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阐述S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情况并得出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研究解决辅导员专业化对策,为新形势下如何来实现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17-02
1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情况
S学院作为江苏省第一家民办本科院校,全国最早四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在社会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声誉。本文作者在S学院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建设情况比较了解。通过问卷掌握了S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采取措施及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如何建设的对策。现将收集问卷归纳整理如下。
1.1 党政领导重视学生工作,实行辅导员“双重制”领导体制
S学院自建校起充分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成长引路人并配备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老师来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充分领会教育部颁布一系列关于辅导员方面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加强和改进S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S学院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学校设置专门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在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领导下实习辅导员“双重”领导制,S学院建立大学工体系,辅导员管理实习双重管理,学工部和院系共同领导。
1.2 建立比较完善辅导员晋升和职称评定机制
学工部和人事处共同牵头制定了辅导员行政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机制。在院(系)干得比较出色的辅导员可以兼容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分团委书记。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兼任院(系)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助学贷款管理员。表现出色辅导员可以通过竞选担任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符合条件辅导员可以参加学校人事处和社政部牵头举办辅导员走上讲台试讲制度。
1.3 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校实行二级院系考核体系,学生工作是学校考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实行学工部和院系共同考核机制。辅导员工作考核等级与辅导员工资绩效挂钩。学校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且对工作付出多业绩的辅导员进行奖励。
1.4 建立辅导员交流平台
学校花费资金请专门公司根据S院校院情设计了辅导员工作平台,该平台建立完善辅导员资料库和辅导员交流平台。学校定期举办辅导员主题沙龙,由学工部牵头,院系承办,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和学工部和院系分管学生工作主要领导共同参与。创建学工之家QQ群,让辅导员找到家的感觉。
1.5 制定适合校情辅导员培训计划
辅导员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学校由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牵头制定详实辅导员培训计划。印发S学院辅导员培训计划,在繁杂的事务性学生管理工作中,探索学生管理工作阶段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工作侧重点定期召开辅导员沙龙。
1.6 辅导员专业地位知识体系
学校将辅导员工作划分为就业指导、资助工作、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辅导员业务培训六大块。每一块学校收集资料汇总成册并专门召开辅导员业务培训。
2 辅导员专业化存在问题
2.1 辅导员学历和专业背景不尽合理
对S学院目前87位辅导员学历和专业背景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有近35%辅导员第一学历是专科生,这部分辅导员主要来自于S学院毕业留校和二次就业的。留校这部分辅导员在校期间是佼佼者和学生干部,他们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热爱母校。二次就业非常珍惜来自不易的再就业机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但这部分辅导员最大的瓶颈是学历偏低,尽管有不少辅导员通过夜大、自考、成考等方式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但第一学历毕竟是客观现实,专科毕业和其他学历毕业多少还是有差距的。
87位辅导员大学期间就读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管类和理工类,有少数是艺术类,教育类和思政类只有为数少数。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背景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2%,具有人文类学科专业背景的占20.4%,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科专业的占3.2%;财经政法学科专业占14.4%,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占30%,理工学科专业占25.3%,体育艺术类占2.5%。
2.2 辅导员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不利于工作的延续性
经对S学院辅导员构成分析,看出S学院辅导员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辅导员比较年轻,比较容易与学生沟通,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比较接近学生,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更容易理解。辅导员一般由年轻人组成,精力比较旺盛,能较好的适应当前的超负荷工作量。但是,正因为辅导员年轻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希望辅导员能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当自己的輔导员在年龄上和学生差不多,在心理上和人生阅历以及其他方面和自己基本上还是同一个水平的时候,学生有一些心理诉求可能就不会向自己的辅导员倾诉。因此,辅导员过于年轻化的队伍特点,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
2.3 辅导员工作存在中心有偏差,理论研究水平偏低
高校专职辅导员基本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对学生的管理为主要工作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他们的身份是双肩挑的教师。可以这样说,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务都需要有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而大多数院系辅导员因学校人事管理关系又必须接受院系管理,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许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理论研究水平偏低,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利于大学导师和辅导员个人成长。
