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新课程中倡导“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承认人的潜能和差异教育理念,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正是“以学生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下面我就针对农村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谈谈实行分层教学的必然性和实施性。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分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主要途径,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采取分层教学的必然性
通过对本区学生的调查,农村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及课后实践机会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社会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差异,极少数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高一年级时还需要把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加以巩固复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具有层次性,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具有差异性。因此,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既让基础好的学生更深入学习,又让基础差的同学拥有更多的练习机会,不断巩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理论,构建全方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互动教学设计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仅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能够逐步解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分层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为了顺利开展分层教学,我认为教师必须对刚踏入高中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我给高一年级上第一节课时,结合小学及初中的教学内容我请学生根据自己以前所学过或者所知道的软件简单地完成一个“个人SHOW”,学生非常踊跃,上交的结果也是让人意外的,有图文并茂的WPS作品,有多姿多彩的POWER-POINT幻灯片作品,还有简单精致的flash动画,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品是很普通的。通过这个制作,可将学生大致分成A层——计算机知识丰富且操作能力相当不错的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学习和探究的兴趣;C层——对计算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B层——大多数计算机知识基本在教师预料范围内的中层学生。根据结果用网页为每位学生做一张“网络跟踪表”,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对每位学生做一个教学计划。
三、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实现创造性学习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老师都知道,每个单元的设计都被明确要求,要把单元学习过程的设计置于强大,有趣的学习情境之中,还问题于他的原来面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在尝试中获得学习的喜悦。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为: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在《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中,我们的老师不再只是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若是这样,看起来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起,自主学习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四、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设计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的空间。例如,在练习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基础层的学生采用“制作演示文稿的资料由教师发放,内容也要求跟老师演示的一样,演示文稿只要求2到3张”;发展层的学生采用“自己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资料,内容和主题自拟,演示文稿要求在4张以上”;提高层的学生自主完成作品,要求演示文稿要8张以上。这样就使课堂目标能多层次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辅导补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教学效果更好。
五、教学对象分层
前面我们提到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性的,那么我们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要进行分层教学法,那么必须先了解了解到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入学初我们可以提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及进行画图比赛,来考验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上机实践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动态的分为三层:基础层、提高层、发展层。基础层是由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组成;提高层是由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一般的学生组成;发展层是由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很好,而且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组成。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接受能力层不同的学生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六、对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各层次学生,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设定的目标及发展情况。计算机课程比较特殊,具体的说,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我采用交作品的形式来完成考核任务。由于每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考核标准也不同。对于C组学生来说,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即便是课堂作业的整合,也能够合格;对于B组学生,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练习的整合,必须通过独立思考、用已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作品。
几年来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应用分层教学做到了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师生的充分互动,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2]谢家海,《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探讨》,《卫生职业教育》[J],2001.
[3]王涛斌,《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教育[J].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分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主要途径,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采取分层教学的必然性
通过对本区学生的调查,农村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及课后实践机会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社会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差异,极少数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高一年级时还需要把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加以巩固复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具有层次性,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具有差异性。因此,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既让基础好的学生更深入学习,又让基础差的同学拥有更多的练习机会,不断巩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理论,构建全方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互动教学设计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仅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能够逐步解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分层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为了顺利开展分层教学,我认为教师必须对刚踏入高中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我给高一年级上第一节课时,结合小学及初中的教学内容我请学生根据自己以前所学过或者所知道的软件简单地完成一个“个人SHOW”,学生非常踊跃,上交的结果也是让人意外的,有图文并茂的WPS作品,有多姿多彩的POWER-POINT幻灯片作品,还有简单精致的flash动画,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品是很普通的。通过这个制作,可将学生大致分成A层——计算机知识丰富且操作能力相当不错的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学习和探究的兴趣;C层——对计算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B层——大多数计算机知识基本在教师预料范围内的中层学生。根据结果用网页为每位学生做一张“网络跟踪表”,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对每位学生做一个教学计划。
三、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实现创造性学习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老师都知道,每个单元的设计都被明确要求,要把单元学习过程的设计置于强大,有趣的学习情境之中,还问题于他的原来面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在尝试中获得学习的喜悦。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为: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在《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中,我们的老师不再只是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若是这样,看起来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起,自主学习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四、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设计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的空间。例如,在练习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基础层的学生采用“制作演示文稿的资料由教师发放,内容也要求跟老师演示的一样,演示文稿只要求2到3张”;发展层的学生采用“自己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资料,内容和主题自拟,演示文稿要求在4张以上”;提高层的学生自主完成作品,要求演示文稿要8张以上。这样就使课堂目标能多层次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辅导补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教学效果更好。
五、教学对象分层
前面我们提到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性的,那么我们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要进行分层教学法,那么必须先了解了解到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入学初我们可以提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及进行画图比赛,来考验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上机实践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动态的分为三层:基础层、提高层、发展层。基础层是由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组成;提高层是由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一般的学生组成;发展层是由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很好,而且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组成。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接受能力层不同的学生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六、对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各层次学生,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设定的目标及发展情况。计算机课程比较特殊,具体的说,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我采用交作品的形式来完成考核任务。由于每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考核标准也不同。对于C组学生来说,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即便是课堂作业的整合,也能够合格;对于B组学生,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练习的整合,必须通过独立思考、用已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作品。
几年来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应用分层教学做到了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师生的充分互动,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2]谢家海,《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探讨》,《卫生职业教育》[J],2001.
[3]王涛斌,《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