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之一,找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各高校、广大学生家长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并对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市场经济 观念 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为此,必须努力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贯彻“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改革方针,努力把大学生输送到既是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又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岗位。我们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分别对我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就业观念需要更新
  表1中显示,绝大数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会首先考虑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选择中西部地区、农村及边远山区的比例却微乎其微。同时,表2也显示了大多数毕业生的理想就业部门仍然是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表3显示了当今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谈薄。从表4可以看出,过半数的毕业生就业时将待遇问题看成了就业选择的头等大事,过分地追求物质权益,就业理念狭隘和偏激。
  


  2.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从表5可以看出,接近80%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都把诚信及奉献、合作精神放在第一位,这也说明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逐渐适应了市场机制,变得日趋合理与实际。
  用人单位期待大学生毕业生素质条件的排序(表5)
  


  3.国家政策与社会环境因素
  (1)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疲软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但是就业政策仅仅停留在重视、引导和保障的阶段,只是提供失业低保和失业保障等措施。
  (2)推行非正规就业手段乏力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仅仅限于考虑引导毕业生从事正规就业,忽视了毕业生也可以从事市场灵活的就业工作机制和形式。鼓励和引导毕业生从事非正规就业形式,不仅可以极大缓解就业压力,还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4.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缺憾
  (1)专业课程设置不理想
  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专业课的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只关注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课程指导和实践运用。
  (2)就业信息和渠道不通畅
  高校在就业信息反馈方面还没有完全走出去,沒有或很少有意识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也没有及时有效地公布和反馈给毕业生。
  (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如同虚设
  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思想、方法和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机制的需求。专职人员数量和素质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他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5.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认识不充分
  许多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不能用全面、客观、发展的标准要求大学生的素质,片面追求高学历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忽视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6.家庭观念陈旧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仍然以传统的观念,期望子女就业最理想的部门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时,家长仍希望子女在条件较为优越的东部沿海或大城市工作,而不希望子女到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或边远山区就业。
  
  二、建议及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形势下,高校要把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社会需求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效果的主要标准,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和人才使用情况,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尽可能降低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同时,应该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观念,应当牢固树立“发展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的观念,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
  2.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
   周济部长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大渠道在基层,这就需要学校认真贯彻《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文件精神,利用各种资金和办法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去,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加大力度,建设大学生就业基地,加强信息化建设,开拓就业市场,要将就业基地的建设和学生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要尽可能地挖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业务教师、校友和毕业生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3.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今我国地域间、行业间的发展不够平衡,边远、落后地区艰苦行业急需人才去建设。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标准、职业价值观趋向功利化。高等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促使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理念。要让当代大学生明白,祖国的需要和民族振兴的责任仍然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人生职业选择的第一主题。
  4.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就业离不开良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就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化步伐,提高就业指导质量。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就业指导队伍,积极推行毕业生就业指导师和职业咨询师制度,构建一个由主管部门牵头,学院为基础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二要不断改进和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建立发展式、开放式、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教育指导体系。三要依托学校就业部门建立相关的学生组织,发挥毕业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5.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倾听企业对学生的反映,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规格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学会了做人与做事,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尽可能提升知识转换率,有利于用人单位接纳优秀人才,为双向选择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健全就业信息服务,逐步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稳定长久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雄喜.用科学发展观探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第13期.
  [2]张洪.多管齐下冲破大学毕业生就业瓶颈.前沿,2004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形成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思维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转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大纲也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因此,初中数学
【摘要】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线性代数;案例教学;独立学院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J012).  一、独立学院线性代数课程引入案例教学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理工类专业数学基础之一,是研究变量间线性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知识 知识传输    人文观念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树立学生正确的人文意识和观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最早兴起于英国、与外控式评价相对应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教师评
【摘要】网络时代,传统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从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特征出发,阐述了高校教师角色应由传统的权威者地位向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开发者、合作者、导向者、研究者的转化与定位。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教师 角色转换 定位    伴随着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网络化教育时代已经来临。教师如何转变自身的角色意识,如何迎
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和基本任务决定了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它包括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理论修养,心理品质修养,工作能力修养。同时,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必
本文是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贯彻人文教育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认知水平。文章从感恩的礼仪形式出发,研究如何达到使学生通过对"感恩"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角色 角色转换    作为教师,我们的劳动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人的生命的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极庞大精深的科学,我们不能深入地研究,但对生命的特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起码要有所了知,有所认识。这样才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把握住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扼杀每一个可望成才的学生。教师有了对生命特征的认识,就要具体从发现、引导、鼓励三个方面去实施。    一、发现    “世有伯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强对情感调节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