2.4 辅导员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尽管学校出台辅导员工作意见文件但仍有部分辅导员认为个人职业生涯与晋升不明,工资待遇与工作量和压力不完全成正例,工作负荷过重。师生搭配比例过大,事务性工作与专业理论提升相矛盾,职责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尤其在辅导员理论水平提升上面院系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工部和院系对辅导员考核机制很严,但考核主要停留表面数据考核偏多。 2.5 辅导员专业化标准不明确,辅导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学校通过一系列辅导员培训计划及辅导员沙龙,想提高辅导员工作和理论水平。但培训和辅导员沙龙针对性不明显,大家培训采取一刀切方式。因每个人接受能力有差别,故培训接受效果因人而异。培训之后跟踪反馈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之后跟踪服务学校几乎没做,学校没有一套体系能真正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即辅导员专业化程度没有衡量标准。
3 辅导员专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辅导员职业认识需要加强
在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将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从事职业,调研结果愿意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只有12.2%比例,80%以上辅导员选择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从事其他岗位工作。不愿意长期从事原因是认为辅导员工作压力大,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有工作倦怠感,辅导员工作事务性太多缺少专业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地位在校领导、同事、教师、学生心目中永远地位不是很高,甚至个别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任何人都能从事。
3.2 辅导员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渴望成才,追求成功是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辅导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学生,所以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一般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现出来,无视大学生的成才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瞎忙。传统的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以教学为重,弱化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加之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的事情,故辅导员有意无意中会弱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之辅导员任务德育工作没有严格考核体系,学校重视是表面的数据。因此,辅导员无形中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3 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辅导员考核没有做到完全定性和定量考核,即使有一些量化指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太好执行。故辅导员考核只选择几个主要指标考核。一般辅导员所带班级没有发生重大学生人生伤亡事故,辅导员没有犯原则性政治错误,辅导员考核等级都会合格。S学院近几年只发生一位辅导员被学校辞退的,其辞退真正原因还是因为个人在网上被学生举报造成极坏的影响才辞退的。这种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S学院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地方重点应用型大学目标。非专业化也导致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吸引一些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就业,不利于提高高效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树立辅导员形象。辅导员因来自不同专业背景这种优势也没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容易导致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以主观的臆断来指导工作,仅凭主观的经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如一些校园恶性事件为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近期在某知名高校发生的同学之间因为个人生活上琐事造成投毒事件造成人员伤亡的恶劣事件等,高校如何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特点来开展工作值得深思。
3.4 辅导员创新精神不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价值观念易出现一些偏差。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变化及时吸收新鲜事物,准备把握全局和学生沟通。对学生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应有高度的敏锐度和灵敏度。但由于学校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一切围绕安全中心,辅导员工作又是事务巨细,导致辅导员整体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辅导员的创造性,易出现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局面。
4 如何实现辅导员专业化
4.1 根据辅导员个人兴趣差异和专业知识结构,架构辅导员合理分流的机制
S学院已经建立比较合理和严格辅导员选拔制度,但辅导员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结构各有差别。学校希望建立一支比较稳定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维系需要学校出台详细辅导员培训计划,使尽快融入到辅导员这个岗位。要将辅导员队伍的在职培训与岗前培训、学习进修与短期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适时培训与定期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发建设日常实验和一批定期集中的培训基地。通过系统经常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业务水平。通过养用结合,使辅导员逐渐成长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和等方面的“专家”和“权威”。
4.2 成立辅导员自己专业组织
