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关系能不能处理好?能不能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习近平强调这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拜登也认同美中如何互动相处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世界未来。一言以蔽之,“世纪之问”期待“世纪之解”,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对中美两国的共同期待。
9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习近平说,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拜登称,两国“没有理由由于竞争而陷入冲突”。双方都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这是自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通话以来,中美元首时隔7个月的第二次通话,引起全球媒体迅速和热烈的关注。
这次举世瞩目的通话,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
在9月10日的通话中,习近平引用中国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回顾了1971年双边关系“破冰”的历史,并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清楚、明确表态。
习近平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共同难题,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坚持向前看、往前走,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世界的未来。两国没有理由由于竞争而陷入冲突。美方从来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美方愿同中方开展更多坦诚交流和建设性对话,确定双方可以开展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避免误解误判和意外冲突,推動美中关系重回正轨。
关于中美合作,习近平在通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础上,两国有关部门可以继续接触对话,推进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同时挖掘更多合作潜力,为两国关系增添更多积极因素。
可以说,中美应当开展合作、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是很多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这一切都要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习近平讲的“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
在这次元首通话中,双方一致认为,中美元首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沟通对引领中美关系正确发展非常重要,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将责成双方工作层加紧工作、广泛对话,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创造条件。
相隔7个月,两次通话有何不同
今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同拜登通电话,进行了美国新政府成立后两国元首的首次直接互动。7个月的时间里,中美之间经历了多次正面或侧面的交锋与博弈。这两次通话有何不同?
首先来看看时间点,双方的第一次通话,在拜登正式成为美国总统的大概两周后。可以说当时拜登团队的对华政策仍然处于相对模糊的阶段,而如今拜登政府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华政策评估。这次的通话,拜登政府显然对于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针对两次通话,白宫发布的两则消息稿也有诸多不同。
在白宫2月的消息稿中,美方明确提及了拜登在涉港、涉疆、台湾问题上“表达了关切”,并且指责中方存在所谓“胁迫行为”。但此次美方并没有强调相关内容,反而强调更大的战略方向,强调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演变为冲突。此外,此次通话中,白宫也没有提盟友或是盟友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几次中美接触,中方都是应约出席。此次中美元首通话也不例外。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分析,这明显体现出拜登政府急需与中国进行沟通的实质。“现在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内忧外患是他所面临的局面。”
那么,这意味着美方的态度在“转软”吗?
针对习近平和拜登此次通话中提出的中美需要管控分歧,苏晓晖指出,美方所提的“管控分歧”与中方对于管控分歧的理解“存在明显偏差”。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所谓的管控分歧是希望在两个大国不陷入全面战争的基础之上。” 苏晓晖分析称,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管控分歧意味着两个国家必须相互尊重,必须以一种平视的姿态来看待彼此,是为了实现关系的稳定,而非“一方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为所欲为地对另外一方打压”。
对于如何解读美方所释放的这些信息,苏晓晖也指出,我们仍然需要“听其言、观其行”。
微妙的通话时机
美联社当地时间9月9日晚发文称,这次拜登是“主动”与习近平通话。苏晓晖表示,中国领导人“应约”和美国通话的事实,显示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压力的增大,美国政府同中国沟通的意愿日益明显。美国对中国的重视正在上升,但其诚意和对华政策究竟能否做到务实、理性,需要打一个问号。
《纽约时报》称,这个电话是在一个特别微妙的时间进行的,有关台湾和南海问题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拜登试图在他所说的“专制与民主”的战斗中团结西方国家;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不到两周。两位领导人的通话说明了“白宫与北京竞争并建立决策预期的紧迫性”。美国官员表示,拜登确实试图推动中国同意一套“政策制定的框架”。
