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r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 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创新兴趣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创新教育核心是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型教学。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 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语文教学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必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 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一)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 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 “心理自由”“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一)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二)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一)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二)注重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 的地步:从写一两句话的感想到续说、续写课文;从根据课文绘画到表演课本剧;从提建议到写调查报告;从办壁报到做导游等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培养创新,可以扼杀创新”,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的精辟论述。它警示我们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要坚决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新的行为。我将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继续在激活课堂教学,勇于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自觉从整体的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每 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熠熠生辉。总之,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加强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同时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能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包头市土右旗教育局)
其他文献
[摘要]大多数学生对习作感到最恐惧的是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如何改变学生习作就头疼的现状?我在课题研究中尝试了以下做法。而本文遵循新课标关于习作教学要求所阐述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习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能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教学设计是师范生专业技能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创建严谨夯实的课堂?如何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让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契合?如何让学生好学、勤学、乐学?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为例,围绕教学设计中教学背景,学情分析,情境创设,示范操作,独立探索,合作探究,师生协作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完善、科学、合理、优化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教学设计技能的
期刊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而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 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认为可
期刊
[摘要]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明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大大小小的考试都离不开时政热点的考核,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懂得把握时政热点。  [关键词]时政教育 作用 做法  时政热点就是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数学知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兴趣主要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体验活动。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才能学好数学。  如何改变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满堂灌”的陈旧模式,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期刊
[摘要]教书先育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无论是什么学科,德育教育都应放在首要的位置。  [关键词]明确目标 抓住契机 言传身教 渗透德育教育  教书先育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如果把育人工作只放在品德课或班队会上,那样的思想教育就太狭隘了。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无论是什么学科,德育教育都应放在首要的位置。  小学科学教材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艰难而又坚定的,每一个热爱我们国家和要求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的国人,都应该了解党的成长历史。因为只有全面深人地了解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才能真正懂得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才能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才能对为什么要加入党组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断坚定永远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的描述,浅析成长的动力和成绩,起到纪念历史
期刊
[摘要]小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很容易受到干扰,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就这一现象谈谈应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吸引注意力 行为习惯 学习态度 好奇心 教学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主观意思逐渐提高,但他们的世界观等尚不完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小学生在课上不注意听讲,更有甚者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捕捉数学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把数学与生活“链接”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创设情境 语言艺术 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而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在研究生培养模式评价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硕士生培养目标定位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作为本--硕--博高层次人才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