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寻找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解物理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只要在解题时加以注意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这些隐含条件,提高解题的速度,现就本人教学中遇到的情况作以下几点分析:
  
  1 注意一些约定俗成提法中的含义
  
  课本中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己经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这些含义,就等于知道了隐含的条件。比如:
  1.1、“一物体沿某光滑的斜面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磨擦,所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磨擦力为零。
  1.2、“一物体在空中自由飞行,在判断物体受力的作用时”,其中“自由”的含义条件为物体仅受一个力(重力)。
  1.3、“A物体与B物体相撞,A、B间作用力……”和“一汽车受阻力和牵引力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前者中“A、B间的作用力”的含义为相互作用力,所隐含的条件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后者中“汽车受阻力和牵引力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含义为一物体受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二力作用,所隐含的条件是:一个物体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平衡力。
  
  2 注意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
  
  一定的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题,了解具备什么条件时可出现什么现象后,分析题目给出某种现象,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比如:
  2.1、“一物体漂浮或悬浮于液……”,其中“漂浮或悬浮”这一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量,所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2.2、“一个物体匀速运动……”,其中“匀速”这一现象的前题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隐含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3 掌握定性数据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了解物理知识中某些定性数据(如物质的密度、比热等)与有关数据之间“大小”关系,这样的条件隐藏在常识中。
  3.1、“通常情况下,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的大小”,其中隐含铜的电阻率比铝电阻率小,依据定性数据电阻率即可判断铝的电阻大。
  3.2、“一人在山的对面喊话到听到喊声,求山与人间的距离”,其中只知道来回声音时间是无法计算,所隐含条件为声音在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这一定性数据。
  3.3、“等质量的铁块和铜块没入相同液体中,判断谁对容器底部作用力最大?”,显然仅知道质量是无法判断的,还需知道密度,所隐含条件为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没入液体中体积小于铝,受到的浮力小于铝,铜对容器底部压力大。
  
  4 熟悉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熟悉掌握它们,能在题中找出隐含的条件。
  4.1、“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其隐含条件为两用电器电流强度相等。
  4.2、“两用电器并联在某一电路上……”,根据并联电路的规律,隐含条件为两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4.3、“分析城市路灯联接……”,根据城市路灯不因为一只灯损坏而影响其它灯的正常工作,根据“并联”这一物理概念及并联电路规律可判断路灯为并联电路。
  
  5 根据生活实际,利用物理规律寻找物理量之间关系
  
  物理规律来自于生活而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生活现象分析有些物理量,找出这些关系,就可找出隐含条件。如:
  5.1、“火箭在高空飞行,分析其受到的力的……”,首先根据火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燃料燃烧喷出火焰产生的反作用力,由此得出此反作用力为火箭受到向上的力,其次受重力和空气的摩擦力的作用。
  5.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受冻且表面擦干的啤酒,其表面会有水珠产生,解释此现象……”,结合“有水珠产生”这一生活现象,分析瓶周围接触的物质,可得出是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接触低温物体形成液滴(液化现象)。
  总之,同学们在解物理题时,只要做到多思、多知和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就能找出题中隐含条件,对解决题目具达到审题无误又能尽快找出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
  
  收稿日期:2007-04-23
其他文献
高一化学教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我市只有一所高中。初、高中化学教学各自孤立;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初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仅凭自己经验对大纲进行删减,导致很多起承接初、高中知识衔接作用的初中化学知识遗漏,或不重点讲解。这就给学生在高中的学生无形中设置了障碍。而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脱节,在不熟悉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很容易因为站的角度过
期刊
迄今为止,中国尚无一诺贝尔奖得主,一位著名的英国籍华裔科学家中肯的指出,中国的学校教育缺乏创新意识。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到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由此,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共识。这个任务历史性的落在了学校教育者的身上,只有始终如一的把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放在首要位置,造就一批勇攀世纪科技巅峰,敢于创新的开拓性人才,才能使我
期刊
【摘要】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精神,在活动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时减少无效参与,增加有效参与,实现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行为参与向思维参与的过渡。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的学习应该是
期刊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常常会推动学生去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使他们得到很大的满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又不稳定,易分散,并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又如
期刊
作者简介:成继红(196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郭宏旻(196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摘要】本文从“数学文化”这一角度切入,在对“数学文化”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研究,提出:开设“数学文化” 课,是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具体阐述了“数学文化”课的特点、切入点。  【关键词】 数学文
期刊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教育要培养一代探索真理的人,既要赋予他们以雄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又要充实他们以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感情。语文课于这二者都具有特殊意义。  文学家们对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总是予以高度评价,托尔斯泰说过:“真正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那想表达日积月累的感情的内在要求”。《荷花淀》的作者孙犁曾经说过:“我写出了自己的感情,就是写出了所有离
期刊
【摘要】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一旦自己想学,他们就比较容易学会,让学生不要读死书,作为教师首先就不能把书教死了,创新不会只是口号,坚持不懈,就能脚踏实地求创新!  【关键词】 数学;创新;挑战自我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将学生教“会”是我每天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时常觉得要在教学中“创新”对于我
期刊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素质,家庭的环境,都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因此
期刊
【摘要】 学案导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学案导学模式吸收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使疑点、难点由学生自学、讨论的方法解决,加强了知识的巩固。并且练习当堂消化,课后练习减少,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 课堂效率;教学模式;物理教学    “学案导学”就是利用学案上的知识要点为主线引导学生获取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计算机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产物,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    1计算机有利于突破中学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与传统的电视、电影、录像、幻灯机等电化教学手段相比,计算机有着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特点。传统多媒体一经制成就被“固化”,只能作为一种固定的内容重复传播。使用者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修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