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医疗联合体对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的影响。
方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进行对比,研究二者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结合我国医疗现状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推断。
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而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病人看病的一般需求,去大医院看病还是现阶段的主要途径。
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担负起医疗联合体的一级,需通过完善基层医疗能力,并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转变。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 基层医疗建设 双向转诊
医疗联合体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最早在政策上提出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人。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格局。
一、 医疗联合体是什么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只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机构。
而大医院通常是指拥有一定规模的处理各种疾病和损伤的综合医院或治疗特定疾病或伤害的专科医院。
从二者的职能可以看出所谓“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
二、 医疗联合体的现实意义
我们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解读可以明确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二者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相互合作的关系,其重点就是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分级诊疗、并可双向转诊。
这在我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里,老百姓看病大多都集中在大医院进行,导致看病等待时间长,住院床位急缺,医疗成本高。而健全基层医疗网络,使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成为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现状的有力方法。大病进医院,小病进基层是比较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基层医疗机构将成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基层卫生服务的主体。而大医院则成为基层医疗的有力支持与后盾。
三、 实际实践工作中许多政策和制度上的问题尚待解决
首先,是资金与技术保障还需加强。其次,双向转诊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但现行的医保方面的相关规定,制约了患者双向转诊。再次,联合体内部的医师多点执业也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联合体成员单位互派人员深度参与到所去单位诊疗中的行为,在现行的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中是不允许的。最后,医疗联合体是新生事物,没有范本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
四、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相比地位和能力上存在不足
(一) 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功能缺失
基层医疗机构人手不足,根据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可以为2000——3000人提供医疗服务。按照国际最低标准测算,我国城市5亿人口至少需要16万名全科医生。但是,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及助理医生不足8万人,无法满足居民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全科医生的紧缺和不足,造成了社区医院、卫生站人员素质偏低。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一般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不分科,主要由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医生在从业过程中,处于信息垄断状态,随着其道德风险的增加,提供无效服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加之医生专业素质比较低,服务的质量较大医院服务质量差。
(二) 人们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认识不足。
有病才到医院治病,是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就医观念。多数居民缺乏预防和保健意识,认为社区医疗机构在技术、实力等方面远远比不上综合性大医院。一些人将社区卫生站看作是医院的“门市部”或者是私人小诊所,甚至把卫生站提供的免费服务看成是“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不仅如此,我国基层社区组织也未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活动持漠视的态度,对社区医疗机构开展的工作不热心、不支持。
(三)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卫生机构总数的2.98%,其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52%。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状况也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基层医疗机构从设施、诊疗水平等客观条件上与大医院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社区医疗机构硬件匮乏、设备陈旧,甚至所处的外部环境太差影响了居民就诊信心,并且许多社区医疗机构业务单一、技术水平偏低,普遍缺乏全科医生和高级人才。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是合理的、可行的。基层医疗机构本身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现状,又让我国不得不重视基层医疗的作用,特别是新医改政策更是将基层医疗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对于基层医疗的建设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不论是首诊制还是转诊制的探索,都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服务作后盾,当务之急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大力宣传基层卫生服务的宗旨和内容,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和连续性服务的好处,并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转变居民的观念。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医疗联合体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
[2]蒋平,中国社区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J],2013年
[3]杜乐勋,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年3月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医疗联合体对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的影响。
方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进行对比,研究二者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结合我国医疗现状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推断。
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而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病人看病的一般需求,去大医院看病还是现阶段的主要途径。
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担负起医疗联合体的一级,需通过完善基层医疗能力,并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转变。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 基层医疗建设 双向转诊
医疗联合体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最早在政策上提出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人。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格局。
一、 医疗联合体是什么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只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机构。
而大医院通常是指拥有一定规模的处理各种疾病和损伤的综合医院或治疗特定疾病或伤害的专科医院。
从二者的职能可以看出所谓“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
二、 医疗联合体的现实意义
我们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解读可以明确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二者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相互合作的关系,其重点就是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分级诊疗、并可双向转诊。
这在我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里,老百姓看病大多都集中在大医院进行,导致看病等待时间长,住院床位急缺,医疗成本高。而健全基层医疗网络,使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成为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现状的有力方法。大病进医院,小病进基层是比较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基层医疗机构将成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基层卫生服务的主体。而大医院则成为基层医疗的有力支持与后盾。
三、 实际实践工作中许多政策和制度上的问题尚待解决
首先,是资金与技术保障还需加强。其次,双向转诊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一环。但现行的医保方面的相关规定,制约了患者双向转诊。再次,联合体内部的医师多点执业也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联合体成员单位互派人员深度参与到所去单位诊疗中的行为,在现行的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规定中是不允许的。最后,医疗联合体是新生事物,没有范本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
四、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相比地位和能力上存在不足
(一) 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功能缺失
基层医疗机构人手不足,根据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可以为2000——3000人提供医疗服务。按照国际最低标准测算,我国城市5亿人口至少需要16万名全科医生。但是,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及助理医生不足8万人,无法满足居民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全科医生的紧缺和不足,造成了社区医院、卫生站人员素质偏低。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一般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不分科,主要由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医生在从业过程中,处于信息垄断状态,随着其道德风险的增加,提供无效服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加之医生专业素质比较低,服务的质量较大医院服务质量差。
(二) 人们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认识不足。
有病才到医院治病,是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就医观念。多数居民缺乏预防和保健意识,认为社区医疗机构在技术、实力等方面远远比不上综合性大医院。一些人将社区卫生站看作是医院的“门市部”或者是私人小诊所,甚至把卫生站提供的免费服务看成是“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不仅如此,我国基层社区组织也未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活动持漠视的态度,对社区医疗机构开展的工作不热心、不支持。
(三)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卫生机构总数的2.98%,其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52%。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状况也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基层医疗机构从设施、诊疗水平等客观条件上与大医院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社区医疗机构硬件匮乏、设备陈旧,甚至所处的外部环境太差影响了居民就诊信心,并且许多社区医疗机构业务单一、技术水平偏低,普遍缺乏全科医生和高级人才。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竞争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是合理的、可行的。基层医疗机构本身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现状,又让我国不得不重视基层医疗的作用,特别是新医改政策更是将基层医疗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对于基层医疗的建设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不论是首诊制还是转诊制的探索,都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服务作后盾,当务之急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大力宣传基层卫生服务的宗旨和内容,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和连续性服务的好处,并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转变居民的观念。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医疗联合体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
[2]蒋平,中国社区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J],2013年
[3]杜乐勋,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