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航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且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故事激趣,拓宽思路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他们却不知道有许多故事里蕴含着数学知识。教师若能把两者巧妙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采用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导课。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宋国有一个叫狙公的,家中养了一大群猴子。由于长期与猴子接近,他对猴子的心理懂得一些,猴子也能听懂他的话。后来,家里渐渐穷了,他只得把喂猴子的粮食减少一些,但又怕猴子不听话,于是他先对猴子说:“今后给你们橡子,早三个晚四个,行吗?”猴子们听了,认为太少,都很生气。狙公见此情景,又改口说:“早四个晚三个,行吗?”猴子们听说早上可以吃到四个,以为增加了粮食,都表示满意。故事讲完后设疑:小猴子聪明吗?为什么?因问题简单有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说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把加法交换律的实质说了出来。这时,告诉同学们朝三暮四的故事蕴含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加法交换率的意义,效果非常好。课下,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蕴含数学知识的故事,并把故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纪录下来,好的在班内展示,于是有学生告诉我乌鸦喝水的故事蕴含了容积知识。数学知识与故事巧妙结合,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手势引趣,变换思路
  借助手势学数学知识,教材中有这样的例子,在教学“年、月、日”时,教材中就应用了拳头背面的凹凸来帮助记忆大小月。我受启发很大,试着应用了一些,效果不错。如:在学生明确了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后,让学生用两个拳头代表两个加数,两手相握代表和,加上动作表示出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印象非常深刻;用此法把动作稍加变化,还可以表示出减法的意义。又如:用叉开的三个手指表示加数,从左往右,先把前两个凑起来再同第三个凑,然后把后两个凑起来再同第一个凑,来表示加法结合律,非常清楚地阐释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像这种在思维过程中依赖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运用动作思维,可以不断变换问题的思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在复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有所遗忘,我举起手稍作提示,他们立刻就想起来了。实践证明,借助手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兴趣。
  三、儿歌激趣,开阔思路
  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不用刻意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深得学生喜爱。如: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时,由于学生年龄太小,不易区分,有许多学生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却不知怎样把大于号、小于号填在两个数中间,我用儿歌“大于号,小于号,谁大冲谁开口笑”帮助学生理解,意思是哪个数大开口就冲着谁,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单位换算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一做这样的题就犯糊涂,我用儿歌“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位数不够0补齐;低化高,除进率,小数点向左移,位数不够0补齐”来教学,学生很容易接受,以致于很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题都是边背儿歌边做,儿歌背完了不知不觉题也做完了。初学用竖式计算时,我编了儿歌“列竖式,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须从个位起,个位相加满了10,赶紧向十位进一;个位若是不够减,必须从十位退一,再在个位上加上10 ”来学习,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竖式计算。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我还编了儿歌“千千千万万万,不抄错数是关键”提醒他们。蕴含数学知识的儿歌,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捷径。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使用儿童歌曲学习新知,并加上适当的编排动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方向问题是非常生活化的知识,小学生辨认起来却非常困难,有的在学校里学会辨认了,出了校门又不会认了。在教材的指引下,我借助太阳作参照物,用歌曲“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帮助学生记忆,孩子们边指边唱,很快就能真正辨认方向了。课下我还组织同学们搜集有关方向的歌曲进行比赛,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当“东方红太阳升”、“日落西山红霞飞”等响亮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时,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也显得生动有趣了,在这群情激昂的歌声里我们还能感觉到数学课堂的死气沉沉吗?巧用歌曲学习,学生既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
  四、游戏促练,巩固新知
  “游戏是活跃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饶有趣味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认识方位上、下、左、右、前、后”时,结合课后练习,我设计了拍手游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反反正正,学生连贯地在每个方位有节奏地连续拍两下,最后坐正。这一游戏既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方位,又整顿了课堂秩序,以致于有的家长问孩子语文课上纪律为什么不及数学课好时,孩子天真地说:“语文课上不做拍手游戏呀。”适当的游戏活动,应合了小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能有效防止课堂后期课堂秩序难以控制的局面。
  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出发,合理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考查保持了三个稳定(内容、题量、分值),难度适中,其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三角函数的变换,二是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解题过程一般是先进行恒等变换,再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解题。  对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演绎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数学思想有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等。  考查的知识点有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奇偶性、单调性、图像对称性,二倍
期刊
中学课本选入莫泊桑的《项链》是由来已久的事了,但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思想意义争论颇多。传统的看法认为,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也有一种看法是作者无意对人物做明显的价值判断,他注重的是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变化引起的心灵震撼与深思,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这是评论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作品作出的不同的判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议者都是在用孤立的静止的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思考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问题在教学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1、指引课堂的方向。一堂课的教学,我们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希望学生到达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经历什么样的情感历程?这一切只能依赖问题的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寻觅自己的路径,自主地
期刊
在小学阶段,分数应用题是应用题中的一大类型。对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与分析思路非常重要。有一部分学生,对此类型的应用题分析不透、理解不清,更有甚者一窍不通,做起题来感觉头痛,无从下笔。  本人从教几年来,连续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虽谈不上经验丰富,但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几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慢慢摸索探索、深研细究,从而得出了一套具有一定成效的解题方法。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对分数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性质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较其它课程更为密切,因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而且还广泛地存在于学校各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存在于家
期刊
摘 要:干涉现象中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出现。学生在学习到该知识点时,总是对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质点的振动情况模糊不清,经常出现将振动情况相同点振动加强理解为只有“波峰——波峰”,“波谷——波谷”相遇才为振动加强点、振动情况相反点振动减弱理解为只有“波峰——波谷”相遇才为振动减弱点,以及加强区、减弱区各质点的移位相同等错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必须注意以下“四性”:  一、提问的原则性  1、 具体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是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具有直观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形象。  2、趣味性原则。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
期刊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习惯于上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如何定位、如何上这样的课,还是觉得有些空洞。关于理论的东西,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体把握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何上这样的课,新课标给我的感觉总是在谈由上而下的改革,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下面的一线教师总是在揣摩新理念,期间出现
期刊
教无定法,教无成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一直默默努力的方向。但所教课程和学生千变万化,语文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探索,善于尝试,就会不断地有灵感出现。  在不断的尝试摸索中,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收获,不知这名字是否合适,我姑且称之为“对比发现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积极思考,进行猜测和探究,通过对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