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65-P66)哥伦比亚大学的城市规划教授罗伯特·A·博尔格讲授规划理论、城市再发展政策、社会理论和研究设计,主要研究二战后工业城市衰退时期的美国城市规划,以及当代城市的复苏和衰退。文章指出在20世纪下半叶,现代主义规划遭到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经济、文化方面的挑战。现代主义规划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缓慢地重构。本文希望借助博尔格教授的视角,分析现代主义规划在批判中的走向。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工具理性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65-P66)
1 西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起源
西方最早的城市规划制度化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20世纪早期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城市规划保持现代主义设计的完整性,规划工作主要体现为:为资本主义城市化带来理性和民主;为州政府决策制定带来技术理性;创造一个协调的、功能性的和具有整合目标的城市形态;利用经济增长创造一个中产阶级社会。现代主义规划师认为城市中好的物质环境可以增进幸福,而物质环境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来加以改造和控制,只要加强设计和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物质环境 ①。(西方现代主义规划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
2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
现代主义规划最初是为了减少工业资本主义过度膨胀,调解导致城市生产和再生产的组织无效率的资本主义者内部摩擦。
现代主义规划假设可以发现事物的内在逻辑,可以控制城市的一切物质因素并追求完美;规划知识和理性将人们从宿命论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发现工业社会的内在逻辑并加以利用;现代主义规划师自认为能够保持一个“批判性距离”,客观中立地代表公共利益,使社会有机体获利;现代主义规划围绕着“主叙述” ②的使用,他们认为“综合性”解决方案有单一逻辑,能对其加总,可以解决所有城市问题。(参见图1)
3 多样性与复杂性:向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转变
以福柯、利奥塔等为代表的理论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这些观点被称为后现代主义。重点集中在2个方面:
首先,对“主叙述”的质疑。后现代主义者把启蒙的故事指斥为“主叙事”,利奥塔坚决拒绝“主叙事”,把将真理置于优先地位称为“真理的白色恐怖”。其次,是对“普遍主义”的质疑。启蒙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是普遍主义的。
1960年代后,虽然理性规划仍主宰着主流规划学界,但规划过程必然涉及到价值和政治判断。城市规划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过程,人们对理性模式的城市规划开始持怀疑态度。这促进了“综合理性主义”对城市规划“范式”的研究,许多学者指责规划人员缺乏对现实城市活力及多样性的认识。雅各布对城市开发中单一的区划和“总体”规划也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认为单一的区划严重忽视了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城市活力 ③。
4 比较城市规划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比较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后现代主义有两个很显著的不同:一个是涉及规划的本体论基础,另一个是关于城市规划的价值或判断标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是:“普遍理性带来对科学崇拜进而导致理性的异化”,在规划实际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追寻“加总综合”的规划理念。而后现代城市规划则认为规划中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价值判断和实践中的智慧,更宽广的视角以及经济背景和政治决策过程。城市规划不完全是“综合、加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协商、政治和集中的城市规划”。
5 总结
尽管后现代主义对启蒙持强烈批评和完全否定的态度,启蒙在他们的批判中也结束,但是启蒙真的已经完成或终结了吗?正如康德说,“我们不是处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而是处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④。我们在研究中不应把现代主义规划和后现代主义规划的出现看作是敌对和威胁,而是应该建立起城市规划和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联系,促进规划理论的多样化、包容性发展。
博尔格提出了3条建议:
· 实践者和理论家必须再次把城市物质空间作为行动和调查的目标;
· 规划师需要扮演资本、劳动力、州政府之间的调解角色;
· 实践者和理论家也必须对支持者公开规划。
本为认为,要克服现代主义规划的缺点,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城市规划注重“文脉”,推进城市特色化发展
福特主义是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的基础,时尚设计模式成为各个城市相互效仿的对象,许多城市“千城一面”。如果没有明确的城市形象,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降低。当我们强调规划师应该重视建筑环境作为行动和思想的重点时,更应该意识到地域差异形成的文化差异。城市规划中应当因地制宜,考虑传统文化因素,从“文脉”出发做城市创新,以防在选定城市发展创新方案时丧失自我。
2、从“简单加总”到“综合的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类的工具——但时至今日,这种工具已鲜能尽其功用。城市,已失去效率:它们耗蚀我们的躯体,它们阻碍我们的精神。” ⑤柯布西耶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现代主义规划对工具理性的崇拜和“简单加总”的解决方法在现代城市中式微。我们在做规划时应当倡导“综合性”的城市功能组织原则,用“邻里单元”代替功能分区,承担独特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细胞”的作用,达到综合的人本目的。
3、城市设计通过公共参与加强“城市空间的民主”
博尔格提到的将规划公开是不够的,现代城市规划作为政府政策,依赖于国家权力实施。规划师们往往注重数字、图表,但却脱离了具体的生活。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只有建立起“决策民主化”的机制才能作出符合人性的规划。
城市设计要注重公众参与。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同包括政府官员到街区百姓的公众进行交流,设计方案要经过政府官员、街区百姓等各方利益群体的讨论,使专家的建议、市民的要求和管理者的意见都得以充分的交流。(原载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 注释:
①当时权威的城市规划教科书,吉伯德(Frederick Gibberd)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和吉伯勒(Lewis Keeble)所著的《城乡规划原理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等体现了城市规划的这种“物质形态设计论”思想。
②主叙述是以西方为中心,以寓言的方式隐喻历史,以政治无意识构筑人们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主叙述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规划流程表述出来。
③参见J.Jacobs.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y[M].Harmondsworth:Penguin,1961.
