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两重天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在继承、总结符号学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象似性推理的定义,并使用象似性推理作为分析的手段,对横光利一的名篇《苍蝇》的隐喻象征和写作风格、篇章布局等进行了解读。从苍蝇的眼到横光利一的第四人称主张、从苍蝇的命运到《苍蝇》作品的双主题对比的写作方法,从十个片段到篇章的构造意图,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同时在分析过程中,验证了象似性推理的合理性。
  关键词:横光利一;《苍蝇》;象似性推理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137—02
  
  横光利一是新感觉派的灵魂,而《苍蝇》是横光利一的重要作品。对新感觉派的解读,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符号的象似性视点,重新解读《苍蝇》这篇名篇。笔者认为:新感觉派的特点主要是象征手法的使用,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种修辞中的象征手法,多数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可以考证的。而符号学象似性观点,正是研究这种可以考证的、关于能指和所指关系的学说。两者具有天然的同一性。从符号学象似性观点出发,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地解读横光利一和新感觉派的写作手法。具体的方法是将小说作为文本,再将这文本按象似性维度分割成功能项,并将这些功能项作为能指,同时将作品所涉及的人物的心智世界、作者的心智世界乃至作品所隐含的社会心理作为所指,在探索这些能指和所指的象似性过程中,尝试解读横光利一笔下的人物,乃至横光利一本人的写作意图。也就是说,假定象似性在语篇中成立的前提下,将功能项这一能指作为逻辑推理的起点,将其所指作为逻辑推理的终点,进行推理,本文作者将这个过程称作象似性推理。另一方面本文的记录和分析本身,也是作者对符号学篇章象似性观点验证过程的一个描述,希望以此加入到对象似性层级研究、应用研究和日语篇章符号学分析的研究大军中,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一、符号象似性理论
  符号象似性概念是由美国人Charles.Peirce提出来的。在当今,符号象似性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是被当成索绪尔的任意性概念的对立面,而被广为重视。皮尔斯认为符号是代表或表示其他事物的东西。符号和它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存在象似、指称、代码等关系。象似性(iconicity)是指同构性,指能指与所指的可考证的、可理解的联系。按程度,可分成最大象似性(也叫理想象似)、“高级象似”、“中级象似”(如拟象符diagram)和“低级象似”(如隐喻符metaphor)。语言文字的交流主要是“中级象似”和“低级象似”符号。认知语言学对象似性进行了真正有意义的深入研究。Haiman(1985a,b)、Givón(1990)、Simone(1994)、王寅(1999,2003a,b)等都对象似性有深入研究。
  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仅取隐喻符象似、句法象似、语篇象似作为功能项,来解读出场人物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方法。
  二、隐喻象似功能项分类和隐喻象似性推理
  (一)隐喻象似功能项分类
  在《苍蝇》一文中,最大的隐喻象似功能项,应该是“苍蝇”,它的形象,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整体叙述结构。其余是人物(如驭者、农夫、青年男女、母子、乡村绅士)、动物(“苍蝇”之外如马)、物体(如馒头、茶壶等)。
  这里,我们只讨论“苍蝇”。并将“苍蝇”分成“苍蝇的眼”和“苍蝇的命运”,分别与在场的“马的眼”和不在场的“猫或蝴蝶的眼”以及和“其它出场人物动物的命运”对立起来,推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隐喻象似性推理
  1.“苍蝇的眼”的隐喻象似解读
  “隐喻符”(metaphor)属“低级象似”。隐喻是建立在事物的相似性基础上的。它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苍蝇》一文中的“苍蝇的眼”,显然是一个“隐喻符”。那么“苍蝇的眼”的概念域是什么?首先,是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有些昆虫的复眼在每侧又分为上、下两个,成为“四眼”昆虫。这不由得使我们联想起横光利一倡导的“第四人称”的设置。那么“苍蝇的眼”所映射的另一个概念域是否是“第四人称”呢?
