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却是一门学问。传统的做法是“教教材”,而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两年新教材的使用,使我感觉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活”,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必须体现实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体现本质上的转变。
一、让思品与生活课回归生活
众所周知,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一般以说教为主,灌输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致于在学生头脑中政治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努力改变这一点。使用教材时,要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来关注社会生活,从而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也就是说,既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如: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我首先选取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节目,告诉学生聋哑人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一等奖,这说明了表演时聋哑人对自己的自信,对自己的执着;同时我还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男子110米栏冠军的精彩镜头,引用了刘翔“中国有我,世界有我”的名言。由于选取的话题,学生比较关注,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参与,逐渐在参与中认识到自信有助于成功,也认识到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唱响属于自己的自信之歌。
二、让思品与生活课精彩纷呈
现在的学生不仅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独立意识、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课堂教学呈现出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教学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上下功夫。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失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方法。为此,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教学“学习中的苦与乐”时,可采用辩论形式;教学“青春畅想”时,采用让学生解读26个字母意义,看哪个学生说得多、哪个小组说得好的形式;教学“青春寄语”时,采用让学生先写寄语再收集,通过抽签相互祝福的形式;教学“珍视新友谊”时,采用学生自我介绍的形式;教学“延伸生命的价值”时,采用让学生讨论的形式……
三、让思品与生活课实用有效
新课标明确提出:“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体现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此,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礼仪教育等方面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其实,新教材中这方面的素材非常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使用。
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时,针对当前许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成天享受着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为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设计了“自己动手,实践体验”的教学步骤,即让学生自查课桌内物品整理情况,给自己打分,然后请比较优秀的学生上台介绍整理物品的小诀窍,最后要求学生课后给自己的课桌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让每一课思品与生活课动态生成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提供“场所”,努力使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的“动态生成”。
如: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一框中有关伐木工人的材料时,我说:“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去答。突然,学生A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吗?”“可以。”“老师,伐木工人采取截肢方法,真的能最终活着回去吗?截肢真的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学生A继续说:“自行截肢,简单包扎,再艰难地爬回去,要流多少血。况且又是在森林里伐木,行人稀少,离家较远,伐木工人非常有可能在路上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再假如在昏迷的过程中,遇到凶猛野兽又怎么办?”我听了不禁为之一震,说:“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吗?”学生B说:“我想了一下,截肢不应是当时唯一的方法。如果先用电锯锯压在腿上的树干一点,然后抽出电锯,再斜着锯,如此反复,不是可以脱身了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使精心设计的教案搁浅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我打破了“预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众所周知,新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使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一、让思品与生活课回归生活
众所周知,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一般以说教为主,灌输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致于在学生头脑中政治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努力改变这一点。使用教材时,要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来关注社会生活,从而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也就是说,既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如: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我首先选取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节目,告诉学生聋哑人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一等奖,这说明了表演时聋哑人对自己的自信,对自己的执着;同时我还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男子110米栏冠军的精彩镜头,引用了刘翔“中国有我,世界有我”的名言。由于选取的话题,学生比较关注,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参与,逐渐在参与中认识到自信有助于成功,也认识到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唱响属于自己的自信之歌。
二、让思品与生活课精彩纷呈
现在的学生不仅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独立意识、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课堂教学呈现出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教学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上下功夫。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失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方法。为此,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教学“学习中的苦与乐”时,可采用辩论形式;教学“青春畅想”时,采用让学生解读26个字母意义,看哪个学生说得多、哪个小组说得好的形式;教学“青春寄语”时,采用让学生先写寄语再收集,通过抽签相互祝福的形式;教学“珍视新友谊”时,采用学生自我介绍的形式;教学“延伸生命的价值”时,采用让学生讨论的形式……
三、让思品与生活课实用有效
新课标明确提出:“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体现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此,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礼仪教育等方面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其实,新教材中这方面的素材非常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使用。
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时,针对当前许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成天享受着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为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设计了“自己动手,实践体验”的教学步骤,即让学生自查课桌内物品整理情况,给自己打分,然后请比较优秀的学生上台介绍整理物品的小诀窍,最后要求学生课后给自己的课桌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让每一课思品与生活课动态生成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提供“场所”,努力使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的“动态生成”。
如: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一框中有关伐木工人的材料时,我说:“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去答。突然,学生A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吗?”“可以。”“老师,伐木工人采取截肢方法,真的能最终活着回去吗?截肢真的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学生A继续说:“自行截肢,简单包扎,再艰难地爬回去,要流多少血。况且又是在森林里伐木,行人稀少,离家较远,伐木工人非常有可能在路上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再假如在昏迷的过程中,遇到凶猛野兽又怎么办?”我听了不禁为之一震,说:“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吗?”学生B说:“我想了一下,截肢不应是当时唯一的方法。如果先用电锯锯压在腿上的树干一点,然后抽出电锯,再斜着锯,如此反复,不是可以脱身了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使精心设计的教案搁浅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我打破了“预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众所周知,新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使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