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新要求。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所谓的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其它的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形成,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渐进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也就成了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那么,怎么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案例1:
  在教《风》这首儿童诗时,我先编了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我趁机追问道:“你见过风吗?”在学生兴趣大增时,我说:“风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我们又怎样知道风来了呢?”,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描写“风”的诗歌,看看诗人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中。
  案例2:
  我在教《风姑娘的信》一课时,我问学生“风姑娘是谁?”“风姑娘给谁写信?”“风姑娘都写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兴趣非常浓厚;接着,我用课件把课文内容设计成一片片树叶形状的信,让学生来朗读,学生兴致勃勃、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我又提出“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还会写些什么?”的疑问,同学们有的说“会给农民伯伯写信,告诉他们赶快收庄稼。”有的说“会给小朋友写信,告诉我们冬天要来了,要穿上棉衣!”等等。这一课学生学的很快乐,达到了设疑激趣的目的。
  (二)学生合作表演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合作表演故事,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促使他们主动的去阅读。在学习《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然后,再让他们分角色表演,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两个小组表演之后,学生对于百兽为什么都被吓跑了理解的更深刻了。
  (三)注重表扬和鼓励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在阅读之后,会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数学教学中的“1+1”只能等于2这样的方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切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小的失误妄加指责,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内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举一反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爱阅读,还要教学生会阅读。让学生掌握几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的读书。
  阅读方法的采用是根据阅读的内容和目的来确定的:获取信息,了解课文大意,可采用略读、泛读的方法;品味语言、体味情感,进行鉴赏,就要用细读、精读的方法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和不同年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一般采取以下是方法:先读课题,想课题,看看通过课题你知道了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再听范读,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然后再请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清楚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而不是盲目的乱读。这样久而久之,低年级的学生就初步的学会这样阅读了。
  对于高年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应用。
  例如,韩春梅老师《桥》一课的教学:
  ……
  师:孩子们,这种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袖珍小说。它以环境、人物、情节作为三要素,以生动的情节来吸引人,以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它的结尾通常设置一个悬念来震撼人。另外,它语言简洁。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一篇,它的名字叫《桥墩》。小小说由于故事情节曲折,特别适合猜读。
  (师发阅读材料《桥墩》)
  师:默读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疑问,当你产生这个疑问的时候,你需要停下来猜一猜:接下来作者会怎么写?尤其是读到故事结尾的时候,你更要停下来,猜想一下。开始吧。
  (生自由默读)
  ……
  韩老师这节课在学生体会了小小说的特色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欣赏,让学生积累阅读小小说的方法,欣赏小小说的特色。
  三、课外广泛的阅读,举三反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在小学阶段要会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课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教在点子上,举一反三:课外放手让学生去延伸、拓展、深化,举三反一。
  千百年传统语文教育,一直不自觉地走举三反一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新语文教育代表人物韩军在《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与艺术》报告中举例说:幼儿学口语,效率奇高。出生一言不会,两年(720多天)便正常交流,奥妙在举三反一。婴儿一出生,便掉进了语言汪洋。韩军算了一笔帐——幼儿1天至少听100句话,每句10个字,一年至少听了36.5万字。幼儿在举三之上,自然反一,“听话数十万,说话自然成”,是奇迹也是自然。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的用上很多在教材上没学过的词语,可见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课外阅读弥补了课内阅读的不足,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广泛的课外阅读,犹如走进知识的百花园,可以任其采撷赏艳;又如进入一个人才云集的殿堂,可以与一个个看不见的良师益友尽心交谈。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读者的思想感情、文化品位、知识能力等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升华与提高。
  课外阅读有利于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他们认为精彩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尽可能的背诵下来,日积月累,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汲取更多的文学的养分,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课外负担,为此,必须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思想性强、知识性强、文质兼美的文章或书籍向学生推荐。
  例如,韩春梅老师在《桥》一课的教学中,这样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
  师: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方法读了《桥墩》。接着,再来读一篇《画家和他的孙女》。
  (学生默读)
  师:喜不喜欢读小小说?
  生:喜欢。
  (大屏幕出示《最具人气的110篇微型小说》《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欣赏》。师读推荐理由。)
  师:如果你有机会去逛书店,遇到这三本书,请买下它,闲暇的时候翻翻读读,它一定会让你爱不释手。
  ……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逐渐提高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能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品词赏句,质疑感悟。  2.初步了解白描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子湖畔,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驻足欣赏,也留下了不少歌咏西湖美景的诗词。同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猜一猜》。  【教材简析】  《猜一猜》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继排列、组合之后的又一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新增课程,是学生接触逻辑推理的第一节课。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为以后的演绎推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里潜移默化
期刊
【摘 要】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关键词】情感;感性;好奇心; 悬念;感染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
期刊
新课程标准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下面我只就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其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类似于的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获取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如何开展积极、高效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我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首先教师要转变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的观念  以前上实验课时,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准
期刊
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的突出问题,全球的气候逐渐变暖,地震、海啸、疫情、雪灾渊源不断。这是大自然在向人类敲响警钟,宣泄不满。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渗透环境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把环保意识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使孩子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环境意识的教育呢?我将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略谈一二。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操作能力;学生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
期刊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中队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礼仪的道德意识,增强学生文明守礼的自觉性。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好习惯陪伴自己、影响别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规范自我行为,做一个历练细节感动别人的规范少先队员,让文明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文明之花处处开》  2.表演道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出旗(全体起立,敬队礼)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一个没有兴趣做导引的课堂教学是谈不上不成功的,作文教学尤其如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首先就要必须要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把握时机调整课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的教材有固定的编排顺序,但教材的编排顺序与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常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作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机动,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十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使我最有感触的是这一学科的教学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动性。  【关键字】新兴;综合性;实践性; 能动性  一、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信息技术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以
期刊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基。现行新课程标准把阅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目的就在于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见闻,增长孩子的智慧,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从而应对当前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阅读方面,我做了大量尝试,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和训练。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根据班级实际、年级特点、学生情况制订计划。创造一
期刊