④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要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参见姚大志.什么是启蒙:过去和现在. 社会科学战线.2011(09)。
⑤参见Le Corbusier. Urbanisme[M].Paris: Les Editions Arthaud,1925.
参考文献
[1] Robert A.Beauregard.Betwee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The Ambiguous Position of U.S. Planning[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89(7):381-395.
[2] J.Jacobs.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y.Harmondsworth:Penguin,1961.
[3] L.B.Keeble,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4th edition).London:The Estate Gaszette,1969.
[4] N.Tailor.Anglo-American tow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Planning perspectives,1999.
[5] 张京祥,崔功豪.后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人文阐释[J].人文地理,1999(4).
[6] 仇保兴,19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六次转折[J].规划师,2003(11).
[7] 何明俊.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范式的转换及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8(02).
[8] 张文辉,张琳.现代性转向——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转变的哲学背景[J].城市规划,2008(02).
[9] 沈锐,李同升,赵伟.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J].城市问题,2005(07).
作者简介:
赵帅冬(1990-),男,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系 硕士研究生。
吴梦宸(1990-)女,湖北当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系 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工具理性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65-P66)
1 西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起源
西方最早的城市规划制度化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20世纪早期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城市规划保持现代主义设计的完整性,规划工作主要体现为:为资本主义城市化带来理性和民主;为州政府决策制定带来技术理性;创造一个协调的、功能性的和具有整合目标的城市形态;利用经济增长创造一个中产阶级社会。现代主义规划师认为城市中好的物质环境可以增进幸福,而物质环境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来加以改造和控制,只要加强设计和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物质环境 ①。(西方现代主义规划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
2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
现代主义规划最初是为了减少工业资本主义过度膨胀,调解导致城市生产和再生产的组织无效率的资本主义者内部摩擦。
现代主义规划假设可以发现事物的内在逻辑,可以控制城市的一切物质因素并追求完美;规划知识和理性将人们从宿命论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发现工业社会的内在逻辑并加以利用;现代主义规划师自认为能够保持一个“批判性距离”,客观中立地代表公共利益,使社会有机体获利;现代主义规划围绕着“主叙述” ②的使用,他们认为“综合性”解决方案有单一逻辑,能对其加总,可以解决所有城市问题。(参见图1)
3 多样性与复杂性:向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转变
以福柯、利奥塔等为代表的理论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这些观点被称为后现代主义。重点集中在2个方面:
首先,对“主叙述”的质疑。后现代主义者把启蒙的故事指斥为“主叙事”,利奥塔坚决拒绝“主叙事”,把将真理置于优先地位称为“真理的白色恐怖”。其次,是对“普遍主义”的质疑。启蒙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是普遍主义的。
1960年代后,虽然理性规划仍主宰着主流规划学界,但规划过程必然涉及到价值和政治判断。城市规划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过程,人们对理性模式的城市规划开始持怀疑态度。这促进了“综合理性主义”对城市规划“范式”的研究,许多学者指责规划人员缺乏对现实城市活力及多样性的认识。雅各布对城市开发中单一的区划和“总体”规划也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认为单一的区划严重忽视了城市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城市活力 ③。
4 比较城市规划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比较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后现代主义有两个很显著的不同:一个是涉及规划的本体论基础,另一个是关于城市规划的价值或判断标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是:“普遍理性带来对科学崇拜进而导致理性的异化”,在规划实际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追寻“加总综合”的规划理念。而后现代城市规划则认为规划中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价值判断和实践中的智慧,更宽广的视角以及经济背景和政治决策过程。城市规划不完全是“综合、加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协商、政治和集中的城市规划”。