行业组织在行业队伍专业化建设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上一些行业组织如教育学会、书法协会、驾驶员协会等值得我们在S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加以借鉴。S学院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加大辅导员之间交流。但这种交流主要局限在定期由某一个院系承担重点交流辅导员工作层面,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工作要求,面对日益强大的辅导员队伍,成立S学院辅导员协会是S学院在新时期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辅导员协会可以在学校内部按照一定条件采取自愿报名和选拔方式建成,也可以联合其他民办高校共同组建。内容上可以通过研究申报辅导项目来充实辅导员业务,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可以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供认证,促进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服务,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开展工作交流活动和组织开展理论探讨,筹办内刊等,为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陶冶情操,劳逸结合;还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并提升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协会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吸引力,争取所有的辅导员都有机会加入。协会应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纪律约束、自己的章程并聘有专家。
4.3 利用学校内部信息网络平台提供辅导员交流信息平台
高校作为文化志高点宣传阵地,S学院同样责无旁贷。学校有比较丰富的宣传阵地,S学院已经建立比较好宣传平台,校内有内部网站、有校内广播电台、有S学院报、有S高教等,这些平台比较好宣传S学院育人理念。学校网站有学工部网站及辅导员内部管理系统,S高教有专栏刊登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发表相关方面论文。这些栏目设置为辅导员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但是在具体交流平台个性化设置方面还需要加强。若网站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栏目可以命名为“辅导员之家”,这样可以让辅导员更多地体会到家的温暖。辅导员可以在上面发表管理学生工作心得、撰写每日一语等等。
4.4 保障机制,待遇留人、政策留人
S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設并专门设立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要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科研队伍建设、学校教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要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考核体系,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要将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表彰奖励体系中,统一表彰,按比例评选。尤其在辅导员岗位职责、工作关系、福利待遇、人员选聘与录用等环节上加强领导,保障有力。要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学校要有用于辅导员培训的专项经费、构建辅导员交流学习的主阵地,例如,举办辅导员论坛、办辅导员学习专刊等。要加强辅导员的待遇保障,在住房津贴、岗位津贴、话费补助、业务学习补助等方面酌情给予关心。专业化使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把辅导员培养成为思想工作、学生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专业化通过制定动态平衡的人员考核、聘用、晋升、激励、流动等制度,可以使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流动,吸引高质量、高层次、多学科人员的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冯晓星.高等院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7(6):17-18.
[2] 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37-40.
[3] 杨振斌.双肩挑50年清华大学辅导员制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7.
[4] 陈琴,庞丽娟,许晓晖.论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26-32.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17-02
1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情况
S学院作为江苏省第一家民办本科院校,全国最早四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在社会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声誉。本文作者在S学院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建设情况比较了解。通过问卷掌握了S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采取措施及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如何建设的对策。现将收集问卷归纳整理如下。
1.1 党政领导重视学生工作,实行辅导员“双重制”领导体制
S学院自建校起充分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成长引路人并配备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老师来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充分领会教育部颁布一系列关于辅导员方面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加强和改进S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S学院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学校设置专门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在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领导下实习辅导员“双重”领导制,S学院建立大学工体系,辅导员管理实习双重管理,学工部和院系共同领导。
1.2 建立比较完善辅导员晋升和职称评定机制
学工部和人事处共同牵头制定了辅导员行政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机制。在院(系)干得比较出色的辅导员可以兼容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分团委书记。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兼任院(系)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助学贷款管理员。表现出色辅导员可以通过竞选担任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符合条件辅导员可以参加学校人事处和社政部牵头举办辅导员走上讲台试讲制度。
1.3 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校实行二级院系考核体系,学生工作是学校考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实行学工部和院系共同考核机制。辅导员工作考核等级与辅导员工资绩效挂钩。学校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且对工作付出多业绩的辅导员进行奖励。
1.4 建立辅导员交流平台
学校花费资金请专门公司根据S院校院情设计了辅导员工作平台,该平台建立完善辅导员资料库和辅导员交流平台。学校定期举办辅导员主题沙龙,由学工部牵头,院系承办,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和学工部和院系分管学生工作主要领导共同参与。创建学工之家QQ群,让辅导员找到家的感觉。
1.5 制定适合校情辅导员培训计划
辅导员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学校由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牵头制定详实辅导员培训计划。印发S学院辅导员培训计划,在繁杂的事务性学生管理工作中,探索学生管理工作阶段规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工作侧重点定期召开辅导员沙龙。
