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香辛料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林尼所著的《自然历史》一书中罗列了一个大概是由国家定价的香料牌价。……在罗马帝国早期,最常见最便宜的黑胡椒一磅可买40磅小麦,大约合“劳动阶层”成员的几天的工钱,而一磅尚好的桂皮油价值为一位百夫长6年的工钱。
  ——《香料传奇》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香辛料的定义为:“凡主要用于调味而不是提供营养的植物全部或部分和粉都可称之为香辛料。”香辛料一般指经过干燥加工的植物器官,广义的香辛料除了上述加工品外,也包括新鲜的草本植物。
  除了油盐酱醋等基本调味品,香辛料也是许多家庭必备的用品因为它们菜肴才有滋有味。我们平时常用的香辛料到底来自何方,它们各自有何特点?李嘉带我们了解神奇的香辛料。
  食俗之物,也是财富的象征
  开篇提到的《自然历史》是普林尼(公元23~79年)对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记录和探讨,其对古罗马时期香辛料价值的记述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几乎是匪夷所思的。在欧洲人眼中,香辛料是探索发现的催化剂,用通俗历史学家有些偏激的词语来说,香辛料重塑了世界——略微夸张一点,葡萄牙、英国、荷兰在亚洲和美洲的领地是为了寻找桂皮、丁香、胡椒、肉豆蔻而形成的。
  李嘉说到,过去人们的食物极为粗劣,需要大量的胡椒、生姜和桂皮来遮盖肉类令人不愉快的味道,这也是香辛料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现代人来说,不管食物差到什么程度,那些异域的辛辣调味料值得人们这样小题大作吗?要知道,在罗马帝国后期,香辛料甚至演变出了比调味品更丰富的含义。香辛料(species)当时是作为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是对“高价值、稀有货物”的统称,与普通的商品有所区别。除了昂贵以外,这个词还有不同寻常、卓尔不凡的含义,那些大路货、本国调味品是“不配”使用该词的。与胡椒、丁香、桂皮、肉豆蔻并列的是珠宝、中国丝绸、非洲象牙和来自印度的学舌鹦鹉等。
  以香辛料为贵不仅是西方文明的专利,在我国古代,以胡椒等为代表的香辛料也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胡椒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频频出现于贡使的贡单之上。不仅如此,它也是官员的“贪渎之货”。明代官员钱宁被抄家时,得“玉带二千五百束、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箱,胡椒数千石”,数千石的胡椒,吃一辈子也吃不完,但是正因为胡椒有着真金白银一样的价值,才成了贪渎之人的阿堵物。在普通人家,胡椒更不是平常物,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使用——《宋史》:“末胡椒特置亮羹中,盖村俚敬待异礼也。”
  本土与外来
  香辛料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调味品的大盛将原本因膻臊、寡淡而不能食用的食材变成可口之物。盐、梅、蜜、饴等提供了咸、酸、甜等基础味道,而香辛料则在基础调味品之外,赋予食物更特殊、复杂的香气和口感。
  我国本土香辛料有花椒、桂皮、葱、姜、蒜、紫苏、陈皮、食茱萸以及芥子、薤(又名头、小蒜)、韭、砂仁、荷、蓼等。这些香辛料都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能除去食物的腥腻,增加菜肴美味和兴奋味觉、促进食欲,其中不少还作为中药材使用,被录入医药典籍中。
