,不得不提到汽车改装零配件
期刊
【摘要】通过对100名随机抽取的镇江城区退休老年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从食品、日常开销、娱乐活动、医疗保健及交通通讯等方面分析了镇江老年人口的基本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当前镇江老人消费水平总体处于温饱型阶段,饮食和日常开销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比例较高,而娱乐和交通通讯等升级型消费比例偏低,最后提出了促进老年人口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口;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期刊
1、出镜记者的定义和分类  出镜记者于60年前开始出现在西方新闻界,到上世纪80年代才慢慢活跃于我国电视观众的视野之中。西方媒体并没有对“出镜记者”给出一个标准具体的定义,他们认为记者就应该时刻准备上镜进行新闻报道,而不单单是幕后的新闻工作者。  我国有学者这样定义出镜记者:出镜记者就是指在电视采访中出现在镜头里的记者和主持人。这个定义显然有点局限,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出镜记者肯定是不够的。因为“电
期刊
【摘要】在“少教多学”的理念下,教师着力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培养发展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有利于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有利于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把语文课堂变成智慧课堂,也能让教师从中收获到创造的成就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师生的智慧火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质疑法;课题;反常点;逆向思维;思想感情    在“少教多学”的理念下,课
期刊
一、问题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在生命早期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隘的兴趣,并或伴有语言障碍;1943年,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发现了第一例孤独症,在当时被认为是罕见病,2008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的发病率为1/88,到2012年发病率又上升到1/68[1];在我国2013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合并发病率为11.8/万,大陆、台
期刊
一、国内IT外包服务的特点及问题  在我国,IT服务外包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吸引着从业者的目光,相对于利润微薄的传统IT行业,IT服务外包业务可谓是一座金矿。然而中国IT服务行业却正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差、层次低、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面对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能否在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是每一个服务商都应该思索的问题,而大多数服务商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扩张困难,难以发展——渠道扁
期刊
【摘要】党报具有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功能。在新媒体时代,党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有削减。只要增强责任意识、贴近人民群众、利用新技术,党报就能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党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  党报从诞生开始,就承担起引导新闻舆论、培养社会意识的功能和责任,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