  横光利一认为,要更深入地描写或挖掘人物的行动、心理和自我意识,三个人称已经不够,于是设定了第四人称的模式,试图探索自我意识深处的心理的现实性。我们一直公认横光利一的『家徽』、『寝园』是“第四人称”的代表作,但是,《苍蝇》却不是。但在『纯粹小说论』中,横光利一却也提到了“复眼性意识”,认为行为和思考是受复眼性意识支配而进行的行动。这里的“复眼”即指作为社会人的眼和作为个人的眼和作为审视个人的眼。
  总结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苍蝇的眼”和“复眼”和“第四人称”三个概念是否是隐喻象似关系?隐喻象似关系成立的前提是两个概念间有同构关系,“苍蝇的眼”概念和“复眼”概念同构,这是确定无疑的。“复眼”和“第四人称”是否同构,本文作者准备另文讨论。应该说《苍蝇》一文也应看作是“第四人称”的先声,但不等同于“第四人称”作品。
  其次,“苍蝇的眼”映射的另一个概念域是照相机。虽然在横光利一的时代,照相机是单眼的,还没有现代意义的仿生学复眼照相机。但这里的“苍蝇的眼”显然是能看透人间的虚无的复眼相机。“苍蝇的眼”从文学的角度是固定视角,从第二段到第八段,可以看成是“苍蝇的眼”这台相机拍照的相片。七个场景,七个片段。“苍蝇的眼”和相机一样,冷漠无情,只是记录。它象上帝一样,是《苍蝇》一文登场人物中,唯一一个知道其他人物灭亡命运的,但却也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旁观者。这也是作者虚无的第四只眼的定位吧。再者,为什么是“苍蝇”的眼担当了第四人称,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即“苍蝇”一词代表的形象隐喻了什么?同样是动物人称视角,夏木漱石的『我辈是猫』的主角是猫;同样是复眼昆虫,为什么不是蝴蝶,而偏偏是“苍蝇”?“苍蝇”除了有一个“大大的眼睛”外,还隐喻了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苍蝇”的概念域去理解。在网上,恰好看到这样一句话,给这个问题以一个很好的注解:
  “苍蝇眼:应该说它有一双全能的眼——复眼,据说雷达就是仿生它而造出来的,但它只知逐污追臭,可惜了一双好眼睛!”
  “逐污追臭”,如果这是作者要映射的另一个概念域,那么,逐什么污?追什么臭?表面上,是追马的汗臭。文中的第十段有“苍蝇”停在了马背上,舔着马的汗。实际上,作为七个场景,七个片段的照相机,“苍蝇”的眼逐的是人的“污”:一个个自我中心主义的“污”人。
  再联系作者的观点,会更加印证这一点。作者在『作家的奥秘』一文中说:“我不喜欢不入俗的文人。我不认为拯救文人的东西会存在于世俗之外。不能入俗者,终究会因为不能入俗而显得凡庸。在这无聊的人间,还不曾见到过一个未世俗化的人。”那么,“逐污追臭”映射的就是“入俗”了。
  2.“苍蝇的命运”的隐喻象似解读
  “苍蝇的命运”的文本构成,是由一个超语句来完成的。而且基本是在动作层面完成的。
  第一节中的动作:蜘蛛のにひっかかる、を跳ねつつ、れていた、落ちた、の背中にい上がる。
  第九节中的动作:の腰の余肉のいの中からび立った、体の屋根に止まり直り、れていた。
  第十节中的动作:御者のにび移り、の背中に留まって汗を舐めた、瞬び上がった、羽根に力をめてゆうゆうと青空の中をんでいった。
  这一动作的超语句,隐喻象似了“苍蝇的命运”:起死回生「命を取りした」。
  第一节的动作,“苍蝇”先是「跳ねつつ」(蹬),“落ちた」(掉)和「い上がる」(爬上)。联想一下“苍蝇”是有翅膀的昆虫这一事实,就不难推断这「跳ねつつ」(蹬)、「落ちた」(掉)和「い上がる」(爬上)隐喻象似着“苍蝇”的濒临死亡的窘境和垂死挣扎后的无力状态。
  第九节中的动作,「び立った」「れていた」隐喻象似着“苍蝇”的体力的恢复和心情的好转。
  第十节中的动作,「び移り」「舐めた」等它动词,隐喻象似着“苍蝇”的主动性的恢复,也就是身心的彻底康复。
  「ゆうゆうとんでいった」隐喻象似着“苍蝇”的自鸣得意和对其他人物—人和马的命运悲剧的无视。
  在很多的《苍蝇》一文的分析中,都只是强调人和马的悲剧性命运,并没有分析“苍蝇”的喜剧性命运。这也可能是读者将自己限定在“人”这个主语中,没有走出来的缘故吧。实际上,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推理,我们看到作者在《苍蝇》一文设计了两条线索,人和马的命运和苍蝇的命运,并且是对比的命运:生到死,死到生。并且贯穿了作品的始终。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描写了苍蝇的移动。如果仅仅考虑人和马由生到死这一条线索,那么苍蝇的移动是多余之笔,也可以说是败笔。但相反,如果联系人、马悲剧性命运,和“苍蝇”的喜剧性命运相互对比的这一线索,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描写是多么精练和多么意味深长。这种人和马的悲剧性命运和“苍蝇”的喜剧性命运的对比、穿插描写,构成了作品的复调风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从符号语言学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物动作在语篇隐喻象似中,象似于它的内心情感世界。
  三、余论
  本文尝试用象似性进行了篇章的推理,作为结论,应该说篇章中象似性是存在的。本文作者在进行推理分析之初,除了《苍蝇》一文的文本,特意没有看横光利一的『纯粹小说论』等作者的观点,以避免有先入为主的倾向。目的是对象似性理论进行检验。
  本文提出了象似性推理的名词,试图将符号学的理论,应用到日语文学分析的实践中。由于本人的学识所限,肯定有许多不当之处,希望得到符号学界、日语界的前辈和同仁的指教。
  
  参考文献:
  [1]横光利一.昭和41年..[A]谷崎一郎等.日本の文学横光利一.[C]中央公社.