  秦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中国长期稳定统一建立稳固的基础,也为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秦汉以来,产自他国的香辛料不断传入我国,其中有一些迅速融入民间,并成为地方特色,缔造出丰富又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首先看看先后有哪些香辛料传入我国。汉代,张骞由丝绸之路出使西域,带回了大蒜、香菜、胡葱;魏晋时期胡椒在我国已有广泛应用,《博物志》和《齐民要术》皆有记载;隋唐五代传入的域外物产很多,丁香、孜然、阿魏、胡椒等或以交易、或以进贡形式传入我国;宋元时期,肉豆蔻、八角茴香作为海外贸易的大宗进口商品来到我国,胡椒仍是进口量最大的香辛料,八角茴香的地位也快速上升;明清时期,由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其物产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也深受其利,辣椒、洋葱于此阶段引进我国。
  如今,随着西餐在我国的渗透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香辛料为我们熟知和使用。同许多其他事物一样,在漫长的饮食文化史中,人们不断地选择与运用着种类繁多的香辛料,其中原产于我国的香辛料,有些经久不衰,有些逐渐式微,而来自异国他乡的新品种,有的并未被接纳,有的已被运用得炉火纯青。这是一个放诸世界皆准的定律,那就是对味道天生的敏感。
  丰富多彩的香辛料
  花椒 在数千年的中国饮食史上,花椒被广泛地用作调和食物的香料和药料,我们平常使用的是花椒树果实的果皮。花椒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无论红烧、卤味、凉拌等菜肴均可使用。孕妇、阴虚火旺者忌食。
  桂皮 也称“肉桂”,是樟科木肉桂的树皮,一般幼树生长十年之后即可取皮。主要用于烹饪增香,多用于调制卤汤、腌制食品及荤菜制作。肉桂粉是制作“五香粉”的原料之一,亦可将肉桂粉与砂糖混合,作为炸面团的增香料。
  姜 很早就被运用于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连孔子都说:“不撤姜食,不多食。”意为顿顿都要有姜,但无需多。姜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会像辣椒那样将食物混成辣味,因此是荤菜很好的矫味品。
  葱 香葱为鲜绿色,叶长而空心,茎细而柔软,全株可作烹饪材料,可解腥膻,含有颇高的挥发油,加热后迅速释放,为菜肴添色,是中式菜肴中最常见的香辛料之一。
  蒜 蒜与葱、薤、韭、芸薹并称为“五荤”,百姓居家一般在园中种有此类香辛料,是去除鱼肉腥气的不可或缺的调味料。中土出产的蒜为小蒜,大蒜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
  陈皮 陈皮作为调料,自汉代以来极为流行,凡动物性食材烹调,几乎鲜有不入橘皮以调味者。多种柑橘类的果皮均可制作陈皮,以新会冻柑的果皮为佳。
  紫苏 为荤腥菜肴的矫味料,常用于鱼蟹之类的菜肴,或制成紫苏酱,嫩叶亦可作蔬食。民间将叶片两面均为绿色的称为“白苏”,叶背或两面均为紫色的才称为“紫苏”,两者同为一物,颜色差异是由栽培不同引起的,与用途无关。   胡椒 果实晒干后即成黑褐色,称“黑胡椒”;采收后擦去外皮晒干,呈灰白色,称“白胡椒”。在烹调饮食中,用于去腥解膻及调制浓味的肉类菜肴,兼具有开胃的效果。
  丁香 可矫味增香,常用于制作卤菜,亦为五香粉和咖喱粉的原料之一。丁香一般指“公丁香”,为丁香的花蕾;果实则为“母丁香”,又称“鸡舌香”。
  你会挑选香辛料吗
  八角:买前先数一数、闻一闻
  一般称之为“八角茴香”,南方人喜欢在炖肉时加几粒以祛除肉膻味。网上一度广泛流传“真假八角”的事件,揭露了不法商贩以“假茴香”混杂在真八角中出售。凡是与八角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的果实统称为“假八角”,常见的有红茴香、地枫皮和大八角。假八角含有毒素,使用后可能引起中毒,因此在购买时需要留意。
  真八角有8个,呈浅棕色或红棕色。整体果皮肥厚,前端平直圆钝或钝尖;大料的特殊香气浓郁而强烈,滋味辛、甜。红茴香有7~8个,果实整体瘦小,呈红棕色或红褐色,单瓣果实前端尖而向上弯曲;气味弱而特殊,味道酸而略甜。地枫皮和大八角的蓇葖一般多于10个,滋味平淡,有麻舌感。
  消费者对市面上特别是农贸市场中的碎八角,更要留个心眼,有些不良商贩为了掩盖角的数量,往往会把假八角切碎以混淆视听。
  桂皮:外延是否有棕环
  真的桂皮外表呈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细皱纹和突起物;内表红棕、平滑,有细纹路,划之显油痕;断面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最外延有一条淡黄棕色环纹。气香浓烈,味甜、辣。假的桂皮没有黄棕色环纹,尝起来也不像真桂皮那样甜中带辣,只有辛辣味。