1.6 辅导员专业地位知识体系
学校将辅导员工作划分为就业指导、资助工作、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辅导员业务培训六大块。每一块学校收集资料汇总成册并专门召开辅导员业务培训。
2 辅导员专业化存在问题
2.1 辅导员学历和专业背景不尽合理
对S学院目前87位辅导员学历和专业背景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有近35%辅导员第一学历是专科生,这部分辅导员主要来自于S学院毕业留校和二次就业的。留校这部分辅导员在校期间是佼佼者和学生干部,他们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热爱母校。二次就业非常珍惜来自不易的再就业机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但这部分辅导员最大的瓶颈是学历偏低,尽管有不少辅导员通过夜大、自考、成考等方式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但第一学历毕竟是客观现实,专科毕业和其他学历毕业多少还是有差距的。
87位辅导员大学期间就读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管类和理工类,有少数是艺术类,教育类和思政类只有为数少数。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背景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2%,具有人文类学科专业背景的占20.4%,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科专业的占3.2%;财经政法学科专业占14.4%,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占30%,理工学科专业占25.3%,体育艺术类占2.5%。
2.2 辅导员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不利于工作的延续性
经对S学院辅导员构成分析,看出S学院辅导员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辅导员比较年轻,比较容易与学生沟通,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比较接近学生,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更容易理解。辅导员一般由年轻人组成,精力比较旺盛,能较好的适应当前的超负荷工作量。但是,正因为辅导员年轻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希望辅导员能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当自己的輔导员在年龄上和学生差不多,在心理上和人生阅历以及其他方面和自己基本上还是同一个水平的时候,学生有一些心理诉求可能就不会向自己的辅导员倾诉。因此,辅导员过于年轻化的队伍特点,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
2.3 辅导员工作存在中心有偏差,理论研究水平偏低
高校专职辅导员基本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和服务工作。以对学生的管理为主要工作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他们的身份是双肩挑的教师。可以这样说,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务都需要有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而大多数院系辅导员因学校人事管理关系又必须接受院系管理,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许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理论研究水平偏低,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利于大学导师和辅导员个人成长。
2.4 辅导员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尽管学校出台辅导员工作意见文件但仍有部分辅导员认为个人职业生涯与晋升不明,工资待遇与工作量和压力不完全成正例,工作负荷过重。师生搭配比例过大,事务性工作与专业理论提升相矛盾,职责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尤其在辅导员理论水平提升上面院系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工部和院系对辅导员考核机制很严,但考核主要停留表面数据考核偏多。 2.5 辅导员专业化标准不明确,辅导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学校通过一系列辅导员培训计划及辅导员沙龙,想提高辅导员工作和理论水平。但培训和辅导员沙龙针对性不明显,大家培训采取一刀切方式。因每个人接受能力有差别,故培训接受效果因人而异。培训之后跟踪反馈显得尤为重要。培训之后跟踪服务学校几乎没做,学校没有一套体系能真正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即辅导员专业化程度没有衡量标准。
3 辅导员专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辅导员职业认识需要加强
在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将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从事职业,调研结果愿意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只有12.2%比例,80%以上辅导员选择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从事其他岗位工作。不愿意长期从事原因是认为辅导员工作压力大,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有工作倦怠感,辅导员工作事务性太多缺少专业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地位在校领导、同事、教师、学生心目中永远地位不是很高,甚至个别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任何人都能从事。
3.2 辅导员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渴望成才,追求成功是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辅导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学生,所以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一般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现出来,无视大学生的成才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瞎忙。传统的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以教学为重,弱化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加之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的事情,故辅导员有意无意中会弱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之辅导员任务德育工作没有严格考核体系,学校重视是表面的数据。因此,辅导员无形中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3 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辅导员考核没有做到完全定性和定量考核,即使有一些量化指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太好执行。故辅导员考核只选择几个主要指标考核。一般辅导员所带班级没有发生重大学生人生伤亡事故,辅导员没有犯原则性政治错误,辅导员考核等级都会合格。S学院近几年只发生一位辅导员被学校辞退的,其辞退真正原因还是因为个人在网上被学生举报造成极坏的影响才辞退的。这种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S学院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地方重点应用型大学目标。非专业化也导致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吸引一些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就业,不利于提高高效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树立辅导员形象。辅导员因来自不同专业背景这种优势也没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容易导致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以主观的臆断来指导工作,仅凭主观的经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如一些校园恶性事件为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近期在某知名高校发生的同学之间因为个人生活上琐事造成投毒事件造成人员伤亡的恶劣事件等,高校如何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特点来开展工作值得深思。