  [2]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出版社,2005.
  [3]侯国金.语用象似论[J].2006-5-6.
  [4]横光利一.昭和61年.小.[A]井上靖等.昭和文学全集5[C]小学.
  [5]叶渭渠.1988.前言.[A]叶渭渠等.日本新感觉派作品选.[C]作家出版社.
  [6]横光利一.2001.家徽.[A]叶渭渠等.横光利一文集.[C]作家出版社.
  
  (责任编辑/彭巍)
其他文献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但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寻找一个科学的切入点,那就是从爱父母做起。  关键词: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爱父母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17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
期刊
摘要:“死亡”作为女性诗歌的“主题语象”,实践着与生命的自动同构,承载着具有内在深度模式的“个人化”认知。死亡感觉的残留生成转化为独特的美学内涵。通过对死亡意象的象征信码进行解读,深刻体认女性诗歌形而下的死亡哲学。  关键词:死亡;死感;身体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102—02    在女性诗歌中,死亡作为暴力性场景成为死感回到自
期刊
摘要:颜之推作为一个饱读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中庸是他的思想核心和处世原则,本文从修身、文学、处世三个层面论述了颜之推的中庸思想和行为哲学,以期对当代社会提倡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人际关系、治国安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颜氏家训;中庸;修身;文学;处世  中图分类号:I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041—02     “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
期刊
摘要:文学具有地域色彩,早在南朝梁时期,刘勰就在其思想巨著《文心雕龙》中反映出这样的思想来。《文心雕龙》称北方早出的《诗经》为“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的“训深稽古”之作;称南方后起的《楚辞》则为“瑰诡而慧巧”,“耀艳而深化”,并将此“奇文郁起”的原因归于“楚人之多才”,多少接触到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在当代文学创作中,陕西作家群的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三秦文化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从陈忠实入手,以
期刊
摘要:菏泽地区的学前班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在快速发展中,然而学前班的小学化、商业化倾向给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少隐忧,其背后原因众多,而根本原因则是人们过于关注幼儿知识学习、分不清学前班与幼儿园、小学之间的差别。本文对荷泽地区学前班存在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问题解决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菏泽地区;学前班;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
期刊
摘要:当前在全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如何加强高等院校历史教育已成为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为高校历史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快教师队伍观念角色的转变,加大专业能力培养,构建良好氛围,努力培养个人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观念;角色;“问题意识;”民主氛围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160—02    “百年大计,教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边疆9省中随机抽取了1000名生源地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运用卡特尔16PF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一般水平,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4个因素中,忧虑性对男女生的心理健康都有显著影响,而紧张性因素只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同时,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了影响少数民
期刊
摘要:《金色笔记》作为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主代表作,以它独特的形式记录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下的真实生存状态。《金色笔记》形式的独特性表现在:它的形式突破了既定的范畴,发挥出内容的功能。它在形式上的创新让它在小说文体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模式超越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要:中美军事交往以1989年美国政府以北京“6·4”政治风波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为分水岭,至今大约经历了20年不平凡、不平坦的历程。本文以中美军事关系中断、恢复的循环反复为线索,归纳总结出几个重要特征试作探析,即:中美军事交往时断时续、跌宕起伏;美方应对中美军事交往受阻负主要责任;高层接触往往对中美军事交往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中美;军事交往;高层互访;台湾问题  中图分类号:E0-
期刊
摘要:审美现代性以反思的态度来体验现代生活,从而表现出三种生存策略与形态特征: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自身矛盾发展的产物,它反叛由工具理性主导的社会现代性;审美现代性追求一种差异性的价值,显示出求新求变的美学特征;审美现代性的发展受到社会现代性的制约,它必然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反叛性;差异性;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