  花椒:看色识花椒
  花椒麻不麻从外表就能分辨出来。一般说来,表皮疙瘩越多的花椒就越麻越香。因为这样的花椒芳香油更多,麻味和香味就更浓烈。这种癞皮花椒的市场价会比普通花椒高好几倍。当然,如果你只想要炒菜时有一点花椒的香味,选择表面光滑些的花椒就好。
  另外,不同的颜色也代表了花椒不同的种类。有人以为青花椒是新鲜花椒,干了之后就会变成红色。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品种。红花椒多产于川陕交界处,优质的红花椒麻味更重;青花椒只产于重庆,除了麻味之外,清香味更浓,如果保存不当,会变成黑色。烹调时,红花椒用于制作辣味重,偏重香辣风味的菜,比如辣子鸡、香辣鱼等;而青花椒多用于强调清新香味的炒菜,比如椒麻鸡、青椒兔等。因此要根据个人的口味和菜肴特色,选对花椒。
  生姜:小心买到硫磺姜
  之前媒体曝出“硫磺姜”事件,称这种美容过的生姜不仅更贵,还会危害食用者的健康。“硫磺姜”被曝光后,消费者态度大转变,购买时专挑灰头土脸的“丑”生姜,一时看上去新鲜有光泽的“美”生姜遭到冷落。
  “硫磺姜”一般可以通过嗅闻的方法来识别,用硫磺熏过的生姜带有硫磺味等异味,多拿几个凑近闻会更明显;“硫磺姜”通常看上去比较水嫩新鲜,而且表皮脆弱,很容易搓掉,而正常生姜的表皮较暗且粗糙。
  粉状香辛料产品,菜鸟的福音
  在擅烹者的厨房里,香辛料一般是以整粒的形式存在的,他们对香辛料的挑选和使用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年轻的厨房菜鸟来说,购买时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口味也相当“刁钻”——既希望香辛料赋予菜肴特殊的味道,又不希望在品尝时吃到它们,如平时常用的葱、姜、蒜以及花椒等,“咬到”是让很多人抓狂的事情。粉状的香辛料产品就为这些菜鸟解决了问题。
  粉末香辛料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清洗、杀菌、研磨、干燥等一系列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众所周知,香辛料的有效成分通常是挥发油,不合理的加工方式很容易使产品的香味损失。而且许多情况下,香辛料是不经烹调直接添加到菜肴中,若杀菌不全面,有可能会影响菜肴安全,甚至危害健康。因此选购这类香辛料应当选择知名品牌。
  除此之外,李嘉提醒消费者要注意标签上的信息。比如胡椒粉,不同品牌、相同规格的胡椒粉产品价格可能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便宜的胡椒粉中添加有淀粉或米粉,纯的胡椒粉则要贵一些。一般情况下,厂家都会在配料表中注明是否添加,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购买。
其他文献
当服务员将“一米杯”端上来时,一整排啤酒着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米长的木质酒架上,依次排列着颜色由淡渐深的8小杯鲜酿啤酒。温暖的灯光将啤酒液体衬托出鲜亮的颜色,杯口浮着的细腻坚挺的泡沫微微颤动,让人忍不住想大喝一口。  倒出的是万国风情  从清新活泼的比利时果啤到浓郁醇厚的爱尔兰苦啤,品尝“一米杯”的过程就像一次登山之旅,期间经历具有轻柔苹果芳香的德国白啤、麦香突出的墨西哥红啤、透着优雅花香的
期刊
甜味是咸味之外能在烹饪中独立存在的主要滋味,在调味中的作用也仅次于咸味,所以甜味调味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食糖,又称“蔗糖”,是以甜菜、甘蔗为原料,经提汁或回溶、清净处理和煮炼结晶制成的。食糖的口味清甜,食后能产生良好的美味感,并令人心情舒畅,是甜度很高、使用最广的甜味调味品。  季羡林大师写《糖史》  人人要用调味品,但是调味品的地位很低。不过,食糖非常“幸运”,是唯一有人给它“历史”的
期刊
英国的可口可乐公司所售的雪碧将以“重新配方”示人,用甜菊糖取代之前的甜味剂。甜菊糖这种天然的甜味剂比砂糖甜,但是不含卡路里。因此,调整配方后的雪碧卡路里将降低30%,于2013年3月在英国上市,完全取代旧配方的雪碧。  睡多睡少,大脑都会早衰7年?  英国《睡眠》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每天正常睡眠时间应为6~8小时,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日后大脑提前衰老4~7年,认知能力加速衰退,并影响到推理和词汇