3.4 辅导员创新精神不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价值观念易出现一些偏差。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变化及时吸收新鲜事物,准备把握全局和学生沟通。对学生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应有高度的敏锐度和灵敏度。但由于学校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一切围绕安全中心,辅导员工作又是事务巨细,导致辅导员整体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辅导员的创造性,易出现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局面。
4 如何实现辅导员专业化
4.1 根据辅导员个人兴趣差异和专业知识结构,架构辅导员合理分流的机制
S学院已经建立比较合理和严格辅导员选拔制度,但辅导员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结构各有差别。学校希望建立一支比较稳定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维系需要学校出台详细辅导员培训计划,使尽快融入到辅导员这个岗位。要将辅导员队伍的在职培训与岗前培训、学习进修与短期培训、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适时培训与定期培训、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发建设日常实验和一批定期集中的培训基地。通过系统经常专业化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业务水平。通过养用结合,使辅导员逐渐成长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和等方面的“专家”和“权威”。
4.2 成立辅导员自己专业组织
行业组织在行业队伍专业化建设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上一些行业组织如教育学会、书法协会、驾驶员协会等值得我们在S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加以借鉴。S学院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加大辅导员之间交流。但这种交流主要局限在定期由某一个院系承担重点交流辅导员工作层面,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工作要求,面对日益强大的辅导员队伍,成立S学院辅导员协会是S学院在新时期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辅导员协会可以在学校内部按照一定条件采取自愿报名和选拔方式建成,也可以联合其他民办高校共同组建。内容上可以通过研究申报辅导项目来充实辅导员业务,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可以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供认证,促进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培训服务,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开展工作交流活动和组织开展理论探讨,筹办内刊等,为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陶冶情操,劳逸结合;还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并提升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协会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吸引力,争取所有的辅导员都有机会加入。协会应有必要的经费支持、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纪律约束、自己的章程并聘有专家。
4.3 利用学校内部信息网络平台提供辅导员交流信息平台
高校作为文化志高点宣传阵地,S学院同样责无旁贷。学校有比较丰富的宣传阵地,S学院已经建立比较好宣传平台,校内有内部网站、有校内广播电台、有S学院报、有S高教等,这些平台比较好宣传S学院育人理念。学校网站有学工部网站及辅导员内部管理系统,S高教有专栏刊登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发表相关方面论文。这些栏目设置为辅导员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但是在具体交流平台个性化设置方面还需要加强。若网站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栏目可以命名为“辅导员之家”,这样可以让辅导员更多地体会到家的温暖。辅导员可以在上面发表管理学生工作心得、撰写每日一语等等。
4.4 保障机制,待遇留人、政策留人
S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設并专门设立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要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科研队伍建设、学校教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要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考核体系,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要将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表彰奖励体系中,统一表彰,按比例评选。尤其在辅导员岗位职责、工作关系、福利待遇、人员选聘与录用等环节上加强领导,保障有力。要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学校要有用于辅导员培训的专项经费、构建辅导员交流学习的主阵地,例如,举办辅导员论坛、办辅导员学习专刊等。要加强辅导员的待遇保障,在住房津贴、岗位津贴、话费补助、业务学习补助等方面酌情给予关心。专业化使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把辅导员培养成为思想工作、学生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专业化通过制定动态平衡的人员考核、聘用、晋升、激励、流动等制度,可以使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流动,吸引高质量、高层次、多学科人员的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冯晓星.高等院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7(6):17-18.
[2] 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37-40.
[3] 杨振斌.双肩挑50年清华大学辅导员制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7.
[4] 陈琴,庞丽娟,许晓晖.论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