据法新社报道,一名拜登政府高官在通话后表示:“我们欢迎激烈的竞争,但我们不希望这种竞争演变成冲突。”他说,这次通话的目的是设置“护栏”,以便能够“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这些“护栏”包括确保美国的行动不被中国“误解”。他还说,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分歧很多,甚至还在增加,但两国也发现,必须在一些问题上合作,或者至少是协调,包括朝鲜核问题和气候变化危机。上述美国官员称,这次通话并非是寻求达成突破性协议,而是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结束之前双边关系摇摆不定的周期”。他还说,两位领导人讨论了过去的共同经历,语气是“尊重”和“坦诚”的,没有“说教”。 实际上,白宫官员还有没说出口的通话理由,即他们正在承受美国商界要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压力。据彭博社报道,在华美国公司希望减少特朗普时代的贸易壁垒。中国美国商会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4%的受访者呼吁以“正规化的政府间沟通”重建两国关系,38%的人希望今年能实现中美元首会晤。有超过60%的人表示,需要恢复对企业高管及其家人的常规签证服务。另外47%的企业希望取消加征的关税。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说,在过去几年里,两国经贸谈判进展不大,“如果两国领导人聚在一起,重新启动这一进程,那将是一件好事”。彭博社称,白宫仍在评估如何处理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约3000亿美元关税,以及上届政府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评估工作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完成并公布结果。
关于此次中美元首通话,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拜登政府已宣布抛弃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原则,重新致力于多边主义,然而,他仍坚持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从长远来看,这种外交僵局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有潜在危险。
积极评价与合作难度
美方官员和媒体普遍对此次通话给予积极评价。“拜登与习近平通电话,打破美中外交僵局。”《纽约时报》10日称。美国《政治》杂志网站指出,最重要的是,这次通话传达了拜登对美中关系的“复杂、非二元性”的观点。虽然此次通话没有具体的诉求和结果,但这次通话代表“双方都在尝试维护两国关系”。报道还称,美国和中国官员都谈到两国领导人或许会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会谈,10月底在罗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会议可能是一个契机。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美两国领导人同意控制两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以防止其演变为冲突,这一承诺被视为提高了继续对话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翔表示,这次通话给了两国领导人一个停止对抗、打开有限沟通渠道的机会:“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会看到两国在贸易和军事方面恢复一些谈判。”
与此同时,媒体也看到改善中美关系的难度,特别是华盛顿的诚意是否足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和中国达成稳定的关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拜登政府已将美中竞争框定为“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彭博社称,美国一直试图将气候变化等问题与贸易、人权和民主等更有争议的问题区分开来,而北京则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美联社称,从这次通话看,白宫希望双方能够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合作,“但北京暗示在拜登减少对中国内政的批评前不会持合作态度”。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过去一年来中美的互动释放出清晰信号,即美国需要认真面對中国的基本主张和要求。如果美方不能尊重中方提出的以“两份清单”“三条底线”为代表的基本利益诉求,既要打压中国,又要中国与其合作,中美关系就难以取得突破。
而对于“中美两国元首通话是不是预示着中美关系正向好的趋势发展”的问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这是两国元首时隔半年多的第二次通话,是应拜登总统提出要求进行的一次重要通话。我认为这次通话还是有突出的意义,我们希望这次重要战略沟通能够为推动美国重新回到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遍愿望。”
“世纪之问”期待“世纪之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起起伏伏,从热战、封锁到建交、热络、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并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发展。这是国际有目共睹的事实。
然而,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似乎完全不顾这个事实,严重误判形势和错误制定战略,疯狂、全方位打压中国,致使中美关系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处在危险境地。
中美关系到底要走向何方?是沿着竞争、对抗的方向滑落,还是登高望远为中美关系寻找新方向?通话中,习近平指出:“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对于中美关系这个“世纪之问”的必答题,习近平已经给出了中国答案。但解铃还需系铃人。正如王毅在会见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时所说:现在球在美方一边。
四年前,习近平访美,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时提出,“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搞好中美关系,没有一个理由搞坏中美关系”。时隔四年,搞好中美关系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了,搞好中美关系不需要再寻找理由了,而是要研究如何去“搞好”中美关系。
最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美关系新变化:竞争加剧,依存加深》。结论很明确,尽管美国在强化与中国的竞争导向,但对中国的依赖正在逐渐加深。
现在正在逐步失去全球信誉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如果是真心想合作,只能先放下“身段”,面对现实,与中方开展开放性对话。随意贴标签,妄图牵着中国的鼻子走,不可能,也不现实。中国,只会走自己的路。