期刊
假冒、不合格保健食品被曝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曝光了存在假冒等违法行为的14种保健食品。  1. 野生灵芝孢子粉,卫食健字(1998)第623号,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2. 破壁灵芝孢子粉,卫食健字(1998)第623号,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3. 金装海洋生物钙营养粉,卫食健字(1998)第623号,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4. 金装中老年早餐营养粉,卫食健字(1998)第
期刊
奔七老猿,为寻找“正在消失的上海美食”不遗余力地捐出时间、空间,外加馋唾水的“食痴”。  开场白  衣、食、住、行,琴、棋、书、画,插花(花道)、斗茶(茶道)、闻香(香道)、挂画(画道)……人生之乐,之趣,有种种表述法,但无论如何,最有魅力的还要数“食”。在人间过了近70个寒暑,回眸平生,没做成官,没赚到钱,可还是吃到一些别人也许一辈子吃不到的好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觅食、品食、评食、享食、辨食、忆食
期刊
1.查日期:速冻调制食品要选新  看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挑选最新出厂的速冻调制食品。要保证速冻调制食品的质量,贮藏、运输和销售必须在零下18℃以下的环境中进行。而在超市或卖场,顾客在挑选时将速冻商品不断拿出、放入,会影响产品品质。  2.看冰霜:冰霜多的不要买  不要购买食品包装袋内有较多冰霜的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调制食品是通过急速降温加工而成,一旦储存时间长了,食物表面会出现冰霜。如果食品包装
期刊
以“和”为圭臬的五味调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重和合的文化精神在饮食烹饪上的贯彻和表现。中国人把烹与调合为一体,尤其重视调味和调味品的作用,包括调味品的投放量和加热过程中的先后次序。调味的作用是去腥解腻,减轻异味,确定菜肴主味,增添美味,增加菜肴色彩,直接关系到治办饮食的成败。在我国,即使是家常菜,也大多需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  味觉的融合不是单纯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为了追求这
期刊
蜜饯之秘  很长一段时间搞不清蜜饯和果脯的区别,一直以为南方称“蜜饯”北方称“果脯”,直到查了辞海才知道,瓜果花放在浓糖水里浸渍煮过后,表面裹一层浆的是蜜饯,果脯表面则干燥无浆。  蜜煎何时变成蜜饯无从考证,但蜂蜜最先被用于保存食物进而制成蜜饯的则非我们的老祖宗莫属,而且这一密技可谓独步“食林”千年无敌手。1913年,北平“隆景和”的少东把“聚顺和”的蜜饯拿到巴拿马的国际商品赛会上参赛,结果中国的
期刊
天圆地方,无限广阔。人在其中,微如芥子。古人云: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事之道。方与圆的互相交融不仅是处事之则,也可运用到美食之中。大蔬无界·美素馆将方和圆作为其内部的空间语言,方形的餐桌块面、圆形的玻璃窗、横条的格栅,简洁明快的设计线条,正是大蔬无界的方圆之道。  今年盛夏7月,大蔬无界·美素馆在上海新地标“外滩22号(THE BUND 1906)”4楼开幕。位于外滩现代国际金融商圈,北接外滩万国建
期刊
对话小松本高高(COCO)  ·作为一名厨师,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COCO:一位大师级的前辈曾告诉我一句名言:“A good carrot is better than a great recipe!”(一颗好胡萝卜,更胜一部伟大的食谱!)显然,用料比一切技巧都重要。一名出色的厨师,应该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将大自然的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呈奉知音。善于用料加用心,是成就一位名厨的必要元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