5 总结
尽管后现代主义对启蒙持强烈批评和完全否定的态度,启蒙在他们的批判中也结束,但是启蒙真的已经完成或终结了吗?正如康德说,“我们不是处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而是处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④。我们在研究中不应把现代主义规划和后现代主义规划的出现看作是敌对和威胁,而是应该建立起城市规划和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联系,促进规划理论的多样化、包容性发展。
博尔格提出了3条建议:
· 实践者和理论家必须再次把城市物质空间作为行动和调查的目标;
· 规划师需要扮演资本、劳动力、州政府之间的调解角色;
· 实践者和理论家也必须对支持者公开规划。
本为认为,要克服现代主义规划的缺点,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城市规划注重“文脉”,推进城市特色化发展
福特主义是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的基础,时尚设计模式成为各个城市相互效仿的对象,许多城市“千城一面”。如果没有明确的城市形象,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降低。当我们强调规划师应该重视建筑环境作为行动和思想的重点时,更应该意识到地域差异形成的文化差异。城市规划中应当因地制宜,考虑传统文化因素,从“文脉”出发做城市创新,以防在选定城市发展创新方案时丧失自我。
2、从“简单加总”到“综合的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类的工具——但时至今日,这种工具已鲜能尽其功用。城市,已失去效率:它们耗蚀我们的躯体,它们阻碍我们的精神。” ⑤柯布西耶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现代主义规划对工具理性的崇拜和“简单加总”的解决方法在现代城市中式微。我们在做规划时应当倡导“综合性”的城市功能组织原则,用“邻里单元”代替功能分区,承担独特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细胞”的作用,达到综合的人本目的。
3、城市设计通过公共参与加强“城市空间的民主”
博尔格提到的将规划公开是不够的,现代城市规划作为政府政策,依赖于国家权力实施。规划师们往往注重数字、图表,但却脱离了具体的生活。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只有建立起“决策民主化”的机制才能作出符合人性的规划。
城市设计要注重公众参与。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同包括政府官员到街区百姓的公众进行交流,设计方案要经过政府官员、街区百姓等各方利益群体的讨论,使专家的建议、市民的要求和管理者的意见都得以充分的交流。(原载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 注释:
①当时权威的城市规划教科书,吉伯德(Frederick Gibberd)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和吉伯勒(Lewis Keeble)所著的《城乡规划原理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等体现了城市规划的这种“物质形态设计论”思想。
②主叙述是以西方为中心,以寓言的方式隐喻历史,以政治无意识构筑人们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主叙述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规划流程表述出来。
③参见J.Jacobs.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y[M].Harmondsworth:Penguin,1961.
④康德认为启蒙意味着人类要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参见姚大志.什么是启蒙:过去和现在. 社会科学战线.2011(09)。
⑤参见Le Corbusier. Urbanisme[M].Paris: Les Editions Arthaud,1925.
参考文献
[1] Robert A.Beauregard.Betwee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The Ambiguous Position of U.S. Planning[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89(7):381-395.
[2] J.Jacobs.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y.Harmondsworth:Penguin,1961.
[3] L.B.Keeble,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4th edition).London:The Estate Gaszette,1969.
[4] N.Tailor.Anglo-American tow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Planning perspectives,1999.
[5] 张京祥,崔功豪.后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人文阐释[J].人文地理,1999(4).
[6] 仇保兴,19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六次转折[J].规划师,2003(11).
[7] 何明俊.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范式的转换及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8(02).
[8] 张文辉,张琳.现代性转向——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转变的哲学背景[J].城市规划,2008(02).
[9] 沈锐,李同升,赵伟.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J].城市问题,2005(07).
作者简介:
赵帅冬(1990-),男,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系 硕士研究生。
吴梦宸(1990-)女,湖北当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系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