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呢?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
  2.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
  2.2.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
  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如做《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教师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标本和干花腊叶标本,上课时再用替代桃花的其他鲜花:如月季花等。上课时与桃花浸制标本和腊叶标本一起对照观察,同样可以达到实验效果。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2.3.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在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的思考题:(1)纤毛:主要观察纤毛是否等长?纤毛如何摆动?纤毛有什么功能?(2)口沟:注意观察口沟的位置。(3)食物泡:重点观察食物泡的数量和运行情况,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样,为什么?(4)伸缩泡和收集管:观察它们的位置及交互涨缩情况,以及每个伸缩泡周围有多少条收集管?
  2.4.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如:“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教师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馒头屑和唾液混合后的“搅拌”是关键,搅拌不充分,经37℃水浴后滴碘,只要一振荡,试管底部的淀粉与碘结合,试管中仍出现蓝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3.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初中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不会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由于七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时间,因此应下大力气抓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或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协助教师指导好本组的其他学生。
  4.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4.1.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显微镜调焦,徒手切片,盖盖玻片不出现气泡等操作。
  4.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教育学生对实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做到先整体后局部,例如对一株植物的观察,要先外到内,有表及里,如对植物茎横切面的观察;对根尖结构的观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再次,教师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要亲自观察,不要轻易放弃那些异常的现象,要积极思考,找出原因。此外,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4.3.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在做“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时,某同学按照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适量馒头屑,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两试管振荡并放置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很大差别,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温水浴这一步。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过多时都会萎蔫,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是什么原因。4.4.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作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要及时启发学生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充满探讨意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进行回答的一种互动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教师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做好课堂提问呢?  1.优化课堂提问方式  ①直接问与迂回问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电势、电势能》时,学生对电势能高低的判断容易混淆,老师应先引导学生回答什么是电势能?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如何?此时要把学生
期刊
一、观于目、思于心、动于手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思考的初始阶段。要让学生动手写作,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要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首先要让学生进入思维的状态;要让学生思维呈动态形式,必须使其思考之事、之物,事与物需观察。物之入目,情方能动于中,心方能静于内,等及情不能已,自然生宣泄之思,抓着这个火候处稍加引导,就能写出文章来。指导学生写作,调动其观察的积极性是第一要务,学生认真观察了、细致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而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接受式的语文教学和分析式的语文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瓶颈”。笔者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直觉思维是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所谓直觉思维,就是当人们研究问题时,并不象通常那样运用逻辑推理,按规定步骤由已知得到未知,而是一步到位,一下想到事物现象的本质。美国现代教育的代表布鲁纳把直觉思维
期刊
公式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它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变勇、递进式的用,还可以与其它公式综合起来用。整式乘法公式有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或(a-b)2=a2-2ab+b2。那么怎样将公式灵活运用呢?  一、正用。有些数字计算可拆成上述两公式的形式,使运算简便,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例1、计算2001×1999=(2000+1)(2000-1
期刊
学习完幂的四种运算法则(1.am·an=am+n2.am÷an=am-n(a≠0)3.(am)n=amn4.(ab)n=anbn)  以后,同学们对于公式的正向应用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于公式的逆向应用却感到有点生疏。幂运算法则的逆用是一种数学思想,巧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有关幂的问题,常可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下面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用于实数计算  例1.计算:﹙0.25﹚2012×42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情感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
期刊
2010年我省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实验,为了课改顺利进行,暑期进行了全省高中相关教师的课改培训。到顾本次学习,收获很多,下面就学习体会,梳理呈现:  1.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认识。新课程强调:(1)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师生与教材的对话。(2)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3)教学应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
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说明文写作在新时期的独特价值,把说明文写作和记叙文、议论文写作等同对待呢?  一、活化教法,培养兴趣  兴趣是作文的诱发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写作说明文的情感,在教学中就不能用陈式、单一、缓慢的“布置文题—写作练习—修改评析”的方法进行,在写作的课型和结构上应进行开拓。  1.观察课: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眼观目睹,心领神会。上
期刊
教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呢?我有以下几点粗略的体会。  1、找准感情的切入点。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上课时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