面对中美关系这个待解的“世纪之问”和必答题,中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方案。美国怎么答,中国静观其变。
(《环球时报》《解放日报》等)
9月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习近平说,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拜登称,两国“没有理由由于竞争而陷入冲突”。双方都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这是自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通话以来,中美元首时隔7个月的第二次通话,引起全球媒体迅速和热烈的关注。
这次举世瞩目的通话,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
在9月10日的通话中,习近平引用中国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回顾了1971年双边关系“破冰”的历史,并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清楚、明确表态。
习近平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共同难题,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坚持向前看、往前走,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世界的未来。两国没有理由由于竞争而陷入冲突。美方从来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美方愿同中方开展更多坦诚交流和建设性对话,确定双方可以开展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避免误解误判和意外冲突,推動美中关系重回正轨。
关于中美合作,习近平在通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础上,两国有关部门可以继续接触对话,推进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同时挖掘更多合作潜力,为两国关系增添更多积极因素。
可以说,中美应当开展合作、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是很多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这一切都要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习近平讲的“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
在这次元首通话中,双方一致认为,中美元首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沟通对引领中美关系正确发展非常重要,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将责成双方工作层加紧工作、广泛对话,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创造条件。
相隔7个月,两次通话有何不同
今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同拜登通电话,进行了美国新政府成立后两国元首的首次直接互动。7个月的时间里,中美之间经历了多次正面或侧面的交锋与博弈。这两次通话有何不同?
首先来看看时间点,双方的第一次通话,在拜登正式成为美国总统的大概两周后。可以说当时拜登团队的对华政策仍然处于相对模糊的阶段,而如今拜登政府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华政策评估。这次的通话,拜登政府显然对于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针对两次通话,白宫发布的两则消息稿也有诸多不同。
在白宫2月的消息稿中,美方明确提及了拜登在涉港、涉疆、台湾问题上“表达了关切”,并且指责中方存在所谓“胁迫行为”。但此次美方并没有强调相关内容,反而强调更大的战略方向,强调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演变为冲突。此外,此次通话中,白宫也没有提盟友或是盟友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几次中美接触,中方都是应约出席。此次中美元首通话也不例外。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分析,这明显体现出拜登政府急需与中国进行沟通的实质。“现在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内忧外患是他所面临的局面。”
那么,这意味着美方的态度在“转软”吗?
针对习近平和拜登此次通话中提出的中美需要管控分歧,苏晓晖指出,美方所提的“管控分歧”与中方对于管控分歧的理解“存在明显偏差”。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所谓的管控分歧是希望在两个大国不陷入全面战争的基础之上。” 苏晓晖分析称,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管控分歧意味着两个国家必须相互尊重,必须以一种平视的姿态来看待彼此,是为了实现关系的稳定,而非“一方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为所欲为地对另外一方打压”。
对于如何解读美方所释放的这些信息,苏晓晖也指出,我们仍然需要“听其言、观其行”。
微妙的通话时机
美联社当地时间9月9日晚发文称,这次拜登是“主动”与习近平通话。苏晓晖表示,中国领导人“应约”和美国通话的事实,显示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压力的增大,美国政府同中国沟通的意愿日益明显。美国对中国的重视正在上升,但其诚意和对华政策究竟能否做到务实、理性,需要打一个问号。
《纽约时报》称,这个电话是在一个特别微妙的时间进行的,有关台湾和南海问题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拜登试图在他所说的“专制与民主”的战斗中团结西方国家;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不到两周。两位领导人的通话说明了“白宫与北京竞争并建立决策预期的紧迫性”。美国官员表示,拜登确实试图推动中国同意一套“政策制定的框架”。
据法新社报道,一名拜登政府高官在通话后表示:“我们欢迎激烈的竞争,但我们不希望这种竞争演变成冲突。”他说,这次通话的目的是设置“护栏”,以便能够“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这些“护栏”包括确保美国的行动不被中国“误解”。他还说,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分歧很多,甚至还在增加,但两国也发现,必须在一些问题上合作,或者至少是协调,包括朝鲜核问题和气候变化危机。上述美国官员称,这次通话并非是寻求达成突破性协议,而是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结束之前双边关系摇摆不定的周期”。他还说,两位领导人讨论了过去的共同经历,语气是“尊重”和“坦诚”的,没有“说教”。 实际上,白宫官员还有没说出口的通话理由,即他们正在承受美国商界要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压力。据彭博社报道,在华美国公司希望减少特朗普时代的贸易壁垒。中国美国商会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54%的受访者呼吁以“正规化的政府间沟通”重建两国关系,38%的人希望今年能实现中美元首会晤。有超过60%的人表示,需要恢复对企业高管及其家人的常规签证服务。另外47%的企业希望取消加征的关税。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说,在过去几年里,两国经贸谈判进展不大,“如果两国领导人聚在一起,重新启动这一进程,那将是一件好事”。彭博社称,白宫仍在评估如何处理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约3000亿美元关税,以及上届政府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评估工作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完成并公布结果。
关于此次中美元首通话,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拜登政府已宣布抛弃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原则,重新致力于多边主义,然而,他仍坚持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从长远来看,这种外交僵局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有潜在危险。
积极评价与合作难度
美方官员和媒体普遍对此次通话给予积极评价。“拜登与习近平通电话,打破美中外交僵局。”《纽约时报》10日称。美国《政治》杂志网站指出,最重要的是,这次通话传达了拜登对美中关系的“复杂、非二元性”的观点。虽然此次通话没有具体的诉求和结果,但这次通话代表“双方都在尝试维护两国关系”。报道还称,美国和中国官员都谈到两国领导人或许会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会谈,10月底在罗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会议可能是一个契机。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美两国领导人同意控制两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以防止其演变为冲突,这一承诺被视为提高了继续对话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翔表示,这次通话给了两国领导人一个停止对抗、打开有限沟通渠道的机会:“有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会看到两国在贸易和军事方面恢复一些谈判。”
与此同时,媒体也看到改善中美关系的难度,特别是华盛顿的诚意是否足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和中国达成稳定的关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拜登政府已将美中竞争框定为“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彭博社称,美国一直试图将气候变化等问题与贸易、人权和民主等更有争议的问题区分开来,而北京则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美联社称,从这次通话看,白宫希望双方能够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合作,“但北京暗示在拜登减少对中国内政的批评前不会持合作态度”。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过去一年来中美的互动释放出清晰信号,即美国需要认真面對中国的基本主张和要求。如果美方不能尊重中方提出的以“两份清单”“三条底线”为代表的基本利益诉求,既要打压中国,又要中国与其合作,中美关系就难以取得突破。
而对于“中美两国元首通话是不是预示着中美关系正向好的趋势发展”的问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这是两国元首时隔半年多的第二次通话,是应拜登总统提出要求进行的一次重要通话。我认为这次通话还是有突出的意义,我们希望这次重要战略沟通能够为推动美国重新回到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遍愿望。”
“世纪之问”期待“世纪之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起起伏伏,从热战、封锁到建交、热络、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并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发展。这是国际有目共睹的事实。
然而,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似乎完全不顾这个事实,严重误判形势和错误制定战略,疯狂、全方位打压中国,致使中美关系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处在危险境地。
中美关系到底要走向何方?是沿着竞争、对抗的方向滑落,还是登高望远为中美关系寻找新方向?通话中,习近平指出:“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对于中美关系这个“世纪之问”的必答题,习近平已经给出了中国答案。但解铃还需系铃人。正如王毅在会见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时所说:现在球在美方一边。
四年前,习近平访美,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时提出,“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搞好中美关系,没有一个理由搞坏中美关系”。时隔四年,搞好中美关系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了,搞好中美关系不需要再寻找理由了,而是要研究如何去“搞好”中美关系。
最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美关系新变化:竞争加剧,依存加深》。结论很明确,尽管美国在强化与中国的竞争导向,但对中国的依赖正在逐渐加深。
现在正在逐步失去全球信誉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如果是真心想合作,只能先放下“身段”,面对现实,与中方开展开放性对话。随意贴标签,妄图牵着中国的鼻子走,不可能,也不现实。中国,只会走自己的路。
面对中美关系这个待解的“世纪之问”和必答题,中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方案。美国怎么答,中国静观其变。
(《环球时报》《解放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